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错错 是我的错(错错错是我的错下句怎么接搞笑)
全国的妈妈是如何做到高度统一的
前几天才自来水了一波《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没想到打脸来得这么快第三期《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是真心不好看,看得我直打瞌睡,当然也可能是假期完了要工作,心情太过沉重,反正我没笑这一期的几个作品,《男友来了》还没看,就被下架了。
我还是从热搜上知道有这么个作品的也不知道他们演了个啥,反应那么大,多少有点好奇其他几个作品,都是感动大于好笑就算笑,也是辛酸的笑我怕不是看了个《感动中国》?比如那个《最好的房子》,啥破房子啊,家徒四壁,就一个过道,24小时噪音,开窗正对别人家厨房,仅仅因为房租低,就成了最好的房子。
中间仅靠音乐剧提亮,纯纯地不好笑同样是表现打工人不得不加班的晦暗题材,《黑夜里的脆弱》比这个好了n倍起码人家真的好笑,也没有刻意卖惨,结局也是在一大波笑声中收尾还有那个《别送我》,从头到尾我都一头雾水好不容易来了个第一季的熟面孔,就这?确定不是糊弄观众吗?全程都是尿点,毫无共鸣,毫不搞笑,连感动都没有,内心毫无波澜。
然而最让人觉得不适的,还是《妈妈的味道》这还是头一个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给我看生气了的节目部分内容太过荒诞,部分内容太过真实,已经达到了想要报警的程度《妈妈的味道》讲的是异乡打工人加班路上找了家餐馆吃饭的事情。
餐厅名字叫《妈妈的味道》,是一家“妈味主题餐馆”服务员cos妈妈,餐厅经理cos姥姥(据说本来是外婆,被强行改成了姥姥,上次这么操作的还是某教科书,外婆招你们惹你们了啊)从进门,服务员就开始不停地数落顾客,不许抖腿,不许看手机,不许把东西乱放又找不着……虽然语气和妈妈一样,但如果哪家餐厅服务员这么说我,我早就暴走了。
亲妈这么数落我,我还觉得不爽呢,更别说只是个服务员更莫名其妙的是,顾客明明点了餐,却被服务员以“为你好”的名义换成了人家一开始就表示不喜欢的菜哪家饭店这么瞎搞,我早就投诉消协了,根本不会跟她们扯那么多,而不是像这个演员顾客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落入“妈妈”和“姥姥”的语言陷阱里,不能自拔。
最扯的是,消费者都被欺负成那样了,最后竟然强行happy ending,接受了陌生人的PUA,大团圆结局,甚至想给经理姥姥多塞点钱,这就太扯了诚然,这个作品把中国式亲情的表现形式拿捏地十分到位,很多台词她们说上句,观众都对得出下句,也不知道全国的妈妈是怎么把语言做到高度统一的。
比如“你现在不听我的,以后有你后悔的时候”!“要钱的时候想起我来了”。“我是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你走,走了就别回来了,我就当从来没有你这么个顾客”!“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也许在很多家庭,妈妈表达关怀的方式就是一场情感操控孩子可能也早就习惯了被PUA,一次次反抗无果,每次都如同这个作品里的结尾一样,孩子被迫接受了自己不喜欢的菜肴/衣着/审美/工作/学校/相亲,也理解了妈妈的苦心,最后总有一个happy ending。
母亲和孩子表示和解,儿女让步接受了妈妈的好意,又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但控制就是控制,人永远无法习惯被控制,下一次被控制,还是会起冲突之所以会和解,不过是父母和儿女为血缘和亲情让步一旦换成外人,同样的话语立刻让人产生强烈的不适感。
看《妈妈的味道》差点让我尴尬地脚趾抠出一套三房两厅也让人更清楚地认识到,控制就是控制,包装地再好看也不行说来,生活中以控制来表达关爱,或者说以关爱来包装控制的情况确实不少之前看到论坛上有一个贴,有人发帖抱怨:。
贴主父母家离她家比较远,为了帮她接孩子,做饭,周一到周五就住在她家里,周末回去自己家她一再地跟妈妈说好了周五不要烧饭,因为她要送孩子去上兴趣班,时间很赶,就算烧好了也来不及吃,她更喜欢买点方便路上吃的汉堡面包,对付一顿。
关键忙了一晚上,回来还要洗碗,她觉得很辛苦并且贴主还不是很喜欢吃爸妈做的饭但是每一次她妈妈周五都非要做好了饭,看她和孩子吃完了再走她想说来不及吃,直接走了吧妈妈就开始发飙,大骂她一顿,摔门走了,表示再也不回来了。
这还不算完,跟着三姑六婆,阿姨爷叔就开始打电话数落她,怎么这么不识好歹,父母周五要赶车回去,还要帮她烧好饭才走,她不但不感恩,还不吃,太让父母伤心了。还不赶紧给父母道歉。
这个事情站在双方角度看,是这样的:父母:吃外卖不健康,所以我们哪怕辛苦点,晚点回去,也要给你烧好饭才走不吃,你对不起我们的劳动,也不健康,所以你非吃不可不吃我们就用各种方式逼你吃女儿:在家吃饭时间来不及,上课会迟到。
吃了一星期父母烧的饭想换换口味累了一天,回来懒得洗碗要说错,双方的出发点都没错,只是价值排序不一样但当一方以情感勒索的手段逼迫另一方就范的时候,造成的伤害可能远远大于不健康的食物带来的危害(热知识:老是生气会高血压,中风,甚至得癌症)。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吃饭问题,而是父母以让孩子内疚,制造负面舆论,威胁自己不再帮助对方的方式去控制孩子,其真正的意义是争夺话语权,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
这种事往往因为混合着亲情,所以变得很难界定就像那个贴子,也有很多人评价女儿白眼狼的可一旦跳出亲情去看,就很明显了如果是家里的钟点工在雇主明确表达周五不需要做饭的前提下,一再坚持做饭,这件事是不是就不能忍受了?。
同理,《妈妈的味道》把背景放在了饭店里,也让人深刻地意识到,没有了血缘亲情,不停地数落顾客并强行上错菜,就是纯纯地冒犯连道德绑架都算不上而这,就是很多中国家庭两代人相处的模式《妈妈的味道》一点也不好笑,结尾尤其荒谬。
真正的关怀应该是我关心你,可以帮你分担,也可以向你提意见,但最终,我还是尊重你的选择亦君说:这节目可千万别高开低走啊!单~我有一个很好玩的群,聊天八卦和吐槽娃,想要加我的话可以加微信:13761079190。
位置不多,加不加人全看缘分(看我觉得你长得像不像小广告,嘿嘿)往期精彩:
躺和卷,还用得着选吗,一想到要连干七天就只想躺平谢楠炸场,鲁豫接梗,思文释然,杨笠晋级,看女搞笑人打翻身仗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夏森老人?夏森老人的事迹?
新华社南昌3月8日电 题:她的“枝叶”仍繁茂——夏森老人的故事新华社记者张璇、李子健相隔数千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夏…
-
老爸老妈向前冲?老爸老妈向前冲胡华?
江西省瑞昌市92岁高龄退役老兵胡华纯,是位有着69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曾为新中国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复员转业回乡后,他深藏功名,不忘初…
- 畅想中国?畅想中国未来的样子?
- 我的家乡 普通话?我的家乡普通话命题说话?
- 中国抗日?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 我爱文学网?天涯文学网?
-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