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唇亡齿寒(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准备攻打虢国,派大夫荀息到虞国去借路荀自献计说:“我们用名马和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公,向他借道,他一定会同意的!”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便派他将名马和美

唇亡齿寒(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准备攻打虢国,派大夫荀息到虞国去借路荀自献计说:“我们用名马和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公,向他借道,他一定会同意的!”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便派他将名马和美玉送到虞国虞公见到美玉、良马,两眼放光,贪婪之相毕显,重利的诱惑下打算同意晋国的请求。

虞国大夫宫之奇却极力反对阻止,说:“君王,万万不可!绝不能答应这件事啊!虢国和虞国本相邻,虢国就是我们的屏障,互相依存,互为联盟,别国入侵尚会顾忌一二若一方受难,另一方肯定也逃脱不了这就好比人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又如同人失去了面颊,牙床就会暴露一样。

如果借道给晋国,虢国被灭亡,那么我们虞国也就保不住了!”可是,虞公此时已经被宝贝迷花了眼,才听不进去这些忠告呢,他一向狂妄自大,并不在意虞国的生死。他欢喜地收下了晋国的厚礼,应允了条件,借路给晋军。

于是,晋军顺利地横跨虞国,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大胜,班师回国的途中,看到这个孤掌难鸣的小国,就又顺便灭掉了虞国目光短浅、贪财无义的虞国公因为自己的愚蠢短视葬送了国家和性命荀息意得志满,凯旋回归他捧着宝玉,牵着良马,把这两件送出去的宝物又还给了献公。

-------------------------------------------------------------------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也充分体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秦赵大战之时,其余五国有的畏惧秦的实力,有的为了自身利益,选择了隔岸观火,没有一国出兵援助。

甚至在两兵对峙的关键时期,赵向齐请求粮食援助时,齐国也拒绝了盟友的集体背叛,赵国孤立无援,只能苦撑,明明有四五十万精兵,却兵败如山倒,最后惨败灭国秦国自此实力大增,所向披靡,其余诸国才感受到“唇亡齿寒”的道理,可为时已晚,秦的势力已经锐不可挡,之后五国也陆续被灭,秦完成了统一大业。

出自《左传 . 僖公五年》 “唇亡齿寒”这一成语,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共同,互相依存。(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