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诗句(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端午节来临之际,手捧一杯绿茶,徜徉在隽永的唐诗宋词里,品味这些传诵千古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作为一个传统大节,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对它情有独钟,吟诗赋词,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章佳句端午佳节,品尝美味粽子,呼吸带着泥土味的田园气息,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底蕴和别样风情。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端阳,那端阳,处处都端阳”端午节来临之际,手捧一杯绿茶,徜徉在隽永的唐诗宋词里,品味这些传诵千古的诗句,感受古代端午节的风貌,享受那份袅袅的温馨和愉悦,别有一番情趣。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风土记》中有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意指五月开始的第一个五日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很直白的一首诗,写得大气磅礴,读来朗朗上口,描绘了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都是用来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同时还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对昏君奸臣的嘲讽和憎恨。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这首北宋诗人张耒的《和端午》,用雄浑而凄清的笔调,把屈原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描写得淋漓尽致,于深沉和悲痛之间悼念了伟大诗人屈原。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端午感兴》:“当年忠血堕馋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宋苏轼的《屈原塔》:“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诗中都字字血泪,句句哀鸣,表达出了对屈原的无比怀念龙舟竞渡贺端午江上早闻齐和声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活动,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鼓乐齐鸣,千帆竞渡,场面壮观,扣人心弦,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唐代杰出诗人刘禹锡的《竞渡曲》,也记述了朗州赛龙舟风俗的来历和热闹场面,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佳篇诗的开端交代了赛龙舟的时间、地点及由来,说明其起因是纪念屈原:“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接着写整个竞渡激烈的场面:“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末至衔枚颜色沮”读罢此句,可以想见,江边是何等热闹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渲染观众云集的热烈情绪:“百姓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鲛室,罗袜凌波呈水嬉”那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跃然纸上结句:“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以曲终人散的冷寂,揭示世事繁华背后的落寞意味,寄寓“逝者如斯”的感叹,使此刻的自我与千载之上的孔子和屈原达成精神的交融与沟通。
全诗立意高深,饱经沧桑、欲说还休的况味尽在不言中家家过端阳咸蛋粽子与雄黄“五月家家过端阳,咸蛋粽子与雄黄,”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插菖蒲、艾草和喝雄黄酒唐代诗人郑谷的:“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韩元吉的:“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
描绘的都是对粽子的喜爱之情挂艾条、插菖蒲等习俗,体现了端午避瘟保健的意蕴,在古诗中也有过生动的描绘如舒頔的《小重山·端阳》里有“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共儿女,庆端阳细缠五色碧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的描绘;清代诗人李静山写的是平常人家的端午生活:“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诗的最后两句说门口贴了黄符,让人怀疑怕债主来收账,用灵符使他避开,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小文)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散文网(散文网优美散文)
众所周知,在文学诸多样式中,散文一向缺乏明显的文体规范和严格的形式要求。即便是在20世纪60年代杨朔为代表的散文三大家还是90年代…
-
三八妇女节活动通知(2023年三八妇女节活动通知)
鲁网2月27日讯(记者 杨国永)2月27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滨州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3周年新闻发布会。据市妇联党组副书记…
- 四月文案(四月文案发在朋友圈)
- 四月文案(四月文案发在朋友圈)
- 校园的早晨(校园的早晨作文200字)
- 校园的早晨(校园的早晨作文200字)
-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