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流泽一气(流濬一气)

多部《南溪县志》和“民国”南溪《阚氏族谱》,相继收录与南溪阚氏相关的诗6首、文3篇。“民国”版《南溪县志·金石篇》记载:“阚可山弹琴处石刻,在县

流泽一气(流濬一气)

 

文图/黄川模阚者,敢者门庭,勇士之族阚氏,相传源于上古战神蚩尤九黎部落多部《南溪县志》和“民国”南溪《阚氏族谱》,相继收录与南溪阚氏相关的诗6首、文3篇这些诗文蕴藏了哪些历史文化密码?“明代古迹弹琴洞”“阚氏三魁”“一门五进士”,都说的南溪阚氏。

综合历代县志、族谱等文献和田野调查可知,南溪明清阚氏家族的确是人才辈出的名门望族和诗书世家明代古迹“阚可山弹琴处”在宜宾市南溪区仙临镇一元村阚家湾,至今保存着明代古迹“阚可山弹琴处”“民国”版《南溪县志·金石篇》记载:“阚可山弹琴处石刻,在县北阚家湾,石壁横刻‘阚可山弹琴处’六大字,字径二尺许,阚懋埏书,下刻阚济琴洞诗,诗见《文征》。

”南溪阚氏先祖阚济,于明代中期“自湖广徙蜀报垦”(见于族谱),居住在南溪县治北离城10公里的集仙乡(今仙临镇)阚家湾同时,另一支先祖阚渗,字岐山,分居在珙县曹营乡海棠坝,至今字辈与南溪阚氏相同阚济后裔分居贵州毕节、南溪茶花坝(现南溪街道茶花村)、牛巷口(现罗龙街道谢坝村)等地,至今传承19世,其字辈为:“根天匊氵禹,应懋金邦学。

良永汝朝中,与思文道国集德光宗远,世代昌恩泽”阚济,字可山,“氵”字辈(取名时用带“氵”偏旁的字),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诰封奉政大夫、刑部尚书,官广西清吏司郎中,为阚氏入川至南溪始祖(此前旧谱失去无考,此后世系历历可据)。

阚济“后致仕还乡,怡情山水,于阚家湾右得一名胜,峭壁巉岩,明秀环列,岩下有壑,豁然开朗公游憩其中,静坐鸣琴,空性觉道,石壑内书刻‘阚可山弹琴处’六字,至今尚存石壁刻五言古诗一章,年湮代远,风雨剥落,大清乾隆年间抄出,缺二字,诗载入邑乘艺文志。

弹琴洞见《疆域古迹志》”阚家湾阚济老宅,后世称小山草堂,俗称阚天官府门前原有数百年桂树两株,虬枝苍劲,香飘数里,相传为阚济手植,现无存阚济葬于县北10公里阚家湾左刘家冲大坟山其母童氏,诰封太宜人,葬于南邑凤翔门外茶花坝。

2017年春,南溪阚氏后裔在明代古迹“阚可山弹琴处”留影2015年6月,南溪阚氏后裔在“阚可山弹琴处”右侧,“为保留古迹,特捐资立碑纪念”,并将上述祖传字辈30字刻于石碑上2017年3月,笔者在此看到弹琴洞古迹保护较好,周边视野开阔,风光极好,“阚可山弹琴处 曾孙懋埏刻”6个大字及落款尚存。

据说,从阚济的家到此洞,原建有一长廊,风雨不湿鞋,家里曾养有一个小戏班老宅后山上,有阚永湘妻张氏墓碑(其子为“汝”字辈,张氏死后多年,于光绪十六年立碑)阚济和其他祖坟多在阚家湾附近的刘家冲大坟山,但早就没碑刻了。

80岁的阚思楷说,1949年前,家族曾在祖坟山上办过几次清明会明代“阚氏三魁”及五进士明代南溪阚氏一门出了5个进士,其中以“阚氏三魁”为杰出代表,被载入县志、府志和族谱中阚继禹,阚济长子,明嘉靖戊午科(1558年)举人,壬戌科(1562年)进士(第二甲第二十二名),诰封奉政大夫、刑部尚书,官湖广凤翔府知府。

