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手札读音)干货分享
手札shǒu zhá亦作“ 手剳 ”、“ 手札 ”、信札、尺牍,是亲手写的书信,就是现代人讲的“亲笔信”。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
手札shǒu zhá亦作“ 手剳 ”、“ 手札 ”、信札、尺牍,是亲手写的书信,就是现代人讲的“亲笔信”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 道州 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今 若水 亦儒人,晓武可嘉也。
时北戎犹扰,上密以手剳访之” 《宋史·钱若水传》:“时北边未宁,内出手札访 若水以策, 若水陈备边之要有五” 清孙枝蔚《戊戌生日作》诗:“每汝手扎至,愁卧辄一旬”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
赵之谦手札在日本,书札称“消息”如平安时期“三迹”之一的藤原行成的许多“消息”都很出名在古代,写字用的小木片叫“札”在纸张尚未发明和应用之前,当时一般把文字都记录在竹木片上《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令尚书给笔札。
”这里理解为书信之意。书札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因此,日本把书札名之“消息”是很妥切的。
(日)藤原行成书札蔡伦制造了纸以后, “札”渐渐被纸所替代,而“札”字还是沿用至今于中国,迄今为止最早写在纸上的书札,即是陆机的《平复帖》陆机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为了祈求友人病体康复,而致札问候明人董其昌在帖后跋曰: “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惟有此数行,为希代宝。
” 《平复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陆机手札《平复帖》魏晋时期,书札应用甚为普遍,并且渗透到文学、书法艺术等各个方面魏晋士大夫崇尚玄学清淡,讲求举目风度,并且互相品评标榜在这种风气之下,士族格外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给人写信时,就注意礼仪规范,文辞雅词以及潇洒的书法。
书札中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文化素质。钟繇、王羲之、谢安、郗超等人都善书札。此时还尚简,语言务求简要,无论是寒暄问候,还是论人议事,往往只三言两浯,就能达到效果。
魏晋名士风流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羲之顿首决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读来蕴藉隽永,回味无穷说明下当时士大夫的语言能力魏晋书札在文学史和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王羲之手札《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手札《奉橘帖》魏晋时望族们所用的纸——般为茧丝纸,誉为“三希之一”的王殉的书札《伯远帖》就写在这种纸上。三国陆机的书札《平复帖》用的纸就比较粗糙,而且厚,看起来别有风味。
王珣手札《伯远帖》大概到了唐代就出现了专门用来写信的纸明清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印制的笺纸更是典雅著名的就有“十竹斋笺谱”、“芥子园笺谱”等现在北京荣宝斋有各种各样的书札用纸出售, 梅兰竹菊笺谱、山水小品笺谱、人物笺谱,同时还有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等人作的笺画,精美绝伦。
各式各样的精美笺谱史料价值书札属于第一手材料,因为它多为作者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内幕情形,机密消息,而且一般没有什么忌讳,较可靠缺点是怀有私心杂念,如推卸责任,与事实不符等利用书信时,要结合其他文献,了解其背景,书信中有些引语也要搞清楚。
重要书信如蔡锷《松坡军中遗墨》《缔造共和英雄之尺牍》
倪元璐手札关注晓舟书法,阅读精彩文章。如有关于书法方面问题,敬请关注公众号:晓舟文房。好笔、好墨、好生活!共勉!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马扎(马扎绳子穿法)深度揭秘
所谓“北京比基尼”,是指男性在公共场合撩起上衣,或者干脆不穿上衣光着膀子。实际上,从南到北,不论哪个城市,在盛夏的树底下、菜市场里…
-
宋韵(宋韵文化绘画)学到了
既能逛少儿展览,又能绘百米长卷,还能看宋韵舞蹈,这么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啊?5月28日,2023年“弄潮杯”杭州市上城区有意思系列活…
- 宋韵(宋韵文化绘画)一看就会
- 变通(变通书籍简介)难以置信
- 行吊(行吊厂家直销)太疯狂了
- 偌大(偌大的意思)不要告诉别人
- 偌大(偌大的意思)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