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岂文章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著的意思是)学会了吗
宋太祖赵匡胤曾云:文人“纵皆贪浊”,其危害“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因此,朝廷为巩固政权,重文轻武,把文人的地位推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宋太祖赵匡胤曾云:文人“纵皆贪浊”,其危害“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因此,朝廷为巩固政权,重文轻武,把文人的地位推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上至宰相,下至主兵的枢密使、理财的三司使,下至州郡长官,也几乎都是文人担任。
朝廷的用人导向,使文人进入仕途的机会比唐朝的时候高出近十倍,而且入仕后的俸禄也远远高出唐人,使得北宋时期形成一种“布衣草泽,皆得充举”的现象文人入仕有利有弊,利自然是世上大众的知识和智慧大多集中在文人身上,把他们的知识和智慧用于报效朝廷、回馈乡梓自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文人均有傲骨,而且文人相轻,自我感觉良好,与别人达成一致的共识也更难,所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党争之祸接连不断。
既有斗争就会有输赢,而在“刑不上大夫”的北宋,输的一方被贬谪流放也就成为了常事,既被贬谪,心中的块垒总得有发泄的途径,而文人写就的千秋文章,自然在酸甜苦辣的情绪感染下大放异彩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贬谪文学的高峰继唐朝之后再次在北宋迎来巅峰时刻,而成就这一巅峰的文人自然少不了欧阳修、苏轼和王安石等大文豪。
一、贬谪文学按说文解字的解释,贬乃损也,谪乃罚也,因此,文人遭贬谪即是降低官职的意思宋代王溥的《唐会要》一文中写道:“大凡有乖枉,怀奸挟情、贪渎乱法、心怀不轨而又不够五刑之量刑标准者,皆在贬谪之列”
意思是说,封建社会犯了错误但还没到十恶不赦程度的官员,都在贬谪的范围里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贬谪文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而最出名的莫过于屈原所写的《离骚》了,屈原在《离骚》里既表达了自己“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报国之志,又抒发了“哀民生之多艰”的愤懑。
而在汉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时所作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了,他借屈原和鵩鸟来类比自己,抒发内心忧愤不平的情绪。
时间来到唐朝,贬谪文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李白、白居易都曾仕途失意而遭贬谪像李白遭贬后写的《将进酒》“人生得间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至今为人们所传颂,而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写的《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更是人人尽知的千古佳句二、北宋的贬谪文人“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激起大量知识分子的参政意识,他们把自己一生的抱负都寄托在政治前途上,但文人的自视甚高与官场的波诡云谲,两种思想的激烈碰撞,在察言观色上稍逊一筹的文人自然成为被贬谪的高发人群。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而遭遇贬谪之后,心中的愤懑经文人的雕琢更容易成为不朽佳句。
1、被扣上“莫须有”罪名的欧阳修有着宋朝知识分子良心之称的欧阳修,他当主考官时,更喜欢录用有观点有观察的文人,于是,他提拔了王安石、苏东坡、苏辙、苏洵、曾巩等一批人,他的学生占据了唐宋八大家的大半壁江山。
有伯乐之才,他的文学造诣也更在他人之上,但慧极必伤,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三次被黜,而其中两次被扣上乱伦的“莫须有”罪名当欧阳修被贬至滁州时,他寄情山水,苦中作乐,年仅四十岁却号“醉翁”,其创作的《醉翁亭记》,虽然文章贯穿一个“乐”字,但他心中的苦闷也是跃然纸上的,他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故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欧阳修天生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他带着对人间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身居庙堂是美好的,处在山野之间也是美好的,当他被贬到夷陵的时候,“崎岖几日山行尽,却喜坡头见峡州”,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民风淳朴的地方,甚至还有些庆幸自己被贬,“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这种乐观的心态非常人所能比。
