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小说桐柏英雄(小说桐柏英雄传简介)快来看

南阳与桐柏相距百余里,唇齿相依,在红色革命年代,有着共同的革命斗争史。桐柏革命纪念馆是李先念亲笔题名,南阳人民解放纪念碑,也是由馆李先念亲笔题名

小说桐柏英雄(小说桐柏英雄传简介)快来看

 

南阳与桐柏相距百余里,唇齿相依,在红色革命年代,有着共同的革命斗争史桐柏革命纪念馆是李先念亲笔题名,南阳人民解放纪念碑,也是由馆李先念亲笔题名前者位于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后者位于南阳市滨河路仲景桥北,二者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桐柏革命纪念馆所在的叶家大庄,原为本地名绅叶逢雨先生在清嘉庆年间扩建的住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飞檐走角,雕梁画栋,代表当时桐柏典型的建筑风格叶家在三军会师桐柏后,主动腾出房间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机关的办公场所。

纪念馆内收集了桐柏老区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有关资料、照片、实物等,真实地纪录了革命烈士为谋取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大跨度地反映和展现了桐柏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叶家大庄桐柏革命纪念馆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旧址1945年10月24日,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王震领导的八路军三五九旅、王树声领导的河南军区部队三路大军六万雄师在桐柏胜利会师当时,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党政军首脑机关均设驻在此,中原局代理书记郑位三,副书记李先念、陈少敏,行署主任许子威,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王树声在此工作至1946年,为实施中共中央“坚守中原,牵制敌人,制止内战”战略方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桐柏革命纪念馆主体形象为“英雄桐柏,桐柏英雄”,占地70亩,以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复原工程为主,其中主体建筑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风格为明末清初当地居民青砖灰瓦四合院形式,布局以中间三进四合院为主院,两侧为朝向主院的侧院,共有大小院落11个,房屋194间,花园1座,内有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王震、王树声、任质斌、许子威等旧居,中共中央中原局会议室、作战指挥室等,并设有淮源星火、红旗漫卷、抗日烽火、中原伟业、桐柏霞光等5个专题展厅,集中展现了不同时期桐柏革命的斗争诗史。

桐柏县地处淮河源头,不仅是革命老区,还是红色文化发源地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南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战争时期,桐柏先后成为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以及304位元帅、将军曾在此工作和战斗过。

长篇小说《桐柏英雄》和据此改编的电影《小花》是桐柏革命战争的真实写照1945年10月,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和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6万余人在桐柏胜利会师10月30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在桐柏县城郊叶家大庄宣告成立。

郑位三、李先念、王首道、陈少敏、王震为中原局常委,郑位三任中原局代理书记兼军区政委,陈少敏任中原局副书记,李先念任军区司令员兼中原局副书记,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许子威任中原行署主任。

桐柏成为当时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区域和各级首脑机关所在地三军会师桐柏,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的军事力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青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为了解放和保卫桐柏这块革命根据地,牺牲了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党员干部、战士和革命群众1.2万余人1984年,国家确认桐柏为老苏区县,李先念亲笔题写“桐柏革命纪念馆”和“桐柏英雄纪念碑”。

2005年3月,桐柏革命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南省四家,南阳仅桐柏一家在国家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桐柏县千方百计筹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以“英雄桐柏、桐柏英雄”为主题的桐柏革命纪念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