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里战役(砥平里战役知乎)深度揭秘
砥平里战斗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损失较大的战斗之一,也是付出重大代价后没有达到作战目的的战斗之一,也是美军为数不多成功坚守阵地的战斗之一。
砥平里战斗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损失较大的战斗之一,也是付出重大代价后没有达到作战目的的战斗之一,也是美军为数不多成功坚守阵地的战斗之一该战被部分军迷称为“朝鲜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朝鲜战争的转折点,此战过后志愿军由攻转守,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战斗背景1951年2月12日,横城反击战正在进行时,志愿军指挥部决定发起对砥平里的攻击,动用未参与横城反击战的5个团歼灭砥平里的联合国军志愿军总司令部发给邓华的电报指出:伪八师已大部被歼……战役口子已经打开,敌人可能动摇,应考志对卅九军主力及一二六师的使用,最好以一部于正面抓住砥平里之敌,将主力插至敌侧后去,乘敌撤退时,在运动中歼灭之。
在横城地区之敌彻底解决时,卅九、四十、四二、六六军则应准备向原州、忠州方向扩张战果,具体部署由邓考虑决定之不久后邓华回电表示已对进攻砥平里的部队做出部署:1. 以40军119师(缺一个团)、42军126师(缺一个团)、40军120师359团、42军125师375团共6个团进攻砥平里;
2. 39军115、116师立刻南下,截断砥平里敌军南逃路线,并阻击可能的援军此时无论是邓华还是志司可能都认为美军已经是惊弓之鸟,此前对美军的穿插围歼也屡屡建功,因此这种部署有些不属于攻坚性质的布置,另外主力部队的两个师被布置在截击路线,也说明我军是想打一场追击战。
此时位于砥平里的美军在干什么呢?答:随时准备逃跑。
砥平里的美军指挥官弗里曼在横城方向战斗没结束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向上级请求撤退,在发电报的同时也安排部下开始打包行李,免得逃跑时措手不及跟志愿军打了这么多仗,他太了解之后会发生什么了从地图上看,砥平里的位置在整个战线上十分突出,我军不可能放着这么一个软钉子不管,而且周边的部队早就撂挑子跑路了。
他自己也做好了决定:不管上级如何回复,13号晚上必须跑,上帝都阻止不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尽管师里和军里都同意了他的撤退要求,李奇微却插了一脚,命令驻防部队:“不许撤退,坚守待援。”
李奇微李奇微此时想的并不是将砥平里的部队撤出来,因为那里的部队一旦撤退,那么联合国军整个防线将没有一个支撑点进行防御,撤退的部队也没有时间在原州建立第二道防线如果志愿军继续向前进攻,那么砥平里将成为嵌入志愿军防线的一根钉子,让志愿军进退不得。
砥平里的存在,可以吸引大量志愿军的兵力,延缓我军进攻的步伐,给后方的联合国军以喘息的时间,李奇微希望砥平里的守军可以为他获得关键性的东西:时间当然,也不能为了获得喘息的时间而让砥平里的守军送死虽然周边没有部队支援,但是守备的美军还是有部分优势的。
负责守卫砥平里的是美军第二师第二十三团,一个法国营,一个炮兵营以及二十辆坦克的坦克中队,约五六千人左右,并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他的要求是只要这支重装加强团能够坚守2天,只要2天时间他就能扭转乾坤李奇微对弗里曼是这么说的:“一步也不许撤退。
如果有必要,我会让整个集团军过去救你!”
