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势力的意思(势力的意思是什么?)速看

或许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每个个体,应当坚守自己的个体本位。

势力的意思(势力的意思是什么?)速看

 

(图片来源:见水印)ps:图片非我个人豆瓣文章背景:前几天网上冲浪时,看到关于上面图片的一些讨论,本能反应感到气愤,不过后面安静下来,就在某平台发了这篇文章,搬运到个人公众号这篇文章思考并不严密,放出来仅仅是分享一个个人角度。

问题情境:关于“妞妞,爸爸等你回家”这张图,最开始有人质疑是境外势力抹黑中国红星新闻发了篇郑州地铁口雨衣爸爸等妞妞回家的新闻,证实确实是遇难者爸爸之后,微博上的“正能量大V”还是不依不饶外地说此人是境外势力,并且说红星新闻造假,拥趸无数。

我个人情感、情绪,在这篇日记里不多说我有我的观点、态度,这是我理性思考的结果我客观,不想象不揣测,不阴谋论我不中立,因为我仅代表我个人,我有我的真实的情感偏向、理性偏向发问方向:把这次事件作为一个“观察样本”,我在观察这个样本时,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境外势力作祟”会成为一个人的日常反应?。

首先,“境外势力作祟”,是我站位“国家主体”,而非站位我个人——“手狗嗨”站位直接影响我如何思考问题日常情况下,我们理解他人,一般会“换位、代入、感受、思考”在“妞妞回家”事件中,假设我是一个没有经历过丧亲之痛的人,我看到这个这张照片,我会自然换位到那个爸爸的语境,想象我失去了女儿,于是我会感到伤心。

通过这个自然反应,即使我没有女儿,没有丧亲,我依旧可以共情那位爸爸这一点也侧面佐证了,人的共情能力不以“经历过”为前提以上对妞妞爸爸的换位思考,是我站位一个具体的个人那么,假如我站位“国家主体”呢?我站位国家主体,我想着我是“中国人”,甚至我就代表中国,那么我要如何换位到一个具体的人?换位不了,换不过去。

这里我不玩逻辑、形上学可能性,只从最日常的情况去感受、印证但,仅仅是我站位国家的话,“境外势力”这个词还不会出来“境外势力”这个词,“境外”是个描述词,就像“左右上下前后”,“势力”也是描述词,可以说是“一股力量”。

但当这两个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仅仅是描述“边境之外的力量”,而是包含了心理上的警惕、情感上的远近亲疏……我站位国家,我不一定要“警惕”境外势力,我还可以友好举例:我是中国人,我代表中国,张三是日本人,ta代表日本,我和张三对彼此都是境外势力(假设我和ta都有一定的经济/政治力量),但我和张三,可以是友好、共建共赢。

但在我们当下的环境下,“境外势力”的意思是“需要警惕境外势力”,描述词不再是描述词,而是一个复杂的,带着情感、态度、评价的词“境外势力”是令人反感的,是令人反对的,是不好的在“妞妞回家”事件中,一个人首先站在“非自己个体”,是一件违反常识、日常本性的事情。

“境外势力”这个词的中立性消失,负向的内容增加,成为一种人的常识常识的意思是,“妞妞回家”事件中的“境外势力”,人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共情妞妞爸爸人,是站位个体,拥有个体的自然性、常识质疑妞妞爸爸的人,是“站位非个体”,但站位非个体不一定站位国家,站位国家不一定是“警惕境外势力”。

但,事情就这样发生了,“站位郭国家、警惕境外势力”成为新的常识,即分析问题的第一站位和第一情感态度“站位个体”到“站位国家、警惕境外势力”,是一个从个体到非个体的翻转,是一种异化但这种异化的来源,不是来自于个体,而是来自于一个异化的环境。

或许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每个个体,应当坚守自己的个体本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