因与侄应谕、应诰为同科进士,时有“阚氏三魁”的美誉阚继禹墓在县西10公里龙头堡阚家林阚师禹,阚济次子,明嘉靖赐进士出身,诰封工部郎中科分未详阚应谕,阚师禹长子,明嘉靖壬戌科(1562年)赐进士出身,中议大夫,赞治尹,建昌教谕。

墓在县北阚家湾阚应诰,阚师禹次子,明嘉靖壬戌科(1562年)赐进士出身,官营山县训导墓在县西阚家坝牛尾山(据家谱改)阚应诏,阚师禹三子,明万历官宝山县二尹科分未详万历丙辰年(1616年),与阚正视、阚应诰共撰《重修东禅庵碑记》,载入族谱。

清嘉庆版《南溪县志》载“阚氏三魁”阚应谏,明隆庆恩贡生,与兄阚应谕、阚应诰、阚应诏齐名,营山县教谕阚懋埏,阚济曾孙,“阚可山弹琴处”及阚济弹琴洞诗的书刻者任峨眉县教谕,在任卒葬于峨眉县金山寺蔴园科第未详。

阚懋垣,阚济曾孙,任建昌卫游击还乡卒,葬于南邑凤翔门外茶花坝科第未详清代诗文与“民国”族谱阚维馨(1768-1827),原名汝谦,字升格,“汝”字辈,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逝于道光七年(1827年),为阚济十世孙。

编修《南溪阚氏族谱》,并在《族谱序》中指出修谱的重要意义阚朝祖,阚维馨之子,为阚济十一世孙所撰《阚宅咏桂》诗二首载入道光版《南溪县志·艺文志》与高友益、高友欧、包本芳、包欣芳、萧颖等同开“红藤馆社”,赋诗唱和,时享文酒之乐。

阚意琴,清嘉咸时文人,曾请师友高友欧为《南溪阚氏族谱》作序,并于咸丰三年与之同游阚家湾先祖遗迹次年,高友欧撰《明进士工部郎中阚公师禹题名砖记》一文以纪其游此文与当时文人萧鸿图诗一首《寄阚意琴》、包本芳诗二首《宿明侍御阚可山故里小山草堂》,同载同治版《南溪县志》。

阚与权(1878-?),阚中星次子,在编写抄录“民国”版《南溪阚氏族谱》(8开本)文尾,留言“十三世孙 与权 字益臣 敬书 民国二十年辛未岁古历小阳月上浣日 谷旦”阚与榛(1896-1962),字俊苏,阚中星四子,在编写抄录“民国”版《南溪阚氏族谱》(16开本)文尾,留言“十三世孙 与榛 谨录”。

这两本《阚氏族谱》,都是“民国二十年”抄本,虫蚀较重,内容大致相同,其中8开本的书法非常漂亮,记载较全。两谱现存。

阚舜臣墓碑,1947年春立2017年春摄慈善家书画家阚舜臣阚舜臣(1870-1946),名与沣,“与”字辈,原居南溪城郊阚家坝,后居县城,慈善家、书画家、开明绅士年轻时先帮别人管理商号,不久入股经营盐业,后独立经营粮食业。

“民国”初,阚舜臣任南溪外东乡团总,遭诬坐牢,出狱后不再涉足官场1920年,阚舜臣与县人成立慈善会,自任善长,对孤贫老幼无吃者送粮食,病者送药,死者送棺材送粮食坚持20多年后又承办慈善堂、孤老院、孤儿院、浮尸会等工作,尤其对孤儿尽力扶助。

阚舜臣还主持培修凤翔门护城溪石桥、阚家桥、磨刀溪石桥、大溪口大桥在东门护城溪口、大溪口、桂溪河盛夏涨水时,主持设立义渡两次修建东门口堤坎对名胜古迹龙腾寺及山门石牌坊和于公庙石牌坊,主持过培修这些资金除自捐外,大部分都倡议募捐。

