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赵秦(赵秦个人资料简介图片)全程干货

——衷心感谢亲朋好友及家人

赵秦(赵秦个人资料简介图片)全程干货

 

我的烟标情结——衷心感谢亲朋好友及家人田云清文革期间,我被贬到上运搬当工人,三班倒班后回到独身宿舍无事可做七零年夏季,当时我还未成家,同一名叫秦同庆的掘进工人共住一间独身宿舍,是一孔窰洞一铺炕他为人正直,我俩相处很好,什么事情也不避我。

无论饭票、菜票、单据、闲书、杂志等等,都会往褥子底下一压因为我俩不在一个班次,白天常常碰不到面有时同在宿舍时,他常指着褥下的票证物品时说:你需要时自己尽管拿啊!有一天我躺在炕上实在无聊,想找本闲书看看,就起身随手掀起他的褥子,书未见着,却见花花绿绿的纸片铺了厚厚一层。

除了饭菜票和有用没用的收据外,绝大部分都是已拆好压的平展的纸烟盒我从不吸烟,而且一见烟蒂和烟灰就有种恶心感现在猛然一见这么多牌号的纸烟盒,不觉精神一振,眼晴一亮,惊奇地发现:纸烟盒上的图案简结明快,寓意明了,其汉字与拚音书写千姿白态。

心想:如果攒多了,无疑是一部买不到的美术参考书壁报墙报上插个图,写个标题准用得上这就是我收集烟标的初衷随后我就一张一张的全部拣了出来,一数七十多张,三十多种待秦同庆回到宿舍后,告诉他褥下的烟盒我全要了他听后“嗞”的一声,一咧嘴说;要哪有啥用?我说挺好,有用,以后你抽完烟把烟盒好好留下。

他说好,以后我就专拣没抽过的买……从此我同烟标结下了不了情,踏上了寻宝收藏烟标之路

这是笔者收藏的部分烟标珍品文革标和跃进标(一)至今我已收集到中外各类烟标七千多种其实真正收集者应该是我的同事、朋友、亲戚与家人,我只能算是烟标的保存者回想近四十多年,虽说工作岗位调动多次,工作地址变动多处,无论是当工人、作管理、还是当领导、退休后打工与闲在家;无论工作在高阳、柳湾、水峪、孝西、介休、北京、还是公出到全国各地;无论是在火车、轮船、飞机上;还是在宾馆、饭店、旅游胜地的路上;我都会时时处处留心烟标的存在。

一但发现,不管新旧,即刻拣起,拆开摸平,保存起来宾舘是南来北往各类人员集聚的场所公出时我一住进去,首先会检查写字台各抽屉,看是否有先前客人留下的空烟盒,这样还真遇刭过“稀货”记得八九年夏季,我曾在北京一胡同的旮旯拣到标面上印有“向首都戒严部队指战员致敬”口号的红杉树珍贵纪念标。

红杉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九零年北京召开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在其马路边角处拣过多种印有熊猫盼盼的纪念标而广州牌特制的“首届女足世界杯赛”纪念标则是在介休汾局二招门口到的我收集的第一枚德国标[ ASTOR ]。

是90年在开滦矿务局进行项目审计时,从外招住所房间窗外草坪旁拾到的文革期间回乳山砦里村探亲时,在乡间小路和集市上,拣过“金鹿”“青岛”等牌号烟盒97年在太旧高速公路旧关入口处拣到一枚黄金叶牌竖卡袖珍标2012

年在介休新华北街,从美特好超市购物返家路上拣到一枚南京牌“金陵十二釵”套标中一枚当然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延安、南京、杭州、成都、昆明、合肥、淮北、淮南、郑州、洛阳、宁波、舟山、唐山、石家庄、济南、曲阜、泰安、青岛、威海、烟台、龙口、深圳、厦门、乌鲁木齐等城市,与许多名胜古迹地,都或多或少的拣过各种烟标。

南京牌“金陵十二釵”  图片来源于网络现如今收藏烟标已成一种热门大凡藏标者,为了扩充藏品数量,都急於到市场或网上购标我舍不得投资,倒主张藏友间交流互补当然见到可遇不可求的烟标时,偶尔也会心动我曾在北京王府井一家民间收藏门市部,买过一套“金陵十二钗”烟标。

[ 1*12 ]98年春在上海飞机场候机大厅购得一盒印有德国世界杯纪念文字的纸烟去年在太原南宫旧货市场,狠了狠心,花了10元买了一个铁质扁烟盒,正反两面分别彩印着斯大林标准像和斯大林格勒[现己更名彼得格勒。

