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轧戏什么意思(轧戏什么意思读音)这都可以

甘露闲话,是吴语中发音几乎与苏州闲话一样的方言。其中,有一部分口头语很有意思,大多人“会说不会写”。但在平常讲闲话中,却是简单直白,一听就懂。木一先生,收集和整理了一批口头语,并作了精彩的解析。本文精选了十个“四字口语”,不知你是否说过?

轧戏什么意思(轧戏什么意思读音)这都可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是口头语不管你是文化层次很高,还是只字不识的文盲,都可以通过口语交流,没有一点障碍仔细对口语分析,发现口语中有大量的词汇,而且含义非常深刻,大有学问在里边这些口语,用地方话来表白,可以说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特别是吴语地区,可能是因为保留了相当多中古时期(唐代)语言,因此更为生动、丰富但是,人们很难在书面语中找到对应的字,这是因为语音发展、变迁,在普通话里没有相应的字词可以诠释不过用方言来读,就可以找到许多相应的字词,并且发现它的含义非常深刻,尤其是修辞手法也很有特色。

我们收集了几百个俗语的词汇,用方言解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方言的逐渐消亡,这些精粹的口头俗语也在悄悄地远离我们,为了挽救这些濒临失传的语言现象,我们将一些最常用的口语词汇,编写出来,供读者参考欣赏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文章里用过口头语,比如“沸反盈天”、“人声鼎沸”等,使用的效果特好。

在书面语中,有许多词汇,也来自口头语应该说口头语为书面语言提供了大量的词汇,这在词语发展过程中,有着筛选的过程现在的口头语说不定以后就会成为书面语口头语字数不等,二字、三字、四字,甚至五六字都有,但以四字居多。

我们所编写的只是口语词汇中的一角,各地还有自己特有的语汇有一点必须特别强调,要用方言来读,才会领略出这些词语的精妙之处

1阐委理屈假若有两个人为某一件事情引起了争执,互相之间一时无法取得共识;这时来了个朋友,想从中调解,其实他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不了解,只是一味要他们相互退让那时这两个人就会同时对他说:“你不知道事情的阐委理屈,瞎劝什么?”。

阐委理屈,就是事情的来龙去脉本意是说明事情的经过和结果阐和理,是阐述、清理的意思;委屈,是原委、曲直,也就是事情内在的因素理清事情的产生原因和形成的结果,就是它的原意原先,它是动词性质的,在此转义为事情的来龙去脉,具有名词的性质。

这个俗语使用的语言环境,往往是面对一件比较错综复杂的事,要寻求解决办法时,就会说:“你若弄清了这事的阐委理屈,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其实它和“来龙去脉”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它只是口头语而已2神至巫至有时候,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孩子思想不集中,说话做事越出常轨,不合常理,人们就会说他“神至巫至”,似乎被鬼神附身,说出做出有悖常情的话和事来。

对于说大话,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人们也常用“神至巫至”这个词来批评他在旧时,如果遇到无法医治的病,不可思议的事,往往会请“司娘”(北方称之为巫婆)她设神台、点香烛,拔剑起舞,焚烧符咒;嘴里念念有词,但是谁也听不懂。

这就是“巫至”请神也差不多,神的语言凡人也无法理解,所以神至巫至,就是形容语言、行为越出常轨有的地方把它说成“神至野话”或是“乱志野话”,这是单从说话方面来表达由于口语并不统一,说成“乱子野话”也有,但是,从字面上来看,“乱志野话”更为贴切。

有些不切实际的大话,确实会乱人心智神至巫至是个贬义词,但是经常用,一般被批评的人也不会生气,因为它只是一个形容词说明人的思想方法已经越出正常思维的范围,是提醒人要切合实际一些,不要“鬼迷心窍”在口语中,还有一个词叫“鬼画符”,符咒是镇鬼的,鬼画出来的符,只能是乱画一通,也是形容说话不着边际的意思。

3共道兴哄在公共场合,如果出现车祸或是产生争执,往往会引起许多人的围观这时很容易出现两派或几派人的对峙,观点相同的人站在一边,帮着当事人说话在口语中就会使用“共道兴哄”这个词共道,就是有共同的观点(道理),兴哄,就是一起哄闹。

不过,在这里有时有点贬义,似乎不问情由,随大势一起鼓噪口语中使用这个词,往往是指一些人自己没有主见,附和大势,跟着哄闹,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经常指有人提出一点倡议,因为大家平时感情很好,或是看法相同,所以立即赞同,至于这个倡议是否恰当并没有深入思考。

这个“哄”就是贬义的根源,是起哄、哄闹的意思口语中有“舞(无)投滥入”,也有这个意思,没有好好思考就随意投入、参与其中还有漫无目的、举止轻浮的成分4拗腔憋调古吴地区有着灿烂文化,尤其是民歌、地方戏曲,好算是绚丽多彩。

有道家的曲牌、评弹、有苏剧、昆剧、滩簧(锡剧)、沪剧、绍兴戏(越剧);还有各地民歌本地人都喜欢看,也喜欢自己唱,民间还有许多“清客串”、“草台班”有些爱好者,唱出来也是有板有眼,不输专业人员但是有些“先天不足”、“五音不齐”的人学唱,难免走调,或是脱腔、脱板。

