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女娲补天的故事(女娲补天的故事出自哪里)奔走相告

作者:南山空同(关注本头条号可浏览之前的故事)中国古代神话的故事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女娲补天和造人,然而这两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并非子虚乌有。

女娲补天的故事(女娲补天的故事出自哪里)奔走相告

 

作者:南山空同(关注本头条号可浏览之前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的故事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女娲补天和造人,然而这两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并非子虚乌有女娲,凤姓氏族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8800年左右,她生活之时,中国人用的是太阳历,那时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十个月,每个月分为36天,一年合计360天。

只要稍微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这个历法是有问题的,每年比实际少了五天太阳历,本来是伏羲用来测四时变化的,当时他将石柱立于地上,观察日影,有一日表影最长,将此日定为冬至;有一日表影最短,则定为夏至冬至与夏至日确定后,夏至到冬至中分,则为秋风,冬至到夏至的中分,则为春分。

此为四节,为北南东西四方,再加中间,为五最早的太阳历是五时,一个时长为72天,因这一计算周期太长,他们就采取一个办法,按阴阳的原则对应一下,一年就变成了10个天干(月),这是最古老的太阳历一年是10天干(月)。

因是观察太阳而来,所以叫太阳历,十天干便出自于太阳历但这个历法是有问题的,用的时间越长,误差便越大,在他们认为是冬天的时候,天已经变得暖和了,在他们认为还没到汛期,放心地到渭河边上打猎的时候,洪水的到来淹死了很多人。

更多的人觉得肯定问题出在了天地失序的问题上,女娲决定重修四时(春、夏、秋、冬)、重定四极(东南西北),他们发现了更巧妙、更不容易错的方法,那就是在寒暑易节的过程中,观测月亮。

他们发现每一次寒暑易节,月亮会出现十二次,这十二次的天数加起来,是365天那个时候还没有小数的概念,大家就想了一个办法,五天单独的列出来,作为年和年之间的过渡,因此,管初一到初五的那五天,叫过年因是以观测月亮得来的历法,所以叫太阴历,一年十二个月,另有5天作为过年,从而产生了十二地支。

女娲为了测四时,定四极,她在山顶上按照伏羲的身高立了一个表(石柱子),这个有七尺高(1.61米)(今天为什么是堂堂七尺男儿,就是按照伏羲身高来算的,当时伏羲真正身高是1.61米)女娲重新修定好四节方位后,为了更好分辨,在象征伏羲的柱子旁边,又立了四个柱子,分别代表东南西北。

并用五种不同颜色的土,铺在地上,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五色土当时立的四个柱子,都是石质的,为了方便区分,便用不同色彩的土,在柱子上安放了人形的头,像征着其他的人让大家一下子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都能认出来这是东南西北。

女娲把每个方位用不同色彩的土来表示,被后世说成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将立四根石柱说成是断螯足以立四极(立四极其实就是四个季节)这个故事发生以后,一直是口口相传有人传女娲定了四极,后世就想成了天尽头,天塌了,她拿四根柱子把天给顶起来,于是出现了断螯足以定四极。

还有一种说法,说女娲在山顶安了一个可以通天的梯子,可以到达天上其实那个梯子叫齐天表木表木在古代指计量用的石柱,叫齐天表木,是指此物能够于感应上天时间变化,与其同步因以上事件,便产生了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等故事。

后来,古书上有关女娲补天的故事记载是这样的:“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上文说到,天柱子断了,可是这个天柱如何会断?古人在另外一个故事里找到了灵感,这个故事就是共工怒撞不周山其实共工怒撞不周山真正的源头是,女娲当时补完天之后,为了让各地都能够感受到天时,用来方便计时,她就在几座山上立了齐天表木,其中一个地点在炎帝部落的祖地。

后来共工争神于轩辕氏族,一气之下,说:要这个(齐天表木)还干什么?我都当不了王,还干什么用!便直接把祖地不周山上的齐天表木推倒而废了后来有了新的传说——共工怒撞不周山共工撞倒的不是不周山,而是齐天表木上带头像的部分。

他撞的目的,是想告诉世人我对这件事情不认可,我不干了。共工怒撞不周山的故事,后人按在女娲补天上了,先是他撞山,然后才是女娲补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