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仗(牧牛仗材料)这都可以
我在农村时,见过很多老物件,有些是我非常熟识并经常使用的,它们曾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用具或劳动工具。
我在农村时,见过很多老物件,有些是我非常熟识并经常使用的,它们曾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用具或劳动工具现在,很多老物件已经离我们远去,有的已经成为古董,有的正在面临消亡,有的已经彻底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生活用具和先进的生产工具。
一种物件的诞生与发展,都有它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一种物件的衰落与消逝,也有它的理由和规律寻根问底,很多老物件是炎黄子孙发明创造的,它们蕴藏了老祖宗的勤劳和智慧,被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改造和完善,成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新中国诞生以来,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大进步,生产力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才几十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使炎黄子孙沿用数千年的许多老物件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说,人类在过去一百年间所取得的成就比过去十万年都要多強,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人瞩目,是绝无仅有的人间奇迹。
今天,在我们享受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成果莫大幸福的同时, 深深感受到伟大祖国日行千里的发展速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句伟人的名言,如今显得更加贴切,令我们感慨万千。
当年的老物件,它们分布在田野上、乡村中、院落里、居室内,多得举不胜举有的甚至是只见其物不知其名:比如大马车上装载的柴禾高得像小山一样,没有一套专用工具是无法捆牢它们的我只知道这套工具由一根长绳、一根短绳和一个铁滑轮,还有一根像大炮弹一样的锥形木桩、一根像牛鞅子一样的弯木、一根镐把一样的木棒组成,且拿起来也会使用,但它们的统称叫什么?它们各自的名字叫什么?我不知道,即使叫出个俗名,也很难让人听得明白。
我要写的,只是我仅有的记忆当中的一部分,我对它们相对了解且有些生活
那些老物件,承载了人们太多的苦辣酸甜,它们已经不是物件而是生灵,是一个个被岁月浸润了经脉和呼吸的生命它们向我们诉说着昨天、前天和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我跟一些老物件厮混了数十年,跟它们有深厚的情感,发生过很多的故事,梦见某一件,醒 来后细细回味,都能让我淌出泪水。
今天看不到它们了,感觉就是瞬间发生的事情,物件如斯……这是社会飞速进步的证据作为曾经影响人们生活的老物件,记忆的长河中流淌着它们的影子,人们不会忘记它们犁 杖犁杖又称木犁,是庄稼人用来翻地、打垄、播种及铲蹚的专用工具,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前,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犁杖分种犁、耲犁和蹚犁三种种犁较大较稳重,犁身长两米以上,犁铧较大,犁头由两或三块木材组成,它主要用于翻地和打垄耲犁和蹚犁只是犁铧不同,其它部位完全相同,装上窄小的犁铧就是耲犁,装上稍大些的犁铧并绑上草把子就是蹚犁,它较小较灵活,犁身在两米以内,犁头只用一根木料,分别用于播种和铲蹚。
犁杖的结构既简单又科学虽然犁身的多数原料和部件是木材,但有一个关键的部位必须是铸铁,还有一个重要的部位夹带了铁垫犁杖由犁头、犁辕、犁箭、犁梭、犁插、犁稍、拿手、扶手、犁底、犁铧、固铧橛及千斤等十数个部件组成。
它的牵引力是牛、马、驴、骡等牲畜,由一至两人驾驭并掌握据说世上很早的时候就有了犁杖,它是人类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期走向文明的标志犁杖的诞生应该首先具备采矿、冶炼、铸造、锻铁等技术,然后出现铁器,进而有了伐木和制造犁杖的工具,同时还伴有一个驯兽①的过程。
这些技术的形成和生产关系的链接,肯定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以铁器为例,我们的祖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铁器的,目前没有定论据资料介绍:考古发现人工冶炼的最早铁器属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多数属于不含碳的固态还原的块炼铁。
战国时期(公元前476),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及淬火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性能,为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据此分析,犁杖的诞生,应该是在那个时期,至今最少也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东北的犁杖是由关里平原地带传过来的,因为最早选用坚硬的枣木做犁辕,所以它原来的名字叫枣木犁。后来大家闯关东落户东北,找不到那么多枣木,于是就地取材,使用榆木、曲柳及柞木做犁辕,实用效果并不亚于枣木。
