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传神是什么意思)不看后悔
如题。
第四节 传神一、理论知识(一)传神是创作、欣赏、批评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概念“传神”一说最早来源于人物画的创作经验“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是中国美术史和美学史上很着名的一句话,出自东晋画家顾恺之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意为这个,此处指眼睛顾的意思是,传神靠的是眼睛这是顾恺之的创作经验谈在人体各器官中,眼睛最能充分流露心灵的秘密,是内心生活和情感的主动性的集中点。
要想画好一个人,最好的是画好他(她)的眼睛,因为眼睛能“传神”后来,“传神”的说法泛化为衡量艺术品成败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被广泛运用于诗歌、音乐、戏剧、小说等一切文学艺术领域,由此演化出诸多类似提法:入神、神似、神遇、神采、神理、神骏、神髓、神情、神韵等。
“神”——“传神”成为中国美学的独特范畴,成为创作、欣赏、批评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概念(二)“神”指的是什么汉代刘安在《淮南子·说山训》中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贾文昭,1990)上册,393这话是说,所画西施,虽美却不动人。
画孟贲(古代大力士)之目,虽大却不可怕,原因是只画出了人物外形而没有画出主宰外形的内在精神“君形者”即“神”,即人的精神气质据《世说新语》载,顾恺之为裴楷画像,画完了又在其面颊上添三根胡子人问其原因,顾说裴楷的面相俊朗而有特征,添三根胡子就把特征显出来了。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贾文昭,1990)上册,395这里的“神”指的是对象的风采、特征对于状物描景的作品来说,“神”还可以是指对象的精微奇妙之处,指对象独特的动态、状态,即神态。
如杜甫有两句诗:“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一个“没”字把白鸥翻飞灭没于烟波浩渺间的动态美尽传而出而有人不懂,认为“鸥不解没”,欲改为“波”字;苏东坡说,一字之改,就把原诗的“神气”改掉了杜甫作诗很注意炼字,所以他的许多字用得非常传神。
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二、欣赏示例(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在传神《卫风·硕人》是《诗经》里一首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
全诗四章,最为人传诵的是第二章:“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余冠英先生将这一章译为现代汉语:“她的手指象茅草的嫩芽,皮肤像凝冻的脂膏,嫩白的颈子象蝤蛴一条,她的牙齿象瓠瓜的子儿,方正的前额弯弯的眉毛,轻巧的笑流动在嘴角,那眼儿黑白分明多么美好。
”(余冠英,1979)59而这一章中最有魅力的是后两句魅力何在?在其“传神”正如清人孙联奎所评:“《卫风》之咏硕人也,曰:‘手如柔荑’云云,犹是以物比物,未见其神至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的请出来在书本上滉漾。
千载而下,犹如亲其笑貌此可谓离形得似者矣似,神似,非形似也”(贾文昭,1900)上册,413(二)李贽评《水浒传》的“传神”到明清时,“传神”的概念被用于小说评论中请看李贽对《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一段评点:。
武松再筛第二杯酒,对那妇人说道:“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什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那妇人听了这话,被武松说了这一篇……紫强了面皮,指着武大便骂道:“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夹批〕“画”),叮叮当当响的婆娘(〔夹批〕“画”),拳头上立得人(〔夹批〕“画”),胳膊上走得马(〔夹批〕“画”)人面上行得人(〔夹批〕“画”)……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夹批〕“画”),有甚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夹批〕“画”)。
(〔眉批〕:传神传神,当作淫妇谱看)这里的“传神”是指写出了人物个性,写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后来金圣叹也高度评价《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尤其称赞其人物塑造“传神”,说《水浒》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所以令人“只是看不厌”。
(三)《水浒传》语言的表现力同语言的准确性相联系,有一个语言的表现力的问题金圣叹认为,小说语言的准确性,并不能依靠堆砌大量的华丽辞藻,相反,应该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把对象的本质和特点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金圣叹在很多批语中,反复强调了小说语言的这一特点和要求。
如第五回,写鲁智深在山路上遇见一所败落寺院,“看那山门时,上面有一面旧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都昏了”金圣叹在这句下批道:只用三个字,写废寺入神,抵无数墙坍壁倒语,又是他人极力写不出想不来者第十五回,在“那石头上热了脚痛”一句下,金圣叹又批道:。
只得一句七个字,而热极之苦描画已尽,叹今人千言之无当也金圣叹认为,这种简洁而又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够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影响如第九回写雪,就能产生“寒彻骨”“寒杀读者”的效果,而第十五回写天气酷热,“不费笔墨,只一句两句,便已焦热杀人”。
