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一以贯之的意思)
——原创:天国的女儿ing“一以贯之”的理解“一以贯之”出自《论语》,是孔子针对曾子、子贡学问的不足而启发点拨,虽然开的是同一个方子,但对二人来
——原创:天国的女儿ing“一以贯之”的理解“一以贯之”出自《论语》,是孔子针对曾子、子贡学问的不足而启发点拨,虽然开的是同一个方子,但对二人来说却各有侧重,是孔子对弟子的因材施教圣人之道只是一,在己在物皆是如此。
01孔子的因材施教《论语》记载“一以贯之”的语录有两处原文:《论语·里仁篇》第15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第3章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贯”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钱贝之贯从毌、贝”本义为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 ,引申为“穿,通,连”,“贯”在这里可以理解成“按照一条线顺下来”“吾道”指孔子所行之道,即儒家之道;“吾道一以贯之”即“我所行之道是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万物之理,是一条线顺下来的”。
曾子是儒家四配之一,被后世尊为“宗圣”,仅次于“复圣”颜渊曾子的天资并不高,孔子对曾子的评价为“参也鲁”,但曾子对圣人所言件件躬身践履,反求诸己曾子躬身行孝,日三省乎身,为人谋是否忠、与朋友交是否信、传是否习?事亲从兄,忠信讲习,千条万绪,每一件他都亲身践履,每践行一件事,就得到一个理,践行十件事,就得到十个理。
但曾子“唯”之前尚未融会贯通,不知这些理都是从心上发出,本是源于同一个理就好比每践行一个事,就得到一枚铜钱,曾子事事践行,就得到了一堆铜钱,只是不知道有绳子能把它们穿起来孔子“吾道一以贯之”,就是给曾子一条穿铜钱的绳子。
曾子对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理解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一”是忠,“贯”是恕尽己为忠,推己为恕,忠和恕二者是体用本末的关系忠是一理,恕便是条贯,万殊皆自此出来虽万殊,却只一理,所谓贯也如一源之水,流出为千条万派,然只是这一源之水。
内心为本,外在表现为末我们所有的作止语默,都是内在的彰显,所有的万事万物之理都是从心这里流出来的,从内到外一条线顺下来曾子用“忠恕”说夫子的“一贯之道”,并不是说“一贯”便是忠恕,他是怕说“一贯”同门仍不明白,于是借“忠恕”说出夫子“一贯”的道理。
子贡是孔门十哲之一,儒商鼻祖,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端木遗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子贡博闻强记、闻一知二,在识见上能做到融会贯通,却没有如曾子一般身体力行。
他认为老师仁德是天生的,博学多识又多能(《论语·子罕篇》“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实则割裂了“下学而上达”的途径针对这种情况,孔子“予一以贯之”指点子贡,勉励弟子要注重“学”,下学而上达,下学方是实。
如果只知有“一”,不切身做格物致知的功夫,下面没有东西可“贯”,“一”就会落于虚空,儒家成德之学、为己之学就无从谈起我们落在“五伦”关系里做修身功夫,从“心即理”的角度来说,心物一元,“一以贯之”就是以一心应万事,良知就是手里拿着绳子去穿铜钱,一了百了,内外具透。
在入世治世的具体应对中,能推己及物,就能物我贯通,生生不穷;不能推己及物,就会物我隔绝,背离“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大原则,咎害灾祸等只是早晚的事情孔子指点曾子,是就行上说指点子贡,是就知上说曾子的功夫需从源头上面流下来,子贡的功夫需从下面推上去,“吾道一以贯之”是孔子对弟子的点拨,也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02本末终始的“一贯”圣人之道只是一,在己在物皆是如此《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的也是一以贯之阳明先生在《大学问》中说:“夫木之干,谓之本;木子梢,谓之末惟其一物也,是以谓之本末,若曰两物,则既为两物矣,又何可以言本末乎?”明确道出了本末的关系。
本、末原本就是一物,“本”在对于“末”的作用过程中才体现其为“本”,本为末之本,“本”转化“末”,“末”回归于“本”,在本、末的相互转化中,生生不息、流行化育就在其中《中庸》“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传习录》【93】“惟其有个发端处,所以生;惟其生,所以不息”,说的就是生生不息、流行化育,这里涉及到“终”和“始”之间的关系。
“生”是发端,为“始”,“始”不是一个外在过程的起点,而是“终则有始”,虽不言“终”,“终”已经包含在其中了终者,集大成也,本统帅末,终涵摄始《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不区分终、始,就没有变易,就无所谓“生”。
区分终、始,在此基础上终、始均落实在“诚”上,“诚”是“一”,“终”与“始”不贰,就是贯通终、始,不贰,才能生生不息不息即无片刻间断,“至诚无息”,才能有“物”,这就是“不诚无物”“一以贯之”之“一”为“本”,原始反终的过程中还没有被“一”所贯起来的“多”为“末”。
故“本”既为“始”,也为“终”,始是指向终而说始,终也是始,本末一贯,才可谓原始反终常人的思维是先“始”后“终”,但“始”需指向“终”,才成其为“始”比如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也需要初步确定一个目的地一个有理智的人做事情,就是把未来要实现的目标拉到当下,做好每一个当下,行远必自迩,这就是“终则有始”,始指向终。
“本末终始”落在《大学》三纲上,明德是本,亲民是末,止于至善是末合于本,同时又使本得到充实涵养,德性越来越厚重,就是蓄德三纲领从明德出发,以止于至善收尾,完成了闭环又实现了本末一贯三个环节不是相互并立,而是一个原始反终的成德过程。
落在八条目上,君子以修身为本,扩展到齐家治国,就是“亲民”,到“明明德于天下”,末完全收摄到本中八条目不是八个环节首尾串联而成的一根链条,而是以明明德贯通终始,犹如一个首尾合一的圆圈,弘道事业最终合于德性之本,则实现了内圣外王功夫本体之一贯。
03结语中华民族是易经民族,强调“一”和“合”,这是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形成的文化根基不同种族和国家存在各种差异,其根子上都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华文明几千年延绵不断,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其根本在于我们的文化核心,是以法天则地为根本锚点的一以贯之,这是古圣先贤及后人的智慧,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之根脉。
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继往开来,赓续传承,吾辈当自强!
刘长志儒学学者、阳明心学践行者正本清源,吾辈本分!微信公众号:刘长志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散文网(散文网优美散文)
众所周知,在文学诸多样式中,散文一向缺乏明显的文体规范和严格的形式要求。即便是在20世纪60年代杨朔为代表的散文三大家还是90年代…
-
三八妇女节活动通知(2023年三八妇女节活动通知)
鲁网2月27日讯(记者 杨国永)2月27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滨州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3周年新闻发布会。据市妇联党组副书记…
- 四月文案(四月文案发在朋友圈)
- 四月文案(四月文案发在朋友圈)
- 校园的早晨(校园的早晨作文200字)
- 校园的早晨(校园的早晨作文200字)
-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