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最初的梦想 歌词(爱你仍是我最初的梦想歌词)学会了吗

小学时老师让大家写作文,班上的同学们志气不小,要么想当科学家,要么想当富豪,还有的想当国家主席,总之,越伟大越不现实的越受人推崇。

最初的梦想 歌词(爱你仍是我最初的梦想歌词)学会了吗

 

人人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小学时老师让大家写作文,班上的同学们志气不小,要么想当科学家,要么想当富豪,还有的想当国家主席,总之,越伟大越不现实的越受人推崇当然,也有部分想当老师的,那是常受老师们的煽动,半数是奉承老师,半数是心里真觉得人民教师很伟大——实际上似乎也确实如此。

我当初过分无知和过分爱幻想,梦想时常更换,这次写想当科学家,下一次就改成了音乐家,或者文学家,等等,虽说看起来可笑,不过那时真的是一本正经地而作文纷纷交上去之后,老师阅毕,评出优良中差,挑出几篇特别难以实现甚至本世纪内任何人都无法实现的,让写作该文的同学当堂朗读,声情并茂,之后特别赞赏,夸该同学有志气,让大家都跟着学。

于是再以后的作文,凡涉及梦想的,大家都尽量写得更离谱了那时老师常鼓励 :“你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并列举出几个名人成名的励志故事巩固大家的信心,尤其是某几个故事中主人公经历生死考验从不服输最终取得辉煌的,感动得大伙儿短时间内拼命刻苦。

而老师确实不易,一个故事让大家刻苦一小段时间后,他必须再宣传一个更励志的方才能重新鼓起同学们的斗志,一次次循环,到最后,几乎连《鲁滨孙漂流记》那样的故事都只能算次等的了,可老师仍能源源不断地说出一个接一个的伟大故事。

于是,孩子幼小的心灵就这么在伟大理想的拥护下,一步步成长然而,成长过后再仔细回想,那时的自己,是十分幼稚的专家们说:“孩子的天性不要扼杀”这种观点的确没错,但认真分析一下就能发现,孩子们的天性,很多时候不是被扼杀了,而是被牵引着往更极端的方向去发展。

因为他们涉世不深,爱幻想,所以便被鼓励着用那狭窄的世界观,去任意幻想,甚至幻想不到的,还被大人们帮助着幻想这一点,我便不觉得有多好了教育者常爱举这么个例子:画个圈,问幼儿园小孩这是啥?回答是鸡蛋,是月亮,是球都行,就是不能说这是零,否则说这孩子没孩子应有的天真。

可是,这孩子何尝不知道鸡蛋、月亮的形状?他只不过是比别的孩子多知道了一点应该知道的,规范了一下对事物的认识而已这跟拿个地球仪放你面前问你这是什么你说这是地球人家偏就说你错了,你反问这不是地球还是月亮?太阳?于是人家郑重地告诉你这是地球仪,并声称你不知道这是地球仪只知道这是地球。

难道你会真以为这么点无聊的测试会表明你的智商有问题?所以说,那些幼稚到去问小孩那么幼稚的问题从而得出那么幼稚的结论的大人,他们实际上比那些幼稚的小孩更幼稚小孩子要拥有那么多想象力干什么?小孩子为什么就要越傻越天真更好?当人一开始大脑纯粹在童话世界里遨游,但随着长大他就必须一点点退出这个世界,回到现实中时。

这就像是一场十分完美的梦渐渐苏醒一样——做过梦的都知道,噩梦苏醒后的后怕与美梦苏醒后的失落感觉上是不一样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教育的引领,人的成长就是先让你建立一个极伟大的梦想,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让这个梦想从最理想达到最现实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这个梦想从一开始就被鼓励着要伟大,要成功,但终究这个梦要破碎偶尔有成功的,则是因为这个梦一开始并没有像被鼓励中所要求的那么伟大梦想越大,破碎越剧烈,心中的落差就会越大坚持最初的梦想,因而只会让自己因大脑中世界的变迁而渐渐悲观,只会让自己发现梦想的实现更加困难。

好多自以为很有毅力的人,坚持最初的梦想,并取得了自认为很成功的成功,结果一看同行,好多当初没有多刻苦的,似乎也成功了除了缺心眼的,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风雨过后出现彩虹的机率很小,更何况,白天开始的,多半在夜里才停息,夜里开始的,多半期待的是光明,而非彩虹。

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只愿梦醒者珍重,梦将醒者镇定,还深陷梦中者,小心谨慎,梦刚开始者,勿太自信——2014年11月13日《给我点阳光灿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