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苹果公司股票(苹果公司股票分红历史)奔走相告

1994年7月6日,有一部电影在美国上映,首映当天,突破2400万票房。我相信你一定知道电影中的这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

苹果公司股票(苹果公司股票分红历史)奔走相告

 

1994年7月6日,有一部电影在美国上映,首映当天,突破2400万票房 我相信你一定知道电影中的这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是的,《阿甘正传》在这部电影中其实还有一句话令身处现在的我们更为惊叹,“他替我买了一家卖苹果的公司的股票,说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没钱花了。

1994年的7月,苹果公司的股价涨了27.21%,每股1.2美元24年过去了,股价暴涨172倍截止到2018年8月3日4:22,收盘价207.39美元/股,总市值10016.78亿 苹果、谷歌、微软、脸书和亚马逊这场谁会先冲破万亿市值的比赛,终于由苹果拿下! 。

有许多朋友就感慨,别说24年前了,2年前我要是买了,现在也至少翻一倍了2014年还坚持不买苹果股票的巴菲特,在两年前终于买入了980万股苹果的股票,交易平均成本在109美元,并且持续买入截止到2018年8月3日,总账面收入480亿美元! 。

巴菲特与苹果I clearly like Apple. We buy them to hold,"Buffett said on CNBC."We bought about 5 percent of the company. Id love to own 100 percent of it.”

今年三月,巴菲特对美国CNBC说:“我很喜欢苹果公司,我买这家公司是为了长期持有。目前我们已经买了苹果公司将近5%的股份,我很想100%拥有这家公司。”

事实上,在他持有期间,苹果的股价也曾跌落到90美元,但是作为价值投资者,巴菲特不轻易因为亏损而减少自己的仓位要么不投,要投就坚定不移你看,这一次,巴菲特又对了 就像所有武林高手一样,想在江湖中立足,就必须得有几样看家本领,。

巴菲特集众家之所长所形成的“十二大投资准则”的投资策略就是他的立足之本投资时,是企业分析师的眼光来看公司,而不是市场分析师的眼光,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的眼光,更不是股票分析师的眼光,这是核心这就意味着,。

巴菲特首先是一个企业家,他审视企业的历史,用量化方式评估企业管理质量、财务状况及其购买价格如果时光倒流,回顾那些巴菲特曾经的交易,寻找其间的共性,就会发现,十二准则最后可以归为四大类准则:企业准则、管理准则、财务准则,以及市场准则。

我们拿这四大类的准则看巴菲特为什么投资了苹果 企业准则在十二个准则中,第一个大类准则就是企业准则,在这其中,巴菲特关注如下三个方面:1、企业应该简单易懂: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的回报与他们是否懂得自己的投资有关。

如果在不完全了解的行业里拥有一家企业,就很难准确解读它的发展或做出明智的决策如果你能给一个7岁的小女孩讲清楚这个公司的业务,就代表你了解这个公司的核心业务了 2、企业应该有持续稳定的运营历史:一家好的企业必须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如果一家企业展示了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年复一年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那巴菲特就认为这家企业可能持续成功,而那些面临变动的企业,往往需要避而远之。

典型例子,就是风雨飘摇的乐视3、企业应该有良好的长期远景:伟大的企业都具有护城河,护城河就是企业的优势,能让企业持续发展,也能给予投资者提供持续的收益 那从苹果公司来看,容易懂么?当然容易,而且是大家熟知的企业,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还是Mac电脑等等这类电子产品,就算自己没买的,身边也总有人用吧。

那么运营历史呢?苹果是在1980年上市的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它为投资者创造了超过1万亿美元净财富曾经的巴菲特因为看不清苹果公司未来十年的发展道路而坚决不投资苹果,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决定?是他的孙女和他孙女的朋友,。

“……他们的生活是否离不开它可这些人都拿着苹果,几乎没空和我说话,除非我请他们吃冰激凌”只有第三点:良好的前景的判断,当然就因人而异有的人认为苹果的时代可能要过去了,但是大部分的人愿意相信,苹果未来可能会作为高科技企业引领智能佩戴设备市场。

从年报可以看到,苹果的研发费用逐年提高,2017年研发费用达115亿美元,占销售收入5%,全球研发投入排名第七目前苹果已经推出的Watch系列,未来可能还会推出智能眼镜,在手机领域的继续创新也一直引起人们的瞩目。

