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提价(提价一成是什么意思)一看就会

价格自由浮动=资源最优配置?

提价(提价一成是什么意思)一看就会

 

【编者按】各类灾情中,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刚需物资的价格上涨几乎是不可避免在新冠疫情中,口罩、体温枪、消毒液、酒精、防护服、双黄连(尽管是个笑话)……的价格都已经一飞冲天,还遍地难寻面对这样的现象,国家的态度很明确——必须维持价格稳定,严禁发“国难财”,这显然很符合民众的价值判断。

但一些经济学者却逆势而行,强调那个最朴素的经济学原理——价格的自由浮动可以让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最有需要的人,自然愿意用高价购买,反之,需求没有那么强烈的人,自然会放弃购买这个观点很唬人,表面看来的确是逻辑自洽的,但大家往深处想却隐隐感觉不妥。

穆胜博士在为《中欧商业评论》撰写的“被误读的商业常识”专栏中,发表了《笃信价格=刻舟求剑》一文,针对部分经济学者倡导春运铁路、公路票价自由浮动的观点提出了批评文中谈到的是“春运”中的“票价”,但我们也可以把观点推导到“灾情”中的“口罩等稀缺品的价格”。

核心观点是,在短期的有限供给中,不应该允许价格自由浮动进一步看,用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解释复杂世界,可能是刻舟求剑话说回来,经济学发展至今,各种新的分支(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已经越来越强调对于现实世界的解释,网红经济学者还用价格理论这套小学阶段的东西来包治百病,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P.S.我们为什么称这些人为“经济学者”而非“经济学家”,因为,在我们的标准中,所谓“家”是能够用自己的原创理论对现实世界进行独到解释的记住,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没有原创理论,说的都是大家都懂的东西,这个不是“家”。

节选如下:不知何时,早已习惯了经济学者在媒体上呼吁价格浮动,顶着千夫所指为民众普及价格理论最近,部分经济学者更是大力主张春运铁路票价、(高速公路)路价自由上涨主张涨价的观点其实很简单:限价会造成供不应求。

在此之上,会产生一些依靠“倒手”牟利的黄牛党,或依靠出售“权力”牟利的腐败分子,他们的牟利,都会附加在商品价格上另外,那些与黄牛党和腐败分子的交易也会产生附加在商品价格上的交易成本例如,购买者要去收集价格信息,验证关于黄牛党和腐败分子的人品,和他们讨价还价……总之,这两部分额外的成本成为了购买者的负担和国家的损失(溢价本来应该国家赚),却没有增加社会财富,是应该避免的。

他们认为,与其如此,不如让价格自由浮动,让购买者以货币竞价,愿意出高价的,证明他们的确需要,不愿意出高价的,证明他们还可以忍受事实上,总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仍然是一部分人买得到商品,一部分人买不到商品,与限价时并无二致。

但如此一来,却有两个效果:第一,黄牛党和腐败分子们就没有了生存空间,溢价可以由国家收回;第二,买不到票的消费者会被激励去用自己竞价的精力服务社会,再用赚到的钱来购买高价商品,这样,社会就重新进入了良性循环。

(穆胜博士点评:这次的疫情中,部分经济学者大抵还是采用了上面的论点多年来,只要有任何关于稀缺品的分配问题,他们都会用一成不变的价格理论来解释相信我,不管他们引用了多少星光熠熠的诺奖得主的名言来支持自己,但核心的论点就这几条。

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写新的文章来回应另外,奉劝大家不要迷信经济学家在解释现实世界上的功力,十个经济学家中,有九个都是股市的Loser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主流经济学难以解释现实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日益教条化和黑板化。

2011年11月,哈佛知名经济学教授曼昆甚至因此遭遇了学生的罢课)两个天真的臆想我碰巧懂点经济学,也许可以试着回应回应严格来说,我是个市场主义者,我相信市场是个精密的自愈系统,也相信只有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才有最优的均衡。

