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告(禀告是什么意思)原创
原文:凡乡之约四:一曰德业相劝,二曰过失相规,三曰礼俗相交,四曰患难相恤。众推有齿①德者一人为都约正,有学行者二人副之。约中月轮一人为直②月。都
原文:凡乡之约四:一曰德业相劝,二曰过失相规,三曰礼俗相交,四曰患难相恤众推有齿①德者一人为都约正,有学行者二人副之约中月轮一人为直②月都副正不与置③三籍,凡愿入约者,书于一籍;德业可劝者,书于一籍;过失可规者,书于一籍。
直月掌之,月终则以告于约正,而授于其次注释:①有齿,有一定年龄的人②直,此作当值,轮值③置,此作设立,设置德业相劝 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①僮仆,能肃政教;能事长上,能睦亲故。
能择交游,能守廉介②;能广施惠,能受寄托,能救患难能导人为善,能规人过失;能为人谋事,能为众集事;能解斗争,能决是非能兴利除害,能居官举职 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
至于读书治田,营家济物,畏法令,谨租赋,如礼乐射御书数③之类,皆可为之非此之类,皆为无益 右件④德业,同约之人各自进修,互相劝勉会集之日,相与推举其能者,书于籍,以警励其不能者注释:①御,此作统领、管束、使用。
②廉介,廉洁在怀③礼乐射御书数,为儒家六艺,即礼法、乐舞、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④右件,古人竖写,由右向左,其意指以上各件过失相规 过失,谓犯义之过六,犯约之过四,不修之过五 犯义之过,一曰酗博斗讼(酗谓恃酒諠竞①;博谓博赌财物;斗谓斗殴骂詈②;讼谓告人罪慝③,意在害人,诬赖争诉,得已不已者。
若事干负累,及为人侵损而诉之者,非),二曰行止逾违(逾礼、违法众恶皆是),三曰行不恭逊(侮慢齿德者,持人短长者,恃强凌人者,知过不改、闻谏愈甚者),四曰言不忠信(或为人谋事,陷人于恶;或与人要约,退即背之;或妄说事端,荧惑众听者),五曰造言诬毁(诬人过恶,以无为有,以小为大;或作嘲咏匿名文书,及发扬人之私隐,及喜谈人之旧过者),六曰营私太甚(与人交易,伤于掊克④者;专务进取,不恤余事者;无故而好干求假贷⑤者;受人寄托而有所欺者)。
犯约之过,一曰德业不相励,二曰过失不相规,三曰礼俗不相成,四曰患难不相恤 不修之过,一曰交非其人(所交不限士庶,但凶恶及游惰无行,众所不齿者不得已而暂往还者,非)二曰游戏怠惰(游谓无故出入,及谒见人止务闲适者;戏谓戏笑无度,及意在侵侮,或驰马击鞠⑥而不赌财物者;怠惰谓不修事业,及家事不治,门庭不洁者),三曰动作无仪(谓进退太疏野及不恭者,不当言而进言及当言而不言者,衣冠太华饰及全不完整者,不衣冠而入街市者),四曰临事不恪(正事废忘,期会后时,临事怠惰者),五曰用度不节。
右件过失,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不听,则会集之日,值月以告于约正,约正以义理诲谕之谢过请改,则书于籍以俟其争辩不服与终不能改者,皆听其出约注释:①諠竞,諠同喧,意即喧闹争胜。
