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树好看吗(天堂的树电视剧国语)干货满满
音频:视频:《佛说阿弥陀经》第04讲-讲记-下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研究这个时间到底是怎么样产生的。我们打一个比方
音频:视频: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佛说阿弥陀经》第04讲-讲记-下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研究这个时间到底是怎么样产生的我们打一个比方,每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时候在那里,用世间法来讲,好像是傻傻痴痴的,愣头愣脑的,旁边有人跟他打个招呼他还不知道,再三跟他打招呼,嗳,醒过来了,问他在想什么。
他想了想在想什么,说什么也没有想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呐?打比方来讲,这就是空如来藏,就是你的真人你什么都没有想,虽然什么也没想,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死掉?有没有啊?没有,是不是?什么都没有想,这个时间就是零,没有时间的概念。
既然没有时间,是不是也就没有空间?你什么也没想就没有空间,是不是?也没有万法,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你是真实存在在这里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我们仍能够回归到这种境界,而得自在我们当初就是从这个境界而来,现在我们还要回过头去。
当清醒过来的时候,头脑里一下是不是有了时间空间,哦,要烧饭要烧饭就三个念,是不是?三个念,是不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时间是不是产生了?要烧饭之前,没有看到大米,没有看到水,要烧饭三个字是不是有印象啊?你能不能把要烧饭三个字拿出来给人家看呐?这就是无明不觉有三细,已经形成了根本无明,等再接触了大米油盐的时候,境界为缘长六粗,十法界万法就现前了。
打这个比喻,大家听懂了没有?这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怎样好好变现出十法界万法所以我们在后面讲五浊恶世的时候,可能还要涉及到这个法,所以我们在这里把时间的产生讲出来了,空间万法是不是也讲出来了?所以这个「一时一时」是不是「不二法门」呐?是不是『如是我闻』呐?是不是『如是等』啊?是不是『阿弥陀佛』啊?所以依文解字三世佛冤呐!你讲经典讲不出真实义,去依文解字,三世诸佛如来大叫冤枉,这哪叫讲佛法!这分明是在糊弄佛法!这不是《佛说阿弥陀经》,你怎么能叫人开智慧?
第三炮就是【佛】,【如是我闻】第一炮,【一时】第二炮,【佛】就是第三炮那唯独在《阿弥陀经》,这个【佛】又可以省略因为《阿弥陀经》的经题就有【佛】字,是不是啊?所以我们不再重复【佛在】,这个【在】是第四炮,第四炮不能跟第三炮比,第四炮已经有了方便权宜之计。
前三炮是千篇一律,为什么说第四炮有方便权宜之计?三藏十二部几乎所有的经典第四个字都是『在』,少数的经典第四个是『住』『在』是表方便权宜之计,『住』是表根本,严格地来讲,只有《法华经》可以用『佛住』我们常常讲,请问您家住哪里啊?您在哪里工作啊?你会不会这样讲,请问您家在哪里?您住哪里工作?会不会这样问啊?不会这样问。
「家住家住」,带有根本工作的单位是「在」,带有临时权宜之计有些经典也在套用『佛住』,这说明这个翻译经典的法师他没有明白佛的良苦用心,没有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严格地来讲,只有《法华经》可以用『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舍卫国】是佛的在家弟子波斯匿王的国都,在印度往往把都城也叫国,就跟我们叫北京市首都一样,也可以叫北京城,也可以叫北京国这个字解释成汉语叫「丰都」,怎么丰都呢?物华天宝,财产丰富,金银财宝丰富,智慧丰富,这个国土的众生盛行修行,盛行解脱。
我们上午讲了,佛在下娑婆世界示现之前,要在第四层天兜率陀天弥勒内宫观察四千年,就包括这个内容也就是他将来就要到舍卫国这个地方建立道场,与他的常住弟子们共修【祇树给孤独园】,是在舍卫国城里的一个道场佛和他的弟子们就在这个道场里修行。
怎么叫『祇树给孤独园』呢?这个道场由祇陀太子和须达多长者两个人共同修建,由祇陀太子供养树,由须达多长者负责建园林建房舍所以这里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公案须达多长者一生行善积德,供养孤寡老人和孤苦儿童,所以人们给他一个外号叫『给孤独』,『给』就是供养供给之义。