2、被贬过三次的苏轼苏轼具有白居易的乐天精神,他更把白居易当作自己的前身,连“东坡居士”都有白居易的影子,据传“东坡”的由来取自白居易的《东坡种花》中的“持树买花树,城东坡上栽”。
不管是登科后的光耀门楣,还是被贬之后的失意落魄,他都能坦然面之苏轼虽然屡遭贬黜,政治主张遭到打压,但他始终初心不改,将心中的抱负与情绪寄托在山水之间与诗词的创作上他遭贬谪的路线是从黄州到百越,再从惠州到海南,离政治中心开封越来越远,但他的文学成就却越来越高。
每到一处,都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佳句,至今读来仍有时代意义他第一次遭贬谪是因为“乌台诗案”,他从湖州知州被贬至黄州刚到黄州他就多次游览了古代骚人墨客最向往的赤壁,并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他那“一肚子不合时宜”全寄托在他的诗词里,有对“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在年少时就建功立业的倾慕,有对自己“早生华发”却无建树的无奈
虽然做人豁达,诗词豪迈,但他对遭贬谪还是心有余悸的,所以,在《答秦太虚书》中,他自己曾说“自得罪归来,不复作文字”,这也是他对随性执笔,恣意挥墨的反思吧,但人可束缚,心却在纵横驰骋,于是就有了《满庭芳》里“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的放荡与不羁调任京城不过十余年,苏轼再次被贬黜,这次他被流放到更远的惠州看惯了官场的黑暗与你争我夺,苏轼的心态变得更加闲适,随遇而安,于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了,虽然远离庙堂,但庙堂不曾把他忘记,他从惠州又被远放到天之涯、海之角的儋州(今海南儋县),远离了朝堂上的纷争,他广阔的心态与浩渺的大海融为一体,正所谓“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两次罢相的王安石与苏轼被贬密切相关的王安石,虽然与苏轼的政见不同,但他同样有过罢官贬谪的遭遇他内心失意,郁结难抒,一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梅花》,写出了他内心的悲苦,也让后人为他远大的政治主张无法成行而意难平,。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成为咏梅诗中最为经典的诗作,还被收录到语文课文里,连政敌司马光和苏轼等人,都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政治上,王安石虽然位居宰相高位,但他主张的变革触动了统治者的利益,所以被驱逐出权力中心是无法避免的。
但纵观历代文学发展,似乎暗藏着一条文学造诣与政治追求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规律,所以,当王安石从权力中心走出来后,他就迈向了文坛领袖的高位,他创作的《登飞来峰》可与《梅花》比肩,万世流传。
三、贬谪文人的心态被贬谪的文人心态从他们的诗词中可见一斑,有部分文人沿袭了屈原的悲哀心态,郁闷无法排解,像秦观遭贬后所作的《踏莎行》,“桃源望断无寻处”,“砌成此恨无重数”,表现出他的处境凄凉惨淡,但大部分的文人还是保持着恬静优雅的生活情趣和旷达悠闲的心境,身处忧患而旷然自适。
像苏轼作的《临江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被贬谪的文人士大夫虽有贬谪的困苦与牢骚,但却不沮丧、不悲观、不沉沦,仍然试图舒眉一搏,对前途保持着乐观的向往,这种绝处逢生的豁达给予了后人无数向上的力量。
结语贬谪文学不仅反映贬谪文人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它更是一种历史精神的言说与延展当他们遭遇人生危机时,通过作品来抒发感情,转移情绪,而饱含感情的作品是丰满的,是能给他人带来共情的能力的,转移情绪的乐观心态是有力量的,是能给他人带来希望的可能的。
参与文献:1、《北宋士人的迁谪命运与心态》2、《离骚》3、《苏东坡集》4、《王临川集》5、《欧阳文忠公文集》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闻雁(闻雁古诗)快来看
去岁龙沙人射雁,今年蓟野雁书人。月色写空珠露白,沙痕涨浦縠波新。衡阳此去来应速,好带洞庭湖上春。题 解。注 释。…
-
兰烬落(兰烬落屏上暗红蕉下一句)一篇读懂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梦江南·兰烬落朝代:唐代作者:皇甫松原文: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 目送归鸿(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什么意思)学会了吗
- 问君能有几多愁下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下一句怎么接)深度揭秘
- 金缕衣作者(金缕衣作者是无名氏还是杜秋娘)原创
- 劝学的作者(劝学的作者是谁 是哪代诗人)燃爆了
- 散文童话寓言小说有哪些书散文童话中的苦难有哪些内容呢散文大全免费