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路线图手绘简单)

我们从哈达铺出发,沿G212国道往北,进入岷县县城(岷阳镇)再去三十里铺村。在此召开的岷州会议奠定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基础。

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路线图手绘简单)

 

沿G212国道往北,我们经过岷县麻子川乡麻子川原来叫麻子场,四方面军长征时,将总医院设在此由于前线转入医院的伤员比较多,全镇的房子都住满了伤病员当时四方面军总医院医疗条件相对比较好,二方面军的一些伤病员也转到四方面军总医院治疗。

岷县原来叫做岷州,位于定西地区南部的洮河两岸,为汉、回、藏多民族杂居区它东趋武山,南出武都,北连漳县,西邻卓尼,既是由川入甘的要道,又是甘肃军阀、国民党新编十四师师长鲁大昌的老巢1936年7月,蒋介石命令鲁大昌以岷县为中心,并在舟曲、临潭部署兵力,构成封锁线,阻止二、四方面军进入甘南。

1936年8月,第一纵队(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军、五军、骑兵师)北进,三十军一部与骑兵师突破腊子口进入岷州,这是岷州继一方面军之后迎来的第二批红军长征队伍中共中央西北局1936年8月5日制定了“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决定乘敌主力尚未集中岷州前,先机夺取岷州、洮州(今临潭)和舟曲。

三十军遂于7日进军岷县9日午时,八十九师在大草滩击溃敌新编十四师一团一营,随后三十军主力向岷州城急进,于10日扫清县城外围之敌,占领了小沟山、南川、东校场、罗家沟、十里铺、大沟寨一带阵地,从东南西三面包围了岷县城。

随后,一纵队之九军、五军和红军总部相继到达岷州城外总司令部进驻城西三十里铺村葛生德家同日,二纵队(四军、三十一军)也进入岷州境内四方面军即开始围攻岷州城,“攻城必克山”,发起了二郎山战役岷州城池于明朝洪武年间重筑,高达10米,宽约2.5米,东临迭藏河,南望二郎山。

城边二郎山海拔约3000米,是县城的天然屏障鲁大昌为自保,当红军到达包座一带时,鲁大昌即令驻武都、陇西、漳县、临潭各部回防岷州,除县城筑有坚固的城防工事,还在二郎山依着山势的三个阶梯修筑了3个巨型碉堡和大量的环型堑壕,同时以交通壕将山、城连为一体,构成了山、城互为依托的防御体系,集中了全师1.5万余人凭险据守。

8月10日晚11时,三十军向岷州城屏障二郎山发起猛攻,在徐向前、陈昌浩和程世才、李先念指挥下,与二郎山守敌(鲁大昌部机炮营和特务团)展开激战,数次突破敌三寨子碉堡,竟至与援敌展开肉搏战11日凌晨,八十九师一部与敌特务团在张家坪进行巷战,重创敌一个营。

同时红军继续强攻二郎山,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屡次冲上敌阵短兵相接,前沿阵地得而复失多达7次鲁大昌急派第二旅旅长蒋汉城率2营兵力予以增援至拂晓,双方伤亡皆重,敌旅长蒋汉城、团长王咸一、营长章士魁、杨伯达等多名军官被击伤,仍然坚守不退。

当晚,二郎山战斗正酣,红军又在火力掩护下,架起云梯从东西两面强攻岷州城守敌拚命抵抗,将滚木、擂石、点燃木柴抛下城墙,并不断投掷手榴弹红军冒着枪林弹雨,攀上城头,和手持马刀的守敌展开肉搏,但敌人居高临下,红军数次猛攻均未得手。

战斗一直延续到17日,红军虽毙伤敌1500多名,缴获轻重机枪11挺、迫击炮5门,但自身亦有重大伤亡23日,五军赶来参加攻城,也未能破城鲁大昌看到自己已伤亡3000余人,便要求与红军谈判,表示只要红军停止攻城,他便不再放一枪。

于是除了五军、九军以部分兵力围困、监视城中之敌岷州城虽未攻克,但国民党新编十四师却如惊弓之鸟,龟缩城中,红军争得了休整时间2004年,岷县人民自发集资,在二郎山顶上修起了一座三层的八角阁楼,起名叫“开颜阁

”,是取“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寓意。二郎山上还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红军二郎山战役纪念碑(雕塑像)。

