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服饰(夏季服饰教案)墙裂推荐
蝉:以传统服饰的名义,迎接夏季!,步摇,毛猴,蝉形,蝴蝶,头饰
夏季的代表性动物,大概就是恼人的“知了”,大名叫作“蝉”。

小时候对于这种昆虫的印象极其糟糕,以前没有空调,降温全靠偶尔光顾的台风,所以在下午热得睡不着的暑假里,在耳边叫个不停的蝉真的是烦人极了而且体型又不算小,经常有讨厌的男孩子会抓来吓唬我们(相比而言,我比较喜欢金龟子,可以养在吃完的西瓜皮上,模样也可爱些。
)但是“蝉”却是古人眼中极有寓意的昆虫,《寒蝉赋》中甚至总结了它“文、清、廉、俭、信”五种如君子般的品德,成为文人争相效仿的人生准则虽然它真的很吵,但古人觉得它登高饮露、随风长吟,又高洁又哀伤,像极了怀才不遇或伤春悲秋的自己。
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而蝉的“脱壳”习性,又很容易让古人与生命联想在一起(古人看到蚕的时候也这么想的,见《昨日发布!中国最早的丝绸,距今5000多年,在河南!》)虽然它真的很吵,但古人觉得它可以解脱成仙、灵魂再生,并且不受浊世红尘的污染。
所以在古老的葬俗里,墓主人口中的玉琀经常会做成“蝉”的模样(小声:也有蛙的模样,寓意差不多)

△ 东晋 象山王氏墓地 出土金铛附蝉“蝉”见于服饰,最有名莫过于笼冠上的“貂蝉”装饰了,即所谓“金铛附蝉”孙机先生的《进贤冠与武弁大冠》里有一章节就详细介绍了“笼冠与貂、蝉”按照《汉书》《后汉书》的注解,汉代应该就有带有“蝉”装饰的笼冠,但考古发现常见于两晋十六国的墓葬。
它的常见样式有点像是上部中间凸起的五边形,一般也惯称为“山形”,中间刻画了一个抽象的“蝉”,有的甚至有点难以辨认,图案本身就极具装饰性

△ 南京仙鹤观东晋M1出土蝉纹金铛

△ 山西蒲城唐惠庄太子墓壁画对照画像,大致就可以了解它是在附加在哪里了只是蝉本身比较小,画像里经常就只是画出这个五边形的轮廓,很少见里面的虫子也刻画出来这些金珰的工艺也很特别,这种金珠相连的做法据说来自西亚地区。
一般认为,这种金蝉珰与笼冠搭配使用就是男性服饰,但如今认为后期可能出现了女性佩用的案例。韦正的《金珰与步摇》里从金珰有出土于女性墓主的先例论证可能部分为步摇的构件。

△ 临沂洗砚池西晋出土金冠饰“步摇”也算是本号的好熟人了,但是由于目前中国未能发现一具完整的步摇,所以对于它的模样需要基于有限的考古发现对照相关文献慢慢摸索宜男蝉南北朝时,《荆楚岁时记》里记载当时的人会在元宵节那天戴“宜男蝉”。
“宜男蝉”顾名思义就是生儿子,这毕竟是关乎古代女人命运的大事“宜男”是“萱草”的别称,所以可能是用萱草编织成蝉的模样女子配宜男草的风俗在当时的确十分盛行杀蛟龙除三害的那个周处就写过一本《风土记》,里面写:“花曰宜男,妊妇佩之,必生男。
又名萱草”直到唐诗里依然有“胸前空带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这样的句子

△ 草编昆虫,网络图但“宜男蝉”却不是一个蝉的模样,而是“似蛾而大”不知道古人认昆虫的水平不行,还是真的觉得蝉和蛾很像,明代笼巾上的金蝉也很像蛾孟家蝉宋哲宗时有一种时兴的纹样叫“孟家蝉”,但相关记载却有着年代相近、形式相似,但物种不同的两条。
(宋哲宗)时孟氏作后,京师衣饰,画作双蝉目为孟家蝉,识者谓蝉有禪意,久之后竟废——《萍洲可谈》朱勝非《閒居録》曰:「……紹聖間,宫掖造禁纈,有匠者姓孟,獻新様,兩大蝴蝶相對,繚以結帶,曰「孟家蟬」,民間競服之。
未,后廢處瑶華道宫,議者皆以為,蟬者,禪也,出家之兆也——《中興小紀》除了一个是蝉,一个是蝴蝶以外,其余记载基本一致如今一般认为“孟家蝉”是一种对蝶纹,后世也称作“喜相逢”,虽然有点跨物种的别扭,但是看一下相关文物就会发现蝉、蝶、蛾在古人的艺术加工后的确不太好辨认。