唱出来的曲调,就会被别人说是“拗腔憋调”口语里还有“勿入调”的说法但是在口语中,拗腔憋调已经转义它的意思是不听话,指东偏要西,就是不肯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小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可以说他“拗腔憋调”;同伙中有意见分歧,也可说他“拗腔憋调”。

“勿入调”,则除了上面的意思外还有不守规矩,“不上路”的意味拗腔憋调,有故意的成分,所以是贬义的比如,大家讲好礼拜天乘公交去无锡鼋头渚游览,他却偏要开车去,这时,大家就会批评他“拗腔憋调“,为了出风头,打乱了整体计划,扫了大家的兴。

拗腔憋调,是一个比喻语词,它十分形象地把坚持个人意见,不顾大体的情态描绘了出来5切磋二三“切磋二三”这个口语写法有多种“吃错廿三”、“切磋廿三”、“吃错幺二三”等原意应该是对两三桩事情仔细地商量、研讨这样“廿三”就不明确了。

至于“吃错幺二三”那应该是另外一个口语语词源出于赌博,但是并不是说“幺二三”吃错了而是藏了一个字“四”,幺二三后面是四,四同“屎”方言中谐音,就是“吃屎”的意思是个骂人的话说别人是不明事理、不接受教训,或是拎不清,看不出“山色”(情势)。

切磋二三,口语里的意思已经没有商量、研讨的意思,而是指“驴唇不对马嘴”,把事情搞错了,搞混乱了这和口语“搞七廿三”有点类似,不过搞七廿三,有比较明显的故意成分有一次,几位退休老人准备去无锡风景区走走,事前都关照好要带上老龄卡、公交卡。

但是到了车站,这个人忘了老龄卡,那个人拿错了公交卡这时,拿错或是忘带卡的人就会说,这是怎么搞的,切磋二三我把医疗卡当成公交卡了,付现金吧,才两块钱加入对别人用这个词,就有了批评、责怪的成分学生交作业,把数学作业交到语文作业中去了。

老师发现后就会对他说,做事要“着着拍拍”,你看你,切磋廿三地把数学作业交到我这里来了6随乎来兮在口语中也不乏有一些带着文言气息的词语,“随乎来兮”就是一例它也可写作“随和来兮”,因为“和”在方言里的读音,和“乎”接近,而且“随和”正是这个口语的主要意思。

随乎来兮是一种态度,与“斤斤计较”相对这个语词是个中性词,说这个人脾气好,可以用“随乎来兮”;说那个人没有主见,只会“瞎子跟淘游”,也可以用“随乎来兮”它含义的贬褒,要看使用的对象和场合人们在议论一个人的脾气时,会用上这个语词。

如:他是个“随乎来兮”的人,不大会和别人发生矛盾冲突但是,若加上一句“爷来爷好,娘来娘好”,那就产生贬义了,是说这个人没有原则,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事情的好坏,都是随着大势,不表达自己的意见由此看来随乎来兮的人,也是有其原则底线的。

而无原则的随和,就是好坏不分,良莠不辨的“和事佬”了日常生活中,用这个词,多少带一点贬义7讷嘴讷掇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文化水平的高低,似乎没有很直接的关联记得我们这里有一位建国初期的干部,只读过几年书,不会写文章,只能勉强读通文件。

但是在1958年时,他却是本市大名鼎鼎的“农民讲师团”成员在市大会堂作报告,一千多人听讲,鸦雀无声,讲完以后,全场掌声雷动这说明口语也有着它特殊的魅力但是,有的人即使有相当的文化功底,但是说话却“夹噜不清”,翻来覆去就是说不清楚,让听的人感到厌烦。

碰到这样的人,人们就会说这人“讷嘴讷掇”,或是“厚嘴讷掇”讷,就是讲话不连贯;掇,用双手用力搬起;整个意思就是说话吃力不连贯这个词起先可能只是用在口头表达方面但是,逐渐引申到办事方面去了假如一个人做事既慢又经常出错,也会说他“讷嘴讷掇”,不过已经不是专指语言表达了。

这很像修辞手法中的“移觉”(通感),但是一般不会用“厚嘴讷掇”来表达这个词,在不同地区读音和意思会有些不一样,不过大致的含义是相同的,除了采用这四个字之外,很难找出其它表意接近的字来8折腰懒掼平常,人们对提不起精神、坐没有坐相、立没有立相的人,都会用“折腰懒掼”来形容。

从口语的表面意思来看,腰板不挺直,懒散,是它的原意但是,它实在的含义是指无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或是对生活缺乏追求,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己,是在批评一种生活态度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应该是不屈不挠,振奋精神,努力进取。

但也有些人会气馁、颓丧,失去前进的动力表现在生活中,就会百无聊赖,打不起精神来这就是人生大忌,失去了动力,就会随波逐流,很可能走上邪路这样的“折腰懒掼”,可要不得至于单指走没走相、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情况,则是一种不好的生活习惯。