阚舜臣青年时爱好书法绘画,晚年更是勤耕不辍所书石刻和墨迹主要有:云台山对联碑刻(现无存)、第一山石壁“李公洞”三字(现无存)、1933年大溪口石桥题字“民国廿二年……匠士张银山……癸酉阚舜臣捐修”(现存,小字模糊大字清晰)、“民国”《南溪文征》封面题签。

楷书有《传家宝训》木刻成书,流传较广阚舜臣的字画闻名川南,有求者从不推辞,县内不少人家藏有他的字画他还是“民国”版《南溪县志》的监印之一阚舜臣墓在仙临镇阚家湾老宅后山上,墓碑为1947年春立,碑文正中大字“阚公舜臣之墓”是其晚年手书,现保存较好。

其妻向氏、周氏墓在南溪街道茶花村阚家坝,墓碑为其孙阚文木2003年春回南溪时重立2017年春,笔者曾两次对南溪阚氏遗迹进行田野调查在南溪街道茶花村阚家坝,看到阚氏老宅十分衰败,只余几间老砖木柱破屋,几无人住。

此处原有一个阚家祠堂,2014年,最后一面墙壁也倒了南溪县志和族谱所载阚氏相关明清诗文弹琴洞明·正德·阚济成连不复见,太音谁与希?山水托知心,千古一钟期不学昭文选,且和渊明诗白云洞口生,清风与之归石壁滴空翠,松风凉我衣。

横膝调素琴,泠泠奏清晖心以静而恬,乐以和而微元鹤蓬岛来,相对浑忘机物我两俱化,悟者其庶几寄语后之人,勿坠此芳徽重修东禅庵碑记明·万历·阚正视 阚应诏 阚应诰东禅庵,自明嘉靖初戊子,僧人胜演竖茅庵于兹土越数年,有洪瑞者出,倏尔新之,立一小堂于其间。

余先祖阚封官相其事,谈及土星壅塞,弗利于众众半疑信今经四十余载始验始觉,幸得能僧印美毅然欲更之,遂集众鸠工,聿新殿宇,台舍有次,整饬如一,海墁丹墀,坦然成一大观,过续者甚奇之倘非邑士大夫、诸檀越协心资助,不能也。

行满勒石,乞余以纪其事余谓:三十二相观如来,无人相无我相勒石中不与者,不录或障于相乎?众曰:不载不述,何以扬善?日后流长,谁知其源?余遂书之,以志不忘儒学教谕阚正视 宝山县二尹阚应诏 庠生阚应诰撰文大明万历丙辰年秋 谷旦

族谱序清·乾隆·阚维馨闻之:欲流之长者,必浚其泉源;欲枝之茂者,必固其根本人于祖宗亦犹是也故祖宗虽远,衍翼无敢或忘;子孙既繁,宗支勿庸稍紊馨承先人彝训,云我家自大明由湖广隶籍于蜀,家南溪者十余世始祖可山公抱垦南邑阚家坝、阚家湾、茶花坝、阚家山,产业数处。

阚家湾左右石洞,为公弹琴处,至今遗迹尚存,有诗载邑志阚家坝集仙乡旧宅,门前丹桂贰株,峭茜青葱,古干卷曲,信为公所嘱植者公以前旧谱失去无考,公以后世系历历可据但自明及清,其间值兵燹岁荒,离散不少,门户由是窎远,人丁于焉日盛,字辈排行间有不一。

倘失此不谱,则一脉源流之谊,今虽燎然,递及后世,终必至于茫然者馨顾前思后,安能不为之惕然也哉?呜呼,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惟我可山公发源派衍,至今三百年余年,历十三世,厥后虽未克光前烈,而墓庐是依,未离故土,此皆我可山公流泽之长而贻谋之远也,子子孙孙其勿替引之。

馨不敏,不能表扬祖德,兢兢以修族谱,理世系,遍晓宗人,垂示后昆,俾知一气之分、一理之合,敦孝友而习诗书,令亡者心安地下,存者勉绍家声,庶本源无亏而枝叶畅茂矣十世孙 维馨 敬谱阚宅桂咏(二首)清·道光·阚朝祖

