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几月几号?(2022年大暑是几月几号)一看就会
民间关于大暑流传着不少说法,大暑处于三伏天期间,并且和中伏时间相邻,不同的年份,大暑和中伏的时间有早有晚,有些年份大暑比中伏先到,有些年份中伏比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民间关于大暑流传着不少说法,大暑处于三伏天期间,并且和中伏时间相邻,不同的年份,大暑和中伏的时间有早有晚,有些年份大暑比中伏先到,有些年份中伏比大暑先到。
以前的人们,通过观察大暑和中伏的先后时间问题,总结出了一些谚语,比如“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大暑中伏后,五谷全丰收”这句话,不少朋友都听过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如果大暑时间在中伏之前,那么当年是荒年,也就预示着庄稼不会丰收,相反,如果大暑时间在中伏之后,那么当年的庄稼产量高,会获得大丰收。
这句谚语为何要这样说?有什么依据?是真的吗?今年大暑在中伏之前还是中伏之后?本篇内容,笔者就详细说说这些问题,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大暑中伏后,五谷全丰收”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而三伏天中的中伏,也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段,一个节气在15天左右,中伏时间为10天或20天如果大暑在前,最炎热的时间段就会长一些。
比如大暑节气在前,3天后才迎来中伏,假设中伏是20天,那么大暑加上中伏的时间就是23天了相反,如果大暑节气在后,大暑节气时间包含了中伏内,等于大暑加上中伏的时间只有20天说明了什么意思?大暑节气在中伏之前,炎热的高温天气持续久一些,而大暑节气在中伏之后,炎热的高温天气相对短一些。
从墒情的角度来说,以前人们种地,没有便利的灌溉措施,即使遇到干旱的情况,也不能去灌溉浇水,如果当年雨水多一些,庄稼的产量可能就会高一些,如果当年雨水不多,田间长时间处于干旱的情况,庄稼无法正常生长,产量就会低一些。
如果遇到极端的年份,田间特别干旱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出现绝收而炎热天气持续越久,田间的干旱情况相对也会越严重,对于庄稼的生长情况来说是不友好的而人们通过多年的观察,当大暑在中伏之前的年份,炎热天气多,降雨较少,庄稼产量低。
而大暑在后,炎热天气相对短一些,并且后续降雨比较丰富,庄稼的产量相对高一些因此,总结出了“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大暑中伏后,五谷全丰收”这句谚语
今年(2022年)大暑在中伏之前还是中伏之后?今年大暑节气时间是2022年7月23日,今年的中伏时间是7月26日,大暑在中伏之前,属于“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的说法大暑节气的时间每年比较固定,是按照阳历的算法,会在7月22日、7月23日、7月24日这3天。
而中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是依据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推算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初伏是10天,10天过后就是中伏了今年初伏的时间是7月16日,10天之后是7月26日,所以,今年7月26日进入中伏。
再来看看去年(2021年)的情况,大暑节气时间是2021年7月22日,进入中伏时间是2021年7月21日,属于“大暑中伏后,五谷全丰收”的说法。
那么问题来了,“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大暑中伏后,五谷全丰收”这句谚语真的会应验吗?如果放在以前,可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或者说在部分地区比较适用,但是,放到现在的社会来说,已经不适合了如今的农业灌溉设施已经比较便利,即便大暑或者三伏天期间,天气比较炎热,田间墒情不好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灌溉浇水来解决。
因此,今年虽然属于大暑在中伏前,但是,也不要担心是荒年,做好管理,庄稼一样会获得丰收。不过,部分地区今年炎热的天气或许时间比较长,这点还是有可能的。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立秋日历(立冬日历)速看
关于立秋,每年都会吸引很多网友的关注。可以说它是自带“热点”的一个话题,相比于立夏、立冬等节气,立秋和立春一样是最为关注的。当…
-
立冬日历(立冬日历2023)学会了吗
立冬至,今年立冬在11月8日,农历的九月二十五。立冬为一年冬季的起始,标志着寒冷到来。同时,也是民间重要的日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八节…
- 银行存款利息计算器(银行存款利息计算器2023)深度揭秘
- 今年几号立秋(今年几号立秋2023几点)万万没想到
- 惊蛰是几月几号(惊蛰是几月几号2023年几点)深度揭秘
- 属兔的年份(属兔的年份分别是哪些年)干货满满
- 属猪的年份(属猪的年份表及年龄)干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