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沉思(沉思录)学到了

值得沉思的《沉思录》在2008年的图书出版领域,有一本图书获得了知名网站评出的“年度十大图书”的殊荣,也得到

沉思(沉思录)学到了

 

值得沉思的《沉思录》在2008年的图书出版领域,有一本图书获得了知名网站评出的“年度十大图书”的殊荣,也得到了各家主流在2008年的图书出版领域,有一本图书获得了知名网站评出的“年度十大图书”的殊荣,也得到了各家主流媒体的大力热捧,这就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原著、何怀宏先生翻译的《沉思录》。

从原著内容和翻译的水平来说,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值得推崇的好书但《沉思录》并非是2008年才有的新书,且不讲原著存世的年代久远,单就中译本而言,早在1958年梁实秋先生就着手开始翻译这本书,而且在那之后也有多个中译本上市。

但是直到2008年之前,《沉思录》无论从销量还是读者群体方面来看,一直属于是小众读物,只在较小的一个阅读群体内流传但就是在2008年,这本哲学领域的书却在国内市场大红大紫在这里笔者并不想过多品评这本著作的可读性,我觉得这本图书的畅销,对于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员来说,值得沉思之处不在于书的内容本身,而是这本书热销的契机。

在这里,笔者只想从另一个思考的角度提请大家去观察,去揭示在这本大畅销书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在对销售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在这本书的封面腰封上赫然印上了这样的文字1992年,我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

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盖瑞·威尔斯(《纽约书评》第45卷第15号,1998年10月8日)我想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已经看出了这本书热销的奥妙所在是的,这本书在销售策划中对心理战术的精妙运用,堪称经典,非常值得各行各业的销售人员借鉴,就在该图书封面腰封的两行简短文字中,隐含了两种心理学的暗示。

其一是我们在之前章节探讨过的权威效应,权威人士的选择会成为一般大众追随的理由,既然国家领导人都曾选择这本书来阅读,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那么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是很不错的其二就是我们这个章节中正在谈的好奇心理,为什么国家的领导人都如此看重这本书呢?这本书中究竟有什么样的精华值得学习借鉴?。

这样的悬念也是人们对这本书的兴趣所在在还没看到内容的情况下,这样的悬念就已经足以让人们对这本书满怀期待了人们不解开问题的谜底,是很难平息心中的疑问的正是对受众群体心理特征的准确把握,使得这一版本的《沉思录》彻底改变了这本著作多年沉寂的销售局面,从小众读物一举成为了大众竞相追捧的热门读物。

说到图书,通过人们的好奇心来促进销售的故事,不仅仅在国内上演着,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英国小说家毛姆原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说作者,虽然他勤奋刻苦,笔耕不辍,但是没有什么名气他经常写一些诗歌或者小说之类的东西,他写的小说具有一定的深度,只是因为没有名气,所以一直无人问津,即使书商用尽了全力来推销,情况也不怎么样,自然而然,他也没有多少收入。

在穷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试了试一个奇怪的点子,结果居然扭转了颓废的局面那时眼看生活越来越拮据,毛姆情急之下突发奇想地用剩下的一点钱,在大报上刊登了一则醒目的征婚启事:本人是个年轻有为的百万富翁,喜好音乐和运动。

现征求和毛姆小说中女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共结连理广告一经刊登,书店里毛姆的小说竟然在短时间内一扫而空,马上脱销,一时之间印刷厂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应付销售热潮看到这则征婚启事的未婚女性,不论是不是真有意和富翁结婚,都好奇地想了解毛姆小说中的女主角到底是什么模样,竟然会引得一个百万富翁如此痴迷。

而许多年轻男子也想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再者他们也要看看这书中描述的女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以防止自己的女友前去应征,所以男人们也有动机加入抢购在这次成功利用人们好奇心理的营销之后,毛姆的知名度大增,不仅之后不必再为生活拮据烦恼,而且成为了畅销书作家。

摘自《销售心理学》

喜欢请点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