如今,二郎山上还残留着当年修筑的战壕,有人在山上还曾找到过遗骨四方面军发动“岷(州)洮(州)西(固)战役”,除了攻打二郎山,还先后攻占了漳县、洮州(今临潭)、渭源、通渭4县,在岷州城周围的广大农村进行了57天的休整,同时开展了筹粮捐款、成立革命政权、组建农民自卫军、斗争土豪劣绅、扩大红军力量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岷县成为临时革命根据地8月中旬,在岷州小西路乡包家族建立县苏维埃政府,张明远(时任红军总部保卫局侦察科科长,岷县人)兼任主席9月,以岷州为中心成立了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傅钟,同时,成立了以何长工为主席的甘肃省苏维埃政府。

为了加强新区工作的领导,在甘肃省委之下又成立了黄火青为书记的西路工作委员会和吴永康为书记的北路工作委员会在定西地区,先后建立了中共漳县县委和岷州、漳县、陇西、渭源、通渭5县临时革命政权在岷州期间,红军有三个作战计划要执行——

“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成徽两康战役计划”)、“通(渭)庄(浪)静(宁)战役计划”至9月30日,四方面军从岷县、漳县等地开始继续北上,10月4日,四方面军全部撤离岷州四方面军长征途中在岷州停留了近两个月的时间。

岷县人民不仅为先后四次经过的红军提供了400多万斤的粮食,而且苏维埃政府还组织动员了3000名青年(部分游击队员)参加了红军,组建成红军总司令部直属独立团,县苏维埃主席张明远任团长兼政委独立团随军北上到达陕北后,在改编中被编入董振堂所率红五军中,后在西征途中的高台战役中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红军在岷县期间,最重要的事件是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岷县三十里铺会议)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岷县三十里铺会议)1936年7月27日,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由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朱德、贺龙、关向应、徐向前、王震、陈昌浩任委员,吴溉之任秘书长,统一领导二、四方面军北上。

(在哈达铺展示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序列表”中,书记为张国焘;副书记为任弼时;委员为朱德、关向应、贺龙、徐向前;秘书长郭潜)1936年8月8日至9月7日,二、四方面军共同发动“岷(州)洮(州)西(固)战役”,仅在一个月时间内,,红军先后攻占并控制了漳县、临潭、渭源、通渭等县城和岷州、陇西、武山、临洮等县的广大地区。

二方面军于9月10日实施了“成徽两康战役”,在短短10天时间内,连克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四城,控制了略阳、凤县、西和、礼县、天水等陕甘两省边界地区的广大农村,迅速打开了一个新的战略区域,形成了三大主力红军齐聚甘肃、互相呼应、互为犄角的有利局面。

在这种形势下,9月13日,党中央制定了“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决定集中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静宁、会宁地区打击胡宗南部,巩固和扩大西北根据地但此时张国焘坚持由洮州西进青海,向河西走廊和新疆进军,以打通国际路线。

与四方面军在一起的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和二方面军贺龙、任弼时等坚决反对张国焘的主张,力主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接中央北上电令后,到底是西进还是北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州三十里铺红军总司令部召开会议,讨论行动方向,这就是著名的“岷州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张国焘、任弼时、朱德、陈昌浩、李卓然、董振堂(五军军长)、孙玉清(九军军长)、何长工、傅钟等会议就党中央毛泽东电令四方面军北上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师,与张国焘主张西进青海打通新疆这一久议不决的路线问题召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向紧跟张国焘的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主张立即北上静宁、会宁地区,与张国焘的意见发生分歧,他的意见得到与会多数人的支持,张国焘的意见被否决这是陈昌浩第一次在重大问题上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对执行党中央命令、坚持北上方针起到了重要作用。

会议根据毛泽东电令,制定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决定四方面军在胡宗南部尚未集中在静宁、会宁、通渭以及定西大道之前,抢先占领静宁、会宁,控制西进大道,配合一方面军、争取会师岷州会议否定了张国焘错误的“西进路线”,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月19日,红军总司令部发布了北上进军命令岷州会议上张国焘与众人的分歧达到了什么程度?一说,张国焘喊出:“我这个主席干不了啦,让昌浩干吧!”张国焘随后去了漳县前敌指挥部还有说,连一向温厚的朱德总司令都被激怒了,“他不干,我干!”总司令亲自挂起作战地图,找来作战参谋制定起部队行动计划。

朱德总司令这时的处境可想而知,既要团结张国焘,又要执行中央的指示陈昌浩回忆:(岷州会议制定战役计划)命令下后,张国焘就知道了他深夜三点多钟找我来了,谈几点:⑴我无权改变他的计划;⑵命令是错误的,今天革命形势应该保存四方面军;⑶会合后一切都完了,要让我们交出兵权,开除我们党籍,军法从事。

说到这里就痛哭起来徐向前回忆:我们正忙着调动队伍北进.张国焘匆忙赶来漳县进门就把周纯全、李特、李先念等同志找来,说,我这个主席干不了啦让昌浩干吧!……这是张国焘与陈昌浩共事以来,第一次发生尖锐争论加上他有个另立“中央”的包袱压在身上,所以情绪很激动,还掉了泪。