有一天夜里,须达多长者进城办事,发现他的亲家上上下下张灯结彩,忙忙碌碌,起了个疑惑,「哎呀,你这个老亲家!办什么喜事?也不招呼我一声」?意思来讲,你这么看不起人?所以他亲家跟他讲:「哎呀,明天我们要请佛和他的弟子们来吃饭」。
他听到「佛」这个字,一下汗毛就竖起来了他从来没有见过佛,也没有听到「佛」字,但是听到一个「佛」字,怎么汗毛就竖起来了?他知道这里面就有文章这也是个妙法啊!佛在《无量寿经》怎么讲的?若人听到佛号,听到钟声鼓声,心里感慨万分,恨不得要哭,要流眼泪,乃至汗毛都竖起来,佛讲这样的人是怎么回事啊?不是凡人。
如果你听到佛,听到鼓声,听到钟声,你心里总是那么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你前世就是修行人你如果听到《法华经》《楞严经》这样的大法,不管懂不懂,他莫名其妙地就离不开这里,要听明白,佛在《法华经》讲,你是阿惟越致菩萨。
没有这个根机的人,他坐个三分钟五分钟,屁股一拍就走有这个根机的人他走不了,莫名其妙地有一种力量把他定在这里这也是帮助我们来印证我们自己在过去世中的成就,做到心里有底,这样就可以自己给自己肩上压担子,明白你今生今世的责任和义务是干什么,如来家业是别人的事还是你自己的事?我们可以以此来检验一下自己。
好,我们回头再来说『给孤独』所以这个须达多长者当下萌发要见佛这个愿,情不自禁往外走,天黑了,他就好像感觉到有人拿着灯笼引着他往前走,他自己也不知道往哪里走大家一定要知道肉身佛在世与众生道交感应,他这么一念,佛是不是马上就来引导他啊?跑到大门口,铁门自然打开,径直走到佛前,跪下来向佛发愿,(当时佛带着弟子们在荒山野外露天而坐,修苦行,有的在树下,有的钻到山洞里,有的在坟堆旁边,所以须达多看了以后心里很难受),说:「佛啊,我倾家荡产给你建道场」。
他回去就去落实场地,找到祇陀太子的花园,开口问价祇陀太子说:「行呐!所有的地皮铺满了黄金,我来验收,园子归你,黄金我收走」他老人家二话不讲,大车小车把家里所有的金银全部拖出来,请祇陀太子验收祇陀太子一看傻眼了,说:「你疯了,我跟你说一句笑话你怎么可以当真?哪有王太子卖家产?你这不是叫天下人耻笑我?再说也没有这个价钱,人家不讲我倚仗权势,漫天要价?我这个名声往哪里放啊」?须达多抓着不放,「那你就不怕你失信于民?怎样坐天下呀」?意思来讲,你如果反悔的话,你不是言而无信啊?所以这个祇陀太子这么一想也是,「不如这样,园子归你,这个树,你上面也没有把金子铺满。
这个树怎么用金子贴啊,是不是?所以树算我的,供养佛」所以这个林园呢叫『祇树给孤独园』事情谈妥以后,这个祇陀太子还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说「我想不明白呀,你为什么倾家荡产供养这些光头啊?你是不是神经有问题啊」?所以须达多怎么讲的,「钱财是身外之物。
我这一生我吃得了多少?喝得了多少?钱财是惹祸之根,我天天要提心吊胆,来了土匪怎么办?家人不慎,失一场火灾又怎么办?这不是倾家荡产?即使一分不损,留给子孙,子孙干什么?凡是祖宗留下的财产,后代人大都是挥霍浪费,杀生造业。
我也有罪过,子孙也有罪过」我们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啊?而我把这钱财来供养三宝,修我的来世,难道这不是智慧呀!所以佛金口玉言,你不舍财,财要舍你把你舍到哪里啊?把你舍到三恶道里去不如舍财做功德坚财,那个坚财就是法财。
所以我们学习这个菩萨的公案,也结合我们修行中的最敏感的问题,检验一下自己修行中的漏洞,进一步圆满圆融我们的修行次第,很重要啊!那么这个祇陀太子后来把自己的王位让给弟弟琉璃大王,自己随佛剃度出家修行人就是修行人呐!你看历史上那些帝王将相,为了争取王位,父子相害,兄弟相杀,是不是?隋炀帝把隋文帝杀死了,也把自己的哥哥杀死了,后唐的朱温也是被他儿子杀死,最后清王朝那个雍正皇帝把他几个弟弟哥哥是不是全部杀掉了?唯有修行人能看破放下。
所以顺治皇帝,皇帝都不当,出家当一个人明心见性以后,任何人没有办法去估量他的境界,他的胸怀比天都大,只有我们自己到了这种境界,你才能得到法喜这个时候你会庆幸,我解脱了,你这个时候你会明白你的价值,任何无量劫无量国的国王将相将军元帅天王天将,没有你的福报大,没有你的功德大,万分之一,无量分之一都不足以比拟。
所以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才能真正得到大自在,大解脱有道无道,自己知道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去衡量衡量,是不是这样?实际上我也在开示,为什么说听经闻法当下就成就了今天提示一下,就是在我们的这个心速度和心量的大小上作文章。
成佛成菩萨,做天做人做鬼,就是心的速度、心量的大小,你好好去观照而且这个心速度你没有办法不快,心的亮度你没有办法不亮,心的宽广度你没有办法不宽不广不明心见性的人,想快快不了,想亮亮不了,想宽广他宽广不了。
