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马周(马周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奔走相告

唐武德年间,某日,在山东博州街上,一醉酒少年挥手舞脚,嬉笑怒骂。但他嗜读《诗经》、《春秋》,不到二十岁,就已满腹经纶。

马周(马周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奔走相告

 

唐武德年间,某日,在山东博州街上,一醉酒少年挥手舞脚,嬉笑怒骂不妨前面刺史达奚正坐轿而来前导呵斥少年让路,少年却不管不顾达奚掀开轿帘,命令左右上前杖责杖罢,一行径自离去,只剩少年倒在街心中央......。

此少年不是别人,就是马周一、落拓放浪的愤青岁月马周,山东博州荏平县人,自小父母双亡,穷困潦倒但他嗜读《诗经》、《春秋》,不到二十岁,就已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马周从此便有了济国经世之念,可惜出身寒微,无人举荐。

内心苦闷,亦有愤懑,无以消解,只是酗酒度日,失德失仪乡人邻里不知,都以为他落拓放浪,背地里送他绰号“酒鬼”“穷马周”酒鬼穷马周并不忧心别人的取笑,他忧心的是自己一辈子老死乡里纵是鸿鹄,却只能苟活如燕雀虽然,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备,扩大了应试范围,不论门第都可参考。

但当时的科考极为严格,一年开考,放榜录取的不过几人唐朝苏鄂《苏氏演义》载:“武德四年,复制秀才、进士两科”《文献通考·选举考》记:“武德五年,秀才一人,进士四人”且自魏晋以来至隋唐,门阀制度盛行,社会上从来都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哪怕到了北宋年间,还是“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

后来,刺史达奚怜他有才,让他做了博州助教但马周心气高远,教授门生“之乎者也”与他的怀抱相去甚远,所以,依旧嗜酒好侠,不务正业,妥妥的就是一个愤青那日在博州街上,马周醉酒骂轿,被达奚杖责后,心思:兼着不爱的差使,也是煎熬。

于是脱下公服,离开博州,游历于曹州、汴州等地这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民情,理出了一套治理地方的构想于是,他带着这套构想胸有成竹地去拜见浚仪令崔贤育,以求谋得一官半职却不料,崔贤育非但没有赏识他,反而将他劈头盖脸羞辱了一番。

这番羞辱,如锤如针,尖锐地刺痛了马周的心此生难不成就这样颓废沦丧,淹没于芸芸众生茫茫人海?既然个人奋斗不能实现抱负,那么“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才是最好的出路于是,他决定“西去西安”马周一路向西,到了新丰市,挑了个客店投宿。

这新丰是关内之地,市井稠密,商贾如云店主王公及小二忙于应酬商贩客人,只剩马周一人孤单单冷清清坐在角落,无人理睬马周心中气愤,拍案叫道:“俺一路行来没有洗脚,且讨些干净热水用用”不料店主王公却还没烧好热水。

马周也不辩论,叫小二拿来一斗八升酒,悠然独酌喝了约莫一半,要来个洗脚盆,把剩下的酒都倒进去,然后脱下鞋袜,伸脚进去洗濯,完全是一副愤青作派。王公见了,暗暗称奇,便知此人非比寻常。

第二天,马周离店,却无银两支付资费王公非但免了他的资费,还给了他一两银子,又热心地为他介绍了安住寓所幸运的是,到达长安后,马周很顺利地做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从此告别愤青岁月,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后世的戏曲杂剧中,常常慨叹马周时来运转,发迹变泰。

其实,真正的命运终究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许是马周内心的志向抱负助他生命中时时遇见贵人,从此开始逆袭人生正如《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所说:“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

”马周,正是那个全心全意梦想着的人心理学的吸引力法则也说:“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原来,真正的好运,就潜藏在每个人的心中,等待着自己去发现二、卓尔不群的奇才奇文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天下大旱,唐太宗发布诏令,令文武百官忠言进谏,革除时弊,以图天下大治。

常何乃一介武夫,又出身草莽,而今要“直言得失,以凭采用”,实在为难。于是,“委周草状”,让马周代笔写奏章。马周自是乐意,他挥笔疾书,洋洋洒洒,“备陈损益二十余条。”

唐太宗遍览奏章,无非是些隔靴搔痒之作直到读到常何的,才觉眼前一亮“周所陈事:六街设鼓以代传呼,飞驿以达警急,纳居人税及宿卫大小交,即其条也”这些建议,既可节省人力财力,更可提高勤政效率,正是治国理政的良策。

当得知奏章是马周代劳时,求贤若渴的唐太宗,赶紧派人召马周进殿过了半个时辰,马周还没到唐太宗再派人驾驷马彩车前往催促“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这也成就了历史上唐太宗“四请马周”的佳话马周觐见,君臣交谈甚欢。

马周侃侃而谈,朝政得失,民间利弊,一一道来,颇有高见太宗“奇之”,认为他是个奇才,当下就“诏直门下省”这样的精彩逆袭,令多少人欣羡?唐朝诗鬼李贺就不无羡慕嫉妒恨,他在《致酒行》中写道:“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但反观马周的经历,与其说是“笺上两行书”改变了他的命运,倒不如说,是马周出众的才华,让他收获了书写奏章的机会从此,马周脱下布衣,穿上朝服,开启仕途之路,最终官拜宰相之后,马周的建议一 一实施。