吾家世居南邑高湖里集仙乡,老屋庭前古桂二株,二百年物也方之“甘棠勿剪,召伯所茇”余小子敢不封殖之,以无忘祖德流芳乎?谨系之以诗曰:二百年来一故家,扶疏桂树共年华每思奕叶荣先绪,且喜中庭尚此花夜静天香知月满,秋深老干作龙拿。

栽培好并甘棠爱,未许吴刚月斧加春风二三月,历乱桃与李艳赏竞忘归,未识谁家子繁华能几时,零落随流水庭柯双桂丛,团圞相迤逦春来生意深,秋净天香起月下客参禅,影中人不死风霜三百年,扶疏仍复尔因材气乃厚,生物良有以。

众植或荣枯,岂能长媲美松柏不争妍,许汝为知己宿明侍御阚可山故里小山草堂(二首)清·道光·包本芳古月生丛桂,小山开草堂芝兰新子弟,门第旧冠裳骏烈传三杰,鸿篇贮一囊异香栖隐处,云气郁苍苍一雨百花放,浑然天地春。

林泉无俗韵,鱼鸟亦亲人金粟留仙影,木樨参近因夜阑更相对,吟咏几精神寄阚意琴清·道光·萧鸿图东海归来懒钓鳌,中怀每觉太牢骚唱酬输我诗肠涩,漫骂知君酒气豪汉傅才多官易贬,楚臣和寡曲弥高愁深何事能消遣?丹桂香中泛小舠。

明进士工部郎中阚公师禹题名砖记清·道光·高友欧咸丰三年二月之望,阚意琴拜明进士始祖可山公墓,约余同往,且游所谓公之弹琴洞者墓在邑之东北皇都门二十余里,地名阚家湾,近皆阚氏后裔洞去墓里许之西,岩下石壁深刻“阚可山弹琴处”,傍署“峨眉县教谕曾孙懋埏题”。

由下数武有墓,相传可山公自卜寿藏,未葬弃去,又云为可山公配葬此余环顾久之,于碑后得断砖片数截,拂刮苔垢,续而读之,知师禹为明进士谓意琴曰:“君昔以谱系属序于余,犹记师禹公乃工部郎中,未详出身,以蜀遭献贼蹂躏,事实遗失。

今砖刻如此,无疑矣!”意琴皇然谢邻人闻之,亦惊走相告戒,善视焉既而,意琴愀然叹曰:“余子孙材智下,不能显扬祖宗功德,虽仕迹仅识大概,多未详密考之邑志,可山公明正德进士,男继禹、孙应谕应诰同为明壬戌进士,而师禹公科目不详。

余见诸碑碣者,亦惟宝山县二尹应诏公、峨眉县教谕懋埏公而已,至科分亦不载余疏愚之罪何可逃耶?嗟夫,吾儒登显仕、擢高科,亦荣甚矣,孰谓抵行立名者,附青云之士,能施于后世哉?如师禹公名捷南宫,应诏懋埏亦登科第,而志乘失载。

无怪一室暗修者,湮没于草野无闻也,是知史册间之缺略纰谬与功绩之不能备者,何可胜数?况遭逢乱离之际、兵燹之余,其泯泯为何如耶?窃幸二百余年,师禹公之科第复流传于天壤,且得保护先人之窀穸,纵陵迁谷变,而樵牧不敢上下垅侧。

在当日,公岂汲汲于后世之名哉?以其所孝者大,故其所虑者远矣!又安知非天悯意琴,故留此以慰慈孙之意欤?”又尝闻意琴云,可山公以有明群阉得志之秋,辞爵禄,恬退里中,弹琴寄意,终老岩穴,其清风亮节,至今虽不复目睹,而流风余韵,犹蔼然于高山流水、清风明月之间,使后之游人爱其遗迹,流连不忍去,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可知矣!既归,意琴属书其事,未暇,于游之明年,乃得追其流览者而记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