△ 南宋黄昇墓出土环联银对蝉

△ 清乾隆,喜相逢纹样但从我们习惯性的寓意上来说,蝴蝶对飞显然更常见也更容易有美好的联想但相关纹饰并未在出土服饰上看到,反而在瓷器上流行一时只不过有人提出,若仅仅为对蝶纹,其实并无新颖之处啊,何必单给了一个“孟家蝉”的名字呢?今天又是期待考古发现解密的一天。
玉叶金蝉明代出土过几件“玉叶金蝉”的首饰,就将簪头做成一片玉质的叶子,上面栖着一只金蝉,寓意金声玉振。虽然活知了真的很吵,但是做成首饰却构思精巧又生机勃勃。

△ 玉叶金蝉,南京博物院馆藏这类以小昆虫或小鱼小虾为主题的首饰,在明代统称为草虫首饰,多做成小簪子的样子,《JPM》里说的“草虫啄针”便是我们之前介绍过明代头饰的规律,“草虫啄针”显然并不是那种“榜上有名”的主角。
但懂得扮靓的人都晓得,越是这种小物什越是能看得出主人家的阶级和品味,所以往往做得又写实又轻盈又可爱分明是精心的装扮,偏是要靠这些小点缀摆出漫不经心的样子来,仿佛真的是路过的蜂蝶看上了主人家这朵“鲜花”

△ 上海李惠利墓出土的狄髻与草虫啄针

△ 定陵出土,金蝉簪在一些民间收藏的清代簪钗里,依然可见蝉的踪影,只是失去了明代的立体和灵动,变得更为形式化了。

△ 清代蝉形挖耳簪蝉形配饰另外我们在韩服上经常可以看到她们挂在群头上的配饰里有蝉形的,当然也有别的很多主题。早年汉服产业比较迟缓,而这种配饰有比较容易淘宝购买,所以也会被买来搭配汉服。


△ 韩服上的蝉形配饰因为很多是中国代工的,所以免不了很多店家就把它当作中国的配饰来售卖(其实代工以后就把设计当作国产的来卖,这种情况很常见,只是一旦指出来就会有很多人接受不了)其实中国也有蝉形的配饰,就有人发过故宫馆藏的蝉形配饰,跟韩国的有点像,但可以看出整体的风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 故宫馆藏的蝉形配饰其他一些形式的也能找到,但不算很好找,应该算作一个不那么吃香的题材吧。不过做得很有特色,完全可以好好发展一下,没必要沉迷在韩国那个里。

△ 蝉形荷包,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

△ 蟬形香囊,童織集粹收藏最后还要提一下,以蝉蜕为原料之一做的中药工艺品“毛猴”,简直可可爱爱本爱了, 用来给这篇文章收尾也特别好微乎其微的材料成本、简单的制作工艺,让毛猴迅速风靡北京毛猴是平民百姓的玩意儿,即使再贫穷的家庭都能为自己的孩子买一只毛猴。
在老北京的庙会上,“买猴料,粘毛猴”曾是过年必有的一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会为自己的孩子买一只毛猴过节


△ 毛猴工艺品蝉其实是一个很并不像预想中那么丰富的题材,但依然可以找到很多方向可以吸取“灵感”除非你此生与“传统”无缘,否则便很希望能看一看“毛猴”这种巧思,有时候丰厚的养分就在我们轻率走过的脚下-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夏季服饰(夏季服饰教案)快来看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主动关注天气变化的好习惯,乐意适时穿衣。 2、 通过活动使幼儿能根据运动情况或天气变化穿合适的衣服…
-
好听的肚皮舞音乐(肚皮舞好听的名字)硬核推荐
肚皮舞又叫东方舞,后者听来更雅一些,学了近一年了,只在视频里看大师们的表演,现场舞会在我今个是头一次。…
- 寻宝我有国宝(2011央视寻宝我有国宝)墙裂推荐
- 斗智电影(经典斗智电影)这都可以
- 海派甜心第2部(海派甜心第二部全集25)快来看
- 乖宝宝启蒙早教中心(罗定启蒙早教中心在哪里?)这都可以
- 真珠美学护肤品代理价格表(真珠美学护肤品孕妇可以用吗)墙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