②骂詈,即辱骂诅咒③罪慝,即罪恶④掊克,指聚敛、收刮民財⑤假贷,即借贷⑥鞠,古时游戏用皮球,或云马球礼俗相交 礼俗之交,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①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 尊幼辈行,凡五等 曰尊者(谓长于己二十岁以上,在父行者),曰长者(谓长于己十岁以上,在兄行者),曰敌者②(谓年上下不满十岁者,长者为稍长,少者为稍少),曰少者(谓少于己十岁以下者),曰幼者(谓少于己二十岁以下者)。
造请拜揖,凡三条 曰凡少者、幼者于尊者、长者,岁首、冬至、四孟③月朔辞见贺谢,皆为礼见(皆具门状,用襥头④、公服、腰带、靴、笏⑤无官,具名纸,用襥头、襕衫⑥、腰带、系鞋唯四孟通用帽子、皂衫⑦、腰带凡当行礼而有恙故,皆先使人白之。
或遇雨雪,则尊长先使人谕止来者)此外,候问起居,质疑白事,及赴约请召,皆为燕见⑧(深衣⑨、凉衫⑩皆可,尊长令免即去之)尊者受谒不报(岁首、冬至,具己名牓子⑪,令子弟报之,如其服)长者岁首、冬至具牓子报之,如其服。
余令子弟以己名牓子代行凡敌者,岁首、冬至辞见贺谢,相往还(门状、名纸同,唯止服帽子)凡尊者、长者无事而至少者、幼者之家,唯所服(深衣、凉衫、道服⑫、背子⑬可也敌者燕见亦然) 曰凡见尊者长者,门外下马,俟于外,次乃通名。
(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有他客否,有他干否度无所妨,乃命展刺⑭有妨,则少候,或且退后皆放此)主人使将命者,先出迎客,客趋入,至庑间主人出降阶,客趋进,主人揖之升堂礼见,四拜而坐燕见不拜(旅见则旅拜,少者、幼者自为一列。
幼者拜则跪而扶之,少者拜则跪扶而答半若尊者、长者齿德殊绝,则少者、幼者坚请纳拜,尊者许则立而受之,长者许则跪而扶之拜讫,则揖而退主人命之坐,则致谢讫,揖而坐)退(凡相见,主人语终不更端,则告退或主人有倦色,或方干事而有所俟者,皆告退可也),则主人送于庑⑮下。
若命之上马,则三辞许,则揖而退,出大门乃上马;不许,则从其命凡见敌者,门外下马,使人通名,俟于庑下或厅侧礼见则再拜(稍少者先拜,旅见则特拜)退,则主人请就阶上马(徒行则主人送于门外)凡少者以下,则先遣人通名。
主人具衣冠以俟,客入门下马,则趋出迎揖,升堂来报礼,则再拜谢(客止之,则止)退,则就阶上马(客徒行,则迎于大门之外送亦如之,仍随其行数步,揖之则止,望其行远乃入) 曰凡遇尊长于道,皆徒行,则趋进,揖尊长与之言则对,否则立于道侧以俟。
尊长已过,乃揖而行或皆乘马,于尊者则回避之;于长者则立马道侧揖之,俟过乃揖而行若己徒行而尊长乘马,则回避之(凡徒行遇所识乘马者,皆放此)若己乘马而尊长徒行,望见则下马,前揖,己避亦然过既远,乃上马若尊长令上马,则固辞。
遇敌者,皆乘马,则分道相揖而过彼徒行而不及避,则下马揖之,过则上马遇少者以下,皆乘马,彼不及避,则揖之而过彼徒行不及避,则下马揖之(于幼者则不必下可也) 请召送迎,凡四条 曰凡请尊长饮食,亲往投书(礼薄则不必书,专召他客则不可兼召尊长)。
既来赴,明日亲往谢之召敌者以书柬,明日交使相谢召少者用客目,明日客亲往谢 曰凡聚会皆乡人,则坐以齿(非士类则不)若有亲,则必序若有他客,有爵者则坐以爵(不相妨者坐以齿)若有异爵者,虽乡人亦不以齿(异爵谓命士大夫以上,今陞朝官是)。
