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谢锡亮灸法(谢锡亮灸法第五版和第四版区别)学到了吗

\x26gt;\x26gt;\x26quot; tab=\x26quot;innerlink\x26quot; data-linktype=\x26quot;2\x26quot; style=\x26quot;color: rg

谢锡亮灸法(谢锡亮灸法第五版和第四版区别)学到了吗

 

>>" tab="innerlink" data-linktype="2" style="color: rgb(0, 128, 255);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ursor: pointer; max-width: 100%; font-size: 20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visibility: visible;">关注中医宝典公众号,每日更新!>>>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免费下载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免费下载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全21册)免费下载【绝版医书】《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高清PDF免费下载《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卷高清PDF免费下载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中华国粹书系丛书-中医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费下载曾仕强《易经的智慧》视频 【免费获取】

I导读:大学时学到直接灸,觉得是不可能会用到的疗法后来读了《谢锡亮灸法》,看到谢老大量治大病重病的医案都是用的直接灸,心生羡慕,但是仍然觉得不敢做直到这次郭氏针灸的课上讲到挑治加麦粒灸,我才恍然大悟,这个法就是治大病重病慢性病必用的法,并且是确实可以临床应用的。

我看了视频,又找回书里的文字介绍,还给自己直接灸了足三里,我现在用实践告诉大家,感受很好,大家也勇敢地去用吧!

施灸的方法作者/谢锡亮一、直接灸法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达70℃左右此法又分两种,一为有痕灸,一为无痕灸  1.有痕灸(重直接灸、化脓灸) 古代多用此法,艾炷大于枣核,下广(编者按:指艾柱的直径)三分,一两次灸成,令发灸疮,致皮焦肉烂,痛苦不堪,人多畏惧,不愿接受。

现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气管炎,专门在三伏天,炎热季节,灸背部俞穴,大炷烧灼,致令成疮,称为打脓灸 灸疮化脓,多属无菌性,无须顾虑,这和一般疮疖或创伤性炎症不同,未见发生过什么问题只要溃疡面不弥漫扩大,就可以连续施灸。

如果化脓过多,溃疡不断发展,脓色由淡白稀薄,变为黄绿色的脓液,或疼痛流血,而且有臭味,即为继发性感染,可用外科方法处理,很快就会痊愈一般说灸疮化脓,是属于良性刺激,能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千万不要一见化脓就顾虑重重,影响施灸通常灸疮不加治疗,20~30天就自然痊愈但化脓灸面积扩大时要用敷料保护,以防继发感染和摩擦  《医心方》引《小品方》云:“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太平圣惠方》说:“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瘥;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

”可见灸疮化脓是提高疗效的好事,并不可怕 化脓灸之适应证: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不良、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妇科病,其他慢性病、顽固病均可使用,也可以试灸于癌症。

但不要在面部或活动多的部位用化脓灸法 现在提倡小艾炷灸法操作技巧:首先安置体位,审定穴道,用75%乙醇棉球消毒,用笔打个记号,取纯净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圆锥形之艾炷,直立放置于穴位上,用线香从顶尖轻轻点燃,使之均匀向下燃烧。

初灸时,前几壮燃至大半,知热即用手指压灭或快速捏起;继续施灸,知痛时迅速按灭经灸数次,有了耐热性,一热即过长期灸下去,还有感传现象,感觉很舒服灸后不要马上行动,最好休息片刻,闭目养神,这时可体会到灸后的舒适,甚至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用这种灸法,初灸之后,局部变黑、变硬、结痂以后就在痂上施灸如有分泌物继续施灸如果痂皮脱落,用艾绒烧灰敷上再灸 临床上灸关元穴治缩阳症、遗精、早泄,一次可灸二三百壮用小艾炷灸至三百壮时,约有5cm× 5cm皮肤起红晕,3cm×3cm组织变硬,2cm×2cm即中心部被烧黑。

初灸时尚觉灼痛,以后一热即过,没有痛苦,反觉舒服 小艾炷灸(麦粒灸)的特点:①烧灼轻,痛苦小,一般人都能接受,特别是小儿妇女②费时短,一次8~10分钟,不影响工作③创伤轻微不化脓,不用做善后处理④冒烟很少,不污染环境,还芳香空气。

⑤不留大瘢痕,不影响美容,不灸面部及外露部位⑥治病多,对难治性疾病,可以学会长期自灸⑦适用治未病,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健康美容⑧花费少,经济节约,适合广大群众适宜难治性疾病、慢性病和常年吃药受折磨的人 。

关于直接灸法,宋代闻人耆年在《备急灸法》上说:“要之富贵骄奢之人,动辄惧痛,闻说火艾,嗔怒叱去,是盖自暴自弃之甚者,苟不避人神,能忍一顷之灸,便有再生之理自当坚壮此心,向前取活,以全肤体,不致枉夭,岂不诚大丈夫欤。

”这是鼓励人们要有勇气,敢于使用灸法治病笔者多年来一直使用此法,直接灸足三里,亲身体会到,日久之后不仅没有任何痛苦,反而有温热舒适、直达深部放射远方的感觉,好象刺入一根热针,有感传作用灸足三里后多年来不曾感冒,自觉身心舒适,精力充沛,热爱工作。

