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商宦(商宦之家是什么意思)居然可以这样

在山西地区,仕宦之家十分讲究门当户对,普通人家很难高攀,所以,商人之家就成了普通人家嫁女的首选目标。

商宦(商宦之家是什么意思)居然可以这样

 

在山西地区,仕宦之家十分讲究门当户对,普通人家很难高攀,所以,商人之家就成了普通人家嫁女的首选目标这个商人的概念是非常广泛的,既可指富商,也可指哪家店铺的伙计,当时大盛魁商号、日升昌票号等店铺的伙计收入也高于当时社会平均水平。

普通人家嫁女即使是嫁给这些伙计也可衣食无忧,更是渴望嫁给掌柜、经理等人然而,这些人与最后发展起来的东家比起来,浩如烟海,无人详细记入史册能在现存资料中找到相关记载的,大多只有较大或是贡献较为突出的商业家族。

一、联姻明清时期,晋商家族间的联姻是非常复杂的,为了理清楚其中的关系,更有效地说明观点,接下来将以蒲州张氏王氏沈氏为主线的姻亲关系为例进行分析总的来说,蒲州张氏王氏是商业世家,由商而宦,官商结合,张氏王氏之姻亲也多是商人或官宦之家。

具体分析其姻亲关系,又可发现这一时期商宦之间的姻亲关系既复杂又微妙第一,联姻在几大商业家族中相互交错,在一定程度上有政治背景的商业家族比纯商业家族的地位更高在第2代中,沈家就已经与王家和张家联姻沈廷珍,是王崇古舅,张四维祖姑父,也就是说沈廷珍的姐妹嫁给了王家,沈廷珍的老婆是张家人。

到了第3代,沈家与王家再次加固了姻亲关系,沈廷珍的长子娶了王瑶的长女,此外,王家和张家也联姻了,王崇古是张四维舅,王瑶的次女嫁给了张允龄从沈家与王家、张家分别联姻,发展到了沈、王、张三家互相联姻,更加深了三家的姻亲关系和生意上的互帮互助。

到了第4代,张家与范家联姻了,张四维五弟张四象的继室是范世逵的孙女范家世代以农商为业,据资料显示,范家族中并没有科举入士的子弟,没有可靠的政治靠山,这与王家、张家不同,所以,即使范家富有,其孙女也愿意作为张家的继室嫁过去。

第二,联姻中非常讲究门当户对,而商与宦并不对等,从商业家族中走出来的实职官宦及其后代的婚姻更多地是从地位相当的官宦家族中选择配偶,很少出现商宦互婚的而从事商业实践的家族成员,男性多娶商业家族的女子,而女性成员多嫁商业家族的男子,很难嫁入高级官宦家中,少数嫁给有一定声望但没有实权的“监生”“庠生”或是落魄的底层小吏,也有的贫穷官宦为了巨额聘礼将女子嫁入豪门,或为了巨额嫁妆娶豪门之女。

商人虽然有钱,但是从婚配的门当户对中可以看出,商人的政治地位还是很低,实权官宦根本看不起他们,同样的,豪商巨贾也看不起底层无权势的贫寒官吏,出身贫寒权微官吏的女子嫁入豪门也会受欺负比如:据《盂县文史资料》记载,盂县小湖村有一进士门第的孙女,嫁给了西烟富户,但此女看不起这个富家子,认为他是窝囊废,心中苦闷,一日夫妻吵架,此女愤而从家中跑出,富翁追骂咒她死,她急不择路,坠井而亡。

不管官大官小,科举进士出身的家族都自认为身份地位比商人高贵,而富商家族也自认为富有而目中无人,传统士的地位受到了新崛起的商的地位的冲击,传统价值也受到了挑战,士与商都在现实较量中进行心理调适晋商子弟一旦通过科举进入了“士”的阶层,其子孙也多倾向于从政而非从商,从下表张四维和王崇古的子孙多从政中可以看出一二。

第三,晋商四海贩商,联姻圈子不仅仅是本省本县,还包括本省异县和外省家族,其中以同乡联姻较为普遍王家是明朝初年由汾阳迁居至蒲州,张家是元朝时为避乱由解州盐池之南迁居至蒲州,沈家也是迁居至蒲州,范家是蒲州本地富商,王、张、沈、范四家是属于同乡间的商业联姻;杨博家是从蒲州考出去的京官,张四维家也是属于从蒲州考出去的京官,杨张联姻属于同乡间的政治联姻;。

马家与张家一样也是官商家族,但并非山西本地人,而是陕西人,马家与张家联姻,既是政治联姻,也是商业联姻,山西和陕西都是明朝边防重镇,两大家族联姻,既加强了在朝廷中的合作共进,也加深了在边镇商业贸易中的互利共赢。