若特请召,或迎劳出饯,皆以专召者为上客如婚礼,则姻家为上客,皆不以齿爵为序 曰凡燕集,初坐别设桌子于两楹间,置大杯于其上主人降席立于桌东,西向;上客亦降席立于桌西,东向主人取杯亲洗,上客辞主人置杯桌子上,亲执酒斟之,以器授执事者,遂执杯以献上客。
上客受之,复置桌子上主人西向再拜,上客东向再拜兴取酒,东向跪祭,遂饮,以杯授赞者遂拜,主人答拜(若少者以下为客,饮毕而拜,则主人跪受如常)上客酢主人如前仪,主人乃献众宾如前仪,唯献酒不拜(若众宾中有齿爵者,则特献如上客之仪,不酢)。
若婚会,姻家为上客,则虽少亦答其拜 曰凡有远出远归者,则迎送之少者、幼者不过五里,敌者不过三里各期会于一处,拜揖如礼,有饮食则就饮食之少者以下,俟其既归,又至其家省之 庆吊赠遗,凡四条 曰凡同约有吉事,则庆之(冠子、生子、预荐、登第、进官之属,皆可贺。
婚礼虽曰不贺,然礼亦曰贺娶妻者,盖但以物助其宾客之费而已)有凶事则吊之(丧葬、水火之类)每家只家长一人,与同约者俱往,其书问亦如之若家长有故,或与所庆吊者不相接,则其次者当之 曰凡庆礼如常仪,有赠物(用币帛、酒食、果实之属,众议量力定数,多不过三五千,少至一二百。
如情分厚薄不同,则从其厚薄)或其家力有不足,则同约为之借助器用,及为营干凡吊礼,闻其初丧,为易服(闻葬同),则率同约者深衣而往,哭吊之(凡吊尊者,则为首者致辞而礼拜敌以下则不拜主人拜则答之少者以下则扶之。
不识生者则不吊,不识死者则不哭)且助其凡百经营之事主人既成服,则相率素襥头、素襕衫、素带(皆以白生纱绢为之),具酒果食物而往奠之(死者是敌以上,则拜而奠,以下则奠而不拜主人不易服,则亦不易服主人不哭,则亦不哭。
情重则虽主人不变不哭,亦变而哭之赙礼用钱帛,众议其数,如庆礼)及葬,又相率致赗⑯,俟发引则素服而送之(赗如赙礼,或以酒食犒其役夫,及为之干事)及卒哭及小祥及大祥,皆常服吊之 曰凡丧家不可具酒食衣服以待吊客,吊客亦不可受。
曰凡闻知之丧,或远不能往,则遣使致奠,就外次衣吊服,再拜,哭而送之(惟至亲笃友为然)过期年,则不可情重,则哭其墓 右礼俗相交事,直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
注释:①造请,即前往问候、拜见②敌者,此作年龄相近者③四孟,即孟春、孟夏、孟秋、孟冬,皆為四季之第一個月④襥头,襥古同襆,亦称幞,此为古时男子一种头巾⑤笏,此指古时拜谒用手板,上可记事⑥襕衫,无袖长衫⑦皂衫,黑色短袖单衣。
⑧燕见,此指公余会见⑨深衣,唐宋时上衣与下裳相连的长衣⑩凉衫,唐宋便服或薄衫⑪牓子,此指帖子,用于拜謁人時,写上姓名、頭銜,托守門者通報,以求引見⑫道服,道家长袍⑬背子,古代朝服上所加无袖长衣⑭展刺,此作开始拜访。
⑮庑,堂下周边廊屋或门屋⑯致赗,置办丧事财物患难相恤 患难之事七 一曰水火(小则遣人救之,甚则亲往,多率人救,且吊之),二曰盗贼(近者同力捕之,有力者为告之官司,其家贫则为之助出募赏①),三曰疾病(小则遣人问之,甚则为访医药,贫则助其养疾之资),四曰死丧(阙人则助其干办,乏财则赠赙②借贷),五曰孤弱(孤遗无依者,若能自赡,则为之区处,稽其出内。
或闻于官司,或择人教之,及为求婚姻贫者,协力济之,无令失所若有侵欺之者,众人力为之办理若稍长而放逸不检,亦防察约束之,无令陷于不义),六曰诬枉(有为人诬枉过恶不能自伸者,势可以闻于官府,则为言之有方略可以救解,则为解之。