他说:“我是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坐监狱,开除党籍,四方面军的事情,中央会交给陈昌浩搞的”我觉得陈昌浩在这个时候和“张主席”闹得这么僵,似乎有点想“取而代之”的味道,也不合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劝了张国焘一通。

关于军事行动方针问题,我们说,可以继续商量9月22日凌晨,朱德策马60公里奔往漳县23日,中共西北局在漳县附近的三岔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再次召开会议会议最后表决,竟然通过了张国焘的西进方案朱德无可奈何只好和张国焘等率部西进,到达了临潭。

但是,出乎预料的是冬季格外早地降临西北大地,黄河对岸提前进入大雪封山的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渡河计划恐难实现面临如此天时地利,2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洮州(现临潭新城)天主教堂再次举行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傅钟、李卓然、萧克等,表决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否决了张国焘的意见。

29日,四方面军总部再次下达北进命令,各部队开始按计划分5路纵队向北急进中央来电对四方面军回师北上的决定表示“十分佩服和欢慰”由岷州会议始,这一波三折的继续北上,终于再次启程了这一段历史,简单地说,就是张国焘不愿意直奔陕北而去,不愿意与党中央、中央红军会合,极力拿“打通国际路线”“西进”说事,以靠拢苏联为由,离陕北党中央越远越好。

而二、四方面军的绝大多数人是赞同尽快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徐向前在其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指出:“张国焘是个老机会主义者,没有一定的原则,没有一定的方向办起事来,忽‘左’忽右前脚迈出一步,后脚说不定就打哆嗦。

”二方面军没有到岷县县城,但二方面军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萧克先后来到岷县三十里铺任弼时是作为中共西北局副书记来参加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的,而萧克来岷州,是我们查找资料时意外看到他自己的回忆:中央军委于9月18日提出了在静宁、会宁地区打击胡宗南的作战方案,要求二方面军在甘南和陕西积极活动,箝制和侧击胡宗南部队,先敌北进,占领静宁、会宁、隆德、定西,以配合控制西兰大道的四方面军和南下的一方面军,夹击胡宗南。

9月间,二方面军的部队进到甘南岷州一带这时,我因肠胃炎,在后方休息记得有一天,接朱德总司令电话,叫我到红军总司令部去一趟(总司令部设在岷州乡村中)赶到后,总司令对我说:“西北局决定要打胡宗南,以便同一方面军会合。

现在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病了,你到三十一军去当军长,打胡宗南”我是革命军人,习惯了服从命令,更何况是朱总司令亲自交代的,所去的部队是红军部队又是为了打胡宗南,我二话没说,就同意了我从岷州前往漳县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报到,同行的还有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及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

到漳县后,见到徐向前,他欢迎我来工作这时张国焘也从总部来到前方,他一来就以家长方式命令部队自通渭、渭源、漳县地区西去,准备渡黄河,经青海、西宁大道翻祁连山,进入甘肃西部朱德总司令从后方赶到漳县之三十里铺,建议召开西北局会议,坚持北上,但没能使张国焘转变。

部队继续西进洮州干部战士听说还要过草地,极为不满如九军军长孙玉清就愤愤地说:“天天向太阳落去的地方走!”不少人甚至离队,消极抵抗到洮州又开西北局会议,朱德说四方面军不应西进,而应向北进的理由徐向前也说:“鄂豫皖的老同志也不愿向西走了。

”陈昌浩、傅钟、李卓然和我,都同意朱总的意见,一致要求北进这样张国焘才不得不同意回头但部队拉来拉去耽搁了时间,以致胡宗南、毛炳文、王均等部靠拢了我这个军长,也因部队行动的辗转变化,直到10月20日,才在通渭赶到三十一军军部任职。

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直接到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去当军长,这段历史,再一次让我们认识到红军是一家人我们从岷县县城往西去十里镇三十里铺村,参观岷州会议旧址三十里铺位于岷县西川之中,这里地势平坦开阔,东眺岷县城,北临蜿蜒洮河。

1936年8月24日,红军总司令部从岷县城南中堡村进驻三十里铺,驻村民葛德生的家里,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和陈昌浩同在总司令部我们还没有进村,就看见路边颇大的院子里有一幢气派的建筑,和村里的民居迥然不同。

走近看来,建筑正门的房檐下和正中的立柱上挂着金光闪闪的牌子上都写的是“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但院门、大门紧闭,悄无一人有村民路过,看我们在院子大门口探头探脑的,就告诉我们,纪念馆平时不开又是要预约!不过,村民又说,真正的会址在村子里面呢。

