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鳤(鳤鱼是保护动物吗)居然可以这样

鳤鱼性情温和,是“实打实”的“肉食爱好者”,主要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为食。

鳤(鳤鱼是保护动物吗)居然可以这样

 

鳤鱼鳤鱼(Ochetobius elongatus),是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鳤属鱼类,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类水体中均有产,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干扰等原因,鳤鱼的资源量萎缩严重,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的境地。

壹一条神秘又珍贵的鱼鳤鱼俗称刁子、麦秆刁,是长江中的一种中小型鱼类,身体细长,呈圆筒状,头短,稍侧扁色彩分明,腹部银白色,体背部蓝绿色鳤鱼的尾鳍分叉很深,体侧正中上方有一条浅黄绿色的纵带历史上,鳤鱼曾分布在珠江水系的西江、东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目前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的水系鳤鱼有江湖洄游的习性每年7-9月进入湖泊中肥育,到生殖季节时又重回到江河急流中进行生殖生殖季节为4-6月,性成熟年龄为3-5冬龄产卵场所需要有流水,而在静水中不能繁殖鳤鱼性情温和,却是“实打实”的“肉食爱好者”,主要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为食。

在食物链中,鳤鱼处于中等偏上的地位。鳤鱼的生长速度并不快,人们常见的鳤鱼多为0.5-1千克,但最大个体也可以达到10余千克。

图片来源:三峡新闻网鳤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数十年前,鳤鱼还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菜肴,如今,却变成了“神秘物种”,在野外难觅踪影,很多人都不曾看见过由于受过度捕捞、水质污染及水利工程建设等人为干扰的影响以及鳤鱼本身生长缓慢、在静水中无法繁殖、在长江中天敌也有许多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进入21世纪后,鳤鱼就变得极为罕见,其资源量严重萎缩,在多个历史分布区绝迹,种群近乎濒危,难以获得样本,关于鳤鱼的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鉴于鳤鱼的资源量衰退极其严重,在很多河流江段,鳤鱼已多年未被监测到,2016年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为极度濒危物种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介绍:“鳤鱼繁殖必须要有流水,随着水泥堤坝的建起,江湖之间成了‘断头路’。

再加上高强度的捕捞,鳤鱼的‘口粮’少了,别说是小鱼小虾,连螺蛳也越来越少如果有一天鳤鱼消失了,很难说会对食物链造成什么影响,但鳤鱼对长江流域生态的指示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贰一别三年再相见2017年6月,科研人员在湖北洪湖江段发现1尾鳤鱼。

2017年11月18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实施“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项目中,在长江宜昌江段监测到一尾鳤鱼这尾鳤鱼是宜昌渔民在磨基山下十里红江段附近,用平三网捕获,全长68.9厘米,体重612.8克,形态完整无损伤,科研人员在基础生物学采集后,保存了鱼类鳞片用于年龄鉴定,同时保留了部分组织用于DNA鉴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表示,鳤鱼在2017年以前最近一次被发现,是1995年该所科研人员在三湖连江里采到过鳤鱼此时,鳤鱼已“失踪”22年2020年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长江宜昌江段发现一尾鳤鱼。

这也是自2017年6月在洪湖江段发现鳤鱼后,在长江水域再次发现该物种一别三年,再相见。虽然数量仍然非常稀少,但是,研究人员认为,鳤鱼在长江中的数量,目前并没有灭绝的风险。

图片来源:湖南省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从2020年开始,已连续几年发现了鳤鱼在长江干流宜昌江段、公安江段都曾采集到多尾鳤鱼,而在鄱阳湖都昌松门山水域也发现已经消失10年之久鳤鱼的活体在洞庭湖水系,2021年7月,科研人员在洞庭湖南县茅草街水域监测到2尾鳤鱼,12月,又在洞庭湖水系澧水下游津市青龙庙江段监测到一尾鳤鱼,全长40 厘米,体重321克。

据当地经验丰富的渔民介绍,上一次在澧水见到鳤鱼还是30年前2022年3月,湖南省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安乡等地,监测到了在洞庭湖多年难觅踪迹的鳤鱼专门从事长江鱼类保护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焕章研究员介绍,鳤鱼是产漂流性卵,鱼卵在洪水的作用下传播,顺水流漂很长时间再孵化,在长江中游干流、大型湖泊频繁发现鳤鱼,说明它的种群恢复是全流域的,数量明显增加。

叁鳤鱼能否“绝处逢生”?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中,出现了一道“石仙桃清蒸鳤鱼”,尽管被“吐槽”原料可能是条草鱼,但也从侧面反映鳤鱼肉质鲜美。这条舌尖上的美食阔别多年后再相见,是否能“绝处逢生”?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仅一年多的时间里,20年未见的鳤鱼再现洞庭湖、长江泰州段资源检测一网捕获120多条刀鱼、“微笑天使”长江江豚在长江中下游频频现身……这一幕幕可喜的现象出现在长江流域,传递出“长江禁渔”行动取得实际成效的讯号。

据中华鲟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长江宜昌江段通过各种科研手段监测,鱼类种类已超过80多种,具体范围在80至100多种之内,这2015年前后20多种至50多种上升了一倍多鳤鱼的再次重现,不仅填补了鳤鱼的样本空白,同时也丰富了长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指数。

长江禁渔,保护的不只是鱼,更重要的是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长江禁渔”行动只是一个开始,希望越来越多的濒危鱼类种群开始恢复,也希望许久未见的鳤鱼再次相见后能永久相见早在1977年,鳤鱼的人工繁殖就已获成功,湖北省公安县国营淤泥湖渔场先后于1977年和1978年两次进行人工催产均获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均提出,制定长江流域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计划,对长江流域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实行重点保护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对长江流域江豚、白鱀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鯮、鲥、四川白甲鱼、川陕哲罗鲑、胭脂鱼、。

鳤、圆口铜鱼、多鳞白甲鱼、华鲮、鲈鲤和葛仙米、弧形藻、眼子菜、水菜花等水生野生动植物生境特征和种群动态的研究,建设人工繁育和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水生生物救护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曾表示,一尾鳤鱼的发现尽管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但无疑释放了一个不错的信号,也让人们对长江鱼类的保护与种群恢复多了一份期待。

希望鳤鱼的重现,能让鳤鱼的相关研究更加深入,让鳤鱼能“绝处逢生”参考资料:《三年没见,鳤鱼你好!》《极度濒危!险遭灭绝的鳤鱼,有望“绝处逢生”?》《湖南文理学院师生首次在澧水发现珍稀鱼类“鳤”》《它们回宜昌啦!》。

《鄱阳湖近10年重现“神秘物种”鳤 专家:种群数量有望逐渐恢复》《一条鱼的生存之旅:“禁渔”蕴新生机 鳤鱼游洞庭》《10年禁渔期启动后,长江接连发现神秘物种,这生物可惜只有一条!》《本可长到十余公斤的鳤如今成了“神秘物种”》

《鳤鱼:是长江物种恢复的开始,还是又一个“初闻已是永别”的主角?》长江物种☆ 白鱀豚:消失的“长江女神” 2057年前能否再见?☆ 白鲟: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 3月28日:中华鲟保护日 拯救中华鲟,从“后福”到“厚福” 

☆ 长江江豚:“微笑天使”也曾“哭泣”,“十年禁渔”不放弃 终于等到长江大保护的“吉祥物”☆ 长江鲥鱼:惊艳了时光却难以再逢鲥☆ 刀鲚:名震江湖的刀客重出江湖

鲸骑士“一起开启海洋生物之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