或其家因而失所者,众共以财济之),七曰贫乏(有安贫守分而生计大不足者,众以财济之,或为之假贷置产,以岁月偿之) 右患难相恤之事,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正,急则同约之近者为之告约正命值月遍告之,且为之纠集而绳督③之。
凡同约者,财物、器用、车马、人仆皆有,无相假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必借可借而不借,及逾期不还,及损坏借物者,论如犯约之过,书于籍邻里或有缓急,虽非同约而先闻知者,亦当救助或不能救助,则为之告于同约而谋之。
有能如此,则亦书其善于籍,以告乡人注释:①募赏,即募集资金悬赏缉拿②赠赙,即赠送财物以助丧事③绳督,即督正--------------------------------------------------------------------------------------------------------。
译文:一切乡间之约可概括为四部:一是德业相劝,二是过失相规,三是礼俗相交,四是患难相恤参与乡约的众人,可推有一定年龄与德行者一人为统领约正,有学问与品行者二人为其副职乡约之中每月轮流一人为值月,统领约正和其副职均不参与。
同时,设置三籍,凡愿入约者,书于一籍;德业可劝者,书于一籍;过失可规者,书于一籍由值月执掌,月终则将情况报告约正,然后转交下一值月德业相劝德,就是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修身养性,能治理家事;能服侍父兄,能教诲子弟;能管束僮仆,能肃清政教;能侍奉尊长,能和睦亲朋。
能择友交游,能守心廉洁;能广施恩惠,能受命寄托,能救人患难;能导人为为善,能规人过失;能为人谋事,能为众成事;能化解争斗,能决断是非;能兴利除害,能居官尽职业,是说在家则侍奉父兄,教授子弟,善待妻妾;在外则侍奉尊长,接待明友(对有地位者的尊称),教育后生,约束僮仆。
至于读书种田,治家济世,敬服法令,谨慎租赋(田租赋税),其它如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皆可习学,不是此类,均为无益以上德业,同约之人各自进修,互相劝勉聚会之日,相互推举,其能为大者,书写于籍中,以便警示与鼓励少能为者。
过失相规过失包括违背道义六类,触犯乡约四类,不注重修身五类所谓违背道义之过,一是酗酒、赌博、斗殴、诬讼(如恃酒喧闹;赌博财物;斗殴辱骂;暗地告人,坑害无辜,又诬赖争诉,纠缠不已若因事涉及,干愿受累,以及为人侵害、遭遇损毁,起而诉讼,则不在此列),二是行为举止逾违(如逾越礼仪、违犯法律等诸种恶行),三是待人不恭少逊(如轻慢欺凌年长有德,常揭人长短,恃强凌弱,或知过不改,劝谏愈甚),四是做事言不忠信(如为人谋事,陷人恶境;与人立约,遂即背离;妄说事端,荧惑众听),五是与人造谣诬毁(如诬人过失罪恶,无中生有,以小为大;作嘲笑吟咏之匿名文书,擅扬别人隐私,喜谈别人旧过),六是为人营私太甚(与人交易,谋利敛财;专务攫取,不顾后果;无缘无故,偏好放贷;受人寄托,却行欺诈)。
所谓触犯乡约之过,一是德业不相互勉励,二是过失不相互规劝,三是礼俗不相互成就,四是患难不相互体恤所谓不注重修身之过,一是交往不慎(所交不限士庶范围,但有凶顽恶劣及游惰无业之徒,或为众人所不齿者属不得已而暂有往还,则除外)。