]标志建筑照的前苏联香烟盒,这是我单枚投入最大的一笔今年春天在介休一票证收藏门市购得三套[ 1*1 0] 袖珍标现在细算起来总共花了不过200元,淘得烟标一百多枚(二)单凭个人拣拾烟盒获取烟标,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品相也很难保证。

许许多多的同事与朋友积极为我寻标、供标,才使我的烟标源源不断,与日剧增而且还经常获得意想不到的精品、珍品使我的烟标锦上添花至今让我记忆忧新,思绪翩翩……前面提到的室友秦同庆,为了让我尽快多攒些新鲜烟标,他就换着牌号买烟吸。

我的好多“文革标”都是那时他提供的和我同一小组的上运搬工人,回原籍探亲回来,常常带回家乡当地人吸过的纸烟盒一次掘进工人孙清业给了我一枚英国产的“三五”牌烟盒这是他向一位海员同乡特意要来的是我收集的第一枚外国烟标。

当时正处在十分混乱封闭的文革中后期,能够见到这种烟盒,着实让我惊喜激动了好一阵子更让我惊喜的是,一位我从小叫惯了姐夫的工程技术人员郑垠,突然给了我一打舒展整齐的烟标,我一看三十几种,全是我从未见过的当时算印刷精良,比较高挡的烟标,像“山河一片红”、“泰山”、“腰鼓”及听也未听说过的横软包“金鹿”等等。

一下子拓展了我收集烟标的视野,增强了集标的信心

金鹿 图片来源于网络改革开放以后,纸烟的牌号、种类、规格逐年丰富起来,港澳台和外国纸烟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我先后调入处机关,局机关工作,常常公出,接触的同事和领导多了,朋友也多了我的烟标品种与数量也逐渐丰富起来。

记得父辈的工程处劳资科长姜云章隔三差五就给我送来几枚他吸完保存完好的烟盒,“喜梅”、“红梅”等他给我的“花粉”烟盒,封口条上印有“热烈庆祝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的标语口号这是山东农林局与烟草研究所为大会特制的,与会代表每人仅给一盒,从未投放市场。

其烟标尤为珍贵一天,同科的统计员小贾(贾佩茹)的母亲,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突然给我送来一打整整齐齐,青一色的红底带金色凤凰图案的“来凤”烟标我十二分感动虽说全是一种,可余下的如今己成了稀品

来凤 图片来源于网络我局付局长扬德柏与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总工徐今立,两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出国赴加拿大考察归来特意给我带来30多个24种当地人吸过的本国与法国烟盒徐总告诉我这是他俩从宾馆的碎纸篓里翻拣出来的。

我相信在那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度,人们怎会随地乱扔纸屑呢!扬局长退休后,还多次一包包的给我送来纸烟盒一次我同局总经济师丁继武一行六人,带车去青岛他们知道我不缺名牌烟标,缺少的是山区农民吸的便宜烟标一路上,只要路过农村小卖部就争着买便宜烟。

到了青島玩扑克,谁输了就罚吸便宜烟,最后也未抽上两盒,剩下连盒带烟都给了我

德国烟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九零年开始借调北京工作,期间很多知道我收集烟标的同事,都积极主动为我寻标供标他们出国考察回来总会给我带回几枚外标像王忠民曾给我法国产的“皮尔•卡丹”一对卡标,赵志明不吸烟,出国期间,特意向同路人要回几个德国烟盒。

我返局工作后,曾一起事的囯家开发银行的柴文林还特别邮来一包40多枚烟标。我的近千种外标,大多是国内罕见的如今己成绝版的珍标,这得益于好多共出国考察的同事与朋友。

德国烟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95年从京返局工作后,无论新老同事和朋友都一如既往支持与帮助我集标许多人三天两头给我送标其中不少是珍标稀标像局设计处长王文恵的“惠中”烟标就是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纪念标,“太阳”是香港回归纪念标。

96年春节我得到的第一枚横卡式小标是同处室王玉华过年回家朝她舅舅要来的,小车司机张明还与认识烟丆的人联系,一下子给了我20多枚崭新的烟标时任局电厂厂长刘路矿主动联系一名曾收集过烟标的工人,将他原收集的全部烟标。

200多枚无偿转送给我为我补充了70多枚新标,其中一枚“奖”字标正好与我保存的“凯旋”标配对,即十分难得的老山作战纪念内部对标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付院长唐大昕,每次来局联系工作,总会带来几枚我没有的烟标像“重庆”、“红岩”等纪念标,“朝天门”、“峩嵋山”等北方少见难寻的标。

