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文官还是武官)一篇读懂

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他是副丞相。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文官还是武官)一篇读懂

 

编者按本文选自《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特此摘录,以飨读者中央政府的组织现在说到汉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他是副丞相。

依照汉代习惯,用现代语说,这里有一种不成文法的规定:须做了御史大夫,才得升任为丞相太尉虽与丞相尊位相等,实际除却军事外,不预闻其他政事因此当时最高行政长官实在是丞相依照文字学原义,“丞”是“副贰”之意所谓“相”,也是“副”。

就如现俗称傧相,这是新郎新娘的副;新郎新娘不能做的事,由傧相代理来做所以丞是副,相也是副,正名定义,“丞相”就是一个“副官”是什么人的副官呢?他该就是皇帝的副官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一切事,所以由宰相来代表。

事情管得好与坏,责任在宰相,皇帝可以不负责任为什么又叫“宰相”呢?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

于是他家里的家宰,也就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本来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做副官称“相”,所以照历史传统讲,宰相本来只是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蜕但正因如此,所以秦汉时代的宰相,他不但要管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

这在《周官》书里的“天官冢宰”的职权,便是如此的但现在的宰相,他既要掌管国家政府的一切事情,他再没有工夫管皇帝的家事于是在御史大夫即副丞相之下,设有一个“御史中丞”,他便是御史大夫的副,这个人就驻在皇宫里。

那时凡具“中”字的官,都指是驻在皇宫的皇室的一切事,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如是则皇室一切事仍得由宰相管从一方面讲,宰相的来历,本只是皇帝的私臣,是皇帝的管家,自该管皇宫里的事。

那是封建旧制遗蜕未尽但从另一方面看,只好说,皇室也不过是政府下面的一部分所以宫廷事,也归宰相来统治那时,皇帝有什么事,交代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报告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再转报宰相宰相有什么事,也照这个手续,由御史大夫转中丞,再转入内廷。

这是当时皇室与政府关系之大概再说汉代的九卿,那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他们的官位都是二千石,又称“中二千石”因他们都是中央政府里的二千石,以示别于郡太守地方行政首长之亦是二千石而名。

若讲到这些九卿职名的来历,却很有趣味:一、太常:在秦代叫“奉常”这个“常”字,本当作“尝”他是管祭祀祖先鬼神的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故称“奉尝”在古代,宗教意味犹在政治意味之上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

生宅死宅,连在一起后代民间此制虽废,皇宫仍沿旧轨直到清代,太庙不是紧贴在皇宫的东边吗?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可说不是活人而是死人,祭祖自属大事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所以汉廷九卿的第一卿,也是管祭祀的这个官,正名定义,该属于皇家,管皇家的庙,管皇家祭祖的一个家务官。

不好算是朝廷公职二、光禄勋:这个官名,直到清代还有,但这三字的原义,却早就忘失了依文义讲,“勋”该就是“阍”,古音相同,这是皇家的门房“光”是“大”义,“光禄”该即是“大麓”,禄、麓音同相借为什么门房称大麓呢?此因古时代的皇帝,多半靠山住家;好像宋江在梁山泊,朱贵在山脚下开设酒店,好通报消息;所以皇帝居山,房门就设在山麓。

《尚书》上说舜管尧的大麓,那便是舜做了尧的宰相换言之,乃是当了尧的门房因此“光禄”与“勋”是古今语,都指门房言三、卫尉:是一个武职,掌门卫屯兵,这是皇宫的卫兵司令当时凡属军事方面的官都称“尉”四、太仆:犹之皇帝的车夫。

《论语》:“子适卫,冉有仆”“仆”是赶车的皇帝出去,太仆就替他赶车那是皇帝的汽车司机五、廷尉:是掌法的犯了皇帝的法,都归他管如此看来,太常管皇家太庙,光禄、卫尉,一是门房头儿,一是卫兵头儿;这都是在里面的。

皇帝出门,随带的是太仆,在外面有人犯法,就是廷尉的事六、大鸿胪:一直相沿到清代,就等于外交部也如现在之礼宾司,是管交际的“胪”是传呼义古礼主宾交接,由主传到主身边的相,再由主身边的相传到宾身边的相,由是而再传达到宾之自身。

“鸿”即大义“大胪”是传达官七、宗正:是管皇帝的家族,其同姓本家及异姓亲戚的以上七个卿,照名义,都管的皇家私事,不是政府的公务由这七卿,我们可以看出汉代政治,还有很多是古代封建制度下遗留的陈迹然而那时已是“化家为国”了,原来管皇帝家务的,现在也管到国家大事了。

譬如太常就兼管教育,因为古代学术都是在宗庙的西方也一样,直到现在,在他们,教育和宗教还是分不开光禄勋原是皇帝的总门房,现在皇宫里一切侍卫都要他管那时皇宫里的侍从,还不完全是太监,而且太监很少,大部分还是普通人。

当时一般要跑入政府做官的人,第一步就得先进入皇宫里,充侍卫,奉侍皇帝,让皇帝认识,然后得机会再派出来当官这些在皇宫里服务的,多半是年轻人,当时称作“郎官”,都归光禄勋管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也就做过郎官太仆呢?因管车马,所以国家一切武装,好像坦克车、飞机之类,他也连带管了。

廷尉就变成司法,大鸿胪就变成外交这是历史演变我们推寻出这一演变,却并不是说汉代的中央政府还是一个封建政府,而当时的九卿还是皇帝之私臣因此等卿都隶属于宰相,而所管亦全是国家公事此外还有两个卿,就是大司农和

少府,都是管财政经济的大司农管的是政府经济,少府管的是皇室经济大司农的收入支销国家公费,少府收入充当皇室私用皇室不能用大司农的钱所以我们说当时皇室和政府在法理上是鲜明划分的当时全国田赋收入是大宗,由大司农管。

工商业的税收,譬如海边的盐,山里的矿,原来收入很少,由少府管这九卿,全都隶属于宰相我们上面讲九卿,照名义来历,都是皇帝的家务官,是宫职,而系统属于宰相;岂不是宰相本是皇帝的总管家吗?但换句话说,便是当时政府的首长,宰相,可以管到皇宫里的一切。

举例来说,少府掌管皇室经费,而少府属于宰相,宰相可以支配少府,即是皇室经济也由宰相支配这样一讲,岂不是皇室反而在政府之下了吗?本来封建时代的宰相,就是皇帝的管家;但到了郡县时代,化家为国,宰相管的,已经是“国家”,不是“私家”了,所以他成了政府正式的首长。

从前私家家庭中的各部门,也就变成公家政府的各部门封建时代,以家为国,周天子是一个家,齐国是一个家,鲁国又是一个家;这样的贵族家庭很多,天下为此许多家庭所分割那时在大体上说,则只有家务,没有政务现在中国已经只剩了一家,就是当时的皇室。

这一家为天下共同所戴,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这个大家庭也转变成了政府原先宰相是这个家庭的管家,现在则是这个政府的领袖以上对于汉代的三公九卿,已经讲了一个大概这是当时中央政府的组织情形愿为宾四门徒共读 | 

共读钱穆先生全新开启家人 | 钱逊:先父钱穆先生的学术精神学人 | 陈勇:国学大师钱穆的一生年表 | 钱穆先生生平重要纪事声音 | 为什么学宋明理学?学人 | 郭齐勇:《国史大纲》述评学人方略 | 如何讲授中国通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