二是游戏怠惰(游为无故出入,至谒见人处,止谈闲适;戏为戏笑无度,且意在侵侮,或驰马击鞠,不交赌物;怠惰为懈怠懒惰,不专务事业,以及家事疏管,门庭不洁)三是动作无仪(即做事鄙陋,进退失据,为人粗野,多有不恭;与人交往,不当言而进言,当言而又不言;在公众场合,衣冠太过华饰,即使备全也不完整,甚或不着衣冠而入街市)。
四是临事不恪(即办事失敬,遇事不慎,正事废忘,约会迟到,临事怠慢,处事懒惰)五是用度不节(即家庭用度,不够节制,或自不量力,或铺张侈靡) 以上过失,同约之人各自反省详察,互相规戒,小则隐密规劝,大则众人戒勉。
若有不听,则在聚会之日,由值月告于约正请约正出面,对其明以义理,教诲晓喻然后谢过请改,即写入籍中以观后效若其争辩不服,或始终不能改正,均听任其退出乡约礼俗相交礼俗之交,一是尊幼辈行,二是造请拜揖,三是请召送迎,四是庆吊赠遗。
尊幼辈行,分为五等包括尊者(指长于自己二十岁以上,在父辈排行者)、长者(指长于自己十岁以上,在兄排行者)、敌者(指与自己上下不过十岁者,长者为稍长,少者为稍少)、少者(指小于自己十岁以下者)、幼者(指小于自己二十岁以下者)。
造请拜揖,共三条凡是少者、幼者对于尊者、长者,应在岁首(春节)、冬至、四孟(四季首月)月朔(初一)上门祝贺与拜谢,且皆为以礼拜见(均投上门文书,穿戴使用襥头、公服、腰带、靴子、笏板无官,则上具名纸,穿戴使用襥头、襕衫、腰带、系鞋。
唯在四孟时节,通用帽子、皂衫、腰带当行礼时遇有疾病,即事先让人禀告如遇雨雪,则尊长先使人通知,阻止来者)此外,问候起居,质疑白事,及赴约召请,皆为公余会见(身着深衣、凉衫皆可,如尊长着令免除即可取消)尊者接受谒见,不用通报(岁首、冬至,持己名帖,令子弟传报,穿着按其服饰)。
长者岁首、冬至,以名帖传报,穿着按其服饰其余,可令子弟以己名帖代行与己年龄相近者,岁首、冬至以祝辞贺谢,相与往还(门帖、名纸相同,唯有衣帽不一)凡尊者、长者无事而到少者、幼者之家,唯有服饰不同(可着深衣、凉衫、道服、背子。
与己年龄相近者公余会见亦同)凡见尊者、长者,于门外下马,等在外面,报上姓名(凡是前往见人,入门必先问主人,吃过饭没有,有没其他客人,有无他事要干估量无所妨碍,方才决定拜访若有妨碍,则少候片刻,或暂且告退。
往后皆效仿此例)主人遣使领命,先出迎客客人进门,到达门屋,主人出堂下阶客人向前,主人拱手作揖登上厅堂,以礼相见,行四拜后入坐公余会见不拜(远客会见则按客旅礼拜方式,少者、幼者各排为一列幼者拜时下跪扶起,少者拜时跪扶并作揖为半答礼。
若是尊者、长者,年纪与德行特异超绝,而少者、幼者又坚持请求纳拜,尊者应许可立而接受,长者应许则跪而扶起拜毕,作揖而退主人命坐,则予致谢,作揖而坐)退(凡是相见,主人言语终了,不再开话题事端,客则要告退若主人有倦怠神色,或正在干事而有所等待时,都要及时告退),则主人送客于门屋下。
若命客上马,客人则要三辞得到应许,即作揖而退,出大门方才上马;不许,则从其命凡见年龄相近者,到门外下马,使人通报姓名,等在门屋下或厅堂侧相互礼见再拜(稍少者先拜,客旅见面则要特拜)退,则主人请客在台阶上马(若客人徒步而行,则主人送到门外)。
凡是少者以下登门,则先遣人通报姓名主人整理衣冠以待,客入门下马,则向前出迎,作揖行礼,步入厅堂客人来报礼,则再拜谢(客若制止,则停止)退,则在台阶上马(客人徒步而行,则迎于大门之外送时亦如此,随客前行数步,作揖告别,望客走远方才入门)。