因此,经济学者的相当一部分关于价格浮动的观点我也是赞成的但是,面对这种想在行政垄断的有限供给下使用市场定价的天真臆想,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苟同经济学者的第一个臆想认为,付给黄牛党和腐败分子的溢价无意义,不如由国家收回。

主张这部分溢价由国家收回,没有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是转移了支付对象,并没有损失但如果消费者只是以自己的体力和坚持参与竞价呢(如春运熬夜排队买票、开车早点出门)?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并没有求助黄牛党和腐败分子。

此时,涨价就会转移走他们的财富!这对于富人没有太大影响,但对于出不起价,又因为价格刚性不得不出价的消费者(如太想回家的农民工,如开着破烂的二手车代步,但不得不使用公路的小青年),就会是严重的负担!经济学者会潇洒地说,那又怎样?

市场定价呀!笑话,市场中竞争充分,替代品充足时,我不买这家的火车票,可以买那家的,不走这家的路,可以走那家的只要商家没有合谋,均衡价格自然足够低即使有高价,也是因为商家的确创造了足够吸引消费者的“租(rent)”,这也就是消费者肯花十几万买个爱马仕的原因,那是人家经营的回报!。

但在上述的单寡头市场上,你凭什么多转移走我的财富,就因为你身上有个“国”字号呀?(穆胜博士点评:由于口罩不像铁路和公路一样是国家垄断的,的确存在多个有供货能力的厂商但请记住,在疫情爆发时,相对激增的需求来说,供给始终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价格必然急速上涨,而从价格上涨中受益的应该是口罩厂商,他们转移走了民众的财富此时,民众的感受并不会比财富被国家收走更好另外,这不会影响富人们获得口罩,而是会导致大量的穷人买不到口罩,造成短期内疫情难以控制,长期内社会公平失衡,这个下文会讲到。

)经济学者的第二个臆想认为,竞价行为无意义,不如把竞价的精力服务社会,再用赚到的钱去购买高价的商品首先,求助于黄牛党和腐败分子的竞价毫无意义,但依靠自己的体力和坚持进行的竞价却有个不可替代的好处,就是可以立即变现,以便购买具有“时间专用性”(只有这个时间才有)的商品。

换句话说,消费者不用等到自己攒足了钱才能消费!这个道理用春运铁路票价的例子来解释再清晰不过:真的等到农民工用竞价的精力服务于社会,赚到足够的钱,恐怕人家早就赶不上春节回乡列车了!其次,即使把竞价的精力服务社会,也要考虑其变现的可能性。

依靠体力和坚持的竞价者,大多都是怀揣梦想,埋头苦干这类人缺乏财富是受到环境和际遇的限制,而不是因为不努力(即不愿用竞价精力去赚钱)另外,他们在获得完全信息(通过年复一年的“试错”)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这种形式的竞价而不是把竞价精力用于赚钱,本身就说明了前者更加划算(而不是人家想不到这点)。

如此看来,何须激励?主张他们用竞价使用的短短时间去赚高价所需的财富,根本就是强人所难更何况,倘若某种迅速的变现真的唾手可得,人家平时为何不以这种模式累积财富?如此说来,这个昏招恐怕是让人家去翻墙入户“赚快钱”吧?。

(穆胜博士点评:同样,在灾情中,口罩是有时间专用性的,过了这个时段,就不那么被需要了民众可能会想,我以后一定要努力成为富人,保证下次疫情中能买高价口罩他们更可能会想,我应该早点出门排队,积极打听购买渠道……)。

效率≠公平,等价≠等效我碰巧不只懂点经济学,也许可以试着谈点其他的我承认,由于总供给不变,放开价格后,没买到商品的人的数量的确不会增加,不考虑财富转移,这类后果应该是一致的但这种观点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谁应该买到商品?。

