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我的1957年(经历我的1957年讲的什么故事)原创
1957年5月,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公私合营商店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公安局报警,他们表示镇上在七年前来了一个叫刘正刚的男人。这个人自称没上过学,但言行
1957年5月,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公私合营商店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公安局报警,他们表示镇上在七年前来了一个叫刘正刚的男人这个人自称没上过学,但言行举止一点都不像农民,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甚至还爱吟诗作对
郑蕴侠就在前几天的时候,刘正刚在写字的时候笔帽不见了,他竟然张口说道:“怎么笔帽不翼而飞了呢?”工作人员认为,一个没接受过教育的农民,是不可能说出这种话的,所以他们来到了公安局,希望警察同志们好好查一查他的身份。
警察同志听完以后高度重视,因为根据可靠的线报,有一个曾在民国时期,屠杀过很多共产党人的大特务,就隐藏在附近的某个城镇。而且这个犯人的身份极为特殊,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下达的命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周恩来那么这是一名怎样的特务呢?刘正刚会不会是警察同志一直要找的那个人呢?他又将迎来怎样的命运呢?地主出身的军官1957年5月19日,刘正刚在濯水被捕,重庆军管会公安处专门派了干警,来将其抓捕归案,而他的另一层身份也在此时被揭开,这个名字叫做郑蕴侠。
郑蕴侠出生于1907年的四川重庆,他的家世相当的不错,祖父郑重光是清末黄平县知县,父亲是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高材生郑宗尧。
孙中山郑宗尧在留学日本的时候,结识了孙中山先生,随后加入了孙中山先生所成立的同盟会,是同盟会早期的骨干之一此后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每一次起义,郑宗尧几乎都有参与,久而久之,就成了孙中山的安保负责人虽然由于革命的原因,郑蕴侠小的时候经常要随父亲四处奔波,但是郑蕴侠的学习却是一点没落下。
上海法学院1918年,郑蕴侠进入了上海法学院学习,当时的他才11岁,在这所学校读了整整7年书,对法律有很深的研究但郑蕴侠并不满足与法律,那会他是个热血青年,在目睹了外国人在中国的胡作非为、军阀之间相互混战的时局以后,他决定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1925年,郑蕴侠如愿进入了黄埔军校读书,他的同学是张灵甫、胡琏等人,郑蕴侠进入黄埔军校以后,就被两个人看中,这二人就是陈立夫和陈果夫。
张灵甫二人很喜欢有双重学历的郑蕴侠,再加上他父亲的关系,所以就把他留在了身边,负责处理地下情报1933年,郑蕴侠留在了民国中央司法院,担任法制专员,没事还要在陈立夫、陈果夫家的地下室,汇报情报,传递党内或者党外的相关信息。
郑蕴侠后来在会议的时候,都会说道:“地下室那里烛光惨淡,冷气逼人,让人觉得恐怖阴森!”
陈立夫郑蕴侠的表现让二陈相当的满意,在他们的推荐下,郑蕴侠进入了中统工作,担任少将专员别看是个少将专员,但地位已经相当的高了,毕竟他的领导戴笠军衔才不过是个少将郑蕴侠不是一直负责地下情报,也曾上战杀过敌人,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郑蕴侠就带领部队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配合李宗仁击败了日本军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在坚守滕县的战斗中,郑蕴侠身负重伤,身体出现了一大道伤口,可他为了抵御日寇,愣是拖着病体,和日本人坚决战斗,最后等到了援军的到来。
台儿庄战役后来郑蕴侠还去了缅甸战场,和那里的日本人做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才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此时的郑蕴侠,无疑是一位有着赫赫战功的抗日英雄,但是在抗战结束以后,他就从英雄的角色摇身一变,成为了令人痛恨的特务头子。
