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疗法(精神疗法是谁创立的)燃爆了
中国传统的儒、道、佛、中医文化都富含深刻而又符合中国人文化信仰的心理学内容,如能对其进行深入广泛的发掘整理和利用,则有望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作者:孙亚麒 王育梅(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有谁曾想过当西方精神心理治疗的车轮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时候,西方的眸子却在诡秘东方的土地上寻求灵感」——引子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发展中国特色精神心理治疗的必要性在于,只有植根于特有文化属性的精神心理治疗,对于镌刻本文化符号的人群而言才是最容易接受和最有效的。
接下来本文将围绕文化心理学的概念、中国人精神心理治疗的特殊性、传统文化在心理治疗的应用、未来的任务等,探讨传统文化在精神心理治疗的应用。
一、文化心理学的概念
首先要阐明的是,什么是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是研究文化传统与社会活动的调整、表达、传递以及渗透与影响人类心理生活方式的学科,它涉及主观与客观、自我与他人、心理和文化、个人与生活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内容其最基本的两个前提:。
人类的生活受制于自身所生活的社会文化情境;文化本身又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果简单来讲就是揭示心理和文化之间相互整合的影响关系精神心理治疗是为了减轻以至消除病人的烦恼和痛苦,而从远期或积极的目标说,则是促进病人的成长和潜能的发挥。
儒家、道家、佛家等我国传统文化蕴含重要的人文哲学,将其在心理治疗中进行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西方精神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是从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心身医学模式,现代则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生态学模式,这与我国儒、释、道、中医学文化中「天合、地合、人合、己合」的和谐观相一致。
现代精神心理治疗诞生于西方,在欧美国家蓬勃发展,历史弥长,影响力巨大,这使我国尚处在发展和建设中的精神心理治疗思想及其相应的概念、理论框架及实践操作技术等都具有西方精神心理治疗的思想和影子然而实际上,从中西方精神心理治疗思想差异中,我们不难想象,心理治疗只有立足于传统文化与思想的研究背景,借鉴西方心理治疗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使患者和公众受益,而治疗特色和理念的差异却离不开文化的差异。
表1例举了中西方心理治疗的差异(点击图片可放大)表1 中西方精神心理治疗的差异
二、中国人精神心理治疗的特殊性
2.1 关于治疗时间的理解在西方社会,心理咨询与治疗被看作消除个体心理困扰的有效手段之一,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已为大众广为接受而在中国社会,由于患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仍存在种种成见和误会,患者较少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帮助,很难坚持在同一位医生门诊就诊咨询。
并且,患者往往不能坦然地在治疗师面前暴露自己的问题,对治疗过程持有复杂的态度:一方面怀疑其有效性,另一方面又期望治疗师能给予立竿见影的指导和帮助2.2 关于治疗关系的理解西方主流的心理理念要求治疗师成为患者的一面镜子,让患者能够通过治疗师看到自己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启迪患者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做出行为改变,适应生活的环境。
然而,中国患者希望为自己做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是「专家」、拥有「权威」,要有「经验」,是「内行」因此,治疗师需要有技巧地迎合这种文化上的期待在与来访者接触过程中,不仅要表现出接纳、包容、耐心,而且还要注意保持专家的威严,发挥有经验的角色,显现内行的实力,否则不能满足来访者的心理期待。
三、传统文化在心理治疗的应用
「我们欧洲只是亚洲的一个半岛,亚洲大陆有着古老的文明,那里的居民按照内省心理学的原则训练他们的心灵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卡尔 · 荣格二十世纪初,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卡尔·荣格就对道家(包括道教)、佛教与《易经》等东方文化典籍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心理学体系与心理治疗实践之中,从而使其心理学理论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一座桥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首先倡导「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或「本土化」,在概念的提出、理论的构建,包括方法的选择上都试图开辟一条有中国人特色的途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内地研究人员试图扩展西方心理学研究范式,寻求多样化的研究方式。
几十年来,虽然中国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心理治疗的融合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但目前精神心理治疗仍以西方精神心理治疗为主,且发展得如火如荼中国传统的文化如同尘封的老酒,等待我们开启和品鉴下面将探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和中医文化在精神心理治疗的应用,与大家分享一二。
3.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历代儒学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知与行的关系,儒家的知行观与现代的认知心理学和行为主义理论存在相通之处。
