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国器是什么意思(国祚是什么意思)原创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国器是什么意思(国祚是什么意思)原创

 

21、度

【造字本义】用手测量、量长度【推导提示】“ 度 ”本义为“ 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 标准 ”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词语例举】

度长絜大:度:推测,估计;絜大:用绳子量物体周围的长度比量长短大小,以便找出差距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揣度;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例句详解】读音一:dù(1)名词①计量长短的标准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②限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乐盘游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限度――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作为限度③制度,法度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④气度,常态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2)量词,次,回,个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在崔九的堂前也有几次听到你的乐曲(3)动词①谱写,创制(歌曲)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姜夔《扬州慢》)——我内心感到悲怆,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自己创制了这首曲子②过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春风吹不过玉门关秋月春风等闲度 《琵琶行》――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读音二:dúo(1)动词①丈量,量度,计算,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治平篇》)——就算是计算着肚子分配吃的,计算着身量分配住处,我也能知道那是一定不够用的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用称称过,这样之后才知道物体的轻重;用尺量过,这样之后才知道物体的长短②推测,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助记小故事】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越过)之,至市方忆忘度(尺码),徘徊几度(次)欲反.度(考虑)之再三,则度(估计)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反家,其夫见妻空反,以为玩乐无度(限度),责其不知以脚度(衡量)鞋之大小。

后人度(创作)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法度),岂不谬哉?22、非

【造字本义】左右两翼相背【推导提示】“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词语例举】非辜:①无罪;②指无罪之人非望:①非分的想法;②非所希望非笑:讥笑例句:尝闻此君而非笑之。

大是大非 非亲非故 非我族类 今非昔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物是人非 为非作歹 面目全非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泥古非今: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

形容崇尚陈规旧法,贬低新鲜事物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错误.【例句详解】(1)动词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反对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此物故非西产(《促织》)――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段太尉逸事状》――遇到不能赞同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

③无,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硃、猗顿之富也(《过秦论》)――才能不及普通人,没有孔子、墨子的贤德,也没有陶硃、猗顿的富有。

(2)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出仕是错的(3)名词,错误以是为非,以吉为凶(《战国策·楚策》)――把正确的当成是错误的,把吉利的当成是灾祸。

(4)副词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训俭示康》)——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②除了,除非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助记小故事】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没)有兵家之能而灭秦少者非(反对)之,曰:此言非(错误)也,陈涉胜于民心也23、复

【造字本义】復:造字本义:出城门后返回;有夹层的衣服【推导提示】“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再、又”【词语例举】

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含贬义)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周:复:又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比喻事物的循环。

故态复萌:故态:老脾气,老样子;复:又;萌:发生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例句详解】(1)动词①回来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昭王远行南方却没有回来②恢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由这里)就可以知道了③回答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④报复(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

”(《左传·定公四年》)——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报复楚国”⑤通“覆”,遮盖,盖上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用手掌把它盖住,觉得手心里空空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2)形容词①夹层的,双层的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孔雀东南飞》)——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②繁复,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山水一重一重的出现,前面似乎无路可走了,可是走过柳树茂密,山花鲜艳的地方,意外的又看到一个村庄。

(3)副词,再,又,还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助记小故事】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池水逶迤,水复(重叠,繁复)荡漾,成名掷一石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恢复)如初。

前行,一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答复),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两人喜,相约明日复(再)往 24、负

【造字本义】用背驮物【推导提示】“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

“失败”了当然 “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词语例举】负笈:背着书箱例句:负笈从官之徒,不远千里负荆: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负要:违背约定负下:负罪之下例句: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负屈含冤:负:背着,遭受;含:衔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冤屈蒙受委屈,忍受冤枉。

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负弩前驱: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迎接贵宾表示极为尊敬 【例句详解】(1)动词①仗恃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国贪心,倚仗它的强盛,用空话来求取(我们的)宝玉。

②以背载物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③担负,担当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衡量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④辜负,对不起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⑤背弃,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会背弃盟约,不补偿给赵国城池。

⑥覆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青苍色的山峰上覆盖着白雪,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照亮了南面的天空(2)名词,失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谋攻》)——不了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

【助记小故事】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倚仗)强以城十五求之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使承担)秦曲赵王召相如负〔 背着)和氏璧往之相如临行曰:“必不负(辜负)赵”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背弃)约,令从怀璧归赵。

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失败)不易量25、盖

【造字本义】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推导提示】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词语例举】盖棺论定:

盖棺:指人死后装殓入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是非功过作出评价冠盖如云: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例句: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欲盖弥彰:

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要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暴露得更加明显【例句详解】读音一:gài(1)名词①车盖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盛),像车盖一样了②器物的盖子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张衡传》)——盖子高高的鼓起来,形状像酒樽一样(2)动词①遮盖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②胜过,压倒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杰出的才能超过了当世之人。

(3)副词①表肯定判断,原来是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②表推测性判断,大概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冯婉贞》)——不久,敌军果然抬着炮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

(4)语气词,用在句首,不译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而已读音二:hé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技艺怎么(精湛)到了这种地步啊?。

【助记小故事】姚鼐游泰山,路有树,枝枝相覆盖(遮盖),其叶如盖(伞)。登之愈难,忆项羽气盖(超过)世,又登之。见一古物,其文如新无损,盖(大概)古人遗之。26、故