科举入士任官与商业贸易都加大了人口的地域流动,也因此扩大了联姻圈子,尤其是晋商的贸易特征,多异地经营,长年累月,虽有不能在经商之地携眷娶妻的不成文规约,但实际中异地娶妻者大有人在。

据《汾阳县志》载:“本县在外经商者多,外地来汾经商者也多,人口流动性大,故而异地联姻者多”,又如“阳曲马氏,云南人,马庄任士秀妻,士秀贸易于滇南娶之”,榆次“李氏,兴治村张曜南妻,本平泉州人,张经商其地,因娶之,遂家于外”,云中郡“商贾皆出山右人,而汾、介居多,踵世边居,婚嫁随之”,等等。

二、继室、纳妾与人丁晋商在创业之初,无钱娶妻,更很少纳妾商业发展之后,有继室者较为普遍,一是因为商妇与丈夫聚少离多,容易忧郁生病不长命;二是因为商人家庭较为富裕,商妇养尊处优,身体羸弱易生病不长命;三是因为晋商后代男女老少普遍染上烟毒,商妇因吸毒而体质耗损不长命。

而在商业家族中,有钱就容易续娶继室,所以一旦妻子的位置空出,就会续娶而纳妾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富裕之后,有些晋商会放纵自己对于女色的欲望比如太谷小白上庄村的王家,发迹之后,日趋繁华,王家老爷少爷,除了个别人外,大都是一妻多妾,有的甚至是七八房妾气续娶之匆忙与纳妾之多在一点上是相通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传宗接代,人丁兴旺,因为人丁兴旺对晋商家族的传承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人丁兴旺与家庭经济状况和晋商家族兴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榆次车辋常氏到第十三世时人丁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道光十七年(1837年)全族共有男丁199人,其中大门廷和一支到第十三世时男丁38人,而二门廷美一支到第十三世时男丁161人,三门廷玉到第五世时只有一孙,到第八世时失传,二门中最兴旺的是常威一支,到第十三世时有男丁60人之多,占绝对优势,占到二门总人丁的37.3%,到第十四世、十五世时,“常威一支占整个常氏家族丁口的一半以上”。

商业的兴旺很多时候能促进人丁的兴旺,而人丁的兴旺也能够传承家族式商业的兴旺冀家从十世冀忠开始到十七世冀国定,历经七世,“七代相传根一脉”,虽然第、十二、十三、十五各世均有兄弟二人,但仅一人传有子孙,而第十四、十六世则为单传,冀家代代势单力薄。

第十五世冀之瑜将冀家的当铺和钱庄驰名全国商界,冀之瑜之独子冀映汉先配郭氏,郭氏无子,又纳侧室,生子冀国定,冀映汉先于其父冀之瑜而卒,于是冀之瑜的家产由其孙冀国定继承到第十七世冀国定这一代,生子的压力非常大,冀国定先后娶过王氏、范氏、马氏三妻和郭氏、张氏、李氏三妾,但年到40余岁,膝下尚无子,后续娶四房马夫人,终于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腊月冀国定45岁开始,马夫人和两个妾接二连三生下了8个儿子,其中三个儿子夭亡气虽然冀家的人丁稍微兴旺一些,冀家的商业发展也进入鼎盛时期,冀家在全国各地设有商号100多个,资产现银达300万两,跻身于三晋巨商行列,在介休仅次于北贾侯氏。

可是到了十九世又变得人丁稀落,仅冀以公、冀以廉、冀以中各有一子骥惟聪、冀惟贤、冀惟清,冀以和和冀以正无子,冀以和原是由马太夫人钦点负责家祠股份经营,可是因为冀以和无子,所以只能由冀以中的儿子冀惟清来接管,冀家从第十八世开始主要心思就不在经商做买卖赚钱上,商号店铺自有掌柜操心,他们醉心于享乐,也染上了烟土,这也是他们后代凋零的原因。

第十九世冀惟清接管之后,遭遇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等打击,各商号遭到巨大打击损失惨重,家中仅有的两兄弟一无用处,只能与堂妹合计处理危情,可是兄妹二人应付不来,只能依靠外人,处理不力,最后只能破产还债,全国各地的字号、房产、财产、古玩甚至是云南上好的烟土都被一一估价清理,最后还清了债务,冀家只剩下乾盛亨票号平遥总号一处房子,其他一无所有,昔日的冀家大院也残垣断壁,破烂不堪。

冀家由盛而衰只经历了三代,而且由于人丁不旺,是彻底衰败,与榆次车辋常家、祁县乔家等其他人丁兴旺的晋商家族不同,即使商业衰败了,他们还有诸多子孙从事各行各业,一直将血脉和晋商精神传承至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