多次制造血案在抗战结束以后,为了促成国家走向和平,因此毛主席、周恩来都到了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不过蒋介石是“假和平、真内战”,他们对共产党明面上和和气气,暗地里实行打压,而郑蕴侠就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周恩来1946年1月,周恩来等人在重庆和蒋介石进行了政治协商会议,为了中国未来该怎样走而商量对策在场外,很多百姓、无党派人士以及共产党人在沧白堂举办了多次集会活动,希望促成国共双方和平共处,还对这次会议结果充满了期待,大家都渴望和平的到来。
就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蒋介石不愿意了,他决定利用暴力手段,镇压这些呼吁和平的人,从侧面给共产党压力。
蒋介石1946年1月16日开始,郑蕴侠带了大批的特务来到了集会现场,对这些没有武器的百姓、学者进行殴打,特务和暴徒在现场横行霸道,郑蕴侠本人亲自动手,打伤了很多无辜的人现场混作一团,哭声、呼喊声随处可以听见,后来这件事被称为“沧白堂血案”。
这场镇压活动进行了三天,很多报刊为了揭露真相,大力宣传这件事。
郑蕴侠为了不让这些报刊揭露真相,以便国民党混淆是非,因此郑蕴侠又带领特务,将重庆的《新华日报》分社给砸烂,很多新闻记者、编辑被殴打、抓捕,资料全部烧毁,其他的报社也受到了影响这两次事件之后,蒋介石还不满足,1946年2月,此时周总理刚刚开完政协会议,蒋介石就再次让手下开始暴行。
2月10日当天,郭沫若、李公朴、陶行知等著名人士在重庆较场口开办了一场集会,大量的共产党人、无党派人士都参加了这次集会,集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呼喊和平,不要内战。
较场口血案郑蕴侠在得知以后,再次带领特务来到了现场,将自己的警棍、刀具对准了手无寸铁的人,在会场现场,郭沫若被郑蕴侠殴打,李公朴也被群殴受了伤好在周恩来总理还没离开重庆,他带着冯玉祥赶到了会场,制止了这一起暴力事件,这件事也被叫做“较场口血案”,两起血案的背后都有郑蕴侠的身影!。
这次暴力行为以后,周总理就对郑蕴侠这个人产生了极差的印象。此后的郑蕴侠依旧从事着镇压人民和共产党的活动,犯下了无数血案,建国以后,他自然而然成为了我党首要抓捕的头号目标!
周恩来对于这样一个特务头子,我党决定对他进行暗杀,那么这次暗杀行动,能不能成功呢?漫漫逃命之路1949年,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气数已尽,被打得节节败退很快,解放军就逼近了当时的首都重庆,郑蕴侠意识到大难临头了!。
郑蕴侠准备逃命,在逃亡之前,他还不忘为国民党尽忠,销毁了大量的国民党机密文件,随后拖家带口,坐车往四川赶去。
左二郑蕴侠郑蕴侠不知道的是,他的司机李增荣早已是我党的一份子了,他接到我党的指示,要暗杀郑蕴侠李增荣参与了烧毁资料的过程,因为人多眼杂,所以没有动手;等到了路上以后,由于车上还有郑蕴侠的保镖,所以李增荣也没有下手的机会。
路上的李增荣心不在焉,他一直在想办法暗杀郑蕴侠,终于,当车辆来到山区以后,李增荣停下了车。
郑蕴侠“怎么回事?怎么车停下来了!”当车子停住以后,郑蕴侠就在后排呵斥道李增荣急忙答道:“好像是轮胎出问题了,我下车看一看!”随后李增荣下车,用随身携带的刀具划破了轮胎其实李增荣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在这大山中,暗杀郑蕴侠,杀害以后,利用山里的地形优势,他本人也可以快速脱身。
郑蕴侠虽然计划很完美,但郑蕴侠也不是吃素的,他从事谍战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当车子停下来以后,他就觉得很不对劲,自己一个人用双腿逃了出去,把全家和随行人员都丢在了山路上李增荣的暗杀任务没有成功,反而郑蕴侠消失不见了。
郑蕴侠跑了以后,化名为何安平,投奔了自己在成都的亲戚王元虎
解放成都王元虎是个大老粗,在川军担任师长,此时的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成都,王元虎带领自己的兵马直接起义,早就是解放军的一员了王元虎见到郑蕴侠这个远房亲戚、又是大特务以后,并没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反而这样说道:“哎呀,你早点来找我啊,我直接给你弄个副官,咱俩就当了解放军了!说不定以后还能当官!”。
王元虎虽然想给郑蕴侠打掩护,但是郑蕴侠已是惊弓之鸟,他一听亲戚当了解放军,害怕地连夜逃走,在成都的大街上睡了一夜。
金圆券第二天的郑蕴侠精疲力竭,此时第二个问题出现了:国家已开始在成都地区推行人民币,可郑蕴侠身上只有金圆券和金条,继续使用无疑会暴露他的身份郑蕴侠四处打听,知道在成都安乐寺有一个“黑市”,专门兑换人民币,他一路找了过去,将自己的金圆券全部兑换。
兑换完毕以后,郑蕴侠刚要逃走,结果解放军就包围了这里。私自兑换人民币是破坏经济的违法行为,所以在场的所有人都要被抓到警察局审问。
郑蕴侠影视剧形象郑蕴侠心中叫苦不迭,只好跟着解放军去了公安局在公安局中,郑蕴侠说自己叫何安平,不知道兑换人民币会违法我们的同志觉得他是初犯,决定放他一马,给他拍了个照,在狱中教育了八天,随后将其释放郑蕴侠逃过一劫后,吓得赶紧南下,他想通过云南,到达缅甸,到时候就自由了!