所以了义法就是了义法呀!不了义法就是不了义法啊!天地之别!这都是佛讲的,佛在《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怎么讲啊?「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无量法门无量劫功德无量倍」!三个无量!修无量法门都是佛讲的法门呐,你不能比啊!不可以随便信口开河万法平等啊!怎么能平等啊!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金银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不光是满虚空金银,还供养无量佛。
供养佛是舍一得万报,供养无量佛是不是无量金银七宝无量的虚空啊?是不是?不是「一个」虚空啊!你听了以后,作何感慨啊?可不要再去强词夺理啊!我这个法就是好,万法都是平等的;我们就是一句佛号,我就是修什么什么的!『七菩提分』我们后面要讲到,第一个菩提分就是选择,选择就是不断地淘汰,一步一步地提升。
择优选择!不是钻到一个死胡同里去钻牛角尖,先入为主那是没有智慧我们再讲个插曲当年舍利弗跟须达多两个人在丈量这个祇树给孤独园,要搞基建,还没有盖房子,舍利弗哈哈大笑:「哎呀,恭喜你,须达多」!须达多问,「你恭喜我什么啊」?舍利弗讲:「房子还没有建,第六层天的小别墅已经给您老人家准备好喽」!说明什么道理啊?人天福报也好,成佛成菩萨也好,我告诉你,都是华开莲现。
你一念心发出来,即已成就,就等着你去享受,这就叫「有余依果报」所以我们听闻大法,当下成佛也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有个肉团身,还得不到无量色身三昧,当我们断气以后,肉团身扔下来了,里面的真人一切的比量功德现量现前,八地九地,你到时候会不会讲,「哎呀,幸好我死了,死了以后我才搞了一个八地菩萨」!你能不能讲这个忘恩负义的话?你这个八地九地是现在有的?还是死了以后有的?就是这道理,你现在就是。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先总讲这段经文佛的常随众弟子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经常跟佛在一起吃饭睡觉共修,非常随众可能就没有具体的概念,天上天下十法界没有办法统计佛成佛以后首先到鹿苑去度五比丘,然后又把频罗迦叶三兄弟一千多人度了,舍利弗和目犍连各带一百人皈依佛剃度,这是集体剃度。
讲笑话,跟搞批发一样,是不是?先后零打碎敲的剃度五十个人,所以总数是一千二百五十五这是早期的大弟子,简单地说,有时候讲千二百五十人,也有时候讲一千二百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时间长了以后他知道,讲一千二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讲一千二百五也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乃至讲千人,都可以。
【比丘】这是一个印度语出家人年满二十岁,出家剃度两年,这个时候叫沙弥,女众叫沙弥尼,年满两年以后可以登坛受比丘大戒,叫『比丘』,女众叫比丘尼那么这个『比丘』是对出家人的专称,出家人只有这个专称什么么和尚啊、尼姑啊、僧啊不是专称,在家人也可以叫和尚,叫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偏解。
但是现在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我们也犯不着再改过来你不能对某某居士也叫他和尚,居士不会骂,人家家里人还要忌讳,「只有你们才是和尚!我们这样怎么是和尚啊」?但是这个道理要懂得『比丘』,用汉语来解释,有三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叫「乞士」,士表高贵,乞表下贱,下贱的高贵人,高贵的讨饭子,带有辩证法因为印度民族盛行修行,也有些外道修行人他出家,但是待遇非常优厚,而且很贡高我慢所以我们正法修行人为了破除贡高我慢,佛规定出家人必须去托钵讨饭,不可以自己烧伙食,以此来破除贡高我慢这种习气。
你看佛当年在世的时候,许多弟子都是贵族出家,有文化、有教养、有抱负、有智慧的人才出家我们上午讲了,在清朝之前,出家人很高尚的,胸怀伟大的抱负,都是众生中的出类拔萃者现在也不乏这样的出家众在我们这个道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出家众,不是没有吃没有喝才来,不是有烦恼才来,大部分都是听师父讲经说法,有些是在电脑上网上听到说法,最近又有一个从山东淄博打电话要来剃度。
