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文明家庭(文明家庭主要事迹500字)干货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

文明家庭(文明家庭主要事迹500字)干货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文明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特推出

“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展播”专栏,带动广大家庭弘扬好家风、涵养好家教、建设好家庭,推动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

文明家庭——肖莉芬家庭

 肖莉芬家庭先进事迹 兢兢业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肖莉芬和爱人万建强都是医务工作者,同在南昌市社会福利院工作,分别为中级和高级职称医务工作者,现已退休他们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组成家庭至今,虽然没有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风雨同舟近30年,他们互敬互爱、相立促进。

他们在30多年的医务工作中,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爱本职、乐于奉献,时时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万建强对待工作任劳任怨,以身作则,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负责院里康复中心工作以来,他每天最早到岗,最晚离开,脑瘫孩子四肢功能不协调,吞咽功能也不好,万医生给他们喂饭时,经常被喷的满面,满身的呕吐物,他从不嫌弃,总是笑着说:“孩子没有关系,我们慢慢吃……”康复中心成立9年多,共训练全省各家福利院210多名脑瘫孩子,万建强带领的康复中心也成为全国的“康复示范基地”。

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他都亲自参与指定和实施训练计划,在矫治康复中,他总耐心地手把手教导员工,如何让孩子们得到最大的帮助,如何让他们以最舒服、最正确的姿势训练站坐走……万建强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职工,实现了康复中心工作目标,争创了一流的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民政系统留下了较好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肖莉芬恪守职责,勇挑重担,视服务对象如亲人,全心全意为孤老残幼服务,凭着从医三十年的丰富经验,挽救了无数的生命洪晨倩是个3岁的脑瘫儿,2007年11月底的一天深夜,孩子的养母抱着奄奄一息的小晨倩哭喊着叫醒了值班的肖莉芬,时间就是生命,她顾不上穿外套就为孩子诊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吸痰、拍背、输氧和注射用药后,救回了一条生命,望着千恩万谢的养母脸上泛着,红润色彩的小晨倩,她忘了寒冷和疲惫。

患有轻度脑瘫的小女孩湾湾被父母狠心地抛弃了,进福利院时都4岁了还不会站立,只能坐在椅架子上肖丽芬看见湾湾的第一眼时,泪水就夺眶而出,然后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让这个孩子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走出去。

为了让她正常地行走,肖莉芬每天坚持为她按摩双腿,一个月后扶她站立,因为湾湾上身重,双腿无力支撑,只好让她靠墙站着,肖莉芬左手扶住她笨重的上身,右手扶住她的双膝让她保持直立的姿势,一边哄湾湾不哭闹,一个小时的训练后两人都汗流浃背,半年后小湾湾可以自己扶着桌子慢慢移动脚步。

就这样长期坚持,湾湾康复得越来越好,现在湾湾已经成家立业、为人之母乐于助人和谐邻里关系夫妻俩性情温和,为人坦率诚实,无论谁有头痛脑热,无论谁家的孩子需要照顾,他们都会热情相助1996年春季的一天傍晚,邻里雷阿姨的丈夫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他们立刻放下家里的事情,赶到病人身边,同时提醒家属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经过掐人中穴,按摩内关合谷空位调整体位后,病人逐渐苏醒,转危为安。

2001年冬季的一天深夜2点,他们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饶师傅的老毛病:过敏性哮喘又发作了,憋得只能坐着喘气,他不肯去医院,万建强夫妇只好一人守着病人并安慰他,一人去医务所买来药品,为病人快速用上抗过敏的吊针,几分钟后感觉有些好转,20分钟后,饶师傅的呼吸就顺畅多了,守护一个多小时输完液后,他们才疲惫地回到家。

在同事邻里和亲戚朋友眼里,万建强和肖莉芬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的家庭是文明的五好家庭他们家里四代同堂,上有96岁婆婆和82岁丈母娘、下有2岁大外孙女,各自的工作又很繁忙,但是他们对工作、学习、照顾老人和孩子及社会公益事业样样都没耽误。

对老人的赡养和照顾,肖莉芬夫妇更是尽心尽力肖莉芬的婆婆今年92岁,听力不好又没有文化,有的电视看不明白,她便耐心给婆婆讲解;婆婆想要一个摇椅,她立刻去洪城大市场买了躺椅扛回来;老人想上街她陪着慢慢走,她经常给予老人买吃的穿的,有一次,一口气为婆子买了6件衣服,老人没去过外地旅游,她在婆子80岁那年,带去庐山住了一个星期,逛了好几个景点;2002年婆子因呕吐不止住院,她陪护两天,晚上睡在地上,而且不停地起来为婆子接呕吐物。

万建强的岳父86年做胃切除手术,他全程陪护,一边安慰岳父,一边为他按摩空位,2005年夏季,岳父因病住院,他们夫妇每星期周未乘火车赶到吉安父亲的身边,星期一又回来上班,连续6个星期周未顶着酷暑往返于南昌与吉安的路途上,直到岳父病愈出院。

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们的好女儿非常孝顺,常打电话问候外公外婆和近100岁的老外婆,有空就回去陪他们住几天,像父母那样牵着视力不好的老外婆散步,陪三位老人聊天,做家务也经常带着礼物去看望婆婆,陪她聊天,家里充满祥和的气氛。

女儿在大学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现在女儿在市政公用集团工作三年,评为“百佳员工”、“优秀党员”;女婿在部队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热爱公益事业成立志愿小组“红十字会”是国际灾害救援组织,奉行“人道”、搏爱、奉献“精神,他们先后成为”红十字会“志愿者。

2000年1月,肖莉芬成为全国第一批17人之中的护理志愿者,去年成为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南昌团及慈善医务公会的义工,12年来,他们利用周六半天休息时间,走街串巷为弱势群体免费体检、咨询、捐款捐物渊明北路一老年居民因患慢支和贫穷而营养不良,肖莉芬多次送去奶粉,并教她做呼吸功能锻炼,老人非常感激,为了更好地照顾另一位96岁的独居老人胡意秀,去年底,她和另外两个义工及社区主任将胡婆婆安排到本院的老年公寓居住,每天上门问候帮助婆婆,有时给她送去可口的饭菜和水果,让她享受到孙女般的关爱,令周围的人非常感动,像这样被她关照和治疗过疾病的五保老人还有很多很多。

万建强和肖莉芬经常指导偏瘫的病人进行康复功能训练袁刚和邓云先后因脑血管意外后半边不遂到福利院居住,万建强为他们制定训练计划,亲自为他们示范动作,帮助肢体功能锻炼,肖莉芬为他们做心理护理,树立其康复锻炼的信心和意志,现在俩人都可以自己行走了。

他们夫妇不但自己热爱公益,还发展了近10名医务人员成立了一个志愿小组,共同为院内外弱势群体提供无偿的帮助,10多年来他们带领志愿小组为群众测血压500多人次,咨询245人次,义务向380多人宣传健康保健和急救知识,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们全家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还带领志愿者小组两次上街募捐。

在上海路北京华联超市门口,肖莉芬以一首声情并茂《爱的奉献》歌曲,唱得台上台下热泪盈眶,十多分钟时间就募捐到近2万元现金,交给省红十字会为灾区的重建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心,为此他们志愿者小组多次受到省市红十字会表彰。

万建强和肖莉芬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在社会大家庭中,默默地将爱奉献给院里的孤老残幼,奉献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以实际行动弹奏着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乐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