人民币与此同时,重庆军管会的公安处科长张科长收到了周总理给重庆公安局下达的命令:“务必抓捕郑蕴侠,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张科长派出了公安干警,四处打探消息,最终得知郑蕴侠去了成都张科长认为,郑蕴侠身上没有人民币,他要行动必须使用人民币,可以由此来追踪。
那么张科长能不能找到他呢?定居濯水七年张科长带人来到成都以后,得知在几天前,成都警方曾破获过一起违法兑换人民币的案件张科长查阅了案底,竟然找到了郑蕴侠的照片!并得知他已经改名为何安平,张科长立刻发出通缉令,追捕郑蕴侠。
云南剿匪再说另一边的郑蕴侠,他原本想出逃到缅甸,结果云南地区还没有解放,为了不让云南地区的国军、土匪脱逃,解放军封锁了进入云南的路,这样一来,郑蕴侠就没办法去云南了云南去不得,四川又有危险,所以郑蕴侠只好北上,他先是去了涪陵,在当地的一家服装工厂做工人。
工厂要每周进行“诉苦大会”,控诉地主过去对自己的剥削。在一次大会上,郑蕴侠的工友上台讲话,他说道:“我过去在重庆,亲眼看到特务在较场口打老百姓!”
郑蕴侠郑蕴侠一听较场口,那不就是自己过去犯下的罪行吗?那一刻他全身冰凉,吓得他当天夜里就逃走了,随后一路兜兜转转,才来到了贵州濯水镇濯水镇是一个很小的镇,整个镇的人口才不到2000人,当郑蕴侠逃到这里以后,立刻被当地的百姓发现了,百姓立刻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来我们濯水镇?”。
说来也是巧合,多年前郑蕴侠在坐船的时候,曾遇到过一个濯水镇的女子,叫做廖忠玉,所以郑蕴侠就说道:“我是来找我表姐廖忠玉的!”
郑蕴侠影视剧形象村里人一听,立刻说道:“你表姐早就嫁去山东了,你不知道吗?”郑蕴侠听完接着哭了出来,说道:“我和表姐失散多年,不知道他的近况,如今解放了,才有机会回老家,谁知表姐也不在了!”一旁的何大娘看得很心疼,赶紧说道:“孩子你别哭,你以后就来我家住吧!”
听到这句话,郑蕴侠无比高兴,连忙点头称谢何大娘,随后大娘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郑蕴侠赶紧瞎编道:“我叫刘正刚!”
郑蕴侠从此,他就以刘正刚的身份,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镇生活由于何大娘无儿无女,所以她把郑蕴侠当做了亲孩子看待,1951年,国家要给贫苦百姓分地,郑蕴侠以“贫农”的身份,获得了一块地产不过由于他是地主出身,根本不会种地,所以地就交给了何大娘种,自己则去做点小生意,贩卖东西维生。
几年后,郑蕴侠在这里的生活逐渐稳定,他的狐狸尾巴也渐渐漏出来了,引起了何大娘的怀疑第一个怀疑的地方,就是郑蕴侠说话不像本地人,既然他是廖忠玉的表弟,怎么连家乡话都不会呢?原来,虽然他出生在重庆,但家里人都是江西临川人,只会江西方言。
还有一个可疑的地方就是郑蕴侠很喜欢卖弄学识,他没事说几句成语,讲一些文人墨客的故事,村民都很好奇:“你咋知道那么多?你不是农民吗?”郑蕴侠搪塞道:“道听途说而已!”
