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龚自珍(龚自珍简介资料)居然可以这样

文/徐永超他,和魏源、林则徐是好友,当举世昏睡之时,他是为数不多清醒地看到末世即将来临的智者。康有为推许他的散文"清朝第一"

龚自珍(龚自珍简介资料)居然可以这样

 

文/徐永超他,和魏源、林则徐是好友,当举世昏睡之时,他是为数不多清醒地看到末世即将来临的智者康有为推许他的散文"清朝第一"梁启超读到他的文字,如受电击,写道:晚清思想之解放,确与有功焉"南社"柳亚子称他的诗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就连胡适也赞扬他"但开风气不为师"他,就是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晚清思想家、文学家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簪缨文史之家其外公段玉裁是著名的学问家,他深深地影响了少年龚自珍外祖父曾教诲他:"努力成为名臣,为名儒,勿为名士。

"母亲不仅精通诗文,在教学孩子上也很有一套,是龚自珍的启蒙老师龚家家族,同样是六世为官的仕宦之家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加持,再加上他本人聪慧好学,他积累了深厚的学养、才识一次,在读到王安石的《上神宗书》后,少年龚自珍激动不已,立下宏愿,总有一天,自己要成为王安石那样的千古名臣。

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才识俱佳的龚自珍,科考之路却是充满了艰辛坎坷1813年,嘉庆十八年,龚自珍从父亲任职的徽州府赶到北京参加乡试,不幸落第这是他第一次落第此后十几年光景,他将最好的年华,浪掷在科考路上、考场中。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文章写得再好,能挽救万民苍生于水火吗?我真正渴望的是当一个匡扶社稷的名臣!为了心中的名臣梦,他一次次满怀期望上路,一次次地失望离开,但他依旧咬着牙考,锲而不舍地考,终于,38岁的龚自珍进士及第了。

满心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了,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巴掌本来,以他的才学,完全可以进翰林院然而主管官员却以他的字太难看为由,不让龚自珍进翰林院,这让他一时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他的理想是成为变法的王安石,但现实却让他窝在礼部里做一个小小主事面对官卑职小的个人处境,他没有放弃理想,他屡屡指斥时弊,多次提出改革建议,但文恬武嬉的朝廷大员对此却置若罔闻他们将龚自珍视为一个好大言空谈、不切实际的书生,一个不会来事也不懂事刺儿头,加以排挤,龚自珍的仕进之路,愈发崎岖。

手中无权的龚自珍只得著书立说来消解心中块垒"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皆为稻粱谋"因为害怕文字狱,不少学者精于训诂考据,但对社会现实关注不够所以造成学术脱离实际的情况龚自珍独树一帜,不但提倡经世致用,"治天地东西南北之学"。

还身体力行,研究领域涉及算学、地理学、兵学、经学、方言、水利、农学等但他最有价值的却是政论

在当时,清朝的国势已日暮西山但统治阶层依旧沉迷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愿醒来面对"每个人敢咳嗽"的现实,他反对君主独断专行,主张广开言路;他批判拘泥祖宗之法的庸惰之臣,倡议改革;他还曾提出移民西北屯垦,并要在新疆设省; "古今雄伟非常之端,往往创于书生忧患之所得。

龚氏自珍议西域置行省于道光朝,而卒大设施于今日"在他死后数十年,这一设想最终被清政采纳,可见他的先见之明龚自珍一身才华,却始终学不会溜须拍马48岁时,因为谏言惹怒了上司,被扣了一年的薪俸加上叔父做了他的上司,按规矩,他必须回避。

早就对官场失望的龚自珍趁机递上一纸辞呈,踏上了南下回乡之路龚自珍本来就精于诗词,再加上路途中思绪万千,竟写下了 315首诗。由于这一年是乙亥年,故而命名为《乙亥杂诗》。

路过镇江时候,当地人正在做求雨的法事,道士们请他写一首献给天神的祝词龚自珍当即挥毫泼墨,写下了第二百二十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路过扬州的时候,与好友魏源相见,他正在创作《海国图志》。

这部书在它的祖国不受重视,却在日本备受追捧1841年,龚自珍在江苏丹阳书院,给学生们讲学。不到半月就暴病身亡,终年50岁。他身后,是中国近代百年的沉沦与屈辱,是中华民族千年未有的大变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