战斗开始前的隐患战前我军的最终部署:砥平里方向1、以40军119师(缺一个团)、40军120师359团、42军125师375团为主攻,由119师师长徐国夫统一指挥,从东、北方向进攻砥平里;2、42军126师(缺一个团)由39军指挥,从西面进攻砥平里;
3、39军115、116师穿插到砥平里南部,准备围歼砥平里逃敌,并阻击可能的援军原州方向1、42军(缺一个师)穿插至原州西南地区,截断原州敌军退路;2、66军(缺一个师),40军120师分别前进至原州东北、西北,准备进攻原州。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合理,进攻的进攻,埋伏的埋伏,穿插的穿插,但是细看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首先进攻的部队虽然有6个团,但是却没有一个是主力部队出来的,最要命的是这6个团分别属于4支不同的师级部队、2支军级部队。
其次战斗开始前并没有指定由谁来统一指挥,东西两边的部队到位后各自为战,各管一面最后负责东边部队指挥的徐国夫虽然是师级的指挥员,但是配属给他的40军120师359团、42军125师375团根本就联系不上,糟糕的战场通讯让其一筹莫展。
对于这两只部队他也不熟悉,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发挥各个部队的优势,只能靠战场默契作为一场攻坚战却做出了追歼战的部署,计划根据只是假设美军会逃跑,那么美军要是没逃跑呢?是不是就说明战前志愿军其实并没有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
恰好李奇微反其道而行之,一下打到了志愿军部署的软肋上更加不利的是,战前志愿军分析的战场情况是有误的由于横城反击战胜利结束,志愿军总部认为砥平里地区的敌人可能已经开始逃窜,此时的守军兵力估计只有4个营“这个凸出部位就更加明显了。
”“根据情报,在横城反击作战之前应该是四个营”“根据以往的经验,砥坪里的美军一定会弃守逃跑”“他不跑就消灭他了”不管说什么都已经没有意义,按照部署,2月13日晚间,志愿军正式开始对砥平里的美军发起进攻砥平里战斗经过
2月13日——2月14日联合国军的指挥官弗里曼虽然对即将发生的战斗抱有悲观的心理,但是为了手下士兵的性命也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在来到砥平里的10天时间内,他利用手中的坦克大炮布置了一个环形工事:最外层是几乎全部的步兵,往里一点是炮兵阵地,坦克中队作为机动防御力量,剩下的就是三个连的预备队和指挥部。
砥平里美军环形工事这种环形防御在美军中几乎很少碰到,与通常情况下操典中要求的占据四角高地,以坦克为核心构筑阵地的要求不符弗里曼的这个防御部署在美军中并不常见,通常来说,美军的标准操作是占据四周的高地,并且用坦克作为外层掩体构建核心阵地。
但是他认为自己的几千人马并不能守住阵地的四个角,与其被各个击破,不如全都拉到一起搞一个坚固的环形阵地,手上留20辆坦克和3个连作为救火队进行机动防御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志愿军重火力严重不足,哪怕让出制高点也不会对自己产生很大影响。
为了能够继续活下去,联合国军利用了手中能用的一切来加固防御阵地,这样一番下来,美国大兵们修筑起来一圈堪称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建立的最坚固耐用的防御工事。
2月13日晚上10点,志愿军第一波进攻打响了战斗开始后,志愿军方面马上显露出了组织不足的状态此时负责主攻的119师和126师居然都还没有和自己的指挥部建立起直接的联络通道:东面的119师由邓指挥,但是双方的通讯只能靠40军军部上下传递电报,效率极低;而西面的126师,干脆就没有和此时负责指挥自己的39军军部建立任何联络渠道。
军、师一级的指挥都这样了,底下的指挥更是乱套负责东边指挥的119师师长徐国夫,在战前开会的时候,配属给他的两个团的团长根本没有到,进攻发起后自己整个晚上都没有与下边各团建立有效联系进攻的几个团也是互相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是掐着进攻时间发起攻击,有些团刚到战场就直接投入战斗,地形地貌,守军武器装备,什么都不知道,就跟着冲进战场。
还有些走错了路,东边跑到了南面,南面跑到了西面有些部队打下外围的村子以为就是砥平里,结果离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等摸清方向进攻后,早就错过了进攻时间更有一个团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根本联系不上最后在2月13日晚上的第一次进攻草草收场,6个团打的一团乱,只有2个团的兵力展开了进攻,没有什么进展就挨到了天亮。