犁杖的制做,表面看是个极其简单、粗犷的活儿,但必须粗中有细,关键的地方差一点儿也不好使,表皮流金淌银也没有一把好使的犁杖,扶犁人得心应手,铲蹚时甚至可以放开手,跟在犁杖后面背手走;不好使的犁杖,再好的扶犁人也是无能为力,实在无法驾驭的,只能报废或另找高人维修或重新制做。
老家当年有个叫母世昌的老木匠,精通建房、瓦(造)车等木工技术,其中制做犁杖的技术令人叫绝老人家没有文化,不识字,只会写一种当地木匠专用的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②,用来记账、算账及跟同行合作时的笔录。
他制做出来的犁杖深受庄稼人喜欢,人们躺地时经常撒开手显摆,嘴里还要赞不绝口,心情非常舒畅母师傅做完的犁杖就摆在那里,甚至有同行人来现场观察他的制做过程,但极少有人得其要领在扶犁人不知情的前提下,把母师傅和他人同时制做的犁杖交付使用,扶犁人能选出好使的一副并认定是出自母师傅之手且从来不差。
我曾经琢磨过母师傅制做犁杖的手艺,研究结果是:犁杖好使与否的关键是线口和角度,只要线口垂直、角度合适,必定好使无疑,其它部位都属次要所谓线口,就是犁底跟犁头的线口,种犁必须四点成一线,蹚犁必须三点成一线;所谓角度,就是犁辕跟犁头、犁稍、犁箭和犁底的角度,一般以四十五度为宜。
在生产队上班时,我曾经跟母师傅一起、照猫画虎地制做过一副犁杖,扶犁人用后的评价是“头一次做,还行”听口气,远没有达到母师傅的制作水平犁辕的选材最为重要,除选用榆木、曲柳等坚韧木材外,还要选择带些自然弧度、不扭曲、无疤痕、无节骨的原木,干透后才能使用,否则做成的犁杖也会不断“犯病”甚至报废。
犁底的连接点最多,一般选择柔韧的柳木,最次也要老龄杨木,它顶端带着犁铧,上面插着犁稍和犁箭,还有上侧固定犁铧、两侧绑定分土草把的三根木橛,底层夹带耐磨铁垫
犁杖犁地的深度是可调的,只需拔动犁辕、犁梭之间的犁插即可达到理想的深度在蹚犁的犁箭和犁底的连接点绑定适当的草把,使犁铧翻起的土均匀地散落在垄帮上,可同时起到松土、压肥③和灭草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田地里播种,耲犁的后面紧跟掌控点葫芦的播种人,犁尾拉着收子④,形成一条龙的播种模式。
平地打垄或播种时,必须要有一个人在前面领着牲畜按规格走路;躺地时,只要牲畜听话好使,只要一个熟练的扶犁人即可上好的庄稼汉有副得心应手的犁杖,能在平展的田野里打出笔直的地垄,且是要多少条出多少条,行距几乎没有误差;能在起伏不平的山坳间随着坡形的变化、因地制宜地打出蜿蜒流畅的地垄,其中具备了储水和减灾⑤功能。
闲置犁杖的存放很重要,包括在野外耕作时遇到雨天,要设法避雨淋,停用时选择避雨、离地、干燥的地方存放,否则难免犁辕扭曲、犁底腐朽,致使犁杖破损甚至报废。
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曾说“……在我国实现机械化,也要分两步走在我国还不能大量生产拖拉机和汽油前,只能在合作化的基础上,大量推广半机械化的双轮双铧犁等新式畜力农具,使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初步改善”一九五八年,老家出现了轰动一时的双轮双铧犁并得以应用。
它设计有两个轮子,两个犁铧,工效比单犁提高了一倍多,且有耐腐蚀、不变形的优点后来,平原地带很快用上了拖拉机,随之又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钢铁铸造铧犁,不论是翻地还是铲蹚,效率提高数十倍现在,除一些偏远的山区仍在使用外,木犁时代虽然已经成为历史。
注① 驯服野生的牛、马、驴、骡注② 代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当地木匠大都使用这种数字注③ 将先前已撒在苗根旁的化肥压上土注④ “收子”是用于播种后封土的工具,前后、上下成“八”字形,用木板制做,由夹板和手柄组成。
注⑤ 垄随坡势可蓄水,既是遇到大暴雨垄被冲毁,坡地亦被雨水润泽;否则不仅垄上庄稼被毁,且坡地干旱依旧。
[作者简介]揣忠,1952年生, 绥中县前卫镇人1968年离开学校,曾务农、干木工、做临时工、当车间负责人,后来任林业财务会计、林场场长、果品经销经理、森防站长、社会保险机构负责人等职务业余爱好文艺、体育。
2013年在绥中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岗位退休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舒尔茨访华时间(舒尔茨访华时间为什么这么短)满满干货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朔尔茨访问中国,因为德国当前经济疲软, 一味的跟随美国,没法生存下去,特别是在俄乌战争影响之下,整个欧洲形势不容乐…
-
没有了你(没有了你太阳星星都多余是哪首歌的歌词)新鲜出炉
这首歌,是周杰伦18年前,写给歌迷的情书。这篇文章,是18年后,我写给【Jay文案】粉丝的一封情书。…
- 恐怖作文 吓死人(恐怖作文 吓死人500字)难以置信
- 沙丘小说讲述了什么(沙丘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小说)居然可以这样
- 关于安全的故事(关于安全的故事100字左右)深度揭秘
- 叶绍翁的资料(叶绍翁的资料20字)怎么可以错过
- 周作人散文小品的特点是什么散文小品的成功因素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散文随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