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对日宣战(国民政府为什么1941年才对日宣战)快来看

正义终有一天会来临

对日宣战(国民政府为什么1941年才对日宣战)快来看

 

1. 公元1608年,英国诗人、作家约翰·弥尔顿出生2. 公元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3. 公元1941年,中国军队对德国、日本、意大利宣战4. 公元1958年,黄河三门峡截流工作完成5. 公元1959年,中国政府抗议印尼反华排华

6. 公元1963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肯尼迪谋杀案调查报告7. 公元1968年,世界上第一只鼠标面世8. 公元1979年,马燕红为我国赢得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9. 公元1997年,中美国防部官员举行首次正式磋商

10. 公元2016年,韩国总统朴槿惠弹劾案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比较著名的有以马占山为总司令的黑龙江抗日救国军,以王德林为总指挥的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以苏炳文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

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有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东北军官兵、地方官吏和士绅,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武装以及红枪会、大刀会等。迫使日军不得不多次向东北增兵设防。 

紧接着,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转移视线,又将侵略目光投向东三省之外,于1932年1月28日武装进犯上海,遭到以十九路军为主的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爆发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亦称淞沪保卫战 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国一旦长期开战,都会宣布断交进入战争状态。

然而此后十年,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竟然都没有正式宣布断交,也未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 中国为何在日本侵入十年后才向其宣战?此中有什么隐情?其实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中日双方当时权衡利弊的结果。

 原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一直对日本存有幻想1937年卢沟桥事变第3天,蒋介石仍让外交部长向日本驻华大使发出照会,要求与日本进行谈判,希望能和平解决战事但谈判建议很快遭到日方拒绝,日方傲慢地说:“军刀既拔出,焉能不见血而入鞘!”。

谈判不成,蒋介石既尴尬,又恼火7月16日,蒋介石压着一肚子火气,指示国民政府行政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对日宣战问题经过对抗战敌我态势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分析,与会人员充分权衡对日宣战可能产生的利弊后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不宣战、不绝交是中国目前对日关系的上策。

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恐援华军需物资的海运线被切断中国的军需物资远远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外国进口如果中国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二是担心德国军械装备来华受阻中国在近几年的整军备战中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刚刚整训装备起几个德械师,当时在德国还有大量预订的重要军事装备没有到货,如果宣战,日本就会名正言顺地迫使德国取消对华军售,这对中国的持续抗战十分不利。

三是无力解决双方的侨民问题如断交与宣战,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而中国目前又无撤侨和护侨的能力,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则可迁入英法等国租界继续发挥侵华第五纵队的作用,而中国政府却无法驱逐和干预 正因为不得不考虑与顾及以上的诸种因素,蒋介石才投鼠忌器隐忍不发。

在相当长的抗战过程中,他一直采取着一面守城一面媾和的策略不过这位委员长组织的几次大型保卫战确实打得很卖力很惨烈,尽管最终都失败了,但重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同中国一样对宣战问题十分重视。

其内阁曾多次就与中国宣战和断交问题进行讨论军方的一致意见是“以不宣战为宜”其理由是,宣战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与第三国的经济往来,最大限度地切断中国军事装备的输入,但日本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大部分军用物资原料要靠国外进口,如果宣战,同情中国的国家就会限制对日战略原料的出口,日本甚至还会遭到国际上的经济制裁,这对日本来说无疑是弊大于利。

忍耐,再忍耐终于,机会在等待中来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法西斯的阵营越来越强大了这时,蒋介石才再也不需要权衡利弊了,彻底放弃了对日媾和的念头 1941年12月9日,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正式对法西斯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世界正义力量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

更多精彩内容,戳下面▼朝代:秦朝 | 唐朝 | 宋朝 | 明朝 | 清朝  闲谈:苏轼 | 吕雉 |韩信 | 猪毛 |慕容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