提倡货币竞价,本意是激励人们更多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通过良性的竞争获得更好的生活,是一种效率的价值目标用到这里的意思是谁在过去更努力,谁就应该获得回报,这本来也是被现有社会的价值观所认可的但我们要考虑贫富差距的成因!。

如果是因为穷人不努力,那么他们理应受到制度的这种惩罚,当然应该买不到商品,因为社会毕竟不主张“养懒人”嘛但倘若是由于前文所述的环境和际遇呢?举例来说,一个一线城市的小孩和一个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孩,难道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机会都是均等的吗?。

按照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观点,既然资源的分配使用的是人们不能负责的标准,那么,人们就不应该因为缺乏资源而受到惩罚!倘若如此,不是“鞭打快牛”又是什么?在不公平的机会下,以不公平的结果来分配刚性消费品,不是二度的结果不公平又是什么?

(穆胜博士点评:让我们泪目的一个场景是高铁上的一个大妈没有佩戴口罩,工作人员询问时,她含泪说“真的买不到”这样的民众显然不是富裕阶层,但是,他们在生存权上,应该被口罩的竞价机制惩罚吗?)与其如此,不如将此类刚性商品的竞价限定在一个范围内,打造专有的结果公平。

首先,赋予其特殊的机会公平意义,即限定低价,允许消费者以体力和坚持竞价,这等于重新拉平了起点;其次,保障程序公平,限定大家都只能以这种形式参与竞价,而非通过黄牛党和腐败分子当然,我也认同张五常教授的观点,限价后,富人总能买到好东西,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此时通过限价传递倡导公平的信号,无论如何都是有意义的!。

(穆胜博士点评:尤其是在疫情中,民众中就充满了焦虑的情绪,如果不用制度来规制价格,再让富人公开地享受到特权,势必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我也承认,也许消费者付出中介成本和交易成本后的总价与商品价格自由上涨后无异(甚至更高),在经济上是等价的。

但经济上的“等价”绝不等于管理上的“等效”这里有一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建国教授的经典例子假想学校的学生有贫富两类,学校计划对富人收费10000元,对穷人收费7000元有两种收费方法:一种是告诉学生学费是7000元,但富人多收3000;。

另一种是告诉学生学费是10000元,但穷人少收3000元两者经济上绝对“等价”,但结果上绝不“等效”,孰优孰劣?不言自明!限价的确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如体力、时间、找黄牛党、购买权力租等,但在消费者的感知上,却不一定会计量体力和时间这部分成本。

现实中,有些农民工兄弟走十多里路就是为了节约几元的公交车费你问他,为什么这么浪费成本?他告诉你,啥成本不成本,别整那些没用的玩意儿,我有的是力气!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是,消费者至少是获得了形式上参与竞价的公平机会,而能否竞价成功,在他们看来,则应该是个概率问题。

也许这次没能买到商品,但下次,也许早点排队、早点出门就可以得偿所愿了这样,竞价失败时他们大多数会进行相对积极的外部归因(因为竞价的人太多了)和内部归因(因为自己没有早点排队、出门),而不会完全埋怨制度,而他们也会始终保有一份对于未来的希望。

而这,似乎也是有限供给下没有办法的办法!(穆胜博士点评:还需要补充的是,有经济学者认为,更高的价格激励了更多的厂商投入生产但记住,在合理价格都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扩大产量也是可以增加利润的限制价格避免了过度激励,而非遏制了激励。

进一步看,过度激励会出现更多的市场乱象,如当前的假货、回收品泛滥等现象,这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对于刚性产品,真正的解决之道是放开行政垄断,增加供给,再让价格自由浮动,只有这样,民众才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

在短期内无法增加供给的商品,放开价格管制,就是灾难有的经济学者不问条件,只用模型,有的经济学者只顾效率,不讲公平,有的经济学者只看货币,不谈感知,怎能解释大千世界?又怎能指导经济实践?如此笃信价格,不是刻舟求剑吗?。

穆胜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穆胜博士相关著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