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管鲍之交意思是什么(吾与汝母管鲍之交意思是什么)

【视频微课】24 司马光|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朗读♡电子教材♡教材原文24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管鲍之交意思是什么(吾与汝母管鲍之交意思是什么)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视频微课】24 司马光|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朗读

♡电子教材

♡教材原文24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图文详解

♡知识要点01我会写司sī(司机、司令、各司其职)庭tíng(庭院、家庭、大庭广众)登dēng(攀登、登报、五谷丰登)跌diē(跌倒、跌落、跌跌撞撞)众zhòng(众人、众多、众志成城)弃qì(丢弃、抛弃、自暴自弃)

持chí(坚持、主持、坚持不懈)02我会认皆jiē(比比皆是、人人皆知、皆大欢喜)03多音字得děi (得亏)dé (得救)没mò(沉没)méi(没有)04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05注释戏:做游戏     于:在庭:庭院登:爬瓮:缸足:失足跌:掉进没:沉没

众:大家皆:全,都弃:丢弃去:离开持:拿击:击打破:被打破之:瓮迸:涌出06诗意一天,一群小孩 在庭院里嬉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家都丢弃他失足者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07问题归纳课文讲了怎样的小故事?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08

课文主题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09教材课后习题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2.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这篇课文的语言是文言,比较凝练,刚读起来觉得很难明白其意思,只看注释,理解起来也很困难我们学的其他课文描写生动具体,语言浅显易懂。

♡学习过程24 司马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②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③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教学方法:1.品读法2.点拨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图:司马光砸缸)1.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生:司马光砸缸2.对,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板书:文言文)也叫做司马光救友.请大家齐读课题——《司马光》。

3.同学们在课前都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你了解到了文言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提示:简、韵……)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不错现在,请先自读课文,希望大家遇到生字词能多读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开始吧!2.课文比较短,请大家再读一遍.这次试着读出停顿,读懂句子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

(学生点评)5.刚才几位同学都能做到“音准”,“文顺”,但老师觉得你们的停顿还掌握得不太好现在,请听老师的范读,可以拿出铅笔,一边听一边体会,哪里该断句,哪里该重读,作上记号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6.这次,请大家跟着老师小声读,看作下的停顿和重音的记录是否合适7.现在的感觉和刚开始自己读不一样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大家的课文都读得很不错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则文言文是什么意思出示自学指导:小组同学一起,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向老师提出(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小组讲得好)。

1.小组合作学习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全班同学交流不懂的字词2.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予以点拨3.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4.讲故事比赛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下面我们一起感悟课文出示自学指导:1.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2.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3.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4.砸缸的结果怎么样?5.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交流、反馈,反复朗读,理解感悟  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6.当堂训练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来。

五、总结文言文学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哪些好方法?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到危险的地方玩耍,遇到危险时,我们要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出好办法……)七、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吧板书设计:24 司马光众: 弃  去                  文言文:简。

光: 持  击  破  (沉着 勇敢)          韵儿: 得♡类文阅读孙叔敖埋蛇孙叔敖幼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将死”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天报之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注释: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向者,这里指不久之前阴德,暗中所施之德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官职名,其位相当于齐、晋、鲁的正卿(选自《中华故事 第3册》中华书局)。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故:缘故,原因B.安在:何在,在哪里C.报:告诉,传达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3.孙叔敖的母亲为什么说他不会死?用文中的原句回答:4.从孙叔敖的行为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1.C2.恐怕其他人又见到,我就把它杀死埋掉了3.吾闻有阴德,天报之福4.我觉得孙叔敖是一个时刻都要为他人着想的人管鲍之交(节选)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

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选自《友善的故事》远方出版社)1.解释词语奉养:贪生怕死:2.“管鲍之交”中“管”指的是,“鲍”指的是他们是3.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4.“管鲍之交”后来成为一个成语,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寓意是什么呢?。

5.你还知道哪些和友情有关的成语呢?写一写吧【参考答案】1.侍候赡养  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2.管仲  鲍叔牙  朋友3.本文主要写了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和一起去打仗两件事从中我感受到鲍叔牙对管仲非常了解和体谅。

4.这个成语比喻知心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情谊深厚5.示例:莫逆之交  刎颈之交  义结金兰  肝胆相照让孩子每天听英语 ,语文,数学(附视频)专注小学生教育,早一点关注,让孩子少走一点弯路,就是给孩子最有力的支持!这里有孩子学习相关的电子课本、课文全解、知识汇总、精选试题、英语读物、情商教育、升学情报、择校参考干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