这样的人,是带有理想和抱负,为众生奋斗而出家,连我们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供养众生,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出家人我们不可以千篇一律看待一切的出家众要注意,我们这个道场的出家众没有钱财的观念你们问问他,跟我一起到江阴来的人,我没有发过一分钱给他们,有时候买点零用品给他们,当然我们有许多护法的居士买。
在山西本土道场,一个月六十块钱零用,去年还是前年,大概是十个月都没有发因为要建道场,吃饭很简陋,住宿很简陋,能够凑合就行,就这样我们还感到在天堂里怎么在天堂里啊?比老前辈去托钵,我们现在是不是要富裕得多啊!不知道富裕到哪里去了啊!。
也有把这个「乞士」解释为上乞佛法,成就法身慧命;下乞衣食,维持肉团生命所以我们求佛法要像乞丐乞讨一样,以这种心情对待老师,不管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有个尊师重道,重道者必尊师当然出世间的师跟世间的师不一样,经常有些人给我发信息,「师傅啊,师傅啊」,所以我给他回信说,「师父不是师傅。
师傅教你手艺,混口饭吃;师父给你法身慧命,让你成佛,你要搞明白,我不是教你们手艺的师傅止于这一世,师父成就你生生世世师父不是生父,不是养父,生父养父养你这个肉团,师父供养你的法身慧命;生父养父只养到你十八岁或者到老,师父供养你生生世世」。
佛在《金刚经论》讲,修行人没有明师指导,不能成就这个明师不是大名鼎鼎的名,那个名没有用,而是明白的明管他是在家出家,不管他是男女老少,只看他明白不明白,要搞清楚,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一样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手脚耳目是怎么回事,你有什么资格,有什么智慧去观察别人的长和短?别人长和短与你何干?我们一定要养成这种特点,只依法不依人,这叫「乞士」。
所以我们修行人要做一个货真价实的乞士,你必得成就第二个含义叫「破恶」一讲就懂,破除我们的身口意这三业,不要胡思乱想,不要信口开河,不要去胡乱造作,就是修行人下手之处六度万行,那个布施也就是「破恶」,我们一切的烦恼习气破得精光,一丝不挂,究竟成佛。
我们再傻再傻,就是恶人,他都知道善和恶他一边作恶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在作恶,所以他也偷偷地不给人家看到,是不是?没有两全其美,只有权衡利弊,我们不能明知故犯第三个叫「怖魔」,这个「魔」特指第六层天波旬大魔王。
所以出家人登上戒坛,主戒和尚问第一句,发菩提心没有?回答:已发菩提心这里的发菩提心不是讲方便菩提心,我要成佛,不是的那是打妄想「发」表成就、菩提、菩提果,叫「智德」,表明心见性当年藕益大师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他知道自己还没有明心见性,受了一个比丘戒,自己跪在佛前退戒,我没有这个资格受这个戒,过去不懂,我现在知道了。
藕益大师终身就是菩萨戒沙弥,他没有敢讲菩萨戒比丘,比丘一定是已明心见性之人所以很重要啊!我们现在是受什么戒啊?受戒是为了烫几个疤,人家爱看得起,哦,烫了疤,然后人家请你去做法会,烫了疤的相就有功德,吃肉喝酒他也不管你,只要头上有疤,这个问题很严重。
然后主戒和尚问第二句,你是大丈夫吗?回答,我是大丈夫女众也是一样的回答你千万不要讲,不,我是大女人这个「大丈夫」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大丈夫,而是前面讲的『调御丈夫』,仍然讲「大」,是明心见性没有,「丈」,你有没有发「利他之心」,「丈」就是研究、探讨、分析怎样教化众生,是这个意思啊!所以第一句话问你有没有自利,第二句话问你有没有发心利他。
所以这个时候,这两句话一回答,你即已具足戒体随后地行夜叉鬼上报空行夜叉鬼,空行夜叉鬼上报天行夜叉鬼,天行夜叉鬼报告波旬魔王,「报告,三界减少一名众生,佛界多了一名菩萨」鬼王就给你印证了,所以这个时候波旬魔王生烦恼。
为什么生烦恼啊?修行人是人才,波旬魔王把这个三界看成是自己的本位,不愿意人才外流,他没有大福报怎么能升天?他是菩萨示现,是叫特种菩萨,是我们的主考官他不考试你,你怎么能成就啊?这是他的任务,你还以为波旬魔王是魔王啊!他是大菩萨啊!。
『比丘』前面加一个『大』,是进一步来帮助我们观照『如来藏』道理这个『大』就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个『大』,「一」字加一个「人」字,一个人从事相上来讲是小,在整个虚空法界一粒微尘的微尘他都不是可是从字义来看,他偏偏不知天高地厚,说自己是大,是不是?这就是小大不二啊!小就是大,大就是小,所以这个一人是表「一真之人」,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人。
