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意思)居然可以这样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我是去年踏入教师行业的“教育小白”从教一年后,愈发觉得原有的知识和大学习得的教育理念难以支撑每一节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课堂,课后常常觉得疲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意思)居然可以这样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我是去年踏入教师行业的“教育小白”从教一年后,愈发觉得原有的知识和大学习得的教育理念难以支撑每一节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课堂,课后常常觉得疲累无比于是,我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去翻阅一些教育学专著,比如《中国古代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直到在《中国古代教育史》里领略了《大学》这些战国后期教育论著的魅力,这颗上下求索的心才暂时得以安置。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对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做了完整而明确的概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为学、为人和为政有极大的影响。

为了实现“三纲领”,《大学》提出了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些儒家经典话语穿越了两千多年,在今天的中国“教育小白”读来,依然鲜活且铿锵有力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大时代,作为一位新教师和两个小学学龄孩子的妈妈,多么幸运遇见了它。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容和过程,“齐家,治国,平天下”乃“修身”的目的说到“格物”,我想起今年暑假刚看过的一部纪录片《王阳明》,片中讲王阳明听闻朱熹说“一草一木都有个理在,只要把天地万物的理都给格出,就能得到真知,得到的真知越多,离圣人就越近”,于是王阳明来到后院,对着一株竹子开始盯着看,一盯就是七天,希望格出竹子的理来。

说到我的“格物”史,我是2008年毕业的,“格物致知”的初心在大学里汲取了四年的心理学知识相关的养分而对于同属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邻居专业”教育学,知之甚少直到当了教师后,为补短板,经常主动翻阅教育学资料寻求解惑和能量补给,同事夸我好学,我却笑对:“其实我只是太‘贪心’啦。

”我“贪”,“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人智慧;我“贪”,“贪”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大家风范;我“贪”,“贪”古往今来文人武将们的天地豪情……由于“贪得无厌”,我常常自诩为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后来得知,世人评价韩非子为极端的利己主义者,然而他的另一面,却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者。

我心亦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孜孜不倦地“格物”“修身”,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一种输出性极强的工作,如果我们停止“格物”的步伐,该拿什么传授给成长在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大时代下的年轻一代呢?如果我们停止“修身”,又当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中自处?更别说“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了。

我想,面对将来几十年的教育生涯,我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支点,挑战一切扑面而来的难题,应对层出不穷的疑惑漫漫教育岁月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将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最有力的伙伴(作者系南安市罗英小学教师)。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