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简介(撒切尔夫人名言原话)怎么可以错过
文/李敬全
揭秘“和平演变” 文/李敬全(根据抖音视频整理)美国总统艾森豪维尔曾经说过一名言:“在宣传上花一美元,相当于在国防上花五美元。”这就是今天聊天的主题。
上个世纪,美国如何用文化渗透和舆论扶持,加速了一个大国的解体1933年3月12日,正好是历史上的今天,当天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用非常诚恳和质扑的语言,通过广播向美国人说:我向大家保证,把钱存进银行比放在枕头底下更安全,哇声音如此亲切呀,美国人觉得与总统的距离,比客厅到收音机还要近,不到星个一期,美国四分之三的银行重新开业,在经济危机下发生的挤兑风潮就此缓解,这就是著名的罗斯福“炉边谈话”。
罗斯福在位12年,总共进行了30次“炉边谈话”,他并不是想烤火或者是热爱演讲,而他是尝到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进行政治活动的甜头,他深窨,语言和媒介是非常有力的武器和工具,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以至于我想到,传播学于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诞生于美国,多少跟这位总统有些关系,这些背景说明美国在二战时期,就知道了舆论是最好用的工具。
二战快要结束,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在一次国际关系委员会上发表演讲,战争就要结束了,我们将倾其所有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我们就能不知不觉地改变人们的价值理念,并迫使人们相信一种偷换的人价值理念,有什么办法做到呢?这是原话。
当时在会上听到演讲的杜鲁门,他知道怎么做第二年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精心策划下,他利用了一个已经卸任的大人物,把自己内心想说的话说出来了,首先影响在美国国内有话语权的人物,这个人叫丘吉尔他来到美国富尔敦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
他说苏联、东欧是用“铁幕罩起来”的从此丘吉尔的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1947年杜鲁门明确提出“冷战”是美国的国策所以,到底是谁想冷战,谁要冷战谁首先形成冷战的概念和政治释义并大声地宣传冷战呢?既然是冷战,不是热战,那么舆论和文化渗透,就成为最有力的工具了在这方面,美国在二战时候,在欧洲上空飘的某某之音,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是他们在苏联首先遇到的是斯大林斯大林时期,对外来的广播信号进行强阻挠和干扰,而且在国内批量出版一些揭露美国真面目的书籍,包括揭露英美操纵二战的《战争贩子》,包括揭露美国工人阶级和黑人生活现状的《哀伤之地》,还有一位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信息处的工作人员,因为她改变了政治立场而写了一本《美国外交官的真实故事》,她揭露了美国在苏联的间谍活动和反苏阴谋。
1953年斯大林去世,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主动向美国示好,在苏联土地上喝了第一口的百氏可乐,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动作,它象征着斯大林打造的“抵制文化入侵”的铁幕,在赫鲁晓夫手里被徐徐拉开赫鲁晓夫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的三和路线,成全了美国的第四和“和平演变”,和平演变首先针对的是最广泛的人群青年。
1959年当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他主张邀请1万名苏联青年去美国留学,而且全部费用由美国政府出,为什么呀,就是让这些青年到美国去洗脑洗心,作为种子再回到苏联开花结果,因为这批年轻人迟早会走上苏联的政治前台。
美国对苏联进行文化渗透是悄无声息很隐蔽,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它通过讲美国故事、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引导美式的消费方式,悄悄的、慢慢的控制人们的精神状态这些活动持续了赫鲁晓夫之后整个勃涅日列夫时期,也就是1964年到1982年。
在文化渗透当中,流行文化对苏联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它能模糊人的价值视野、钝化人的思维、弱化人的判断,甚至把轻人跟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割裂开来这是我国为什么要深度治理文艺界和“饭圈”的原因。
西方文明和全球文明,在美国政客那里是一种被经过修饰或者是偷换的价值理念,年轻人不顾一切地拥抱西方文明,它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被训化的过程拥抱西方文明有错吗?没错,但是西方文化在特殊的语境和用意下,它不是来拥抱你的,它是来改变你的,它是来改变你的国家的,因为西方文化的根基是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进行文化渗透,主要由两个部门承担:一个是新闻署,一个是中央情报局中央情报局有花不完的钱啊,他资金的使用不需要经过国会的批准为了隐蔽这些资金珠来源,中央情报局就构建了分支众多的基金系统,从1950年开始,它就秘密地把款项拨给一些青年团体,工会、大学、出版社,还有一些慈善基金组织,还有名目各种的社会团体,再通过这些社会团体去资助意识形态上跟苏联不一致的作家去出版他的作品,通过民间机构去拉拢知识分子、新闻记者、作家、大学老师,用他们的言论去影响舆论。
这期间有一本重要的书叫《日瓦戈医生》这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作者却拒绝领奖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叫日瓦戈的医生的个人际遇,反映1902年到1947年,这45年间俄罗斯的历史映像,对战争对时代进行了思考,这本书首先意大利出版,当美国中央情报子局,接到了英国情报机构寄给它的胶卷书稿时,哇,如获至宝。