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九)这段话中,朱熹首先表述了知行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关系,以目与足的相互依赖性,譬喻知与行的密切相关,互相促进。
做到知行合一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做到内心的平和日常生活中,不压抑自己的好恶,所谓「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孔子思想中的「知天命」,强调人活着就要知道自己的天赋和使命,另一方面也要知道客观发展的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个人要对自己的潜力和局限性具有良好的理解,才能够「不惑」精神不健康的人恰好相反:对自己能够而又应该做的事情往往推卸责任,强求于人;对个人的局限性却又不愿意承认,倾向于强求,这就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心理冲突的痛苦加剧。
● 强调行动和行动时的情感体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到但是做不到,或者言过其实,是可耻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于学习,爱好学习,比单纯的「知」要好很多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鼓励患者克服困难,走出困境,面对困难压力时不至于崩溃;其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知天达命的豁达态度,又可以使人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能够真确对待,自觉克制欲望,对现实从内心产生认可的态度,从而消除内在的心理冲突。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儒家以其经世致用的「入世」思想占据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鼓励患者敢于尝试、探索,对于认知矫正大有裨益3.2 道家思想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中的一个哲学派别它认为 「道」 是派生天地万物的精神本原,故称道家。
春秋末年的老聃和战国时期的庄周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所以道家思想又称老庄哲学精神心理学领域中,道家思想受到荣格、罗杰斯、马斯洛等心理学家的青睐并加以运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对「道」的理解提出了「真我」及「真我实现」的概念,并通过对《太乙金华宗旨》的研究,找到了在意识自我和集体潜意识中存在的联结点,正式形成了他关于集体潜意识的理论。
在美国,罗杰斯吸收老子的思想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疗法」;被誉为「人本心理学之父」的马斯洛从道家思想中得到灵感,丰富并完善了人本心理学及超个人心理学的思想体系约翰逊曾对《老子》与心理治疗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34章将道家的思想体系对心理治疗的启示进行了论述。
日本的森田正马吸收道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思想,创立了神经症的「特殊疗法」,即森田疗法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无为无不为,知足知止,自然顺势的对人对事态度,本身就是消除欲望与现实矛盾的有效思想引导,而一旦消除了思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心理压力也就由此解决。
道家因其达观超脱的「出世」思想成为民族心理的一道心灵保护屏障,二者互为补充,一阴一阳,一张一弛,保持着民族心理的平衡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在道家处世养生哲学及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的基础上, 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们多年心理治疗的临床体会而创立,主要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观念和应对方式达到调节负性情绪、矫正不适行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自1995年以来,道家认知疗法正在全国十六个省市的有关单位进行临床实践,有关研究结果已陆续报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杨德森、张亚林等根据心理治疗的要求和中国的人文特点,创立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Chinese Taoist Cognitive Psychotherapy,CTCP)。
CTCP是一种标准化的方法,它将认知疗法与道家哲学思想(Taoist principles)融合在一起,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观念和调整应对方式,旨在促进人们对外部现实生活的适应,如表2(点击图片可放大)表2 道家认知疗法的ABCDE技术
3.3 佛家思想汉明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其思想意识已经深入到国人的心灵深处,具有普世精神佛教是一种独断论的主观唯心论,强调心灵意识的绝对作用:一切苦乐忧患都是心灵意识的结果,其本质都是空幻不实的;只要患者领会到这一点,就可以得到解脱。
强调以心灵化解一切的思想在哲学世界观上可能是错误的,但在心理学上却有着巨大的意义,可以帮助患者改变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把不利事件的意义转化为无害,从而有效避免了不良的心理刺激核心思想:「境由心造,法自心生」。
其基本精神是无我无物,教导人破除物我两执,破除妄念妄见,认清世间一切都是空幻不实的,因此认清了事物的虚幻不实,就不会再执着不放因此所谓苦恼,都来自于妄念,一旦内心觉悟,一切也就都会归于释然解决了心的问题,就解决了根本问题。
佛教的这些思想内容本身就是心理治疗,对于虔诚的佛徒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不会由此引起心理疾病「愿上帝赐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愿上帝赐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愿上帝赐我智慧,能够分辨两者的差异」 。
