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赵普翻译(赵普翻译注释大全)学到了吗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赵普翻译(赵普翻译注释大全)学到了吗

 

《三字经》精选篇目及解析 带拼音、含解析、附典故《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 》、《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一)人 之 初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人之初,性本善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性 相 近, 习 相 远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性乃 迁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教之 道, 贵 以 专【注释】①初:开始,这里指人刚出生的时候②性:指人的本性③相近:相差不远,差不多的意思④习:学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特性:⑤苟:假如。

⑥教:训导、教诲⑦迁:改变,变迁,这里是指变坏⑧道:方法⑨专:专心【译文】人刚刚生下来的时候,个个都有善良的天性小时候,这种天性大家都差不多但是长大后,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习性就会有所不同做父母的如果不重视教育,孩子善良的天性就会改变。

教育孩子远比抚养孩子艰难,重要的是专注、持久,毫不放松(二)昔 孟 母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昔 孟 母, 择 邻 处,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子 不 学, 断 机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窦 燕 山,有 义 方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教 五 子, 名 俱 扬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养 不 教, 父 之 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教 不 严, 师 之 惰【注释】①孟母:孟子的母亲②择:选择③处:居住④机杼:机,织机;杼,梭子⑤窦燕山:指五代末年的窦禹钧,因他住在燕山附近,声名远扬,人们就称他为窦燕山。

⑥义方:教养孩子的好方法⑦严:严格⑧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译文】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能有一个好的环境,不厌其烦,三次搬家,最后终于选择了一家私塾为邻居有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以此告诫儿子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五代时,有个叫窦禹钧的人,教育子女有一套很好的方法他总是一身作则,施以良好的身教他所教育的五个孩子也个个都以父亲为榜样,并学有所成,名扬天下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典故】1、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

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2、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子登科》《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

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三)子不学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子 不 学, 非 所 宜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幼 不 学,老 何 为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玉 不 琢, 不 成 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人 不 学, 不 知 义【注释】①子:这里指子女②宜:应当③何为:能干什么呢?④琢:雕刻和打磨玉石,使其成器物⑤义:义理【译文】年轻时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这样的话,等到老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做,又有何用呢?。

一块质地很好的玉石,如果不经过加工雕琢,就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玉器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理,没有办法让原来的优良天赋得以充分发挥【典故】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断机》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四)为 人 子wé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为 人 子, 方 少 时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亲 师 友, 习 礼 仪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香 九 龄, 能 温 席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孝 于 亲, 所 当 执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融 四 岁, 能 让 梨d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弟 于 长, 宜 先 知【注释】①为:作为②方:正当③香:黄香,东汉时的孝子④温习:温暖的枕席⑤执:实行,效仿⑤融:孔融,东汉时的文学家【译文】做儿女的,在年轻时就应当亲近、尊敬老师和友人,学习人和人之间交往的礼节。

汉朝人黄香才九岁,就知道用自己的身子去温暖父亲的枕席,让父亲能睡个好觉孝敬自己的双亲,这是每个子女都应当做到的汉朝人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育培养【典故】

1、香九龄,能温席——《黄香温席》"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

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2、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孔融让梨》"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这是个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故事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

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

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五)首 孝 悌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首 孝 悌, 次 见 闻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知 某 数,识 某 文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一 而 十, 十 而 百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百 而 千, 千 而 万【注释】①首:首先,首要②首孝悌:孝顺父母;悌:尊敬兄长。

③见闻:见到和听到的事④识:认识,懂得⑤文:文理⑥而:连词,到【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扩展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见闻,学会术数,懂得文理古人造"一"字,表示天地、阴阳的分界,是数学的开始。

"十"字是数字的终结,一横一竖,包含东、南、西、北四方的意思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这些基本的数字不可以不知道(六)曰 春 夏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曰 春 夏, 曰 秋 冬。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此 四 时, 运 不 穷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曰 南 北, 曰 西 东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此 四 方, 应 乎 中。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曰 水 火,木 金 土cǐ wǔ xing běn hū shù此 五 行, 本 乎 数【注释】①曰:说到,提到②运:循环,运行③不穷:没有停止的时候④南北、东西:指四方。

