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岳传(杨维岳传戴名世)不要告诉别人
作者:程良巨清代安徽桐城人戴名世的散文长于史传,他留心明代史事,于康熙四十一年刊行《南山集》,后以大逆罪被杀。
作者:程良巨清代安徽桐城人戴名世的散文长于史传,他留心明代史事,于康熙四十一年刊行《南山集》,后以大逆罪被杀最近我读到他写的《杨维岳传》,此文开头为:杨维岳,字五奠,一字伯峻,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
通读全文,感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崇敬之情,笔者读后,也被杨维岳的操行深深感染
杨维岳不幸身处明末乱世,各种矛盾激化,国势危殆,内有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外有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觊觎(后于1644年入关),江山飘摇直至崩溃其间,杨维岳的表现令人慨叹,他始终忠于明王朝。
如“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明著名将领史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伸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而人皆无应者”又如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
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时福王世子即位南京.改明年为弘光元年,维岳条列时务十三事.上陈当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杨维岳有些“愚忠”,这是他的局限性,是他可悲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因此对他求全责备,横加指责,否则,就如同我们责怪古代人不会用汽车、飞机、大炮一样荒谬、可笑。
阅读《杨维岳传》,我仿佛见到了汉代的霍去病,他慷慨陈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我好象看到了宋朝的文天祥,他指天发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短短的《杨维岳传》,值得挖掘学习的东西很多 一、他不贪生怕死,“居三日,北兵至下令薙(剃的异体字)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清当局颁布“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为迅速达到目的,清兵在扬州等地屠城,杀人如麻,腥风血雨,杨维岳誓死抗拒清廷,坚不剃发,不肯屈服于淫威;他面对清廷,决不摇尾乞怜,卖身求荣,以图荣华富贵,封妻荫子!他言传身教,对他的儿子提出严格要求.“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搜先人遗文。
付其子曰:当谨守之”“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后绝食而死杨维岳志坚如铁,视死如归的品格,确实令人崇敬二、他视名利如粪土,视原则如生命兢兢业业、公正无私,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他做人的原则他不拿原则做交易。
“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让杨维岳帮犯罪嫌疑人——一个腰缠万贯的“大款”说说情,或者担保一下,开开后门,可获得数百金贿赂,但杨维岳不为所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况且他不爱财,他怎能做这样伤天害理、徇私枉法的交易,这不辱没他的人格吗?。
三、以国事为己任,急国家之所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诚恳地向明当局建言献策,以求兴利除弊,挽救局势,用今天的话来说,杨维岳的“公民意识”强,为了救国于水火,不惜散尽家财,倾家荡产,可以说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这样做,并不是为“政治投资”,以求高官厚禄,当时不可逆转的局势,他看得很清楚。
按理说,杨维岳在明朝并不得意,职卑薪少,他并不因此心理不平衡,眼红人家拿多少万年薪,更没有牢骚满腹:“平时不重视我,不优待我,国家有难,肉食者谋之吧,关我何事!”他不仅没有这样,反而说:“‘践土而思禹功,食粟而思稷德:吾家世食胶庠之泽。
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懂得报答、感恩,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一代名士形象栩栩如生
一位同事看到《杨维岳传》后,说只知道巢湖有牡丹花,不知道巢湖还有杨维岳,我深信,看过《杨维岳传》后,受感动的人会更多。最忆是巢州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夏森老人?夏森老人的事迹?
新华社南昌3月8日电 题:她的“枝叶”仍繁茂——夏森老人的故事新华社记者张璇、李子健相隔数千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夏…
-
老爸老妈向前冲?老爸老妈向前冲胡华?
江西省瑞昌市92岁高龄退役老兵胡华纯,是位有着69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曾为新中国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复员转业回乡后,他深藏功名,不忘初…
- 畅想中国?畅想中国未来的样子?
- 我的家乡 普通话?我的家乡普通话命题说话?
- 中国抗日?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 我爱文学网?天涯文学网?
-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