——尼布尔祈祷文受佛教教义影响较深的接受与承诺疗法(ACT)、正念认知疗法(MBCT)以及辨证行为疗法(DBT)均将注意力从评估思维和情感的准确性转向了评价个人和内在体验之间的联系196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卡巴金因禅修意外使其慢性胃溃疡康复,于是开始投身「正念」的研究和推广。
「正念」最初来自佛教的八正道,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它强调有意识地、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是佛教禅修主要的方法之一西方的心理学家和医学家将正念的概念和方法从佛教中提炼出来,剥离其宗教成分,发展出了多种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以培养练习者觉察身体经验;对自我与世界保持好奇心与慈爱;接纳现实的能力。
以「正念」为核心的心理疗法是目前美国最为流行的疗法,其疗效获得了从神经科学到临床心理方面的大量科学实证支持,相关研究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大力支持3.4 中医学的情志疗法「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
——吴师机《理瀹骈文》中医学很早就应用了心理疗法,称之为「意疗」中医情志疗法是中医心理治疗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心理疗法中医情志疗法的 「情志」不等同于「情绪」,情志包含着认知的成分,因此,在运用这种疗法进行治疗的时候应将认知因素考虑进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素问·五运行大论》均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此即情志相胜疗法中的怒胜思疗法、恐胜喜疗法、喜胜忧疗法、忧胜怒疗法、思胜恐疗法、喜胜怒疗法、怒胜喜疗法、恐胜忧(悲)疗法。
这种纠正情志异常的方法,是中医精神治疗的原则,也就是「情志相胜」的基本精神——有意识地采用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控制或调节因某种刺激而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传统中医认为,情绪过度变化可引发疾病,但同时可以利用情志相胜理论来治疗疾病。
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融入中医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可知心身作为统一整体,身体是心理的物质基础,身体的异常会导致心理的异常,心理的异常也会影响身体中医情志疗法更强调情绪的异常导致身体的异常,如情绪不佳导致身体疲惫甚至出现生理疾病。
因此,要将情绪和身体作为统一的整体,调节好情绪,使之得到平衡;而这又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中庸,让情绪达到和谐平衡,不过喜过悲
四、未来的任务
精神心理治疗理论与应用方面,中国精神心理工作者有其特殊的任务:既要重视中国人的人文主义因素,又要考虑中国人重直觉与体悟的思维习惯,用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哲学思想,构建系统化的精神心理治疗,将理论转换为可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并在技术上加以一定程度的规范化;同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验证、疗效评估,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修订,使之得到发展。
社会价值多元化和多文化现象是当代面临的现实在这一背景下,精神心理治疗既需要具有中国或东方特色,又需要多样化中国传统的儒、道、佛、中医文化都富含深刻而又符合中国人文化信仰的心理学内容,如能对其进行深入广泛的发掘整理和利用,则有望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1. DING Ya-jing, HE Zhi-fang.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nd Treatmen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82
2. 曹硕.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方法的当代史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 Huang Aiguo, Zhao Zhong, Li Pinp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rapy and Chinese Psychotherapy Localizatio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Vol.29 Serial No.190
4. HE Zhi-fang.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May 2018(B)
5. Kam Shing Yip. Taoism and Its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of the Chinese Commun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 Vol 50(1): 25–42.
6. 张亚林, 杨德森.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3).7. 许又新. 许又新文集(第2版)[M]. 北大医出版社, 2014.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道藏精华录(道藏精华录写的是什么)怎么可以错过
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卷帙浩繁的经籍。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
-
斗爱(斗爱打望什么意思)真没想到
12月30日,备受关注的龙湖重庆金沙天街正式开业,500个入驻品牌同日亮相。
- 创意工场(缇斯创意工场)越早知道越好
- 创意工场(缇斯创意工场)太疯狂了
- 岳村政治(岳村政治下载)这都可以?
- 浮世德(浮世德的微笑电视剧)硬核推荐
- 浮世德(浮世德的微笑电视剧)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