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体现的长征精神是)这都可以?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的镇雄,流经云贵川三省10个县市,最后经四川的合江注入长江,全长520公里。赤水河是条美酒河,也是一条红色的河流。86年前,毛泽东以此为舞台,导演了一场精彩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的镇雄,流经云贵川三省10个县市,最后经四川的合江注入长江,全长520公里。赤水河是条美酒河,也是一条红色的河流。86年前,毛泽东以此为舞台,导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战争活剧……

四渡赤水纪念馆(罗金 摄)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而此时,蒋介石纠集湘、川、桂、黔等各省军阀及国民党中央军共150多个团,40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压来,企图将中央红军“聚而歼之”。
为摆脱危局,打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最初准备北上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935年1月28日,红军在土城与尾追的国民党川军发生激战由于战前敌情侦察有误,战斗陷入僵局毛泽东当机立断,果断放弃原定渡江计划,迅速撤出战斗,由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从28日当晚至次日凌晨,红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国民党军外,主力部队轻装一渡赤水。
这一行动,显示了毛泽东善于从不利战局寻找有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的指挥艺术鉴于敌人已经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红军进逼,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于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
2月9日,国民党军各路向川、滇边境地区急进,其黔北地区的防守兵力十分空虚毛泽东抓住战机,指挥红军杀了个回马枪,于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直指黔北5天内,红军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红军再占遵义,蒋介石急飞重庆坐镇指挥,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毛泽东将计就计,指挥红军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战,引诱更多国民党军前来围攻当各路国民党军云集而来时,3月16日至17日,红军在茅台镇等地三渡赤水,西进川南国民党军再次扑向川南毛泽东决定乘敌人新的合围将成未成之际,再杀一个回马枪。
红军以一个团伪装成主力继续诱敌西进,而真正的主力却于3月21日晚至22日,以隐蔽、迅速的动作,从各路敌人间隙中穿过,四渡赤水红军突然东渡赤水河,使蒋介石误以为红军又要攻占遵义,于是急飞贵阳督战不料红军却是虚晃一枪,继而迅速挺进云南,威逼昆明,最终巧渡金沙江,大踏步挥师向四川挺进。
至此,中央红军成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出神入化的军事行动,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如今,位于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纪念馆于2007年7月建成开馆,馆群包括四渡赤水纪念馆主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红九军团陈列馆、赤水河航运历史展览馆、赤水河盐文化陈列馆、土城古镇博物馆,以及毛泽东、周恩来住居,红军总司令部驻地,红军总参谋部驻地,红三军团司令部驻地,土城老街红军驻地,青杠坡战斗遗址,土城渡口纪念碑和二郎滩、淋滩渡口等十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渡赤水纪念馆馆名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题写,其主馆展厅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分战史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战史陈列分为土城战役、四渡序曲,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等篇章,凸显了四渡赤水的“神”与“奇”。
辅助陈列包括“四渡赤水精神,光耀革命老区”专题书画展,彭德怀、杨尚昆同志住室复原等 2018年9月,四渡赤水纪念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名单,核定全国74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其中,四渡赤水纪念馆榜上有名 86载岁月沧桑,红军精神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老区人民不断向前发展如今,在这个红军曾经激烈战斗过的地方,一个个生动故事持续讲述,一个个红色景区日臻完善,一个个美丽乡村相继崛起,一个个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当地干部群众继承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克难攻坚,续写新的传奇。

