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虚幻空间(虚幻空间是一种由什么现象所导致的虚幻空间感觉)快来看

文丨卡门的提琴编辑丨卡门的提琴艺术抽象使造型艺术转化为艺术符号人比动物更高级的最重要一点就在于人是兼具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动物。因此人在使用艺术

虚幻空间(虚幻空间是一种由什么现象所导致的虚幻空间感觉)快来看

 

文丨卡门的提琴编辑丨卡门的提琴

艺术抽象使造型艺术转化为艺术符号人比动物更高级的最重要一点就在于人是兼具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动物因此人在使用艺术符号时,艺术符号同样也被赋予两种功能,即理性功能和感性功能朗格根据这两类符号不同的功能将符号形式区分成两种,即推理性符号和表现性符号。

人类通过推理性符号这种语言的逻辑符号,可以认识外在客观世界,把握外在客观世界的规律;人类通过表现性符号这种非语言的情感符号,可以将主观经验通过外在的客观形式呈现出来,它的对象是潜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生活,可以让人们认识并关照艺术。

朗格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具历史必然性,因为人们创造符号的初衷,就是要将内心中模糊不清、难以言表的情感经验构造成某种具象的东西表现出来,这种情感犹如“森林的灯火”,令人难以捉摸,此时表现性符号就起到了“构形”的作用,这也是表现性符号最基本的感性功能。

创造造型艺术作品最终目的是表达生命和人类普遍情感,这是一种以情感为对象的活动,而“构形”的过程离不开艺术抽象,正是通过艺术抽象,造型艺术作品才得以转化为艺术符号,才得以表现出脱离世俗的“他性”朗格曾说:“一切真正的艺术都是抽象的。

”没有艺术抽象,人就无法看到造型艺术作品的形式,更无法将其转化为艺术符号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艺术抽象与数学、科学或者逻辑学上的抽象虽有相似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即虽然它们都是对抽离掉内容的某种结构关系或者某种形式的认识,但是它们的认识方法不同,数学、科学或者逻辑学上的抽象是通过归纳概括等手段使理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得到的是一些概念或定义。

“这是一种与其它心理能力所达到的目的不同的目的”但是艺术抽象是一种仅仅抽离掉部分内容、得到的依然是具体事物的感性的抽象和构形,它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它得到的也是具体的形象同时在艺术抽象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借助想象的力量进行。

所以艺术抽象首先从直观到的某一事物的具体形象开始,通过想象力理解这一具体形象的内部诸要素的形式特征,抽象出具有共性特征的形式,进而以感性物质材料为中介和桥梁,通过“构形”创造出艺术符号。

在造型艺术作品中,无论是以形写神、以神写意的中国古典写意画还是注重形式、讲求创新、重视经验之外生命体验的西方近现代抽象画,都是通过寥寥数笔的精妙勾勒,就描绘出了事物的轮廓,就此制造出艺术符号,一气呵成朗格强调,艺术抽象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完全不同于经验中个别具体的,但又不脱离个别具体的,比日常生活经验中个别具体更加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能容纳更多内涵和意味的东西。

为了使艺术抽象能够成功地创造出这样一种更普遍性的东西,就必须使艺术作品完全与现实分割,使艺术作品成为虚幻的,她说:“就是断绝这个某物与现实的一切关系,与自然脱离”此时艺术作品表现出脱离世俗的“他性”经过艺术抽象的造型艺术作品,它的形象、运动、色彩等诸多要素都比未抽象前丰富得多,此时造型艺术作品将包含更多的内容和意味,它成为了艺术符号,但是它又与实际存在物完全不同,与现实断绝了一切关系。

艺术直觉使艺术符号呈现为“虚幻空间”直觉是一种基本的理性活动,由这种活动导致的是一种逻辑的或者语义上的理解朗格师从卡西尔从符号人类学的角度考察“直觉”,赋予了直觉理性的特征通过直觉,艺术家和观众都能够看到造型艺术的幻象“虚幻空间”,认识艺术符号的意义,同时也能认识造型艺术品本身。

在这一点上,朗格批判继承了克罗齐的直觉论观点,开创了其独具特色的“理性直觉论”她认为,依靠“理性直觉”,就能看到“虚幻空间”并了解造型艺术的意义,但是对于克罗齐来说,不存在也不应该有“理性直觉”这个概念,因为他认为直觉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是非理性的、毫无规律可言的纯粹感性知觉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表现,绝对不含有理性特征。