【造字本义】“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推导提示】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 衰老 ”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 ”等义 。

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词语例举】1、孟子: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意思是: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2、故事:❶旧事,以往的事情;❷旧业,原来的职业;❸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❹典故3、故人:❶旧友;❷指前妻或前夫【例句详解】(1)名词①缘故,原因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打胜了这一仗后,庄公问这次取胜的原因。

②事故,变故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家乡多有变故,不能不使客居在外的游子担忧③旧交,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你怎么和项伯有老交情?(2)形容词①旧有的,原来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赤壁怀古》)——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②衰老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时光一天一天的流逝,我的容颜也衰老了(3)副词①故意,特意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多次前往问候,朱亥却故意不肯回拜答谢②过去,从前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项脊)轩的东面曾经做过厨房③仍然、仍旧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逐级提升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的长官④本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山西特产(4)连词,所以故木受绳则直(《劝学》)——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会更直【助记小故事】项伯与张良有故(交情),遇项王欲杀刘邦,故(所以)前往告良。

良初见,问之:“公何故(原因)至此?”伯具言所闻良听之,急以告邦故(仍旧)嫌良告之迟,良细述原委,刘邦颜色少解27、顾

【造字本义】回头看【推导提示】 “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词语例举】顾哀:顾念哀怜例句:“皇帝仁惠,无不顾哀”顾遇:知遇,被人赏识重用。

例句:“备蒙顾遇,情隆于常”一顾千金: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顾犬补牢: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宜及时设法补救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见兔顾犬: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计不返顾:指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同“计无返顾”【例句详解】(1)动词①回头,回头看相如顾召赵御史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回头召来赵国的御史说②看,视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成名看到盛蟋蟀的笼子空了,就(觉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③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三次到我的草房之中看望我④关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子布、元表众人各自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⑤照顾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多年来我供养你,你却一点也不肯把我照顾⑥顾虑,考虑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只想要求得一死,不再考虑利害(2)连词①表转折,只,只是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荆轲刺秦王》)——我每当想到这些,常常痛彻骨髓,只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来②表反问,反而,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人如果要立下志向,难道不如蜀地边远偏僻地方的和尚吗?【助记小故事】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拜访)孔明之庐初始,其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刘备疑孔明之计,临行顾(回头看)之,后顾(还)反,再求之。

如此再三,乃见孔明因顾(关心)其家人,则曰:“顾(不过)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 刘备令从安之,孔明方许28、固

【造字本义】四面围合状,城郭【推导提示】“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词语例举】固穷:

安守贫贱穷困,不失气节固陋;见识浅薄鄙陋固若金汤:固,坚固若,像金汤,即“金城汤池”,金,指金属造的墙汤,指滚水的护城河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君子固穷: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

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例句详解】(1)形容词①坚固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

(《赤壁之战》)——荆州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②固执,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程度③坚决,坚持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2)名词,险要的地势秦孝公据殽函之固(《过秦论》)——秦孝公占据着殽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3)动词①巩固,安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②坚守,安守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4)副词①表本来,原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要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人本来就有一死,只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②表确然,确实,实在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5)连词,表让步,固然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

(陆游《剑门关》)——攻守固然有不同的地利,但胜败最终决定于人和【助记小故事】齐据险地之固(坚固),敌攻,将欲战齐将田忌固(坚决)止之以敌将屡有建树,有自满之心,日益骄固(固执)田忌故固(坚守)壁不战,方胜之。

史论:齐固(本来)有胜之势,且田忌有谋略,岂不胜哉?29、归

【造字本义】女子出嫁【推导提示】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词语例举】

归化:归顺,归附例句:“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归宁:已嫁女子回家看望父母归省[guī xǐng]:回家看望父母例句:几度天涯望白云,今朝归省见双亲解 (jiě)甲归田: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

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个姑娘嫁过门,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铩羽而归:铩,摧残伤害翅膀被摧毁,比喻失败或不得志而归归遗细君:归:回家;遗:给予;细君:妻子指夫妻情深【例句详解

】1)动词①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此后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了②返回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封他做了上卿。

③归还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十五座城不能归入赵国,请允许我把宝玉完好的归还给赵国④归属,归依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到他那里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在一起呢?⑤归到一处,汇聚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各位英雄豪杰都仰慕他,好像江河汇聚到大海一样【助记小故事】曹操进犯孙吴,而此时大小乔来归(女子出嫁),周瑜雄姿英,且吕蒙既归(回来),使江东之属归(归附)之,孙权兵强马壮,曰:“吾纳贤进士,必胜之。

30、国

【造字本义】诸侯城邦【推导提示】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词语例举】国器:❶指具有治国之才能的人❷国之宝器指钟鼎之属。

国祚:1.国运 2.皇位祚,与“福”同义,用于专指帝王的宝座"国祚"则引申为王朝维持的时间经国之才: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形容才能卓著 经:治理舟中敌国: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入国问俗: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

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经邦纬国: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例句详解】名词①国家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如果不幸出现方圆两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济他们?②诸侯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③国都,京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满眼萧条,感伤到了极点而悲愤的情绪④地区,地域逝将去女,适彼乐国(《硕鼠》)。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欢乐的地方⑤国事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助记小故事】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国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地方)筑堤浚池,于国(国家)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国事),亦足尽心耳也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