管理准则在十二个准则中,第二个大类准则就是管理准则管理层是否理性?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这个被称之为“灵魂三问”的问题往往就能将一些以自身利益为主的管理层和以公司利益为主的管理层区分开来。

今年三月,巴菲特接受美国CNBC的采访时说道:“我们非常喜欢苹果的管理层和他们思考的方式”第一个关于理性的问题其实问的就是如何处理公司盈利的问题,是继续留在企业内投资?还是分给股东?巴菲特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没能有所作为的话,与其盲目扩张,不如就分红或者回购股票。

这就是检验一个管理者是否真正把自己当做一个企业的主人 今年3月,苹果宣布了一个1000亿美元回购股票的计划我们知道,只有当现在的市场价格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的时候,回购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何必呢,费力不讨好,只能在市场上被叫做“人傻、钱多、速来”。

第二个问题管理者们是否坦诚?巴菲特对那些勇于承认自己公司问题的管理者大为赞扬,因为年报的虚假以及对财务的隐瞒就像一颗毒瘤,不仅损害管理者自己的前程也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就像孙宏斌说买乐视买错了就买错了呗,干嘛死坑自己呢。

第三个问题就是是否受惯性驱使?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当惯性驱使来临时,理性经常枯萎巴菲特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不应该被人性以及他人的决策所影响,如果能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能摆脱这种驱使,这就是企业的幸运,也是投资人的幸运。

苹果自1995年以来连续17年不分红,但一旦分红总是出手阔绰,今年5月,苹果宣布将海外1020亿美元利润为股东分红业务做的越好,股票价值也就越来越高,分红也就越多,自然赢得了股东们的青睐,当然,也赢得了巴菲特的青睐。

财务准则对于财务准则,巴菲特的看法就是建议我们将目光放长远一点,看重五年的平均表现,并且不理会那些年终数字而是将目光关注在净资产收益率,真实的股东盈余,利润率以及所谓的“一美元前提”上关注比率,而非关注绝对值,是巴菲特的核心。

因为,利润率才是王道,不是规模”巴菲特的投资逻辑就是:与其投资一个重视规模扩张的公司,不如投资一个重视利润率扩张的公司 举个例子:这就像我们今天来吃一个包子,你可以提出特殊的需求,有两个选择:你是愿意吃“体积大了一倍,但是馅儿还是那么多的包子”呢?还是愿意吃“包子体积不变,但是馅儿多了很多的包子呢”显然,体积大一倍,可能就成了第一口没馅儿,第二口包子没了的状况,吃起来既没太多的动力,也可能压根吃不掉。

但是,如果你让厨师在里面多放点肉,多放点料,这简直满足了一个吃货的所有美好愿望 公司运营也是一样,与其今天你把公司规模做大,但是利润率没上去,还不如做一个精简有效的利润率特别好,日子过得更安稳、更舒服的盈利性超强的一家公司。

2016年巴菲特投资苹果公司前,利润率达到了23%从利润率上来讲,苹果绝对是一家挣钱的公司 市场准则巴菲特的市场准则,永远也绕不开的是价值和价格的匹配这个点而价值和价格,在这里就涉及到了两个问题,如何确定合理的价值和如何以低价买入。

巴菲特早年的投资生涯与科技股并无任何交集一直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一位投资经理从2016年开始建仓苹果股票,最初买入了约980万股,交易均成本在109美元当时苹果股价正处在下行通道,市场上许多人都觉得巴菲特可能认为当时苹果股价已到底部,才把它看作另一类的“价值投资”。

从2016年1月1日到12月31日(苹果内部的2016财年截止到9月结束),苹果的盈利为451亿美元它的市盈率是比较适中的15.7倍,远低于标普20多倍的平均值而且在2016年上半年至年中,也就是巴菲特刚刚开始收购苹果股票时,苹果的市盈率比这还要低得多,仅在11倍左右。

在得到巴菲特的批准后,公司开始大举建仓苹果。截至2018年3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已持有2.396亿股苹果流通股。若持股数量不变,巴菲特的持股市值一天之内就浮盈约27亿美元。

那么,除了苹果,巴菲特还运用他的十二准则投资过哪些公司?并且获得了超额收益呢?微信搜索小程序“你好听书”,了解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