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膝盖上钉掌(膝盖钉掌离题太远意思)快来看

【答案】比喻 谐音 喻意歇后语 谐音歇后语。【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253.【答案】好大的掸 冻了心 离蹄太远 一青二白 假睛

膝盖上钉掌(膝盖钉掌离题太远意思)快来看

 

《现代汉语》1.歇后语常使用( )和( )两种修辞手法,据此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 ),一是( )【答案】比喻 谐音 喻意歇后语 谐音歇后语【解析】歇后语常使用比喻和谐音两种修辞手法,据此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喻意歇后语,一是谐音歇后语。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253.2. 完成以下歇后语:飞蛾扑火——( )大路上的电杆——( )快刀切豆腐——( )石碑上钉钉子——( )【答案】自取灭亡 靠边站 两面光 硬碰硬【解析】

大海里捞针——无处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义,例如: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木头眼镜——看不透(不能彻底了解)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两边讨好)石碑上钉钉子——硬碰硬(以强硬态度对付强硬态度)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253-254.3. 完成以下歇后语:旗杆顶上绑鸡毛——( )腊月里的萝卜——( )膝盖上钉掌——( )小葱拌豆腐——( )下雨出太阳——( )上鞋不用锥子——( )

孔夫子搬家——( )【答案】好大的掸 冻了心 离蹄太远 一青二白 假睛 针好 尽是书【解析】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掸”与“胆”同音,下同)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膝盖上钉掌——离蹄(题)太远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下雨出太阳——假睛(情)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254.4.社会不断地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 )。

【答案】新词【解析】社会不断地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词【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255.5.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 )发展趋势的要求,有些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节形式,为语言增加了( )。

【答案】双音化 新词【解析】此外,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双音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有些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节形式,也为语言增加了新词【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255.《文化要略》

1.基督教因信仰( )而得名【答案】耶稣基督【解析】基督教因信仰耶稣基督而得名【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57.2. 据基督教教义称,基督教是由( )和他的门徒在今( )、( )地区创立的【答案】耶稣基督 巴勒斯坦 以色列

【解析】据基督教教义称,基督教是由耶稣基督和他的门徒在今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区创立的;说耶稣于罗马帝国奥古斯都时代出生在犹太伯利恒一个木匠的家庭里,是他母亲玛利亚因圣灵降孕而生,13岁起开始宣传上帝的福音,并招收了12个门徒,其中有渔夫、农民、穷人和政府的官吏等。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57-158.3.耶稣最后被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 )判处死刑,钉上十字架,但不久又复活,而后升天,以后将再次降临人世,对世界进行审判,以建立“( )”【答案】彼拉多 千年王国。

【解析】在耶稣的身上有许多神迹,他能使盲人复明,死人复活;以五个饼子、两条鱼分给五千人食用,等等他的说教得到了许多群众的信仰,但也遭到犹太教祭司和罗马统治者的反对,最后被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判处死刑,钉上十字架,但不久又复活,而后升天,以后将再次降临人世,对世界进行审判,以建立“千年王国”。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58.4.313年,罗马帝国的军事统治者( )颁布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肯定了基督和圣父的同体信仰,加强了教会和主教的权力380年,罗马皇帝( )干脆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答案】君士坦丁大帝 狄奥多西【解析】313年,罗马帝国的军事统治者君士坦丁大帝颁布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肯定了基督和圣父(天主)的同体信仰,加强了教会和主教的权力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干脆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58.5.基督教同其他宗教一样,在它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西部的( )和东部的( )两个中心【答案】罗马 君士坦丁堡【解析】但是,基督教同其他宗教一样,在它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西部的罗马和东部的君士坦丁堡两个中心。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58.《对外汉语教学引论》1.跨文化交际中尽管存在着不同文化的巨大差异,但交际双方为了使信息传递顺利进行并实现交际目的,在交际过程中往往出现相互接近和( )趋向【答案】求同

【解析】跨文化交际中尽管存在着不同文化的巨大差异,但交际双方为了使信息传递顺利进行并实现交际目的,在交际过程中往往出现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23.2.在文化适应的挫折阶段,有的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不接触当地人和当地文化;有的对当地文化产生敌意,甚至发泄不满、采取不理智的行动;有的因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离开这一文化环境,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些表现叫“( )”,也叫“( )”【答案】文化震荡症 文化休克【解析】挫折阶段新鲜的感觉过去,开始觉得衣食住行处处不习惯,人地生疏,语言隔阂,产生迷惑、沮丧、孤独、失落和烦恼、焦虑、悲伤、思乡的情绪于是,有的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不接触当地人和当地文化;有的对当地文化产生敌意,甚至发泄不满、采取不理智的行动;有的因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离开这一文化环境,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些表现叫“文化震荡症”,也叫“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2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