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0字)没想到
名师讲解
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的难度居第一,若没有长期积累,到了高考,攻克文言文一定非常吃力其实学习文言文有关键期,那就是小学阶段!但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几近于无,寥寥几篇《杨氏之子》、《两小儿辩日》等分散在各册之中。
可到了初一,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会突然大量增加,语文学习在原来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三大块内容上增加了很大一块文言文内容!在考试中文言文的分数更是占有重要比例到后来的中考、高考文言文这块的考核便成了拉开语文分数的重要模块。
小学时期很多课文要求背诵,文言文比较难记忆,如果孩子知道了课文的意思才会更加便于记忆9月5日起大家可以跟着择学堂平台推送的内容学习,学习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50篇基础篇+50篇提高篇入群可领取名师讲解音频。
!入群,联系Dora妈微信:momdora2
如已添加无需再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代词自:从坠: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吾:我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
其:他,代词。求:找,寻找。之:剑,代词。矣:了。而:然而,表转折。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参考译文】
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 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拓展】
成语: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寓意】
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课后练习】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词语①涉( )②是( )③遽( )
④求( )3、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吕氏春秋;吕不韦2.①过,渡 ;②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③急忙,立刻④找,寻找3.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②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END—往期内容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杨氏之子》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2《学弈》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3《陈元方候袁》
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4《叶公好龙》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5《揠苗助长》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6《孟母三迁》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7《一毛不拔》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8《愚人食盐》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0字)怎么可以错过
六一儿童节临近,今天市中心广场进行迎“六一”节目展演,孩子们显得十分快乐,小演员们用心表演着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突然,现场气氛“…
-
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普通话三分钟命题说话)全程干货
我的愿望(或理想)--普通话3分钟“命题说话”
-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学会了吗
-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居然可以这样
- 同流合污(同流合污的近义词)学到了
- abac的词语(abac的词语有什么)奔走相告
- 流淌的歌声(流淌的歌声第四季2023)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