过去,老师教学生,坐,要“正襟危坐”,拔背含胸;站要挺立如松;走要快步如风也就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而且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人的品性9诈痴不癫乱志野话是游戏人生的态度,“诈痴不颠”也是如此。

明明“不癫”,却要“诈痴”有些人,对某件事明明十分关注,却装出漠不关心的样子;对某件事情观点鲜明,却表露出一无所知,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明明志在必得,却故意远离规避这种态度,大家都会说他是“诈痴不颠”其实,痴是诈的,内心和表面截然相反。

持这样态度的人,可能出于两种情况:一是出于狡诈,时机还没有成熟,不想公开表露自己的态度,诈痴不颠是为了转移视线;二是出于无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又怕得罪别人,还是佯装无知,采取规避态度前者可怕,后者可怜。

诈痴不颠,只是一种“面具”,关键还是藏在面具背后的人假若是富有心机的人,那是玩家,时机成熟,就会撕破面具,亮出自己的本来面目假若是出于无奈,那是弱者,对他而言,没有机会表露自己的心声,只能是委曲求全10

似懒笃懒勤奋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口语中把不肯出力称之为“懒朴”做事不得力,“懒丝洋洋”,被别人瞧不起但是有一种人,却很难说他懒,因为他照样做事,就是提不起劲来动作迟缓,心不在焉所以,有人就说他是似懒笃懒不过,这个口语的语词,却并不只指做事,更多的是指一种人的性格。

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爷来爷好,娘来娘好”,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这是从贬义的角度来看;但往往还有许多时候可以从褒义的视角来看那就是指性格温顺,喜欢随大流这和七翘八裂的人相比,就显得十分随和不过,总体来说,还是有点贬抑的意思。

平常对这种人的评介会用“糯米性子”来概括这就有了双重意思,一是说他柔软,不会冲撞人;二是说他,很韧,不容易改变他的态度说到底还是毁誉参半,生活中,我们不能采取“似懒笃懒”的态度,该积极的地方要积极,该随和的地方要随和。

除此之外,木一先生在平时聊天中,随时记录并整理了更多的甘露口语:硬撑船头、两搭其翘、顺水人情、弯丝曲绕、影脚无踪、三不两时、急发必报、强牯捩捩、连娘带姆、绞百叶结、牵丝扳藤、顺大意张、呼幺喝六、捩捩折折、急要急紧、硬做主张、约乎其踪、污泥乱横、霹雳火箭、急煞人命、立马造桥、熟门熟路、一簇崭齐、夹七夹八、横生倒养、切葱切菜、心高气硬、零敲碎打、莫知莫觉、资五蚀六、投五投六、两里两僵、牵歪拉嘴、吃三看四、口轻飘飘、酒痴糊涂、思算划策、急忙急促、七知八搭、原脱原卸、出头椽子、牵相引头、抢手夺脚、爪手爪脚、扎手缚脚、推三托四、推兀不动、笃定泰山、停档歇搁、一拍抿缝、另有一功、绉纱帽子、牛牵马绷、死蟹一只、勒煞吊死、豆腐肩胛、老驹失匹、当着勿着、勿着勿落、一了百了、一落招顺、屎急扒裤、一通天河、幺五幺六、盈横鬼叫、狗秕到灶、赤脚霸道、恨生苦毒、寿头把戏、小家败气、悒悒思量、平嘭山响、潽汤泼水、清汤寡水、晦貌落拓、难拆难详、半爿拉拉、冤家七世、约酌摸道、搂嬉不逗、碰着点啥、歪牙咧嘴、福气团团、戆头戆脑、干姜瘪枣、绕脚黄腾、学唇学嘴、横蟹掠斜、滑脱精光、闷注闷楦、呼来喝去、缠三夹四、隔夜落桌、独幅心思、寿头寿脑、少出有见、得头哄屁、囫囵木头、草猫白虎、清奇古怪、发镬动灶、休罢落丢、头尖眼贼、钻天打洞、捉斤除两、一壁缩缩、鸡零狗碎、横来竖去、假器壳翘、戳嘴戳脸、污貌丑至(臭嘴)、以特以戏、明见明亮、信吃信丢、牵连裹转。

鬼画符、垫枱脚、后手挥、看山色、轧苗头、夹嘴舌、杨树头、勿入调、唔交游、搭手脚、一包谯、吊人中、讨惹厌、伸后腿、淘浆糊、恰扣恰(扣恰扣)、调枪花、讨口诛(嘴)、触壁脚、懊闷痛、卡门相、拗捩乱、做翘轧、踏外翘、鸭脚手、捉(作)方走、强加(假)劝、穷拼宝、寻相骂、吃排头、恶死做。

非常感谢木一先生的辛勤收集和整理,为留存这些濒临消失的甘露闲话,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向广大乡亲朋友们征集本文没有列出的口头语,以充实我们的甘露闲话库各位乡亲,可以留言的方式参与,并作简单阐述在此一并谢过,期待您的参与。

样式如下:吉咯罗多——意为繁复、啰嗦,常用来表示闲话像饭泡粥一样剥落剥落不停。印象甘露一个有爱的小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