⑤应:对照,照应⑥中:中央⑦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⑧本:根源⑨数:自然之理【译文】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反复循环,永远也没有尽头南、北、西、东是空间的四个方位这四个方向对应存在,又都围绕着中央。

水、火、木、金、土叫做"五行"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由五行构成,五行既相克,又相生,这是由自然之理所决定(七)曰仁义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曰 仁 义, 礼 智 信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

此 五 常, 不 容 紊【注释】五常:五种不变的法则【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八)稻 粱 菽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

稻 粱 菽, 麦 黍 稷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此 六 谷, 人 所 食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马 牛 羊, 鸡 犬 豕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此 六 畜, 人 所 饲【注释】①食:食品②豕:猪【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九) 曰 喜 怒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曰 喜 怒, 曰 哀 惧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爱 恶 欲, 七 情 具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匏 土 革 ,木 石 金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丝 与 竹, 乃 八 音【注释】匏:.【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十) 高 曾 祖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高 曾 祖, 父 而 身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身 而 子, 子 而 孙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自 子 孙, 至 元 曾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乃 九 族, 人 之 伦【注释】自:从【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十一)父 子 恩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父 子 恩, 夫 妇 从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兄 则 友, 弟 则 恭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长 幼 序, 友 与 朋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君 则 敬, 臣 则 忠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此 十 义, 人 所 同【注释】①恩:恩情②从:夫对妇顺,妇对夫顺③友:友爱④恭:恭敬,指敬重的意思⑤序:次序⑥敬:敬重⑦同:共同遵守【译文】儿子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妻子要顺从自己的丈夫,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要恭敬。

长辈和晚辈之间要注意尊卑的次序,朋友之间要注意守信用、讲义气君主对臣子要敬重,臣子对君主要能负起责任,尽心尽力做事这十种大义,人们都应当共同遵守(十二)凡 训 蒙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

凡 训 蒙, 须 讲 究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òu详 训 诂, 明 句 读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为 学 者, 必 有 初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小 学 终, 至 四 书【注释】①训:教育、指导②蒙:小孩子刚开始读书识字叫蒙③训诂:对古树自居的解释④句读:指文章断句一句为句,半句为读⑤为学者:做学问的人⑥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译文】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必须讲究方法要仔细弄清字句的意思,文章中的哪一句话该停顿读书求学要循序渐进,选择教材要有好的开端先把朱熹编的《小学》读完,了解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再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书",学习儒家的经典理论。

(十三)论 语 者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论 语 者, 二 十 篇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群 弟 子, 记 善 言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孟 子 者, 七 篇 止。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讲 道 德, 说 仁 义【注释】①《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的记载孔子言论的书②群弟子:指孔子的学生们③善言:有留存价值的言论④《孟子》:由孟子和他的学生们共同编纂而成。

⑤止:通"只"【译文】《论语》这本书共二十篇孔子的各位弟子,如颜回、曾参等,记录了孔子以及孔子的弟子们的许多至理名言《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记录了孟轲的事迹和言论,中心都不离"仁义道德"这四个字(十四)作 中 庸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作 中 庸, 子 思 笔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ù yì中 不 偏, 庸 不 易zuò dà xué nǎi zēng zǐ作 大 学, 乃 曾 子。

zì xiū qí zhì píng zhì自 修 齐, 至 平 治【注释】①《中庸》:书名②子思:孔子的孙子③中:处事不偏不倚的意思④庸:永不变化的意思⑥《大学》:书名⑤曾子:也就是曾参【译文】《中庸》这本书的作者是子思。