朗格极力反对他所认为的不具有理性特征的直觉论观点,她认为克罗齐误解了直觉和符号的关系,直觉并不完全就是表现,否则将使得造型艺术成为人类大脑中的物质复刻品;艺术符号不是意识活动的原始产物,直觉也不是生成造型艺术的印象的意识活动。

在指出克罗齐的问题后,朗格提出了自己的“理性直观论”,她认为,直觉必须与客观物质世界相联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假设人们把直觉分割开来,远离了客观现实世界,那么直觉的变化、直觉与各种精神现象之间的关系都变得虚无缥缈、没有根基,因而也就无从谈起。

这便是说,直觉是一种理性的活动,并且这种理性活动是离不开外部事物和经验材料的,只有在直觉的作用下,经验材料才能被赋予形式并具有理性特征从而被人类感知此外,朗格也认为,直觉必须要以一种符号形式的表现而出现,也正因如此,艺术直觉才能使艺术符号呈现为“虚幻空间”。

生命形式在“虚幻空间”中表现出来《情感与形式》的翻译者刘大基认为,朗格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就是“生命形式”,只有掌握了这一概念,学者才能对朗格理论有更加透彻和深入地理解由此可见“生命形式”这一概念的重要性。

从名字可知,这一概念涉及两个范畴:生命、形式“生命”是造型艺术表现的目的,也就是说造型艺术家创造造型艺术作品就是为了表现生命和情感;“形式”是造型艺术通过艺术抽象而形成的形式,也就是说造型艺术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

朗格认为,所有优秀的造型艺术都蕴含着生命的形式,造型艺术本身抽象出来的形式与生命的逻辑形式具有共同性,生命形式是一种有机的、机能,当我们面对造型艺术触发情感时,都是因为我们作为欣赏造型艺术的观众感受到了造型艺术的基本幻象“虚幻空间”,进而感受到了它所包含的生命形式并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朗格认为,生命形式具有三大特点:第一,有机统一性造型艺术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统一的,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例如《最后的晚餐》,缺了一个人、缺了盐瓶抑或是缺了照亮耶稣的窗户,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传达的意义和情感都将大打折扣,正是内部诸要素按照自身规律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生命形式才得以完整呈现。

第二,运动性有机生命体在时刻运动,因为它时刻都处在生长、死亡、重生的过程中如果运动停止了,有机生命体也就没有了继续活动的动力从而走向完结正是它的运动性,生命的魅力得以持续存在并焕发新彩对于造型艺术来说,本身是静止不动的,那么谈何运动呢?朗格认为,虽然造型艺术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是我们能感觉到造型艺术的线条仿佛是运动的。

“饰边(装饰物的边缘)必定向前运动,而且一面运动一面生长”一条完全静止的、图案重复循环出现的饰边会给人产生一种动态的效果,朗格以生物学知识进行了阐述,即这些饰边具有强烈的“视觉诱导力”,使得我们的双眼产生错觉,仿佛察觉到它们在动。

饰边的实际位置虽然没有发生变化,处于完全静止的线条中,但是由于饰边具有重复循环性,因此它会产生某种运动;并且在这种运动实际发生的时候,即便没有留下实际的痕迹,却依然规定了一条概念上无限延伸的路线,这是律动的,是生命的表象。

平时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造型艺术的运动,是一种先天的、在非推理层面上展现的运动,它是先于数学和科学手法(如数学中用箭头表示向量这一人为规定的原则)被人察觉的。

因此运动在逻辑上与线性形式有关;并且这种线性形式充满了运动的感知,这种动态的感知通过对现实感觉材料的把握而凸现出来,并在统觉中与它相互结合、交合在一起第三,节奏性对于人来说,有节奏的呼吸和心脏跳动是维持我们生存的必要前提,朗格将生物学中人的生命节奏性运用到造型艺术中来,认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内在生命和情感都需要通过节奏性来体现。

对于造型艺术来说,无论是“断臂维纳斯”的完美比例,还是《最后的晚餐》中三人一组的绘画排布,都体现着造型艺术中的节奏性,节奏使用的恰到好处,有利于造型艺术表达效果的提升和生命情感的表达。

第四,成长性上文说到,生命体时刻都处在生长、死亡、重生的过程中,这体现出运动性,但同时也体现出生命形式的成长性对于造型艺术来说,艺术家的每一笔绘画、每一次雕刻,都使这件艺术作品趋向于成熟和完满,趋向于将情感表现得更透彻。

正是由于生命形式的四大特点,我们在欣赏造型艺术时,才会在看到“虚幻空间”的同时感受到生命和情感所以从总体上说,生命形式是通过造型艺术的幻象“虚幻空间”表现出来的,造型艺术通过“虚幻空间”捕捉形式并表现生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