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白求恩大夫资料(白求恩大夫资料补充)速看

有人会说,白求恩大夫是在1939年去世的,而雷锋同志则是在1940年才出生的,这两个人压根就没有见过面,怎么还会有深厚渊源呢?

白求恩大夫资料(白求恩大夫资料补充)速看

 

白求恩大夫,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作为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放弃优越的生活后来到了中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全部而很少人知道,他和雷锋之间,有着一段相当深厚的渊源有人会说,白求恩大夫是在1939年去世的,而雷锋同志则是在1940年才出生的,这两个人压根就没有见过面,怎么还会有深厚渊源呢?。

接下来,我们详细来说。

1935年11月,已经担任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顾问的白求恩,正式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入党之后,白求恩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带着崇高的理想,他在次年参加了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斗在战斗中,他的思想,再次得到了淬炼。

而在战场上,他结识了一位来自中国的朋友,这位朋友,正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思想家、教育家陶知行先生陶知行先生当时担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一职,为抗日救亡四处奔走呼吁,而这一次,他正是受了救国会的委托,来到西方宣传抗日救国。

在陶先生与白求恩结识后,二人很快成了朋友陶先生向白求恩介绍了“七七事变”后中国的严峻形势,同时也介绍了自己以及救国会为抗日救国所做的努力一番交谈后,白求恩触动极大,他向陶先生表示,他要去中国,去救助更多的人。

对此,陶先生十分感谢,但心里还是有点不相信,毕竟当时白求恩算是功成名就,生活优越,这么一个外国人,怎么会无缘无故去帮助中国人呢?但白求恩接下来的行动,让陶先生打消了这个疑虑在和陶先生分开后,白求恩随即就。

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提出报名,同时主动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赶赴中国几经辗转,在1938年的3月初,白求恩不远万里带着医疗队抵达延安在延安,白求恩受到了毛主席的热情接待,在此之后,他没有因为延安的条件差而退缩,反而是克服一切困难开展医疗工作。

关于白求恩大夫在中国的诸多事迹,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做赘述,我们单来说说他和雷锋之间的渊源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而这,就需要说到发生在1939年的河北涞源县摩天岭战斗在这场战斗中,白求恩作为大夫随军,而在救治我军战士过程中,从战场上又抬下来一位年纪只有16岁的小战士。

这位战士,当时左腿几乎被机枪打烂,由于伤势实在是严重,为了保住他的生命,医护人员决定为他进行截肢而白求恩大夫在看到后,阻止了截肢手术他实在不忍心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小战士,在这个年纪就失去了左腿,一旦如此,这名小战士的余生将会十分痛苦。

所以,白求恩就决定,他要亲自操刀,尽全力去保住这个小战士的左腿。手术进行了大约三个小时,在此期间,白求恩大夫完全是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之中,浑然不惧外面的炮声阵阵。

好在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手术进行的相当顺利,这名战士的左腿算是保住了而在手术做完之后,白求恩大夫对这名小战士说了一句话,“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要向前冲,绝不后退”这句话,被这名小战士记在了心底但不幸的是,白求恩大夫也正是在这场战斗期间,为救治伤员,左手手指不慎被手术刀割伤,继而导致了细菌感染。

仅仅半个多月后,白求恩大夫就由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最终在1939年11月12日凌晨,病逝于河北唐县黄石口村白求恩大夫牺牲了,但他留给那位小战士的话,却被传承了下来这名小战士,名字叫做余新元,在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身体基本恢复,随即,余新元回到了部队。

到了1941年,已经是晋察冀军区的一名副排长的余新元,接到了上级派下来的一个艰巨任务当年8月,日军调集7万人兵力,对我晋察冀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至当年的9月末,日军又派出约4千人对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实施“清剿”。

狼牙山地区,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第1军分区机关所在地,另外,附近涞源、易县、徐水、满城这四个县的党政机关,也驻扎在此地不仅如此,再加上当地群众,足有数万人为了保护党政机关以及群众,上级命令,由晋察冀第1军分区第一团7连的战士们掩护。