尤其是“城门入由左,出由右”的建议,一直流传至今,演变成现在车辆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

史称马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马周一生留世的奏疏只有五篇,虽然数量极少,但篇篇珠玑,尤其是《陈时政疏》,更是被毛泽东称誉为“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马周多次向太宗谏言, 其存世的作品有《上太宗疏》、《陈时政疏》、《请劝赏疏》、《谏公主昼婚疏》和《请简择县令疏》五篇文章。

在这篇奏疏中,马周指出:夏商周汉各朝,占有天下,传承王位,长的八百多卢,短的也有四五十年,原因在于君王“积德累业,恩结于心”而魏晋以来,直至隋朝,长的不过王六十年,短的只咱三十年,实在是由于“创业之君,不务仁化”。

因此劝谏唐太宗“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为此,他建议:减轻百姓徭役负担,反对实行世封制,慎重选拔刺史县令这篇《陈时政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磅礴的气势,只是援引史实,娓娓道来,却又居安思危,切中时弊。

太宗阅后“称善久之”贞观十八年(644年),马周更是“宠冠卿相,累迁中书令”,成为首席宰相唐朝初年,唐太宗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分别为三省长官,并为宰相中书令在三省长官中位居第一。

马周在《陈时政疏》中展露的真知灼见,连毛泽东都钦佩有加:“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纵观历史,能被赞为“奇才”,写出“奇文”者,有几何?马周却独领风骚三、深得君心的情商高手如果仅是才能出众,在人才济济的贞观年间,马周也不足以令唐太宗青睐有加。

更重要的是,马周还是一位情商高手,为政十七年,深得君心,谱写了一场暖心和谐的君臣际会贞观六年,唐太宗要去九成宫避暑,当时正值“玄武门之变”后不久,高祖被迫退位,太宗掌控全局,但隐太子、齐王蠢蠢欲动,此时离开皇宫,危机四伏。

马周极具政治敏感,于是奏《上太宗疏》,不动声色的以“孝”说事,希望太宗留守宫中,以绝后患。

马周先建议太宗为大安宫兴修宏伟壮观的门楼,以彰显唐太宗对太上皇的精诚孝心然后针对唐太宗远徙九成宫避暑之事进行劝谏:“我看看陛下颁布诏令,将于唐历二月二日游幸九成宫,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亲膳’但九成宫离京城三百多里,你不可能早晚回来。

且太上皇一旦想立刻见到陛下,那又怎么赶得到呢?再说,现在去九成宫本是为避暑,‘太上皇尚留热处,而陛下自逐凉’,我私下感到不安,所以希望陛下‘愿示速返之期,以解众惑’”这篇奏疏,字字走心,句句用情;引经据典,又推敲人情;处处体谅,又时时点醒。

聪明如唐太宗,他怎能不明白:在说“孝”的背后,分明是马周对朝政大局的明察秋毫,是对当朝天子的眷眷之心,拳拳之情奏疏开头,马周还写道:我父母早丧,无法尽孝,出身卑微,却被皇上重用,知遇之恩,无以为报,唯有将一片丹心尽忠朝廷。

情商高手,从来都是这样动之以情,委婉以讽唐太宗阅后,自然觉得“多称朕意”,甚至后来毫不避讳地说:“马周论事,令人忘倦”“我暂下见马周,即思之”自古以来,忠臣良将进谏者不计其数,而能如马周这样摒除说教,以情绎事、动情进谏旳却寥寥。

《红楼梦》中宝玉道:那文官“念两句书污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言辞不免极端,但多少道出了进谏者的情商缺陷:一意孤行,道理为先,缺乏同理心和马周相比,实在相去甚远。

只是马周患有消渴症(糖尿病),经年不见好转病入沉疴时,马周整理出所有书函奏章,亲手架炉,全部烧毁“时人惜之”,但马周却说:管仲晏婴披露国君的过失,追求死后留名,我不愿这样做情商高手从来都是这样善解人意,不彰君恶。

如此言行,怎不令太宗感动?更何况,六年前,魏征在去世前精心整理出曾经给唐太宗提过的意见,交给史官褚遂良“以备参考”气得唐太宗亲手砸了魏征的墓碑,并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两相比较,更让唐太宗感念马周的。

“生也忠君,死亦念君”。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马周溘然长逝,太宗为他举行了高规格的国葬,并追认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结语马周的一生是短暂的,他只活了48岁但他卓越的政治才华,深情的忠心贞意,值得唐太宗为其举行国葬,更值得唐太宗给他题赠飞白书:。

“鸾凤凌云,必有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褒其一代名相风范。马周逝去,人间再无。唐朝的天空殒落了一颗明星,但历史的典籍却多了一个传奇的名字:马周,光耀在历史的长河,为后人景仰追思。

唐初宰相马周雕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