本来各个团就因为历次战斗还没有来得及补充,导致进攻方的兵力和防守方几乎一样负责炮火支援的炮42团又在行军途中被美军空袭被迫推出战斗,因此进攻的志愿军只有一些小口径火炮进行支援,面对砥平里的坚固工事只能是徒呼奈何。
何况这些炮弹很多都没有打到联合国军前沿阵地,而是飞到了环形工事正中间的美军23团团部所在地关于这副景象,一位美军士兵是这么回忆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有点幸灾乐祸。”
尽管进攻部队不顾炮火奋勇向前,但是直到白天才占领了一部分前沿阵地,联合国军的核心支撑点一个都没有丢,最大的战果就是一发炮弹击中了23团团部,击毙团参谋长并击伤团长弗里曼2月14日——2月15日天亮后,美军的空中优势体现了出来。
数以百计的航空炸弹覆盖了志愿军占据的各个阵地,包围圈中的美军也对着志愿军阵地狂轰乱炸,导致前沿阵地与后方彻底失去了联系与此同时,李奇微下令美骑兵1师和英29旅迅速向砥平里方向攻击前进志愿军此时也不得不紧急调整部署,命令115师全部加入战斗,116师负责阻击来援的敌人。
到达砥平里的各部队也趁着攻击间隙建立通讯联系,完善指挥体系,熟悉战场地形,为进攻做好准备2月14日晚,志愿军再次发起进攻新赶来的炮兵对联合国军阵地发起了炮击,由于炮弹短缺,仅仅进行了较短时间的炮火准备,此时的步兵还未冲到敌人阵地前方,失去炮火支援的步兵只能依靠轻武器继续冲锋。
另外,据战后的美军资料显示,志愿军这一战用上了缴获的美军155mm重炮,但是却不知道155mm炮弹在发射前需要拧开炮弹的护鼻部分放入引信,因此所有的155mm炮弹都没有爆炸,无法造成伤害砥平里战后总结:“炮兵火力组织不好,没有发挥支援冲击的作用,形成单一的步兵攻击”。
战斗又陷入焦灼状态2月14日晚11点10分,增援的115师主力赶到战场,简单休整后向当面之敌发起进攻随着生力军的加入,防守的美军立即感受到了压力,11点50分,115师343团5连攻下1号高地侧翼阵地,随后攻击部队将突破口撕开,扩大战果。
2月15日凌晨1点40分,115师343团3营攻下3号高地,2小时后完全攻占1、3号高地,守军G连和法军的一个连溃逃凌晨3点45分,高地附近的美军2个排对高地发起反击被我军全歼,此时的115师面前已经没有能够阻挡它们的部队了。
但是在一波打穿美军防线后,攻击的部队并没有继续发起攻击,而是停留在高地上挖起了防御工事,而此时对面的联合国军仅有G连剩下的30多个后勤人员组成的战斗部队死里逃生的G连连长也不明白为什么志愿军停止了进攻,此时115师负责进攻的4个主力营损失不大,除了进攻高地的那个营以外,完全具备继续进攻的实力。
后来根据115师和前线的电报分析,进攻的343团和344团因为不熟悉地形搞错了自己的位置,都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各自的战斗目标,导致团部和师部判断失误,措施了拿下砥平里的唯一一次机会,实在令人感到惋惜!2月15日白天
天亮后砥平里的守军被惊出了一把汗,只差一点点自己就完蛋了为了夺回被打开的缺口,联合国军调集了所有能够机动的部队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向115师的阵地发起进攻负责进行空中支援的美军几乎是贴着地面轰炸,铺天盖地的机炮和火箭弹、航空炸弹砸向志愿军的战地。
然而,负责轰炸115师阵地的飞行员见到了难以置信的景象,他们后来是如此描述自己的所见:“这是中国军队中最顽强和最狂热的部队,他们决心和我们对抗到底,准备战到最后一人他们蔑视掩护,用手中的步枪和机枪与我们的攻击飞机对射。
”
面对志愿军的王牌,美军一遍遍的用飞机、坦克、大炮对115师驻守的山头进行轰炸,每当它们认为阵地上不会有人存活时,四面八方射来的子弹一次次的让美国大兵恐惧万分整整一天,115师的阵地丝毫不动战斗进行到现在,志愿军各部队减员极大,各级基层指挥员曾一度拒绝执行攻击命令。
志愿军方面也认清了战场的情况,邓华果断调整部署,命令40军军长温玉成担任砥平里进攻部队总指挥,利用15日一整天做好再次进攻砥平里的准备,同时调动东线志愿军各部队做好打援的准备。
温玉成然而,尽管动作已经安排完毕,邓华本身还是有所顾虑15日下午1时,邓华向彭老总请示如下:从整个情况来说,今晚继续攻砥平里原为有利但准备来不及,又会形成仓促作战,故于今明两日进行准备.调整兵力、火力,决心明晚攻歼该敌,估计准备后再攻是可能将该敌歼灭的,但如明晚万一再打不下,攻势可能形成胶着,对我不利(因敌形成据点防御,我炮火又少)。
如果打,则决心以三至四天时间,顶住敌人增援,彻底歼灭之否则,将主力撤至横城以北,求得再从运动中歼敌如何?请示此时的邓华也有些摸不准到底该不该继续打下去,希望彭老总给出决断接到电报的彭总立即召集参谋人员对战场态势进行分析,经过商讨后发现战场形势对志愿军极为不利。