山西煤矿设计研究院总工田荣阔一次交给我18种纸烟他说﹕我上新疆专买的便宜烟,本想让院里人吸完再给你烟盒,可谁也不抽,只好连烟带盒都给你拿来了局传达室赵师付,特意把他无意中留存下来的“红钖包”烟标给了我,这是我收存最老的一枚解放初期标。

红钖包 图片来源于网络‍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也离开了周围同事和朋友但烟标却把我和过去的同事与朋友紧紧连在一起许多人仍旧不间断的给我送标同时我也有时间结识了其他单位的藏友同伴像通过门卷交流结识了市五交化退休职工边龙香,局医院大夫李富平,洗煤厂青工刘伟。

通过烟标交流结识了印染丆工人张志明,洗煤丆工人刘新民等特别是边龙香,特意和周围邻居定好,把吸完的空烟盒留住给她,她再骑车给我送来这其中还真有不少袖珍标新标小青年刘伟把别人送给他的几十枚烟标一下子全都给了我,其中还有两枚为太原、介休两届门卷、烟标交流会特制的纪念标。

上述提到的同事与朋友,是极小的一部分凡是与我共事知道我收集烟标的,几乎都为我提供过烟标像比较熟悉的朱灵通、张学忠、魏茂林、杨贵清、雒村军、谢新、郝树根、赵淑珍、候明刚、梁嘉堒(后调升为国家安全局付局长)等等,都多次为我供标。

也有不太熟悉的同志,也不止一次的为我供标在此我向这些同事与朋友深表谢意!其实给我烟标的同事与朋友,他们大部分人是不抽烟的,就是吸烟的,靠自己吸能攒几样标他们都是在帮我留心、操心、尽心、四处为我寻标的呵!否则我怎会有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光彩夺目的烟标呢!。

(三)家人与亲戚的支持帮助,不但使我的烟标不断加码增色,更是我坚持集标几十年不间断,无论工作多忙也未放弃的动力老伴不但充分理解我的集标活动,还参与进来,同我一道收集烟标我在工作期间,本来十分繁忙,有点业余时间还要整理烟。

标,本该我承担的家务活,她一手包揽由于集标背景条件的变化和集标初衷的改变,在烟标归纳、分类、整理方面,先后全面进行过三次前两次基本上做的是无用功,浪费了很多时间老伴嘴上不满意,说是“倒粪”,可还时不时的提点好建议参与进。

来平日里也是处处留意烟标,早晚户外散步时,会时常拣些烟盒回来,别的老人看在眼里,也会找些烟盒带给她退休后,我俩常在介休或太原的大街马路上遛达,有时看见路边上的烟盒,当我还不好意思拣时,她会早已拣到手最近两年他帮我已拣全“金陵十二钗”(细枝三警句标)十二枚完整一套,和“雨花石”(细枚三警句标)五枚一套全标,算起来这样拾的烟盒她比我还要多呢!

雨花石 图片来源于网络两个孩子都已先后戒烟,由于工作关系,他们接触人多,朋友也多,公出频繁在吸烟期间,常特意购买新牌号和奇形怪状的纸烟两个儿媳赵秦和二玲看见同事吸烟时,就会把烟盒要来,有时甚至连盒带未吸完剩在盒内的烟卷一起给了她们。

他们周围的同事与朋友知道我有集烟标的爱好,也常会主动送来保存完好的、各式各样的烟盒两个孙女田歌田艺从小就知道给爷爷拣拾烟盒2002年大年初一带她俩逛街,一路上拣了十几个大“福”字烟盒有时她们自己在外面拣到个烟盒后;就高高兴兴跑来交到我手上。

尤其是小孙子浩浩虽说只有七岁,两年前就知道帮爷爷集烟标了,他已成了我集标最得力的助手,有时去姥姥家,看见烟盒就收拾起带回家来,见舅舅吸烟时就把烟盒要来;在接送他上、放学路上,带他处出遊玩,人小眼明手快,经常拣起一个个新烟盒,然后高兴的说:“爷爷,这个烟盒你没有吧!”总之是全家动手,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在我收集的许多精品珍品中,像各种纪念标、袖珍标、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异形标、套标、对标、属於非卖品的内部标、以及各类铁质、塑料、硬纸的3D标中其中很多标都是经他们手得到的他们在太原的朋友尚凯军多次带给我“金健”、“金冠”、“龙凤呈祥”等小巧别致的袖诊标。