凡遇尊长于道,皆应徒步行进,走至近前,拱手作揖尊长与其言则应对答,无言则立于道侧等待尊长已过,才作揖而行若是皆乘马,遇尊者则应回避;遇长者则立马道侧作揖,待过后再作揖而行若己为徒步行进,而尊长乘马,则应回避(凡是徒步而行,遇所识之乘马者,均仿效此)。
若己为乘马,而尊长徒步而行,望见则应下马,近前作揖,亦立道侧避让待过去已远,方才上马如尊长令上马,则应再三推辞但遇年龄相近者,若是皆乘马,则分道相揖而过对方徒步行走,来不及避让,则下马作揖,过后上马遇少者以下,若是皆乘马,对方来不及避让,则作揖而过。
对方徒步行走,来不及避让,则下马作揖(遇幼者则不必下马)请召送迎,共四条凡约请尊长饮酒吃饭,须亲自前往投送文书(若礼薄则不必文书,专请他人作客不可兼请尊长)尊长应约来赴,次日应亲往答谢召呼年龄相近者,可以书柬,次日交由使者相谢。
召呼少者则用待客头目,次日由代客头目亲往致谢凡聚会皆为乡人,则坐时以年龄排序(非士类则不按此)若有亲属,则必排序若有他人作客,有爵位者则按爵位排序(若不相妨碍,仍按年龄排序)若有异常爵位者(异常爵位指官职为士大夫以上,今升为朝廷命官者均是),虽是乡人亦不以年龄排序。
若属特别召请,如迎接、慰劳或出行饯别,皆以专门召请者为上客如是婚礼,则结姻两家为上客,均不以年龄与爵位排序凡宴饮聚会,迎客初坐均另设桌子在堂屋两楹之间,并在上面放置大杯主人离席立于桌东,面西;上客亦离席立于桌西,面东。
主人取杯亲自洗净,上客推辞主人将杯放桌子上,亲自执酒斟好,把酒器交给执事,遂执酒杯敬献上客上客饮罢,又放桌子上主人面西再拜,上客面东再拜若兴时取酒,面东跪祭,一饮而尽,将酒杯交给称赞之人遂即拜谢,主人答拜(若少者以下作客,饮毕拜谢,则主人跪受同平常一样)。
上客以酒回敬主人如前仪式,主人以酒敬献众宾亦如前仪式,唯献酒时不拜(若众宾中有年长或爵位者,则应特别敬献,以上客之仪对待,不以酒回敬)若是结婚宴会,以姻家为上客,即便年少也要答谢其拜凡有出门远行或远道归来者,则应送行或迎接。
少者、幼者迎送不超过五里,年龄相近者不过三里各类期会聚在一处,拜揖按规定礼节,有饮食则一同饮食对少者以下,待其归后,又要至其家看视庆吊赠遗,共四条凡是同入乡约,有吉庆喜事,则前往庆贺(如男子成年、喜生贵子、科举应考、列榜登第、升官任职之类,皆在可贺范围。
婚礼虽说不用庆贺,然礼亦是恭贺娶妻之人,只是用财物资助其宴请宾客而已)有凶事则前往吊唁(如丧葬、水火之类)每家只去家长一人,与同约者一起前往,其中以书文慰问也是常理若家长有缘故,或者与所庆贺者、吊唁者平常不相接触,则可让其家排行次者担当此任。
凡是喜庆贺礼,皆按常规,施有赠物(用币帛[作为实物货币之丝织品]、酒食、果实之类,由众人商议,量力定数,价值多不过三五千铜钱,少至一二百铜钱如有情分厚薄不同,则听从其厚薄施赠)若其家中力量不足,则同约乡邻要为他们帮助借用器物,以及为之经办做事。
凡吊唁丧礼,闻知其初丧,要为之更换丧服(闻知与葬埋相同),并率同约者一起深衣前往,哭泣吊唁(凡吊唁尊者,先由为首者致辞,而后礼拜年龄相近者以下不拜主人拜谢则予答礼少者以下礼拜则要扶起死者不识生者不用吊唁,生者不识死者则不必哭),并且帮助其经办好百日之事。
