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严寒(严寒酷暑的意思)居然可以这样

6 古对今[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寒”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

严寒(严寒酷暑的意思)居然可以这样

 

6 古对今[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寒”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图片上的景色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3.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1)借助拼音读准确(2)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结合图片理解词语①(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让学生认读②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韵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巩固生字2.小组比赛读3.指导学生发现对子歌中的特点(1)字数相同(2)意思相反或相近(3)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天气与天气对四、学习第1节对子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2)铜钱(外圆内方)(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朗读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2.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今——()圆——()暖——()五、学习生字“古”“凉”“细”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结构2.教师讲解,范写(绞丝旁的笔画分布)。

3.学生口述、书空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5.集中纠错讲解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生玩游戏对对子导入二、研读课文,学习第2节对子1.指名读第2节对子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霞—夕阳”两对词。

4.结合识字1冬雪与秋霜的图片,理解“雪对霜”5.理解词语:和风细雨(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三、学习第3节对子1.自由读第3节对子,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四、整体回顾,感悟课文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读出节奏)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

五、指导写字1.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古(十+口)凉(冫+京)细(纟+田)李(木+子)语(讠+吾)香(禾+日)夕(多-夕)2.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教师范写,讲解“李”“语”“香”“夕”(1)“李”“香”的竖要短。

(2)“夕”的撇要与横撇齐平3.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巡堂指导7.填一填(1)“夕”是结构,共画(2)“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教学板书]古对今古—今晨—暮桃—李圆—方雪—霜柳—杨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朝霞—夕阳鸟语—花香[教学反思]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收集对子的兴趣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字词对起来。

同时,学生在边读边悟的过程中了解了对子中描写的景物,从而感受到了对韵歌中的意境美,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