因为艾炷小,热源不大,越烧力量越小,用眼看着它燃烧成灰,心里要有看谁战胜谁的思想,自然无所畏惧,便不觉灸火可怕了没有经过实践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正如陆游诗里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您亲自试试就知道了。

  2.无痕灸(轻直接灸、非化脓灸) 取小艾炷,如上述方法在穴位上燃烧,知痛即去掉或按灭每穴一般灸三五壮,局部发红为止,最多起小水疱,一般不至于化脓,不需处理如果施灸过重起大水疱,可以用消毒针穿破放水,如需连续施灸,可在原处再灸,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必须常灸,每次多灸几穴,才能收效。

现代日本医者多用此法,应用很广凡是灸法之适应证,均可用此法施灸根据我们临床实践的体会,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酌情使用,亦无需严格区别 关于直接灸法烧伤程度及现象: 第一度烧伤:(充血期)40~45℃之热力,灸后发红发热,一瞬即过,此为轻度。

 第二度烧伤:(水疱期)约50℃之热力,灸后发热发痛,经久不消或起水疱,此为中度 第三度烧伤:(焦化黑色期)真皮烧伤,60~ 70℃之热力,灸后烧黑,结痂或化脓,此为重度 一般化脓灸,即等于第三度烧伤 。

关于灸疮愈合后的组织变化:停灸后三四周,灸疮即脱痂,出现赤褐色创面,逐渐缩小变成白瘢表皮、真皮、皮下结缔组织、乳头、毛囊、汗腺、皮脂腺均消失,形成永久性平滑的皮肤表面,即灸疮之瘢痕这种瘢痕灸法对组织破坏较重,但因其面积很小,对人体是无害的。

  3.施灸的分量及疗程 每燃烧一个艾炷为一壮,每次少则只灸三五壮,多则可灸数十壮、数百壮,还可灸随年(龄)壮;如果是急性病、偶发病,有时只灸一两次就结束了;如果是慢性病,可灸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至一年以上;用于健身灸,则每周可灸两次,终生使用,效果更好。

 一般前三天每日灸一次,以后隔日或隔两三日灸一次;急性病一日也可灸两三次;慢性病三、五、七日灸一次亦可,要根据具体倩况全面考虑,各适其宜,恰到好处,这也和用药的分量一样,以无太过不及之弊为原则一般来说,直接灸之艾炷以麦粒大小为适宜,普通成年人每穴灸五、七、九壮,小儿灸三五壮,每次灸三、五至五、七个点为标准(单穴一个点,双穴两个点),临床上可适当伸缩其艾炷之大小及壮数。

如用于外科灸急性阑尾炎或疔痈初发时,可在手三里、阑尾穴等,每次灸百壮左右,一日可灸两三次,可使炎症消散,促使其化脓,收到意外效果,这是指特殊情况而言本文摘自《谢锡亮灸法医案》,编著/谢锡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中医宝典App】免费下载中医急救8大法!(必学)爱国巨商陈嘉庚献出的治胃肠炎“五香丸”药方17年!汇集90条民间验方,各种小毛病用得上……超实用!

原来老中医是这样看病的(望诊)美国终于承认策划消灭中医的阴谋!国人愤怒!道医,如果“浑身痛”,试试这两个穴位!揭秘141岁药王孙思邈的十三个长寿秘诀(道家动功)颜德馨:谈血府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为何名医越来越少?现代中医不及古人的根本原因(深度好文)!

乱来的儿童养生,正在摧毁孩子的健康和未来!贵州名医 经验方9首一味常药,竟能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还相当好国医大师裘沛然的“至爱”:千古良药山茱萸!当代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经验(含方歌)中医揭秘,现代人消耗身体的十大恶习,一定要戒掉!

这些治癌秘方,是一位老中医毕生的心血!中医至高境界,没有治不好的病!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生命中的又一次历险涤痰汤在临床急重症中有大功用挑治法治疗痔疮、颈淋巴结核等病自制此古方润肌膏,湿疹、干癣、痤疮、痘印、痱子都有效!

口臭多是跟它关系,试试这几个小方子!黄帝内经:关于这7种病,看中医是如何解析的(头痛头晕健忘高血压中风抑郁)上火下寒,根在中焦中焦瘀阻,唯艾灸可一气贯通!104岁国医大师干望祖先生总结的鼻炎治疗经验胆气虚的中医辨证!

植皮失败的溃疡伤口,这两方合用或可愈合小儿夜啼,可能会用到这5个经方绿豆芽、生姜、蔗糖居然可以治疗白带如何从“气味、状态”了解一个方剂?脂肪肝?中医有何妙招?解决郁病,从6点入手经手600多例,我总结一下牛皮癣的分型和治法

灸这三个常用穴,可治血崩症输卵管不通,可以这么治屡用不爽的前胡止嗽汤

《问中医几度秋凉》在线阅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在线阅读(小郎中学医记)中医在线视频课程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高清舌诊图谱(收藏)“七方”、“十剂”、“八阵”,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购买实体中医教材: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第一部分】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第二部分】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第三部分】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第四部分】

 .更多内容尽在【中医宝典】文章排行汇总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