四渡赤水纪念馆序厅内的伟人雕像(罗利飞 摄)红色故事1:红军战士“守口如瓶”14年 在土城古镇,提起老红军何木林,可以说无人不知他是一名红军伤员,为了不暴露身份,装了14年的聋哑人直到解放后,他才重新开口说话,人们这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何木林是江西人,1927年参加红军1935年1月28日,青杠坡战斗打响时,他被敌人子弹打穿左腿,痛得昏迷过去 当何木林醒来时,大部队已经撤走当地一户姓赵的百姓把他救下送到青杠坡一个山洞疗伤不久,何木林的腿痊愈了,但与部队失去了联系,所以决定留在土城。
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江西口音,保护救他的村民,他就装成聋哑人,靠比划手势与人交流 这一装就是14年,何木林没有在外人面前讲过一句话,一直到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何木林的红军身份得到确认,政府发给他的公费医疗证,但直到去世也没用过一次;伤残军人抚恤金,他只领了两年就不再领取。
晚年的何木林经常给游客讲述青杠坡战斗和四渡赤水的故事,每次他都会卷起大拇指,伸出四根手指,意思是指红军四渡赤水他还带大家一起唱红军歌曲,传播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我死后把我葬在青杠坡,我要去陪着我的战友们。
”1979年,何木林因病去世前,这是他唯一的愿望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现在,何木林的孙女何莉,就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工作,只要讲起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她也会卷起大拇指,伸出四根手指,那是她爷爷的标志性动作。
“我要一直用好爷爷讲述四渡赤水故事的手势,把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这是我的责任”何莉说

游客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罗利飞 摄) 红色故事2:留守红军成立地下党支部 红军四渡赤水期间,与敌人经历无数次激战,有不少红军伤病员流落在赤水河两岸川黔边区一带 老红军宋加通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江西于都人,1931年2月参加红军,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2月,宋加通跟随部队长征来到习水,在一次战斗中头部负伤,无法随部队前进,被乡亲们救下,留在淋滩村养伤,伤愈后就在当地成了家 不过,宋加通心中一直记挂着党组织他一边干农活,一边秘密与留下来的红军战士取得联系。
1938年5月,四川古蔺地下党特支书记熊少阳等人,在掌握绝对可靠情况后,召集留在淋滩的红军党员宋加通等人开会,宣布恢复和接上组织关系,成立中共地下党淋滩红军党支部,支部联络点就设在宋加通的家中 这支由受伤掉队的红军战士组建的红军党支部,主要任务是保存有生力量,团结广大人民群众,随时听候组织召唤。
1949年秋,组织任命淋滩红军党支部书记宋加通为隆兴区公安队长,参加剿匪,并将淋滩仓库里的50余万斤粮食保护下来 解放后,宋加通先后在原土城区政府、原土城区医院、原元厚区政府工作,于1992年病逝于淋滩。
但他的儿子宋光平至今仍住在这栋民宅里 2018年7月,淋滩红军党支部旧址被贵州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每年都会有众多党员、干部、群众前来追寻红色记忆,接受革命教育宋光平经常给大家讲述淋滩红军党支部的由来,以及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他不仅继承着父亲的遗志,也坚守着对红军的那份信仰。

何木林的孙女何莉在青杠坡战斗遗址向游客和士兵讲述青杠坡战役和四渡赤水故事(习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红色故事3:两枚铜板铭刻不朽 1935年2月19日,红军途经习水县二郎坝,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村里赵老汉家有三个儿子,两个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只剩下16岁的小儿子赵奇志。
快天黑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狗叫声,赵老汉以为搜刮东西、抓壮丁的又来了,赶紧让小儿子躲起来没想到来的是红军,他们说自己不是坏人,只是想借锅烧一下水 赵老汉把躲在树林中的赵奇志叫回来,帮红军烧火第二天,为了表示感谢,红军战士帮赵老汉家挑水,不慎将他家的空陶罐给打破了。
“打烂百姓的东西就要赔,这是咱们红军的规矩”红军战士当即掏出仅有的两枚铜板,赔给了赵老汉 红军走后,赵老汉父子俩用竹条把破陶罐精心捆扎起来,这两块铜板他终生都没舍得用,后来留给了赵奇志赵奇志也没舍得用,最后将两枚铜板和碎陶罐,一起捐给了四渡赤水纪念馆。
如今,这两枚铜板和碎陶罐,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静静躺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展柜里,散发着历史的光晕,成为了四渡赤水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何茂林给官兵们讲四渡赤水的故事(习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红色故事4:六张旧币传佳话 2013年6月2日,四川省合江县的韩德华来到习水县土城镇,向四渡赤水纪念馆捐献了其祖父留传下来的6张中华苏维埃纸币这些红军时期的文物,在经历了78年的漫长岁月后重新回到土城。
韩德华捐献给四渡赤水纪念馆的中华苏维埃纸币,就是红军在土城时留给他的祖父韩定材的 韩定材1932年从四川老家来到习水县土城镇,经营一家名为“红昌兴”的药铺1935年1月红军来到土城后,缺医少药的情况更加严重。
几个红军来到“红昌兴”药铺购买药品,韩定材不顾反动当局严令,冒着巨大风险将两担西药毫不犹豫地出售给红军 一位红军干部在将13张面值一元、5张面值五角的中华苏维埃纸币付给韩定材后歉意地说:“感谢你对红军的支持。
这些苏维埃币现在不能使用,等革命胜利了,你到我们的中央银行来兑换” “红昌兴”药铺后来改名“永兴和”,一直在土城镇经营到解放前夕新中国成立后,韩定材最初也想找有关部门兑换纸币,后来觉得保留下来的意义更大,便将这些苏维埃币珍藏起来。
这些纸币传到韩定材的孙子韩德华这一辈时,曾几次有文物收藏者想高价收买,被韩家拒绝。在韩德华的倡议下,韩氏家族决定,把其中保存较好的6张中华苏维埃纸币捐献给四渡赤水纪念馆。

