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王进喜的故事(大庆油田王进喜的故事)干货满满

“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满怀爱国豪情,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王进喜的故事(大庆油田王进喜的故事)干货满满

 

“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满怀爱国豪情,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讲解员向游人的介绍,正是当时石油工人的真实写照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

记者走进坐落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巨幅花岗岩雕像首先映入眼帘讲解员告诉记者,这一经典形象已成为铁人精神的标志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50年,王进喜进入玉门油矿,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开始投身于祖国的石油事业。

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担任“贝乌5队”队长1958年9月,王进喜带队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被誉为“钢铁钻井队”1960年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原石油工业部关于组织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集中玉门、四川、新疆、青海等各石油厂、矿以及院校、科研部门共37个单位的精兵强将齐聚大庆。

3月25日,王进喜带领钻井队到达大庆下了火车,他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4月2日,钻机终于到了可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套钻井设备总重60多吨,在玉门拆散搬家,需要吊车、拖拉机各4部、大型载重汽车10辆。

然而,刚组建的萨中探区吊运设备非常少王进喜告诉工人们:“我们绝对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全都拉上井场”一场人与钢铁、力量与困难的较量开始了3天3夜,王进喜带领队友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硬是靠双手和双肩把钻机卸下火车,装上汽车,搬运到井场并安装就位。

在人拉肩扛过程中,王进喜和几个司钻轮流喊着号子来鼓舞全队士气,他们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豪迈诗句在搬运中,王进喜被砸伤了右腿,可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4月29日,他带伤参加了万人誓师大会。

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钻至700米浅气层时,突然发生井喷,如果不及时制止,就可能井毁人亡压井需要重晶石粉,可是现场没有王进喜当机立断决定加水泥来提高泥浆比重,可水泥加进去就沉了底,不能融合见此情况,王进喜穿着工服、拖着一条伤腿纵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1960年6月1日,大庆首列原油外运1963年11月17日,周恩来总理在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新中国石油工业由此进入一个新纪元“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

我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记者在铁人纪念馆里看到,王进喜的一页学习笔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发出的钢铁誓言,浓缩了铁人的终生实践和伟大人生。

(新华社哈尔滨1月15日电 记者董宝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