机关、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而余新元,便是7连的成员之一不仅是余新元所在的排,另外,我们耳熟能详的狼牙山五壮士,也是7连的成员之一,他们当时与余新元一样,都是为了能让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而想尽办法阻击敌人并且,余新元当时面临的战斗,与狼牙山五壮士同样惨烈。

为了给机关和群众转移争取时间,余新元与战士们用生命书写了什么叫做“绝不后退”,哪怕是中弹牺牲也在所不惜身边的战士一个一个倒下,余新元自己也被敌人击中,他始终没有后退一步余新元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当年白求恩大夫对自己讲过的话,那就是“要想前冲,绝不后退”。

幸运的是,余新元虽说胸口中弹,但并没有牺牲当时他受伤后滚下了山坡,被战友救了起来,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休养,最终康复,并且还在之后参加了锦州攻坚战、辽沈战役等多场战役而在这些战役中,余新元依旧发扬了“要向前冲,绝不后退”的精神。

比如在辽沈战役中,他的右腿被打的血肉模糊,但他不顾自己的伤势,依旧冲锋不止,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导致他在此战后失去了半个脚掌,不得不靠着假肢来行走至于其他伤处,更是比比皆是,这么多年下来,他仅是重伤就有七次。

正是由于这种“要向前冲,绝不后退”的精神,为余新元赢得了诸多荣誉,他先后荣立过2次小功、1次中功和2次大功,还被授予了“战斗模范”的光荣称号辽沈战役结束后,余新元留在了东北,到了新中国成立,他转到地方,担任辽阳市武装部政委一职。

而在1960年,他遇到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身高不足1米6,体重也只有不足90市斤,由于身高和体重不合格,导致他未能通过部队的体检但这个年轻人十分想参军入伍,他多方打听后,步行几十里地,找到了负责此项工作的余新元。

而这个年轻人,便是雷锋。

当时雷锋在见到余新元后,不顾步行几十里地的辛苦,向余新元表达了自己想要参军的迫切心情言语之间,极为真挚,令余新元大受感动于是,他就问雷锋,“你想当兵,家里人愿意吗?”谁知道刚问完,雷锋就哭了起来,这让余新元十分意外。

一番了解后,余新元才知道,雷锋的家人,早在解放前就相继悲惨过世,其中年仅5岁的弟弟,更是被饿死在了家中自此,雷锋成了一个孤儿在了解到雷锋的身世后,余新元打消了让雷锋回去的想法,而是开始想办法,去帮助雷锋,帮助他实现入伍参军的梦想。

为了能让这个品质优秀的年轻人入伍,余新元多次找到时任辽阳市兵役局第一政委、辽阳市市委书记的曹奇,向他详细讲述了雷锋的经历以及各方面情况,并重点说明,雷锋是一个优秀的好同志最终,曹奇书记被对雷锋的经历以及表现打动,他认为,“。

政治上的合格比身体上的合格更宝贵,可以考虑破格送他去当兵”就这样,在余新元的帮助下,雷锋于1960年的1月8日,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而雷锋在入伍后,对余新元曾交代给他的那句话,时刻铭记在心,即“要向前冲,绝不后退”。

带着这份理念和精神,雷锋一直冲在战斗第一线,不管是抗险救灾,还是各项工作,他都表现优异,成为了全军学习的典范而余新元的故事,到了这里还没有结束1976年,时任鞍山警备区副政委的余新元,在听说辽阳市劳动模范郭洪俊的儿子郭明义报名参军后,不顾伤病的身体,亲自去了解郭明义的德才表现。

在得知郭明义也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青年后,余新元十分高兴在郭明义如愿穿上军装,即将前往兵营之际,余新元亲自送他到了火车站,临行前,他再三叮嘱郭明义,“一定要当雷锋式的好战士”而郭明义,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余新元,他是一位合格的“雷锋传人”。

结语:从白求恩到余新元,再从余新元到雷锋和郭明义,那一句“要向前冲,绝不后退”的话语,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人而这,就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传承,也正是这句话,让几十年前为中国奉献了全部的白求恩大夫,与几十年后的雷锋有了跨越时空的渊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