书中讲的是公平、不偏不倚、永不改变的道理写《大学》的人名叫曾参,他是孔子的门生,以"孝"著称《大学》这本是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整套学以致用的理论,是儒家的重要典籍(十五)孝 经 通xiào jīng tōng sì shū shú

孝 经 通, 四 书 熟rú liù jīng shǐ kě dú如 六 经, 始 可 读shī shū yì lǐ chūn qiū诗 书 易, 礼 春 秋hào liù jīng dāng jiǎng qiú。

号 六 经, 当 讲 求【注释】①《孝经》:书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②六经:《诗经》、《尚书》、《易经》、《乐经》、《礼记》和《春秋》合称"六经"③讲求:仔细理解【译文】《孝经》共十八章,是孔子的弟子根据有关"孝"的言论加以发挥而写成的,内容是阐发"孝道"。

"孝"是做人的根本,不能行"孝",便更谈不上其他学问所以,读熟了"四书",要再读通《孝经》,这以后才可以开始读"六经"《诗经》、《尚书》、《易经》、《乐经》、《礼记》、《春秋》,合称为"六经"求学的人一定要仔细理解,潜心研究。

(十六)我 周 公wǒ zhōu gōng zuò zhōu lǐ我 周 公 , 作 周 礼zhù liù guān cún zhì tǐ著 六 官, 存 治 体dà xiǎo dài zhù lǐ jì。

大 小 戴, 注 礼 记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述 圣 言, 礼 乐 备【注释】①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姬旦,西周著名的政治家②六官:周代的管制,分天官、地官、春官、下官、秋官和东官六个部分。

③大小戴:指汉代的儒家学者戴德、戴圣④备:完善无缺【译文】相传周公作《周礼》,六篇文章是《天官冢宰》(吏部)、《地官司徒》(户部)、《下官司马》(兵部)、《秋官司寇》(刑部)、《冬官司空》(工部),总称"六官",给后人留下了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载。

西汉的大戴和小戴曾分别注释《礼记》大戴删订《礼记》为八十五篇,书已失传;小戴删订《礼记》为四十六篇,也就是现在所传的《礼记》,讲述的全是圣人孔子的言论,还收录《乐记》一篇,"礼""乐"完善无缺(十七)昔仲尼

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昔 仲 尼, 师 项 橐gǔ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古 圣 贤, 尚 勤 学zhào zhōng līng dú lǔ lún。

赵 中 令, 读 鲁 论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彼 既 仕, 学 且 勤【注释】①昔:以前②仲尼:即孔子③师:以之为师④项橐:鲁国的神通⑤赵中令:指的是北宋大臣赵普,中令是宋朝官名⑥《鲁伦》:西汉初年,由鲁国人所传的《论语》,后代通行的《论语》即是根据这个本子编定的。

⑦彼:他,这里指赵中令⑧既仕:已经做官【译文】古时候的孔子,曾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古代圣贤尚且如此勤奋求学,何况我们这些平常人北宋大臣赵普喜欢读《论语》那是赵普已经做了大官,但学习仍然这样勤奋【典故】项橐三难孔子

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尝闻莒国之东南海边有纪障城,周围百姓淳厚且皆博学一日孔子与弟子计议东游,博其民情,悟其智慧待数乘车马风尘仆仆来到今碑廓地境,但见山川秀丽,地坦禾丰,这纪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

孔子尽兴观赏正当与弟子纵兴谈笑,策马东行,见前边大道上几个戏耍的玩童躲于路边,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此童正是项橐子路见状,停车呵斥,但项橐还是不动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是为何意?"项橐见老者出言不逊,心生不快,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

"孔子道:"城在何处?""筑于足下"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车马军兵""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又待如何?""城固门关,焉能过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连小儿都如此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详察。

于是孔子问道:"却又如何?""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无言以对,随绕"城"而过孔子与弟子受此戏弄,怏怏不快见路边一农夫锄地,子路便蓄意戏问道:"农家做何?"农夫答道:"锄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答道:"我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先生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子路哑然。