这一个人,既是无量佛,又是无量菩萨,又是无量天人鬼畜、泥巴瓦块,包罗万象,不漏一法,不舍一人,不少一时,就是这个『大』所以修行人在示现小乘声闻相的时候,佛在《法华经》讲『内秘菩萨行』,叫『大比丘』『大比丘僧』的『僧』在佛法里解释为修行人的团体组织,有在家众或者出家众,或者在家众和出家众合在一起,达到四人以上即可称为『僧』。
那么佛法传到中国以后,把这个『僧』也变成出家人专用名词,当然在这里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也不犯着再去反过来【皆是大阿罗汉】,这个【大阿罗汉】是进一步地说明以上那些『大比丘』的究竟境界那么我们也把这个『罗汉』解释一下。
『罗汉』,在佛法里他属于小果圣人,分四个等级: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罗汉叫须陀洹,二果罗汉叫斯陀含,三果罗汉叫阿那含,四果罗汉叫阿罗汉初果罗汉是无华果,相信有来世,相信有六道轮回,相信我们这个灵体可以离开肉团身单独存在。
你只要相信了,懂得了,你就是初果罗汉这容易不容易啊?!如果你现在就明白这个道理,你现在就是初果罗汉,初果罗汉的功德永远不落三恶道,只在人道和天道进修到了初果罗汉七返人天,证四果罗汉那么到二果三果,中下等根机的人要修,上等根机的人一念就是四果罗汉,那个憍陈那比丘就是一念明白了阿罗汉的道理,当下就是四果罗汉。
很钝很钝的下下等根机还要进入四空天,由三果罗汉证四果罗汉,在四空天要多修二十万大劫就拿一个小乘阿罗汉果位来讲,同样存在大根机之人听经闻法当下成就,只看你悟得深不深中下等根机的人要经过无量劫修证,实际上大法小法都是平等的。
你能够重视听经闻法,相信听经闻法,你就成就得快所以《楞严经》叫修心!修心的人、懂得心的人当下成就,其它方便法叫修行,好好看一看修心跟修行不一样,修行是用一种间接的方法,来提醒引导我们的这个心,修心是直截了当,通过听经闻法开门见山,就是佛在《法华经》所讲『为众生开示佛知见,令众生悟入佛知见』。
因为我们在凡夫社会里,95%的人都是自食其力,通过艰苦的劳动来谋生,5%的人通过心,通过智慧,「劳心者治人」,所以对于我们修出世间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把这个出世间的法也认为要身体力行做苦工才能成就错了!连世间法都懂得劳心者治人,何况出世间法?会打胜仗的人如诸葛亮摇摇羽毛扇子,是不是啊?拼命的是张飞关羽,可是他们是受诸葛亮的指挥,所以我们要懂得用心,用智慧来成就我们的菩提道行。
这个法许多人很难接受啊!他认为我们就是要老老实实的,又修又行又证他根本不相信说听经闻法就能成就,可是佛就是这么讲的,而且这样成就的成本很小我们要用最快的时间、最少的代价来取得最大的成就
更多往期回顾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顿悟菩提公众号。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法华经,楞严经,小视频专用公众号。
推荐更多精彩文集:(点击即可观看)《法华经》讲记·全集(分段小视频)印度大型佛教电视连续剧《佛陀》国语普通话版(全集54集)《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3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4-6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7-9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0-12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3-15(圆满)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寻仙90塔装(寻仙90塔装为什么商有才有?)一看就会
那么寻仙手游塔装怎么获得配方,塔装图纸哪弄,想知道答案的仙友就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点开活…
-
林智慧整容(林智慧简介)学到了
一、报到须知 报到时间:2023年9月9-10日(分学院安排报到,具体如下表,如有调整将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另行通知) 报到地…
- 林智慧整容(林智慧简介)越早知道越好
- 诛仙金鹏(诛仙金鹏飞剑图片)这都可以
- 主持人马婷去世(主持人马婷的个人资料)太疯狂了
- 主持人马婷去世(主持人马婷的个人资料)居然可以这样
- 超级农场助手(超级qq农场助手)不要告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