1、115师打开的缺口已经被补上,东线其它方向已无战机可寻,打下砥平里的意义不大2、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才是最优的结果,况且前线部队损失惨重,打下砥平里并不能对整个战局造成影响3、缺乏攻坚重武器,无法有效撕开守军工事,待敌军援军赶到,东线各部队反而会陷于不利态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由此得到结论:强攻砥平里毫无用处,反而会造成极大风险。
邓华15日下午,美骑兵1师的部队突破116师的阻击,和砥平里的美军汇合还有一个小插曲:增援的美军团长要求一个连的步兵站在坦克上冲进砥平里进行增援,在战斗中这个步兵连几乎全部阵亡这支部队的出现也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月15日下午17点30分,志愿军撤围砥平里此战参加攻击的八个团伤亡5000余人,仅40军参加攻击的三个团就伤亡1830人,359团3营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该营营长战后悲痛欲绝,还是被人硬拉下的战场此次战斗的经验教训
战后,志愿军副司令邓华做了专门的检讨,在检讨中他指出此战“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虽然他揽下了责任,轻敌的责任是跑不掉的,但其它的问题也不是他能避免的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可以发现,志愿军并不是完全没有实力攻下砥平里。
在战斗相持阶段,前来支援的王牌主力115师第一次进攻就将联合国军的环形防御线打破(这一点在美军方面可以得到证实),可是部署战斗任务的时候并没有安排有力的部队进行攻坚作战,造成战机的贻误
战斗开始前的安排其实并没有太大问题,砥平里之战前,面对我军的穿插战术,美军是能跑就跑,从没有考虑过什么就地打阻击这类的事情志愿军方面也是习惯了炮声一响,绕到敌人撤退路上打伏击的套路,全军上下并没有做好打攻坚战的思想准备。
再说了砥平里的美军其实也想撤退,不过被李奇微否决了他也是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如果砥平里的守军被全部歼灭,那么连上帝都无法宽恕他的罪恶所谓物极必反,跟志愿军交手了这么长时间的美军也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可能总被我军压着打,双方的战斗习惯可能会因为量变引起质变,恰恰砥平里战斗达到了某个点,让双方重新认识了对方的实力。
这是一次战术上的失败,最大的影响是横城反击战后的有利战机被白白浪费掉,双方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最高兴的只是美军罢了,打完这场仗的美军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满世界的嚷嚷,生怕不知道自己打了一场胜仗觉得上帝今天开眼了:我大美利坚的勇士们也是能和志愿军打的,而且能够打赢一次。
OH!MY GOD!真相或许是上帝也看不下去了,觉得施舍一场胜利才能展现出自己的仁慈在砥平里之前,美军根本没弄清楚志愿军到底是怎么打仗的,被志愿军神出鬼没的穿插弄得生不如死,感觉自己分分钟就要下海喂鱼了;砥平里之后,美军终于搞明白了一件事情:他们身为重装机械化部队,不能在山区跟志愿军的轻步兵拼机动,更重要的是,即使被包围了也不要慌,原地死守就行,大概率要比直接逃跑的结果好得多。
借用美军一本书的章节结束本篇文章——《学会和志愿军打仗》。参考文章:知乎大神——老旦聊历史(特牛)图片:网图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夏森老人?夏森老人的事迹?
新华社南昌3月8日电 题:她的“枝叶”仍繁茂——夏森老人的故事新华社记者张璇、李子健相隔数千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夏…
-
老爸老妈向前冲?老爸老妈向前冲胡华?
江西省瑞昌市92岁高龄退役老兵胡华纯,是位有着69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曾为新中国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复员转业回乡后,他深藏功名,不忘初…
- 畅想中国?畅想中国未来的样子?
- 我的家乡 普通话?我的家乡普通话命题说话?
- 中国抗日?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 我爱文学网?天涯文学网?
-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