贵州特制随礼品酒附带的“小清香”袖珍标及德国产的“生肖”标是孩子公司的员工姚建军在外吃饭,从酒桌上朝别人要来的一位住在外地叫薛姐(儿媳赵秦的朋友),每次回太原就会带来几枚整洁完好的外标前两年我得到的彩印“列宁在十月”讲演照、“毛主席办公”照、“十大元帅”照等三枚铁质。

3D标,也是他们的朋友寻来的。

金健 图片来源于网络我收藏的第一枚具有医药功能的烟标名为“平喘镇咳药烟”,是文革期间,大妹云苹单位领导参加广交会带回来她要来给我的,如今已成“孤品”二妹云华、小弟云良、及二弟云中、三弟云全、四妹云娟以及他们的子女,都是我集标的热情支持者。

只要我一到孝西,他们就会把平日积攒的一包包烟盒送给我由于他们交际广结识人多,所得的烟盒也多姿多彩,其中不乏精品与珍品逢年过节兄弟姊妹集到一起,也是我烟标丰收的时节那时我真的是乐此不倦居住在离石的妻姐夫邵宁,比我年长十三,不吸烟,因病行走不便,却时刻操心烟盒。

遇到家里亲朋好友吸烟时,总要把烟盒留下保存起来待我们去看望他时,再完好无损的交给我像日本的“峰”、“竹”、“七星”等就是他女婿从日本带回来的更让我感动的是,今年春天我们去看望他时,他交给我满满的一塑料袋各式样烟盒,我问他那来的?让我未想到竟然是他每天上街遛弯拣拾的,、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拖着半身不遂的身躯,拄着拐杖,还时时处处想着为我集烟标,我真不知说什么感激话才好。

在我的纪念烟标专册内,有一枚纪念我国加入WTO、中国足球冲入世界、申奥成功的“红三环”烟标是妻侄丹卡特意在上海购烟得到的。在异形标专册内有一“喜洋洋”红白两色对标是大妻哥87年来晋从厦门带来的。

日本烟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99年春节回乳山时,妻弟曰欣给了我一大包近百枚烟标,这是他四处找人收寻的我真的如获至宝,一遍又一遍的翻看爱不择手这都是当地人吸的当地售出烟所以大部分我都没有,而且从中补全了“泰山”、“八喜”两大套标,也增加了多种南韓烟标。

今年清明回砦里扫墓时,妻妹夫战连德给了我一枚《特供》“钓鱼台”内标,根据国家有关通告,这种带“特供”字样的纸烟,恐怕以后不会再生产了,当然这样的烟标也很难寻了赵秦的弟弟春雷虽说知道我集标时间较晚,但却为我寻了许多新标奇标,他的人脉也广,经常从朋友手中要来难得的烟标。

去年六月妻弟曰忠从青岛邮来一包拆好平展的烟标其中小卡袖珍标竟有73枚尽管我已提前知道,而且已从青岛带回几枚同样的小卡标,但当我打开邮包,看见崭新的厚厚一摞通红明亮的“红双喜”小标后,仍惊喜万分激动不已、因为我从来没有一次一下子获得过这么多小卡标啊!这不但提高了复标珍藏的质量,也加大了我同藏友交流的资本。

红双喜 图片来源于网络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八口去张家口柴沟堡,看望久别近二十年的二舅与舅母,不但受到他们全家的盛情款待,当听说我收集烟标时,二舅即刻翻遍书橱,为我弥补了八种烟标烟标已是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每当我打开集标册或整理新的零星烟标时,就仿佛看到了亲情、友情、真情。

一股暖流也从心底油然生起(写于2009年春,又分别于2013年夏、2014年冬、2015年春多次修改)作者简介

作者:田云清,1941年3月生于河北省昌黎县1961年8月参加工作,高级经济师,国家首批认证注册造价工程师,山西省注册监理工程师,退休前为大型国企汾西矿务局(现为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

工作四十年,从矿建工人作起,先后从事小学教师、井口矿灯、井上、下运搬、文秘、共青团总支书记、井口资料统计,代理值班长、机电铁工、井上运搬、总务等工作改革开放以后,一直从事煤矿基本建设的施工计划和投资计划的管理工作。

由施工企业普通计划员,逐步成长为建设单位计划处长后期借调国家能源投资公司(现为国家开发银行)工作五年依靠自学与实干,较全面掌握了煤矿基建投资与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和工作技能,担当起了煤矿基建计划诸方面的经济技术性工作。

扫码关注我们投稿邮箱:874761158@qq.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