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傲视群雄(傲视群雄睥睨天下什么意思)一篇读懂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68岁的明太祖朱元璋呕心沥血,历时数载,几易其稿,写成《皇明祖训》训诫子孙,为大明帝国立下了“规矩”,并要求以后

傲视群雄(傲视群雄睥睨天下什么意思)一篇读懂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68岁的明太祖朱元璋呕心沥血,历时数载,几易其稿,写成《皇明祖训》训诫子孙,为大明帝国立下了“规矩”,并要求以后的皇帝、藩王和大臣们必须严格遵守,一律不准更改否则,以奸臣论,杀无赦。

600多年后的今天,捧着《皇明祖训》细细读来,仍然感觉到朱元璋那非同常人的霸气和凛凛的杀气。

朱元璋画像 台北博物馆收藏版本《皇明祖训》概览《皇明祖训》最早称《祖训录》,于洪武二年成文,后数易其稿,于洪武二十八年正式颁布除序言外,共分13章:首章、持守、严祭祀、谨出入、慎国政、礼仪、法律、内令、内官、职制、兵卫、营缮及供用。

概要内容如下:(1)首章。前有四款,分述禁用酷刑、禁立丞相、对犯法皇亲国戚的处置及对四方各国的方针。其后是关于敬天法祖等问题的言论。

北京图书馆现存《皇明祖训》明刻本(2)持守自述持身之道,强调节俭(3)严祭祀认为祭祀贵在精诚,并叙述祭祀的准备程序(4)谨出入告诫后代帝王不要轻易动止(5)慎国政主要讲帝王须广有耳目,同时规定官员、士、庶人等不得枉议大臣。

(6)礼仪。分述祭祀、奉使王府、进贺表笺、亲王朝觐、亲王在国等礼仪。并为东宫及亲王府各拟名二十字,令其子孙顺序使用。

明代亲王仪仗展示(7)法律包括对皇太子和亲王的处分办法(8)内令规定皇后不得干预外政、宫闱当谨内外(9)内官分述内官职掌、品秩和内官机构的设置(10)职制先叙述封爵的程序和规格,规定郡王子孙有文武材者,可考验授官;次述宗人府及王府官的设置。

(11)兵卫。分王国军队为守镇兵和防卫兵,遇警并从王调遣,同时规定亲王仪仗。

明代兵卫展示(12)营缮规定诸王宫室格式,不得超越(13)供用包括朝觐时沿途人役物料的支给和每岁常用两部分从上可以看出,朱元璋心思缜密,考虑周详,撰写的《皇明祖训》内容面面俱到,是平民开国皇帝朱元璋“家国天下”经验智慧的全面体现,堪称治家治国的经典。

朱元璋画像 国家博物馆收藏版本朱元璋为什么要撰写《皇明祖训》还是看朱元璋本人是怎么说的吧朕观自古国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当时法已定,人已守,是以恩威加於海内,民用平康盖其创业之初,备尝艰苦,阅人既多,历事亦熟。

比之生长深宫之主,未谙世故;及僻处山林之士,自矜己长者,甚相远矣这是序言开头的一段话大体意思就是,我朱元璋发现,历朝历代开国之君都是从刀头上舔血过来的,阅历丰富,而后代守成之君就不行了,长在深宫,不懂事。

明朝疆域图朕幼而孤贫,长值兵乱;年二十四,委身行伍,为人调用者三年继而收揽英俊,习练兵之方,谋与群雄并驱劳心焦思,虑患防微,近二十载,乃能翦除强敌,统一海宇人之情伪,亦颇知之故以所见所行,与群臣定为国法,革元朝姑息之政,治旧俗污染之徒。

我呢,从小受穷,赶上了兵荒马乱,24岁当兵,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打下了天下,对“人之情伪”,自然“亦颇知之”所以嘛,把我见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和诸位大臣商量之后,定为国法,以避免元朝那种“无法可依”的弊政,同时呢,把那些被“污染”了的家伙好好地治理一下。

朱元璋晚年画像 台北博物馆收藏版本且群雄之强盛诡诈,至难服也,而朕已服之;民经世乱,欲度兵荒,务习奸猾,至难齐也,而朕已齐之这一段写得相当霸气,傲视群雄、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形象跃然纸上盖自平武昌以来,即议定著律令,损益更改,不计遍数。

经今十年,始得成就颁而行之,民渐知禁至於开导后人,复为《祖训》一编,立为家法……今令翰林编辑成书,礼部刊印以传永久此段说了成文过程的艰辛,并为了“开导后人”,才汇编成祖训,作为“家法”让后代遵守。

明代军士演示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负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将孚佑於无穷矣!呜呼,其敬戒之哉!朱元璋严厉告诫子孙:我替你们已经考虑得非常周到了,你们别耍小聪明,照着做就可以了,一个字都不能改, 一定要给我记住!。

试问,这种满满的自信,世间有多少人具备,多少年才能出一个?

朱元璋画像 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版本《皇明祖训》在历史上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总起来说,《皇明祖训》核心只有三条:一是不准施酷刑;二是不准设丞相三是不准无故兴兵还有一条有争议,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对不准施酷刑这一条,朱元璋说:朕自起兵至今四十馀年,亲理天下庶务,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其中奸顽刁诈之徒,情犯深重、灼然无疑者,特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所警惧,不敢轻易犯法......以後子孙做皇帝时,止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刺、腓、劓、阉割之刑。

......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明成祖朱棣画像然而,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就是打着《皇明祖训》中“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统领镇兵讨平之”的旗号,抢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而且在南京,诛杀了宁死不屈的方孝儒”十族“,而历史上最多只是诛九族。

可以说,在不施酷刑这一点上,祖训又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在不准设丞相这一点上,后代却是无一例外地遵守。因为这一条,能够更好地巩固皇权。

南京朱元璋雕像但有一点应该承认,就是明朝皇帝在对外问题上,却无一不表现了大国骨气,没有一个是怂包软蛋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瓦剌用英宗当人质,威胁明朝,但是明朝拒绝了瓦剌的种种要求,而是马上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继续对抗瓦剌。

朱祁钰沉着应战,打退了敌军崇祯在敌军围攻京师,也没有退缩,而是指挥军队打退了清军即使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也没有逃跑,没有投降,而是选择了殉国

有学者研究说,明朝的气节在古代皇朝中独一无二,一直奉行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信条,朱元璋还亲自将这些信条写入《皇明祖训》中,时刻提醒着明朝历代皇帝结语《皇明祖训》正如他的作者朱元璋一样,在历史上极具争议。

朱元璋,作为最后一个汉家王朝的建立者,驱除蒙元统一华夏,可谓大功;心狠手辣诛杀功臣,可谓大过心系苍生铁腕治吏,可谓民喜;“独裁”统治人人自危,可谓民忧可以说,朱元璋,生前即饱受当世人质疑,身后也倍受后来者褒贬,正是:千秋功过一任评说。

朱元璋走了,但他的《皇明祖训》还在,留下了一个供后人研究的极佳史料。

搜更多精彩内容

朱元璋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