红色故事5:百名“红领巾”讲党史 “叔叔、阿姨,大家好!欢迎来到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我是习水县土城小学五年级二班的讲解员周欣怡,接下来,由我来为叔叔、阿姨讲解当年红军在习水四渡赤水的故事……” 每逢节假日,在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序厅,周欣怡就向游客介绍四渡赤水故事,讲解声音抑扬顿挫、落落大方,讲解动作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尽管讲解不够流畅,普通话也不够标准,但并不影响她的激情表达 逼真传神的场景再现,娓娓道来的深情述说,游客们屏息静听,恍若置身于当年红军在习水时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小朋友讲得挺不错的,虽然解说词里有很多历史专业术语,但她讲得很流利、很自然,感情也很充沛。
”游客们忍不住夸赞 从最开始的羞涩胆怯,到如今的驾轻就熟,戴着红领巾、身挂扩音器的唐芯,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唐芯也是土城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了当好讲解员,假期里她反复试讲讲解词,过程虽然辛苦,但让她受益匪浅。
“做了小小讲解员之后,我知道了该如何去讲解,而且还了解了当年红军在我家乡四渡赤水的故事,在革命先烈身上,我发现了很多优秀品质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唐芯自信满满地说。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四渡赤水纪念馆为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作用,先后与习水县第一小学、土城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建立馆校共建合作机制,由纪念馆专业讲解员从普通表达、四渡赤水历史知识、讲解技巧、礼仪训练等方面对小小讲解员进行统一培训,组建小小讲解员队伍,利用课余时间为游客讲述红色故事。
截至目前,四渡赤水纪念馆共培养了100多名小小讲解员今天,这些“小小讲解员”成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主力军之一 “开展小小志愿者讲解员活动是四渡赤水纪念馆与校外教育有效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也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
”四渡赤水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吕相璇介绍,每逢节假日,小小讲解员在展厅为游客引导、讲解,成为四渡赤水纪念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安通编辑 韦依 编审 田旻佳 肖慧举报/反馈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体现的长征精神是)硬核推荐
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简介歌词: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
老歌手(老歌手的日常在哪里看)这样也行?
在大众印象中,唱歌主播属于才艺主播,也大都属于颜值主播,歌手需要在直播间一边唱歌,一边和大哥互动,吸引打赏。但你什么时候见过带着老…
- 蒙娜丽莎十字绣(蒙娜丽莎十字绣大全图)真没想到
- 散文小品的成功为什么这么多呢英文作文散文《遇见》余秋雨原文
- 人物散文怎么写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 散文是什么朝代的散文小品的成功与失败怎么写范文图片散文小品文英语怎么说的翻译
- 散文初中散文《最美的遇见》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