有机会告诉苏联人民,他们的政府出问题啦,于是赶紧出资通过荷兰出版社,出版了简装版的俄语的《日瓦戈医生并从秘密渠道运到了苏联1958年,这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作者拒绝领奖他说,我不想被自己的国家驱逐出境,我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写作只是一种表达,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损害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我生在俄罗斯、长在俄罗斯,工作在俄罗斯,跟俄罗斯的关系就是血和肉的关系,我没有办法跟它分离,如果我被驱逐出境,从此离开自己的祖国,异走他乡,对我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我必须拒绝这份奖项和奖金这就是《日瓦戈医生》的作者帕斯捷尔纳克(示其照片)对比那些袖手聊心性,随时用口水和文字,只知道批判自己的国家,随时渴望去西方度过自己余生的文人和知识分子,帕斯捷尔纳克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时间来到1982年,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在英国的议会上发表演说,他说,我现在叙述的是长期计划和希望,将马列主义弃置于历史灰烬之中,1984年,尼克松在他的《现实与和平》这本书里,他说到:至关重要的是西方发动攻势,来赢得这场意识形态的斗争。
他相信美国播下不满的种子,有一天将开出“和平演变”的花朵就像当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说的,我们一定要在俄罗斯内部,找到同意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同盟军那么这样一场就其规模而言,无与伦比的悲剧、一个最不屈的民族的人民,遭到毁灭的悲剧就会一幕接着一幕上演。
同盟军,他们找到了1984年戈尔巴乔夫,在伦敦一栋别墅里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面了这实际上是西方社会对苏联未来领导人的一次摸底会见,因为当时苏联在位的领导人契尔年科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会见之后,撒切尔夫人向外界传递了信息,她说了一句名言:“这是一个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他值得信赖”。
后来撒切尔夫人说了,说我们亲手把戈尔巴乔夫,提拔到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1986年10月,戈尔巴乔夫上与里根在冰岛进行了首次会晤后来苏联解体之后,1993年戈尔巴乔夫自己承认,当年即这一次和里根见面,事实上他已经把苏联完全的交付给了美国,听凭美国处置。
这就是西方一定要找到的同盟者
戈尔巴乔夫在位6年,他与美国总统共会见了11次,平均下来,比我们有些人每年看父母的次数都多为顺利推进经济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要取得知识分子的支持,他苏联国内就开始了推行了“公开性”为指导的言论自由知识分子由此走上了政治生活的前沿。
他们以新闻、文学、电影、戏剧、书籍等等形式,公开指向苏联社会的黑暗面,他们其中有些人已经被染过了,不惜用笔头造出来虚假信息,疯狂地批判自己的国家,等到国家解体,他们跑到国外寻求保护去了,承受国家解体之痛的是千千万万仍然生活在自己祖国的人民。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苏联正式解体世界格局由两极变为一极上周末,我跟孩子们聊了低俄乌战争,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今天正在长大的每一个孩子,他都应该知道并学会思考,他周围世界的种种冲突,毕竟77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的话,还在空中飘荡,“要让所有的人听我们的,要从青少年抓起,要让他们腐烂变质,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
我们将以高超的手法,在不知不觉之间将这一切神圣化”
战争会撕掉一切的假面具,俄乌战争期间,海外俄罗斯富豪的游艇被没收,何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俄罗斯籍音乐家因为不肯表态谴责俄罗斯,被所在的德国乐团解雇,何为音乐无国界?美国脸书允许网爆俄罗斯,何为网络无国界?美国最大加密币交易中心,封了俄罗斯的虚拟钱包,何为区块链?何为去中心化?何为数字货币无国界?这个世界,不会说话的黄金、石油、新冠病毒无国界?动不动就演说的西方,还有多少谎言会被戳破呢?
作者简介:李敬全,礼泉烟霞人,1983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专业陕财职院教授,陕西省作协会员曾任《陕西财经教育报》副总编先后在公开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评论90余篇件,出版文学集《六骏劫》1部。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三京画本(三京画本 百度网盘)怎么可以错过
作为武侠文化的一种载体,武侠小说曾经风靡一时,然而时过境迁,武侠小说急转直下,如今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
妖怪记事簿(妖怪记事簿 天涯)没想到
佳作推荐,不拒太监,关键是品质:《天赋者》《妖怪记事簿》《农夫三国》《修真门派掌门路》…
- 妖怪记事簿(妖怪记事簿 天涯)真没想到
- 让天赋自由(让天赋自由电子书)墙裂推荐
- 让天赋自由(让天赋自由电子书)燃爆了
- 书虫在清朝的米虫生活(书虫在清朝的米虫生活类似小说)真没想到
- 书虫在清朝的米虫生活(书虫在清朝的米虫生活类似小说)全程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