除决特务他的说话方式也给他带去了一定的好处,村里人觉得他有点文化,推荐他去了当地合作食堂当会计;姑娘邵春兰觉得他很聪明,在1956年嫁给了他,生活已经逐渐走向了正轨不过他去了合作食堂以后,又一次露出了马脚!原来,他明明显得什么都会,可是在当会计算数的时候,他又开始装笨,一会说这个不会,一会又说那个不行。
领导没有办法,把他调到了公私合营商店另一方面,在重庆的张科长没有放弃追捕郑蕴侠,郑蕴侠一日不落网,自己就没办法给周总理交代,所以他在贵州也发出了通缉令,还找到了各镇负责人,让他们多加留意,全力搜捕郑蕴侠。
郑蕴侠影视剧形象大特务的后半生1957年5月,在公私合营商店里,郑蕴侠正在写字,自言自语道:“我笔帽呢?怎么笔帽不翼而飞了呢?”这句话引起了同志们的警觉,要知道当时大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一个没接受过教育的农民突然往外说成语,这显然不合常理。
于是工作人员去了当地公安局报警,希望警察能查一查这件事,警察此时已经收到了重庆方面的通缉令,他们没有贸然行动,而是给重庆警方打去了电话,让他们前来抓人张科长在重庆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立刻带着公安干警来到了濯水镇,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张科长决定让商店负责人找个借口,把郑蕴侠给引出来。
郑蕴侠于是负责人找到了郑蕴侠,说道:“咱县里要召开一场大会,我觉得你表现不错,你去县里参会吧!”郑蕴侠虽有点得意忘形,但又很敏锐,他觉得自己一个小小的会计,怎么就能突然参加县里的大会呢?这其中定有猫腻!意识到大难临头的他害怕我党人士会报复他,所以决定自杀。
1957年5月18日晚,郑蕴侠从一个三层小楼上跳了下来,说来也巧,地上有个竹篓,充当了缓冲物的作用,郑蕴侠没有死,反而因为惊吓而晕了过去。
郑蕴侠等到第二天醒来,郑蕴侠就看到周围一圈的警察,才知道自己竟然睡了一整夜!随后就直接被警方抓进了公安局当郑蕴侠落网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周恩来总理极其的高兴,郑蕴侠是特务等级最高的一位,又是在大陆被抓的最后一位国民党少将!。
不过我党做事从来不像国民党一样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本着让他们“宽大处理,重新做人”的原则进行了判决,1958年,郑蕴侠被判处有期徒刑25年。
郑蕴侠郑蕴侠本以为自己死定了,结果反而保住了一条命,他开始后悔了!后悔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从此在狱中好好表现在狱中的郑蕴侠干活积极,努力参加改造,还成为了监狱的小队长在坐了17年牢以后,1975年,郑蕴侠由于表现极佳,被国家允许特赦,宣布无罪释放!。
出狱以后的郑蕴侠由于文学功底较好,去了濯水镇当小学老师,每个月给一定的补贴。
郑蕴侠郑蕴侠对国家的好铭记在心,每个月的工资都拿出来做点好事,平时在家写回忆录,记录国民党的一些黑暗,透露当年一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另一方面,他还给在台湾的同胞写信,让大家早点回大陆看看1981年,务川县政协认为郑蕴侠虽犯下过错误,但在抗日战争中有过英勇表现,后面还积极参加改造,所以决定让郑蕴侠加入。
从此郑蕴侠成为了政协的一员,研究当年国民党的一些事,他还写下了《中统秘闻》等著作,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给台湾同胞写信此后的这些年,郑蕴侠一直在县里,重视教育领域,让广大的学生们一定要爱国敬业2006年,即将100岁的郑蕴侠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我已近百岁,世间花的、麻的、黑的……啥子东西我没经历过?我这一生风风雨雨,阅尽人间沧桑!”。
2009年,郑蕴侠在贵州去世,享年102岁。
郑蕴侠影视剧形象纵观郑蕴侠的一生,他曾是抗日英雄,又是特务头子;曾是地主出身,后来成为了农民;从国民党的官员沦落为阶下囚,后来又为政协继续出力,一生经历过无数的角色转变郑蕴侠晚年曾经去过贵州多地,给那些当年受害者的家属道歉,他原本还想去重庆较场口,在那里忏悔自己的罪行,结果因为身体原因,没能等来那一天!。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不凡的一生折射出了时代的沧桑巨变!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夏森老人?夏森老人的事迹?
新华社南昌3月8日电 题:她的“枝叶”仍繁茂——夏森老人的故事新华社记者张璇、李子健相隔数千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夏…
-
老爸老妈向前冲?老爸老妈向前冲胡华?
江西省瑞昌市92岁高龄退役老兵胡华纯,是位有着69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曾为新中国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复员转业回乡后,他深藏功名,不忘初…
- 畅想中国?畅想中国未来的样子?
- 我的家乡 普通话?我的家乡普通话命题说话?
- 中国抗日?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 我爱文学网?天涯文学网?
-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