主人既着丧服,同约乡邻都要相继前往,身穿素襥头、素襕衫、素带(均以白色新织纱绢为材料做成),备齐酒果食物前往祭奠(死者为年龄相近以上,行礼拜而祭奠,以下则祭奠而不礼拜若主人不穿丧服,则亦不穿丧服主人不哭,则亦不哭。
如情深义重,虽主人不换服也不哭,亦要换服而哭丧礼所用钱帛,由众人议定其数,依照庆礼)至埋葬时,又要相继赠送助葬财物(如车马束帛之类),待出发牵引时素服而送(赗如同赙礼一样,或为以酒食犒劳其役夫,以及为之干事者)。
还有死后哭泣及过周年,吊丧均着平常服饰凡是有丧事家,不可置办酒食衣服招待吊丧宾客,吊丧宾客亦不可接受凡是闻知丧事,或因路远不能亲往,则应派遣使者前去祭奠,就在外面穿上吊丧衣服,一拜再拜,哭而送别(唯至要亲戚与笃诚朋友为是)。
但过周年,则为不可若情深义重,则到坟前哭墓以上礼俗相交之事,由值月主管有约定时日,在为期之日,当作为召集人,督促违约与怠慢者凡不能如约而至者,则告知约正,出面诘问,且要书记入籍患难相恤患难之事分七类一曰水火之灾(小则派人施救,大则亲往救急,多率人解救,且给予慰问)。
二曰盗贼抢劫(临近者可同心协力围捕,有能力者可为之告于官府,若其家贫则为之援助拿出募赏资金)三曰感染疾病(小则遣人慰问,大则为之访医求药,贫则资助其疗养疾病花费)四曰死亡丧葬(缺少人力则帮助其干事办理,财力不足则赠送钱物或借贷)。
五曰幼失父母(失去父母之无依无靠者,若能生活自给,则为之统筹安排,考核其外出与否,或报告官府,或择人教育,以及为其求婚结姻凡贫困者,应协力救济,不令其流离失所若遭受侵害欺侮,众人应合力为之经办处理若年龄稍长而生活放任,不够检点,亦须防范监察,予以约束,不能令其陷于不义)。
六曰遭遇诬枉(有被人诬谤冤枉,过恶不能自己伸张,其情势可以告于官府者,则为之代言有方法谋略可以救急解难,则为之排解若其家因此而流离失所,众人可共同以财物救济)七曰贫困少财(有安于贫困、乐守本分,而生计大有不足者,众人可以财物周济,或者为其借贷置产,以后按年逐月偿还)。
以上患难相恤之事,凡有应当救难怃恤者,其家可告于约正若事急则由相近之同约者代为报告约正再命值月普遍告知,且为之召集同约乡邻救助,并督促执行凡是同约乡邻,财物、器用、车马、人仆皆有,却不相互借用若属不急用之物,以及出借有所妨事,则不必出借。
而可借却不借,以及逾期不还、损坏所借之物,则按犯约之过论处,书记于籍邻里或有缓急之事,虽非同约而先闻知,亦应当救助或无法救助,则告诉同约乡邻,众人合谋救急若有能如此者,则亦书记其善于籍,以告示乡人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瘴疠(瘴疠什么意思)一篇读懂
中国中医理论认为,瘴气多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因为山中多为湿热,蚊虫较多,不适应当地气候的人多半会感染疟疾。…
-
鳎目(鳎目鱼)太疯狂了
02:04作为全国重点渔港,芦潮港素来以出产各种鱼类而闻名板娘鱼学名舌鳎,也叫鳎目鱼、龙利鱼虽然长相不好,但身价不菲,在渤海沿…
- 鳎目(鳎目鱼)难以置信
- 空明(空明什么意思)难以置信
- 处子(处子近义词)燃爆了
- 惟妙惟肖的拼音(惟妙惟肖的拼音和意思)学到了
- 易货贸易(易货贸易合法吗)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