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乡土地理(乡土地理案例)原创

虎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年SPRING FESTIVAL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上的地理,是区域地理中的一个特定领

乡土地理(乡土地理案例)原创

 

虎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年SPRING  FESTIVAL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上的地理,是区域地理中的一个特定领域,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改革大形势下,如何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到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培养乡土情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值得我们一线地理教学者思考。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一)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地理课程为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且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要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乡土地理以本地区的地理要素为着眼点,去探究整个自然地理之间的联系和人文地理的区域性,是实现教学改革理念的有效探索(二)乡土地理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习的有效体现

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在新时期培养出具有综合性学习能力和实践性强的学生乡土地理不仅可以变抽象的自然地理为直观具体的地理案例,更能够为家乡的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因为乡土地理包含了当地历史变迁、人口、环境、工农业发展等综合情况。

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要求,开展“绘制反映学校或家庭所在地的示意图”“开展乡土地理的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三)乡土地理是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阵地乡土就在我们学生的身边,组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可行性强,也更容易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支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佳阵地。

乡土地理资源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整理和分析各种地理信息资源,同时把整合的地理信息资源运用到实际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去地理教学需要走出课堂,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从而认真展开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和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当然,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实验分析、自制学具等,具有很强的生活实践性和指导性

虎年SPRING FESTIVAL二乡土地理教学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有些地理知识难免显得索然无味,有的更是抽象无形,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动力乡土地理环境显示了灵活多样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调节枯燥的教学内容、抽象的书本知识最好的纽带,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地理课堂的效果。

(二)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地理学习依靠的是死记硬背,机械地追求学科高分,忽略了地理这一学科的实际意义地理不只是一门科学,它与生活是统一的,我们所处的经纬度位置,置身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当中,脚踏于不断运动中的板块上,吃、穿、住、行等都与地理环境有关。

陈澄在其著作《新编地理教学论》中介绍,“生活经验”的地理学习策略这里的“生活经验”就是指乡土地理,以所处的乡土环境窥探整个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规律(三)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自己对家园最深的情感”,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一脉相承,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出原生地,缺乏归属感,而对于00后的孩子们来说,接触的新鲜事物太多,对家乡知之甚少。

乡土地理教学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个角色,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实际事物,了解家乡在全球中所处的位置,掌握当地人口的增长情况,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等,不仅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还使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感得到了升华,为学生建设祖国,回报家乡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一)教师应熟悉乡土地理,精心设计课程熟悉当地的地理,是教师能按课程标准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乡土地理教学必备的基础条件,因为对本地的地理不熟悉的教师,是不可能很好地教好乡土地理的。

近年来,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和人才引进,有不少的地理教师是“外乡”人士,要教好当地的乡土地理就必须尽快地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如都昌县的山川地貌特点、风景名胜古迹、工业发展等各方面的资料此外浏览包括乡土文学、乡土历史方面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加深自己对当地的认识。

这样,教师才能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二)学校可以单独设置乡土地理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乡土地理具有独特性,一方面,学校可单独设乡土地理课,可邀请地理教师集中编写乡土地理教材,从教材中精选出专题性素材、提供众多的知识生长点,横向与其他学科联系,纵向深入到地理学课系统知识中去,从而构建出一个开放型、民主型的课程形态。

另一方面,与相关学科综合,设立乡土综合实践课程乡土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参与的专题研究活动,这样可集中有限的教学课时和各科教师,优化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提高教与学的综合效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设置乡土地理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还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重新提升。

因此,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高度来认识乡土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与相关的学科整合、建设综合实践基地(三)教学环节设计中应充分融入乡土地理在不具备设置专门的乡土地理课程条件的学校,应考虑把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活动相结合。

1、在新课导入阶段,充分挖掘乡土地理与新课内容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2、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先讲解理论,再举例乡土材料分析,地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利用乡土地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领悟知识,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另一方面,可直接呈现一则或几则乡土材料,然后分析总结其中的地理概念,某些地理规律或者原理,中学生的无法运用抽象思维去直接理解,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乡土材料更能够帮助学生领悟。

3、在拓展延伸阶段,可引导他们作一些与乡土有关的,较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或直接向学生提供实践与探究课题例如,根据区域地理知识,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为家乡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在此过程中,学生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分析归纳,学以致用,提升学生投身家乡建设的美好情感。

四都昌县乡土情况都昌县具有丰厚的地理资源1.地理位置和范围: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北与湖口、彭泽两县毗连,南濒鄱阳湖,与余干、南昌、新建3县(区)交界,东与鄱阳县接壤,西与永修、庐山市 二县(市)隔水相邻;全境东西宽52.7公里,南北长80公里,较大,约占江西省的1.6%。

2.地形地势特征:都昌地形以丘陵和滨湖平原为主,且水域宽阔,局部有低山分布;地势北高南低3.气候特征:都昌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且受鄱阳湖大水体影响,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

冬春常遭寒潮(冷锋)侵袭,大风降温;春夏之交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梅雨连绵;夏秋之交副热带高气压带居久不退,进入伏旱4.自然资源特征:都昌县共有土壤面积1909181.4亩,耕地面积较大,水田居多;都昌多丘陵山地,森林覆盖率高,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因水域总面积较大,生产鱼类,冬春季节是候鸟的天堂,故有“小天鹅之乡”之称。

5.社会经济发展:截止 2014年末,都昌县人口自然增长率10.43‰,劳动力资源丰富,多迁出人口在政府招商引资政策支持下,已建两处工业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因都昌站的建成,打开了都昌通往大城市的“窗口”,促进了铁路运输。

(资料和数据来源于百度百科)五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通过与学校领导沟通,在有安保人员的陪同下,我组织了高一年级的一个班级的学生和科任历史老师、语文老师、物理老师等前往都昌县“东方百慕大”老爷庙开展实践活动。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设立了三个课题:1、老爷庙水域为什么风力强劲,如何开发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管狭效应,开发风能)2、老爷庙得名于那个历史故事,这一景点的设立给当地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故事,促进旅游业发展)

3、老爷庙附近的土壤及植被状况怎么样,我们该如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沙质土壤,植被稀疏,建防护林)此三个课题充分体现了学科融合,让学生根据兴趣选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选题组成兴趣小组,发挥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并每组派一名指导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观测、记录等环节,深入思考。

为期一天的时间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回家查阅相关资料,翻看有关地理课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中召开开展调查汇报,并评选出最佳小组,给予奖励,强化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通过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够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乡土地理教学,既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又充当其他地理知识的个案化探究,更是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表现,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是课外活动的有益探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创设与各个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身边的地理环境,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腊月二十四小年九江市杨健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联系方式:576481827@qq.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