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栖打一生肖(水陆两栖打什么生肖)学到了
上一篇我说了蜘蛛,癞蛤蟆虽然令人生厌,丑得怕人,但与蜘蛛一样,也是个好东西。蟾蜍又名“蟾蠩”、“詹诸”、“蛤蟆”、“虾蟆”等,俗称“癞蛤蟆”。
癞蛤蟆的“仙虫”小史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句俗话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这只癞蛤蟆上一篇我说了蜘蛛(详见《见到蜘蛛为什么不能弄死?》一文),癞蛤蟆虽然令人生厌,丑得怕人,但与蜘蛛一样,也是个好东西。
(根雕蟾蜍)蟾蜍又名“蟾蠩”、“詹诸”、“蛤蟆”、“虾蟆”等,俗称“癞蛤蟆”如果说它是吉祥物,可能有人不太相信但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确实非同寻常,古人称之为“仙虫”蟾蜍虽然是“虫”旁,它其实并不是虫,是水陆两栖动物。
蟾蜍首先是被神化后,才被古人迷信的古传蟾蜍为月精,即俗话所说的“蛤蟆精”,出现在“嫦娥奔月”的神华传说中,为美女嫦娥所化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灵宪》称:“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阳之类,其数奇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蛤焉,阴之精,其数偶。
”
(东汉“嫦娥奔月”画像石拓片)意思是,阳精是一种鸟,叫“三足乌”,阴精是兽,是兔子与蛤蟆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有一说法,“羿妻妲嫦(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变成月精蟾蜍后的嫦娥什么样?曾在出土的一口石棺刻画中出现过。
民国时,曾在重庆沙坪坝出土一口石棺,棺身四周刻满画像,上面就有蟾变后的嫦娥棺的前额刻一人首蛇身像,一手捧月轮,是女娲;后刻两人、一蟾,蟾两足人立状,手方持杵而下捣——这就是蟾变为月精的嫦娥
(演员马苏扮演的嫦娥)说到这里插一句,既然蟾蜍是美女嫦娥化身,又是月精,那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还是没有自知之明和不自量力吗?可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完全可能的,并非不可实现的目标其实,这是被人化的蟾蜍,而在后来的传说和流变中,月精蟾蜍不是两腿人形,而是更接近阳精神鸟三足乌,成了三条腿的蟾蜍,俗称“三足蟾”。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称:“古谓蟾三足,窟月而居,为仙虫”
(“刘海戏蟾”木雕,刘海脚下踏的是三条腿的癞蛤蟆)正常蟾蜍都是四条腿,如果不是畸形不可能是三足的,俗语“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有的是”,就是这么来的古人对蟾蜍的迷信,更多因为三足蟾过去民间认为,三足蟾兆财富,得到了便能发财。
传统年画“刘海戏蟾”中的“蟾”便是三足清褚人获《坚瓠五集》“刘海蟾歌”条称:“今画莲头跣足嘻笑之人,手持三足蟾弄之,曰此‘刘海戏蟾’图也”
(民俗版画“刘海戏蟾”)刘海蟾为五代人,据明王世贞、汪云鹏《列仙全传》(卷七),其本名刘玄英,号海蟾子,得道成仙,后世曾奉其为“福神”到宋朝,民间已有“刘海撤钱”之戏,柳永《巫山一段云》词称:“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
”明清时“刘海戏蟾”图中,绘海蟾子手持绳索,上串铜钱,舞弄戏蟾的纹图,象征招财进宝、财源茂盛。因为这个“招财进宝”说法,至今民间仍有在家里摆放三足金蟾、铜蟾灵物的风俗。
(民俗摆设“招财三足蟾”)蟾能是月精,仙女所化,又是仙虫,制成的“蛤蟆丸”能延年益寿晋郭璞《玄中记》有一说法:“千岁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蛤蟆丸人称“仙药”,得之不易,《太平御览·兽部十九》引《乐府歌诗》称:“采取神药山之端,白兔捣成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
”而在中医眼里,蟾蜍确是好东西东晋医药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虫兽三品》,将虾蟆列为“下品”:“味辛,寒,有毒主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又称,“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
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能使人缚亦自解”
(癞蛤蟆皮可治“癞猴鼓”腮腺炎)过去农村,称小孩患腮腺炎为起“癞猴鼓”,逮一活蟾蜍,剥皮后贴在腮上即愈,很是灵验,这用法在当年农村很流行如果将蟾蜍烧灰,“敷疮立验”而蟾蜍用途中最让人意外的,是蟾蜍脂肪的功能,竟然能软化坚硬的玉石。
《本草经集注》介绍:“其肪涂玉则刻之如蜡,故云能合玉石,但肪不可多得取肥者,锉,煎膏,以涂玉,亦软滑易截古玉器有奇特,非雕琢人功者,多是昆吾刀及虾蟆 肪所刻也”古代那些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的玉器,竟然有癞蛤蟆的功劳,没想到吧。
(玉蟾)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鸡爪三七(鸡爪三七图片与功效)硬核推荐
伽蓝菜,又称五爪三七、鸡爪三七、土三七、高凉菜、裂叶落地生根、蓖叶灯笼草、青背天葵、大还魂等,为景天科、伽蓝菜属植物。…
-
2021年4月1日(2021年4月1日医保新规定)真没想到
两会后,各地新医保改革4月1号执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医保支付方式变更。…
- 偶组词语(偶组词语100个)干货分享
- 济南三联家电(济南三联家电商场)新鲜出炉
- 董卿朗诵初心原文散文小品的成功与失败分析怎么写好
- 散文小品的成功与失败有哪些内容呢抒情性散文写作散文集优美句子摘抄冰心
- 来电提醒标准版(来电提醒标准版(3元)有必要吗)一篇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