(第十五回回首总评)对于人物描写也如此第三十回写武松杀了张都监等人后,“拽开脚步,倒提朴刀便走”金圣叹批道:“倒提”妙极,是心满意足后气色,只两字便描写出来第五十二回,写戴宗、李逵作伴去取公孙胜,事先约定路上只吃素。
但是到了客店,李逵给戴宗端来素饭菜汤,自己却走掉了戴宗悄悄地到后面张时,“见李逵讨两角酒,一盘牛肉,立着在那里乱吃”金圣叹批道:两角酒一盘牛肉自不必说,妙处乃在“乱吃”字与“立着”字,活写出铁牛饥肠馋吻又心慌智乱也。
只用一两个字就把一个人的心情气色描写出来,这就是语言的表现力的问题第四十五回“大闹翠屏山”,写杨雄要潘巧云与石秀当面对质,那妇人道:“哎呀,过了的事,只顾说什么!”石秀睁着眼道:“嫂嫂,你怎么说?”金圣叹批道:。
活画石秀只四字,妙极小说接着写那妇人道:“叔叔你没事自把髯儿提做什么?”石秀道:“嫂嫂,嘻!”金圣叹批道:只一字,妙绝上只四字,此.只一字,而石秀一片精细,满面狠毒,都活画出来俗本妄改许多闲话,失之千里。
这两段批语都是讲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但换个角度说也是强调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只用几个字,甚至一个传神的字,就把人物的独特性格刻画出来(四)罗丹雕塑《行走的人》的“传神”之处中国古人关于传神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体现了中国人对艺术精髓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但用现代眼光来看,也尚有不足之处那就是过分侧重于从客观对象方面去理解传神,而忽视了艺术所“传”之“神”中所蕴涵的创作主体的主观因素不错,所谓“神”固然首先是体现了对象的特征、对象的本质,但同一对象,从不同方面去观察、分析、理解,或者用不同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理解,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质,因而,通过作品所显现出的那个“神”,往往不单纯是对象本身的因素,而常常还包含着创作主体方面的主观因素,体现着创作者自身的艺术观、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罗丹的雕塑《行走的人》:这个“人”造型极为简单——没有头颅,没有双臂,只剩下结实的躯干和跨开的大步,活像一个有了生命的汉字:“人”这样的造型从“人”的外形上看,很不“形似”,但在会看的人的眼睛里,它很有“神”(神似):。
“行走的人”所表现的正是这一种精神状态,人超越自然力而岸然前行,任何自然的阻力都抵挡不住的主体精神力量的显现“行走的人”迈着大步,毫无犹豫,勇往直前,好像有一个确定的目的人果真有一个目的吗?怕并没有,不息地向前去即是目的。
……雨果说:“我前去,我前去,我并不知道要到哪里,但是我前去”(熊秉明,1987)10-11大迈步的动态!走在风云激荡日夜流转的大气里残破的躯体;然而每一局部都是壮实的、金属性的,肌肉在拉紧、鼓张,决无屈服的妥协。
它似乎并不忧虑走向何处,而它带着沉着和信心前去我们不知道它的表情,它是微笑的,忧戚的?睥睨一切,踌躇满志?泰然岸然?悲天悯人?都无,都有准备尝一切苦,享一切乐,看一切相,听一切音,爱一切爱,集一切烦恼……而同时并无恐怖,亦无障碍……直走到末日,他自己的,或世界的。
且有一半已经毁灭,已经消逝,已经属于大空间,属于无有,属于不可知,属于神秘人的行走已跃级到宇宙规律的运行(熊秉明,1987)219-220看,在这简单朴素的“形”里传达出的是人超越自然力而岸然前行的精神状态,是任何阻力也挡不住的精神力量,是宇宙规律的运行。
很明显,这种“神”主要不是“形”的特征或本质,而主要是创作主体对人生的一种领悟,是创作主体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豪迈的、雄健的、高昂的人生态度,一种伟大的人类精神思考练习题1.举例说明“神”的含义2.古代对“神”的理解有什么局限?。
3.下列句、段摘自安琪的短篇小说《喊山》,仔细阅读,体会字、词、句的“传神”(一)八百里伏牛山,哧溜一下子,便将这地方围了起来……(二)一饼血红夕阳被山嘴咬住,一点儿一点儿往下吞牛呢,便犟着脖筋,死活不肯再往前挪,硬撅橛地立等着卸套,任凭那掌鞭的汉子往死里打它。
(三)牛通人性,便喜欢着蹄子,不等卸完套,就挣着要走(四)一架山响满了焦急的牛啼声汉子微微一笑,遂披了布衫,掮了犁,夹了鞭子,仄着身子跟着牛蹄声下山暮色渐合,天和地都有些苍凉汉子呢,便觉得这一个世界实在是大得慌,空得慌……。
(五)……他看见沟那边粘着一粒人,眼睛一亮,遂拧着脖子喊:“喂,那个哎——”(六)那边山腰里,有一豆灯火亮出,女人紧了紧脸皮,收着笑…… 文学课 | 什么是结构?结构的艺术技巧和功能文学课 | 什么是象征?象征的艺术技巧和功能
文学课 | 什么是叙事角度?叙事角度的艺术技巧和功能文学课 | 什么是意识流?意识流的艺术技巧和功能文学课 | 什么是荒诞?荒诞的艺术技巧和功能文学课 | 什么是意象?意象的实质与形态文学课 | 什么是意境?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和特征是什么?
文学课 | 如何描绘人物性格和形态?文学课 | 人物是作者的精神产儿文学课 | 把握故事情节文学课 | 性格决定情节,情节展现性格文学课 | 什么是情节?评价情节应遵循的三原则文学课 | 什么是背景?背景的构成因素
文学课 | 什么是氛围?氛围的艺术品性文学课 | 什么是意蕴?意蕴的含义及类型文学课 | 什么是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文学课 | 什么是情调?情调是怎样形成的文学课 | 什么是格调?格调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
文学课 | 什么是气势?怎样把握气势的流动变化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当之无愧(当之无愧啥意思)真没想到
学中华文化,就去四合院。
-
当之无愧(当之无愧啥意思)这都可以
我们的老师,我们最敬爱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讲,就像是神明一样,无比的伟大和神圣,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有些人,他们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只…
- 土著(土著人)一篇读懂
- 出奇制胜(出奇制胜是什么意思)学会了吗
- 实训心得(实训心得300字)这都可以
- 今宵多珍重(今宵多珍重陈百强)真没想到
- 从开始到现在(从开始到现在我都不是你的例外是什么歌)学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