我们继续往村里走葛家大院,平实的当我们驶过它的门口都没有发现它的存在还是村民们说,走回头,看见那座正在修的三层楼,就找到会址了原来,一座修建中的三层砖混结构的楼房是葛家正在盖的新居,马路对面的院子就是岷州会议会址,也是红军总司令部旧址,院门口也挂牌“。

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这里看来才是会议会址。因为正在盖房子,葛家大院的门口堆满了沙子、水泥什么的。

葛家大院院门朝南,走进院子,实在算不上“大院”,但比当地的多数民居还是要宽敞一些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曾驻在这里达57日之久,著名的“中共西北局岷州会议”也于1936年9月16日至18日在这里召开的现在,院子里只有北正房(5间瓦房)基本原样保留下来,是张国焘、何长工、刘伯承等的住室;东厢房(途右侧)原为2层木楼3间房,陈昌浩在楼下住宿、办公,楼上由机关有关人员住宿,后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将木楼改为水檐瓦房,岷州会议旧址的一楼保留下来了;原有的西厢房3间瓦房与院大门及门旁的3间瓦房在上个世纪50年代倒塌,不复存在了。

1997年,在葛家大院旧址重新维修了北房、东瓦房及围墙,仿建了院门,院子里铺了地砖。

东厢房是岷州会议会址,门口挂牌“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旧址”屋里两侧分别是朱德总司令和张国焘总政委办公、住宿的房间墙上挂着“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

朴实的老葛家人带我们逐个屋子参观。北房的左耳房挂着“警卫室”的牌子,里面有简单的史料陈列。

老葛家自费制作了不少简易的展板介绍红军在岷州(岷县)、介绍岷州会议,屋子里排不开,展板只能摞在一起我们进屋,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展板排开,仔细看,认真拍摄在展板上,还有一幅“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图”。

。我们重走长征路这一路上,手绘的长征路线图实属罕见!图上还有木刻画风格的毛泽东头像和他的诗词。

三十里铺村里还有152号是中共甘肃省委(省委书记傅钟)、甘肃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何长工)遗址,当年以此为依托,建立了34个区、乡苏维埃政权民间故事——朱总司令送开水1936年8月,岷县正值收获时节当朱总司令指挥二郎山战斗回来时,看到三十里铺一带的农民正在打麦,朱总司令叫总部的同志烧开水,亲自挑着一担开水给老乡送去。

老乡说,朱总司令您辛苦了,不要挑了朱总司令说,我也是农民嘛!并且开玩笑地说:井冈山的扁担是软溜溜,岷州的扁担是硬铮铮,就象咱岷州人一样,都是硬骨头一席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朱总司令夸赞岷州人硬骨头,还真是说对了——红军北上离开后,国民党大肆拘捕、屠杀参加革命的人员。

11月下旬,先后被捕入狱的岷州西川区苏维埃主席张有才(25岁)、小西路乡苏维埃主席张启荣(48岁)、站里村和鹿儿坝村苏维埃主席雷生哥(28岁)、祁二哥(41岁),被国民党新编十四师军法处押赴二郎山脚处以死刑。

赴刑场途中,身带铁镣的张有才高唱“花儿”告别沿路乡亲:桦柴劈成碌碡契,我给红军当主席,豁出人头手里提,你把爷们阿么呢!这种大义凛然的气势,这身铮铮硬骨,令人敬佩!中国共产党呼吁中国国民党“立即停止内战”:

1936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呼吁“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建议国共派出全权代表谈判,以实现两党的抗日合作。

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退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明确指出:“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9月8日,中共中央电示二、四方面军,指出“中国最大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反蒋并提是错误的。

”“你们不要提出‘打倒中央军’及任何中国军队的口号,相反的要提出‘联合抗日’的口号向毛(炳文)、王(均)等部派出人员进行接洽”,仅必要时才与之作战,“但同时进行宣传与接洽”又指示:“对张学良任何部分不要取真正攻击态度,应向他们的师、团、营长写信,向士兵作普遍宣传。

”但蒋介石震惊于红军即将大会合的形势,9月上旬最后解决了反对他的“两广事变”之后,他急调胡宗南部第一军由湖南兼程北进,西进陕甘,同时命令位于定西、陇西和武山地区的毛炳文部第三十七军,位于天水、秦安、武都地区的王均部第三军,合力阻止二、四方面军北进;还命令宁夏的马鸿逵部和固原及其以北的何住国、马鸿宾部南北推进,夹击一方面军主力。

因此,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阶段,和国民党军的战事仍旧频频

(长按此二维码即可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