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便下车细察"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道:"不可戏我""童叟无欺"孔子接着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稍一顿,项橐问:"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无对,依适才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来沐浴。

"孔子道:"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无沉""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语塞。

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后来便有了"项橐三难孔夫子"、"昔仲尼,师项橐"的传说,"君子之约、童叟无欺"等词语均出于此后世尊孔子为圣人,这小项橐也便因之被尊为"圣公"。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项橐三难孔子 的故事(十八)披 蒲 编pī pú biān xuē zhú jiǎn披 蒲 编, 削 竹 简bǐ wú shū qiě zhī miǎn彼 无 书, 且 知 勉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头 悬 梁, 锥 刺 股bǐ bù jiào zì qín kǔ彼 不 教, 自 勤 苦【注释】披:披开 ② 蒲:草名,又叫草蒲,蒲编用蒲草做的书,传说汉代路温舒,年幼时无钱买书,用蒲草做成书页,向人借来《尚书》抄了读。

③竹简:用竹削成蒲片,在竹简上写字,传说汉代公孙弘,在竹林中放猪时,把青竹削成竹片向人借来《春秋》抄了读【译文】西汉人路温舒,用蒲草编成"简",抄书学习公孙弘用竹子当做简他们无钱买书,但依然知道勤勉努力。

汉代人孙敬为防读书打瞌睡,就把头发吊在屋梁上战国时的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让自己清醒他们并没有被谁督促、教训,却能自觉地勤奋刻苦【典故】1、头悬梁——《孙敬悬发》"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

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

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2、锥刺股——《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十九)如 囊 萤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

如 囊 萤, 如 映 雪jiā suī pín xué bù chuò家 虽 贫, 学 不 辍rú fù xīn rú guà jiǎo如 负 薪, 如 挂 角shēn suī láo yóu kǔ zhuó。

身 虽 劳, 犹 苦 卓【注释】①囊萤:袋子中的萤火虫②映雪:是指雪地反映出的亮光③辍:中断、停止④负薪:背着木柴⑤挂角:将书本挂在牛角上⑥苦卓:刻苦自立【译文】像晋代的车胤,把萤火虫捉来放在一只薄沙袋里,靠微弱的荧光照明来学习;又像晋代人孙康,用反射的雪光照明来读书。

他们虽然家境贫困,但却从来不因为条件差就停止学习像西汉人朱买臣,一边背着柴,一边念着书;又像隋代李密,边放牛,边读书尽管他们很劳累,但仍然刻苦学习【典故】1、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2、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后来终于得到重用,当上了会稽太守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二十)苏 老 泉sū lǎo quán èr shí qī苏 老 泉, 二 十 七shǐ fā fèn dú shū jí。

始 发 愤 ,读 书 籍bǐ jì lǎo yóu huǐ chí彼 既 老, 犹 悔 迟ěr xiǎo shēng yí zǎo sī,尔 小 生 , 宜 早 思【注释】①苏老泉: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州人。

②既:已经③犹:尚且④尔:你,你们⑤小生:小孩子⑥宜:应该【译文】宋朝的苏洵知道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发愤读书,后来成为了有名的文学家苏洵年纪大了,尚且后悔学得太迟你们这些小孩子,应当趁早努力读书,用心思考问题。

【典故】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佑集》十五卷。

(二十一)蚕 吐 丝cán tǔ sī fēng niàng mì蚕 吐 丝, 蜂 酿 蜜rén bù xué bù rú wù人 不 学, 不 如 物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

幼 而 学, 壮 而 行shàng zhì jūn xià zé mín上 致 君 下 泽 民【注释】①吐丝:指蚕吐丝做茧②酿:蜜蜂做蜜③不如:比不上④物:东西,这里指动物【译文】蚕能吐丝供人纺绸,蜂能酿蜜供人食用。

人如果不学习,就连这些动物都不如了小的时候刻苦学习,长大以后才能有所作为,对上要尽力辅佐君王,对下要造福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